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钱穆的生平与著述 钱穆(1895—1990年),字宾四,江苏无锡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钱氏早年(20年代初——30年代初)主要研治先秦诸子学,著有《论语文解》、《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墨子》、《惠施公孙龙》、《国家概论》等著作。真正使钱穆名动学术界的著作,则是1930年发表于《燕京学报》第七期的《刘向歆父子年谱》,他以年谱的著作形式详细排列刘向、刘歆父子生率及任事年月,用具体史实揭橥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不可通者有28处,廓清了清末民初学术界的刘歆媚莽助篡伪造群经说,钱氏因此  相似文献   

2.
《雪球》和“雪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观琼 《民俗研究》2000,(1):149-152
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极为重视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材料提炼、概括和提升出理论性的成果。回顾人类学研究史,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Ruth Bcnc—dict)的《菊与刀》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一部人类学著作,作者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深刻分析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不仅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而且在日本公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八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3.
张廷茂的新著《明清时期澳门海上贸易史》(以下简称《海上贸易史》)属于澳亚博士文库的一种,已经由澳亚周刊出版有限公司于2004年出版。该书对明清以来澳门的海上贸易之一般、商路之路线、海上贸易对应澳门社会之变迁均以独到之视角,作了精辟的论述。海上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15世纪以后,葡萄牙殖民者把触角伸向了中国,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遣使臣托梅·皮雷斯(TomePires)抵达广州以后,欧洲、美洲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1557年以后澳门则成为其桥头堡。从此濠江商潮涌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澳门在中…  相似文献   

4.
唐时期渤海国的创始者大祚荣,曾循武则天封其先世为震国公而自号震国王。关于震国的始建年代,有关著作皆考录为庸圣历元年(698年)即立国号。但此说所据史料单一,今再作小考以就教于师友。《旧唐书·渤海传》云:大祚荣于“圣历中,自立为振国王”;《新唐书》仅记其“自号震国王”,却未记其自号于何  相似文献   

5.
查尔斯·比尔德(Charles A.Beard 1874—1948)是二十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曾长期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并担任过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及美国政治学学会主席。比尔德在其早期的历史研究中,力图用经济事实来解释政治制度和历史发展,写出了一些有名的著作:《美国宪法之经济解释》(1913年)、《杰弗逊民主制的经济起源》(1915年)《美国文明的兴起》(1927年)等,对美国学术界影响很大。比尔德的经济史观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历史学界颇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本文拟就此稍加阐释。  相似文献   

6.
李修建 《民俗研究》2014,(5):156-160
<正>对中国陶瓷的研究,自民国时期即已展开,如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1924)、杨啸谷的《古月轩瓷考》(1933)、郭葆昌的《瓷器概说》(1934)、叶麟趾的《古今中外陶瓷汇编》(1934)等。而第一部以"中国陶瓷史"为名的著作,亦出现于民国时期,乃吴仁敬、辛安潮的《中国陶瓷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但此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又陆续出版了几部相关著作,其中值得关注的有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的《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1982年)、叶喆民的《中国陶瓷史纲要》(轻工  相似文献   

7.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卒,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又是在思想界开风气之先的重要人物,其著作对学术界发生过广泛影响。龚氏生当嘉庆、道光之际,其时考据之学方兴未艾,金石文字诸学号称大国,研究钱币的风气因之而益盛。继乾隆间官修《钦定钱录》之后,翁树培(宜泉),张廷济(叔未)、初尚龄(渭园)等人倡导泉学于前,刘喜海(燕庭)、戴熙(淳士)和龚自珍诸人继承于后,著书立说不绝,研究成果跨越前代。定庵  相似文献   

8.
四川《通江县志》副主编李秀国先生继编《中国方志百家言论集萃》(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之后,经多年编纂实践,并与各地方志界、学术界人士广泛交流,于2001年又推出《志局内外》一书。笔者有幸获此天府之国钟灵毓秀之佳作。感悟颇多。  相似文献   

9.
英国社会史的研究,在近半个世纪里有长足的进步。20世纪40年代之初,屈维廉发表了《英国社会史》,在学术界引起一片赞誉之声。评论家称赞它是当代最迷人的著作之一,因为它提供了历代祖先日常生活的描述,诸如衣食起居、农工生计、信仰娱乐、幸福忧伤等。然而,随着大量新资料的发掘与刊印,新研究手段的采用,社会史的研究领域不断在扩大与加深。在20世纪60—70年代,英国社会史研究的新著无虑数百种,内容涉及人口、婚姻与家庭、家族与村社、阶层与等级、乡村与城镇、农业与工业,等等。其中,彼得·拉斯莱特(PeterLaslett)撰写的《失去的世界》就是影响重大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10.
郑先兴 《史学月刊》2005,(12):114-115
文化史研究被学者赞誉为20世纪学术研究中的显学。但是最早的文化史著作是哪一部?目前学术界的论说存在着分歧。据笔者的考察,至少目前有以下四种说法。1、林传甲说。据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辑的《中国文化史书目》(《中国文化》第三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载:中国人所  相似文献   

