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①(以下简称《起源》),是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②(JohnM.Hobson)的一部探讨西方文明起源的历史社会学著作。该书批判“新欧洲中心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裔昭印 《世界历史》2006,(1):125-127
2004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了约翰·霍布森的《西方文明的东方渊源》一书①,这本书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不少学者对该书作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黑色的雅典娜》的作者马丁·伯纳尔认为:霍布森的著作不仅对于欧洲中心论者的世界历史学说作出了富有思想的回应,而且在说明非欧洲人对于近代文明的巨大贡献的新研究浪潮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欧洲霸权之前》的作者珍尼特·阿布-卢格霍德指出,我们仍然处于十分需要修正世界史的开始阶段,霍布森的书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其证据充分的论点值得认真考虑。《帝国》的作者尼奥·弗古森提到,霍…  相似文献   

3.
王健 《东南文化》2002,(1):45-47
中国明是汤因比研究比较的非西方明中的重要明形态,他在《历史研究》中多次涉及并作了较为深入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汤氏重视研究非西方明重要价值,也有其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4.
先秦中国和古代希腊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友东 《史学月刊》2007,1(5):79-86
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可以分为整体地理环境和中心地理环境。前者指文明整体能力所及的极限地理范围,后者指文明主体的主要活动区域。从这两个角度分别进行比较,将有助于解释希腊和中国文明侧重于陆地或是海洋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郭永虎 《世界历史》2006,(6):138-140
现代主流国际关系研究通常将签订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视为欧洲国际体系的开端。1648年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一种时间坐标对国际关系研究影响可谓深远,以至于形成了该领域研究的威斯特伐利亚模式。虽然该模式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仍居于主导地位,但同时它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一方面,它使得多数国际关系理论被无意识地锁定在相对狭隘的欧洲和西方历史的范围之内,这意味着不同于欧洲和西方的文化和历史基本上被排除在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之外;另一方面,它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国际关系学对1500年前的世界的整体考察,而且它还严…  相似文献   

6.
时间挺晚了,我不想讲太多话耽误大家时间。这次会我觉得总体来讲,开的还是不错的。各种不同的意见都发表了,而且还有一些交锋。过去我们开类似的会,主要是考古学界的先生们在一起,所以共同语言比较多一些,争论没有这么多,这次呢,有历史学界的,有哲学界的,我们课题组里面还包含很多做科技研究的同志,这样,  相似文献   

7.
周繁文 《文物》2012,(4):90-96
一对两件或多件事物进行比较,是人类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或事物本身性质认识的基本方法之一,这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其中文学、法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当成熟的比较研究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各类专题研究,甚至形成相应的学科分支,如比较文学、比较法学、比较政治学和比较社会学等。  相似文献   

8.
张齐政 《安徽史学》2007,(1):123-124
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的代表则是古雅典.因此,要研究西方文明就必须先研究古代希腊的历史,而研究古代希腊的历史又必须研究古代雅典城邦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中)孟钟捷、(德)苏珊·波普、(韩)吴炳守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12年11月出版,共58万字。该书是一本学术会议的论文集,汇集了中国、韩国和德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历史教育学和历史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该会议主题为"1945年以来世界史的呈现:亚洲与德国/欧洲教科书叙事特点的比较"。全书共分四部分:亚欧历史的转折点;亚欧历史教科书中的教学观念比较;历史文化与公共历史;教科书分析。该书是在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个民族进入文化创新与融合的新阶段,文明交往的互动作用促使各种文明在增强自身向外辐射能力的同时,也在抵御着外来不良文化渗透。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彭树智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人类文明交往论这一  相似文献   

