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群《中牟县经鲁公故庙》云“尝修《名臣略》,系司徒公”,储仲君先生据此认为窦群的《史记名臣疏》收唐人事迹,然此“鲁公”当指“鲁恭”,为后汉人。杨凭《赠窦牟》云“别玉翻同西国人”,李长路谓西国人辨析能力低下,未知西国人乃是一典故,指辨析能力高明。理解古代诗歌,了解古代地理知识及典故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有一句成语或一句话我们很熟悉:就是“刮目相看”,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但典故出自何处,那就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了。  相似文献   

3.
注释古籍,以注释典故最难。清杭世骏就说过:“诠释之学,较古昔作者尤难。语必溯源,一也;事必数典,二也;学必贯三才而通七略,三也。”(《道古堂集》卷八《李义山诗注序》)所谓“语必溯源”,即是说的注释语典,“事必数典”,即是说的注释事典。杭氏之言实为注释家的甘苦的论。然而,我们在研读古注和作今注的实践中发现,注释典故之难,并非“志学”“而立”、“一字千金”“破斧沉舟”之类,其难却在如下六个方面。 一、变形之典 典故词语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形体的多样性。在使用时可以换字变形。若用常形,凭借工具书即可查出典源而注出。变形者,工具书就难以解决。不详加考证就无法作注,即作注,亦易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4.
《湖南文史》2013,(5):31-31
成语“挑肥拣瘦”的典故出自东汉全国最高学府——太学。  相似文献   

5.
十竹斋笺画典故略述王宗光《十竹斋笺谱》分四卷,包括笺画33组,283幅。内容有历代贤哲名流历史典故、古人诗意、山水、花卉、文物博古、清供雅玩等。关于花、蝶、竹、石之属。遍见各卷之中。卷一中的“华石”、“奇石”、“写生”各组笺画;卷二中的“入林”、“无...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杏林”,大家都知道它代表祖国医学。为了表示自己行医清廉,行医者中称自己为“杏林中人”的大有人在,医药界的一些团体和杂志,也喜欢用“杏林”来命名。“杏林”这个典故是如何来的呢?原来它和古人种杏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文史博览》2014,(11):34-35
现在人们请客时,客人由于某些情况不能饮酒,往往举起茶杯说:“以茶代酒。”那么,“以茶代酒”从何而来?又有什么典故? 根据三国时期的《三国志》记载:吴国君主孙皓“密赐茶荼以代酒”,为“以茶代酒”之典故。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传位于子孙亮,后宫廷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做接班人,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  相似文献   

8.
《光明日报》1995年10月25日第10版一文写:“今年港台歌星影星在内地‘潇洒走一回’的现象已如昨日黄花,辉煌不再。”“昨日黄花”应为“明日黄花”。该典故出自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这里的“明日”不是  相似文献   

9.
盛世文化兴     
有宋一朝,奇特之处比比皆是,不仅“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狸猫换太子”之类的宫闱秘事广为流传,“燕云十六州”、“澶渊之盟”、“熙宁变法”、“花石纲”、“靖康耻”、“泥马渡康王”等历史典故也为后人知晓;王安石、司马光、包公、岳飞、李师师、宋江、方腊等众多的名人,更是如同众星托出宋代这一轮明月……  相似文献   

10.
时装店里色彩缤纷,一对情侣在认真挑选称心的连衣裙。“我喜欢紫色的这一件。”“为什么?”“帝王紫,最名贵,懂吗?”紫色,是蓝和红合成的颜色,古时人非常敬重这种颜色。有个成语叫“紫气东来”,这有个典故,说的是有一日函谷关关令尹喜,忽然抬头看到一股紫气从东...  相似文献   

11.
论“杯酒释兵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杯酒释兵权”王育济“杯酒释兵权”是宋初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人们熟知的一则历史典故。三十年代,著名史学家聂崇岐先生的长文《论宋太祖收兵权》,正确区分了“杯酒释兵权”与“收藩镇之权”的不同,并着重阐述了“收藩镇之权”的问题。四十年代,丁则良先生撰...  相似文献   

12.
《叶净能诗》是唐代通俗文学的重要作品,但人们对其中“喝太阳海水时向逆流”一句的语义,长期存在误解。本文从对“喝”、“太阳”、“逆流”等关键词语的语义辨析出发。结合对其中所包含之典故、宗教法术的考察,正本清源,纠正谬误,为准确理解该篇文义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泥人 《文史博览》2013,(1):70-70
吟联对句,自古以来为文人墨客之雅事。即便是臭气熏天的厕所也有人雅兴大发地为之题联,由此我们才能看到中华文化的一枝奇葩——厕联。细细品味一些厕联,真是才思敏捷,“味道”甚浓。“成文自古称三上,作赋于今过十年。”这是清代一个叫魏善伯的人贴在厕所边的楹联。该联用了两个典故。上联“三上”指欧阳修的治学经验:“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下联中的“十年”指左思作《三都赋》耗时十年:“在门庭,在藩溷(厕所)置纸笔,有得辄记之。”两则典故使这副厕联显得书香四溢,即便是悬挂于中堂也不失高雅。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尊师重教成语典故“程门立雪”,主人公是杨时与游酢二人。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谥文靖,福建南剑州人,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游酢(1053—1123年),字定夫,谥文肃,福建建阳人,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有关游、杨二人立雪程门的时间,各种资料要么没有记录,要么记录不一。本文拟对此典故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15.
陶瓷装饰纹样——“吴牛喘月”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北方著名瓷窑耀州窑和定窑的陶瓷器上,有一种以月亮和牛样的动物为题材的装饰图案,陶瓷考古界将这一纹样定名为“犀牛望月”。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应当是出自“吴牛喘月”的典故。“犀牛望月”,最早见于周朝尹喜著《关尹子》,其中写到:“譬如犀牛望月,月形人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  相似文献   

16.
清江盐神与巫山神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早巳为人熟知,自秦以后,“阳台”、“朝云”、“暮雨”、“云雨”、“高唐”等词成为爱情典故渗透到中国文学中,以致唐代诗人李商隐叹道:“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有感》)。但是很少有人想到,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是从土家族先民巴人廪君与盐神的故事脱胎而来,楚文化曾受到巴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家祐 《四川文物》2005,(2):70-71,79
本文对泸县宋墓石棺上的“朱雀”形象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其与佛教大鹏金翅鸟颇有渊源,是佛教典故普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虽然封建社会的宰相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执政官,但成语典故中的宰相却形像各异。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诗歌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用典.这些典故不仅在诗中高度地意象化了,还成为叙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也成了普遍意义上的用事.这不仅体现在典故的改造与加工上、典故的情节虚拟上,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视典故为事件的叙述上.用典、用事与叙事,三者皆与事有关,实际上难以截然分开.用典与用事使得叙事有了基本的元素,而叙事则使得前者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从“事”的角度理解李商隐诗歌的故事性、情节性,乃至艺术性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是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进步神速。然而,笔者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来历典故,更不知道说出这句话的名人从一个贫家少年成长为名留青史的英雄人物背后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