11.
正河南大学历史地理学科是在1923年中州大学(河南大学前身)设立的历史学系和地质学系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地质学系的冯景兰教授就开始进行黄河地质和历史地理的调查与研究,并于1926年发表《开封附近沙堆之成因分布与风力水力风向之关系》,探讨了黄河岸边沉积物的成因。20世纪50年代,李长傅先生任教于河南大学,为历史地理学科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他的《开封历史地理》是我国从事城市历史地理研究出版最早的著作之一。受他的影响,李润田、黄以柱等先生也纷纷从事历史地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陈昌远先生于1957年赴西安跟随史念海先生进修学习,回校后主要从事历史地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使我校成为全国较早开设历史地理课程的高校之一,并于1991年出版《中国历史地理简编》教材,在学术界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克·布洛赫的《封建社会》是年鉴学派第一代史学家的代表作之一,它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心态等诸多方面对9-13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进行综合考察,突破了以往研究封建社会历史的西方学者以法律、政治为主要着眼点的藩篱,把对封建社会的研究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部著作于1939-1940年以法文出版后,迅速引起欧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寻道鹤鸣山     
立山 《旅游》2010,(5):66-71
公元前5世纪左右,一个名叫李耳的藏室吏在竹简上艰难刻下五千字的著作《道德经》之后,出关,消失在西行的路上和中国的史册里——后世奉李耳为道家的创始人,并尊称其为老子。一直到公元2世纪的某一年,李耳才又忽然现身。这次他是以神的形象(太上老君)出现,并且赋予一个名叫张道陵的人以神启,这一年是公元142年,地点在今四川省大邑县鹤鸣山。于是张道陵成为道教的创始人,而鹤鸣山则被公认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此后的故事在神迹和现实的交汇中向前演进,赋予这座山一种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陆闻 《民俗研究》2008,(1):209-239
作为我国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中的一部基础性著作,刘锡诚著《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自2006年底问世以来,引起了民间文艺学史和现当代文学史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河南大学出版社协办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座谈会于2007年7月23日在北京和敬府宾馆会议室召开。  相似文献   

15.
诸子学的近代复兴,与梁启超的努力推动密不可分.1922年,梁启超公开提出"《老子》作于战国之末"说,与胡适进行学术争胜.而梁启超之所以能够建立这一学说,不仅在于其自觉地接受了叶适、汪中、崔述、康有为等本土学者的观点,还在于其间接地受到了日本学者斋藤拙堂《老子辨》五篇的学术启发.因此,这一整合中外的学术观点一经问世,即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回响.而该说更广泛而深刻的意义在于,不仅进一步破除了传统的"诸子出于王官论",还推进了学术界关于诸子著作真伪及其年代的大讨论.总之,"《老子》作于战国之末"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了诸子学的近代复兴.  相似文献   

16.
严复《政治讲义》文本溯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严复 190 5年撰写的《政治讲义》历来被认为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近代政治学著作。事实上 ,从其文本渊源来看 ,该书基本上参照 19世纪英国剑桥大学近代史教授约翰·西莱 (SirJohnSeeley)的著作《政治科学导论》 (AnIntroductiontoPoliticalScience)写成。严复政治思想之来源比较复杂 ,研究严复思想 ,不仅应从中西文比较的角度探讨严译文本 ,同样也要关注晚清时期的政治语境。  相似文献   

17.
本书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畅销的人类学著作之一,被称作心理人类学的奠基之作,并为玛格丽特.米德赢得了公众声望与学术认同。作者米德基于对生活在萨摩亚青春期少女的调查结果,得出现代社会(以美国为例)与原始社会(以萨摩亚为例)的不同文化差异是导致两地青春期青少年不同适应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斯宾格勒“文化形态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时期,学术界认为斯宾格勒文化形态史观在中国最早的介绍始于张荫麟。其相关撰述见于1928年1月和11月出版的《学衡》第61期和第66期上译述的《斯宾格勒之文化论》。最近,经王敦书查证,认为李思纯是向国人介绍斯宾格勒的第一人。①其介绍见于1923年10月出版的《学衡》第22期刊载的《论文化》一文。这种说法不确。实际上在李思纯之前王光祈写于1920年10月26日刊于1921年2月15日出版的《少年中国》第2卷第8期上的《旅欧杂感》一文中就提到了斯宾格勒的著作,其记述如下:欧洲大战后(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引者注)一般学者颇厌弃西方物质文明,倾…  相似文献   

19.
60年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写过一本原名为《中国古典社会史论》、后改为《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的著作,在学术界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60年后的今天,马新、齐涛这两位研究汉唐史的学者,为学界提供了一本研究范围属于古典社会之前的、名为《中国远古社会史论》(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的著作。  相似文献   

20.
清代伟大的学者戴东原先生名震,于公元1723年(清雍正元年)生在休宁隆阜。先生幼年从师读书,刻苦鑽研,好疑问。18岁随父到南丰时,便在邵武设私塾教学。20岁后,从汉学家江愼修(永)学礼经、算学、輿地、鐘律、声韻等,进步很快。22岁开始著作,29岁中秀才。后因其著作闻名京中,在钱大昕的推荐下,尚书秦蕙田请他襄助编写《五礼通考》。34岁时,去高邮教学。次年在扬州结识了学术界享有盛名的惠栋。50岁在浙东“金华书院”讲学。53岁参加会试,赐同进士出身,投翰林院庶吉士。后被清廷召到京中担任四庫全书馆篡修官。于1777年(清乾隆42年)5月,在北京逝世,享年55岁。戴东原先生毕生致力于研究和著述工作,是我国18世纪的一个卓越的学者。他在哲学、考据学、天文学、数学、心理学、物理学、文学和音韻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者和考据学大师,在学术上贡献很大。他的著作如《孟子字义疏证》、《原善》、《原象》、《方言疏证》、《尔雅文字考》、《历问》、《古历考》、《策算》、《勾股割圜記》、《九章补图》、《周髀音义》、《九章音义》、《考工记图》、《屈原赋德》、《毛郑诗考》、《水地记》、《戴氏水经注》等,对研究和整理我国的古代学术,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