11.
历史叙述的戏剧性,不仅是时间意义上的转折和突变,也表现在空间、结构上的对照与渗透。这种结构的、空间的戏剧意味,在美国史学家谢尔曼和索尔兹伯里合著的《西方文明史》(第二版)中,有相当的自觉。①在前言中,作者直接亮出了撰写这部历史教科书的五大目标以及达成方式。这其中,所设定的历史叙述的戏剧性和趣味性目标,虽被作者视为对历史文明的从古到今的演变,是艺术想象与科学事实的有机融合,但这样一种历时性呈现,就像一部传统情节剧的发生与展开、高潮与落幕那样理所当然,不觉新鲜。倒是作者举出的其他叙述目标,比如西方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复杂关系、社会学的综合视野、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聚焦、个人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版。该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探讨了西方古典民主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古典民主的再发现;下卷主要剖析了现代学者关于古典民主的认识和阐发。总体上看,该书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考察西方古典民主传统在后世所发生的影响。研究的着力点是在揭示古典民主实践的基础上,对古典民主与共和政治观念在西方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演变进行综合研究,阐释古典民主与共和观念的演变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其中心是历史元素(民主共和观念)在各历史阶段上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者的研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版。该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探讨了西方古典民主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古典民主的再发现;下卷主要剖析了现代学者关于古典民主的认识和阐发。总体上看,该书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考察西方古典民主传统在后世所发生的影响。该书着力点是在揭示古典民主实践的基础上,对古典民主与共和政治观念在西方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演变进行综合研究,阐释古典民主与共和观念的演变与历史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陈志强 《史学集刊》2012,(5):126-128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①(以下简称《白银资本》)(Andre Gunder Frank,Reorient: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于2000年在我国出版发行后,除了本书的译者刘北成外,很少有世界史领域学者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如何进行中西方史学比较研究以及在新的世界史背景下认识中国史学传统,是当今中国历史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海内外学人倍加关注。刘家和先生长期从事希腊、印度与中国的古史研究,近些年来开始从思想的层面检视中西方史学,因为有着深厚的古史研究基础与通贯中西的理论修为,刘先生总能见人所不能见,于中西史学颇多新识,尤其是在方法上多能予人以启导。当然,由于中西方语文背景与思想进路的迥然不同,双方史学的比较研究,特别是西方的逻辑理性与中国的历史思维如何对接与融通,仍然存在诸多值得进一步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启动的"学术名刊建设"责任目标,《世界历史》编辑部于2009年12月23日召开《世界历史》编辑委员会会议。会议深入探讨了我国世界历史学科研究的前沿及理论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世界历史》刊物的学术质量、推进科研创新等问题展开讨论。武寅副院长拨冗与会并讲话(2010年第1期),20位新老编委及《世界历史》编辑部的全体人员出席会议。现将会议发言选编如下。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三联书店最近推出了郭世佑先生史学论文集《历史的误读》。所选文章时间跨度大,发表时间上限在上世纪80年代,历经30余年。一卷在手,不仅可以呈现郭先生个人的近代史研究历程,还能展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线索。因为,自80年代以来近代史研究中的关键性理论突破,郭先生几乎是每役都有参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史研究》2012,(2):160
一个时代总是有一个时代的历史学,显示的是学术的发展和变化;不同时代的历史学也总是具有一些共同的内容,表达的是学术成长的必有基因,在这些必有基因中,学术评论是一个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9.
陈星灿 《南方文物》2011,(2):85-88,76,77
陈星灿先生的《考古学对于认识中国早期历史的贡献——中外考古学家的互动及中国文明起源范式的演变》讨论的仍然是考古学研究的范式,不过这里是个案性的范式,是对当下各界普遍比较关心的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研究历程的系统的、整体性反思。文明起源问题一直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热点,也是考古资料、理论方法的试金石。他概括中国考古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上大致经历了四个范式或者说阶段性认识,并从资料到方法、到理论包括观点形成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寻绎考古学进步和学术运行的内在轨迹。文中着重对从解放前的仰韶文化向东、龙山文化向西发展的东西二元对立说到上世纪50~70年代盛行的中原中心说,以及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主流观点的多元一体说形成与流行花费了较多的笔墨。他指出,"在中国文明起源范式这个问题的讨论上,中外考古学家的互动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文化现象,也可以说这四种范式是经过中外考古学家的共同努力得以完成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说明,一种可以构成范式的学说的形成,既是时代性的标志,也必具有广博的学术与社会基础,考古学必须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汲取当时一切必要的知识与思想,方能有所进步,固步自封,最终只能使自己变成井底之蛙。  相似文献   

20.
陈恒  李文硕 《历史研究》2016,(4):160-173
正在人类历史上,以放眼世界的宏阔目光观察人类文明发展的方法有着漫长的传统。从希罗多德的《历史》问世以来,不同类型的"世界史"在不同文明中多次出现。到19世纪,西方近代史学的奠基者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在晚年失明后口授7卷本《世界通史》,虽然没有最终完成并带有强烈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但他将自己心目中的"世界"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世界一体的角度出发撰述世界历史,对于后世的史学家不乏启示意义,世界史撰写逐渐从描述性记载步入学术性研究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