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以来,加拿大联邦政府的社会住房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时期,联邦政府主要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调动市场资金发展低价自有住房。第二时期,联邦政府与省政府一同建造公共住房,单独发放贷款建造非营利与合作住房,并推动接受政府资助的市场廉租房的建设。第三时期,联邦政府减少了所承担的职责和资金,将重点再次转向市场资源。整个社会住房政策的演变呈现出三个特征:始终注重借助于市场机制解决住房问题;联邦政府与省政府在住房领域的职权及其变化影响着住房政策的实施;住房政策的变化与社会集团的压力和政府的财政方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方岩  王智婷 《丝绸之路》2012,(18):107-109
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发展中,作为最基本、最核心的保障层次,廉租房制度在解决当前我国城镇低收入者住房问题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然而廉租房制度在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本文从制度保障实践与效果出发,分析了我国廉租房制度建设的现实困境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加快发展廉租房制度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公共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其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公共住房保障问题的研究归根结底来说,就是政府责任问题的研究。要妥善解决公共住房保障问题,关键在于明确公共住房保障中的政府责任。政府在解决公共住房保障问题中承担着最为重要的责任,是必不可缺的角色。文章就是基于我国政府在住房保障中承担的责任,从而展开调查研究,找出其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爽 《黑龙江史志》2013,(13):116-116
<正>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已成为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实行廉租住房(以下简称廉租房)保障政策,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扶贫解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廉租房档案真实记录了党和政府关于扶贫解困政策的落实情况,真实反映廉租房保障家庭状况,使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是廉租房管理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英国政府在战后住宅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ang Z 《史学月刊》1999,(4):87-91
战后英国住宅业得到很大发展,基本解决了英国工业化以来长期存在的住房问题。在这过程中英国政府起了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兴建了大批公共住宅,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缓解了住房危机;推动和促进了住房私有化。但英国至今并没有完全解决住房问题,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英国政府去解决。  相似文献   

6.
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了大量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但大多区位偏远、交通不便,远离城市就业中心,导致低收入人群的通勤成本上升,进而对其就业和收入产生影响。本研究以昆明市为样本城市,选取廉租房、公租房和经适房3类保障性住区,利用通勤距离、通勤时间、通勤方式、工作地点等指标,从居住-就业空间匹配角度,揭示保障性住区居民就业空间特征;并通过建立包含空间虚拟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揭示了保障性住区居民就业空间特征对其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过滤理论的起源、概念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滤是住房的生命周期与家庭的生命周期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包括两大支流:以建立经济理论和模型为代表的关注住房的过滤研究、有关居民迁居的强调家庭的过滤研究。过滤理论的地理学视角可以追溯到霍伊特(Hoyt)的扇形模型,提供了关于居民迁居和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之关系的解释。过滤理论意义主要有: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合适住房、解释城市微观和宏观空间变化、分析和解释与住房市场有关的社会问题。过滤理论是中国城市转型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民生·华东     
《神州》2005,(8)
随着经济适用房、个人自建房建设项目的陆续启动,面向不同收入家庭和社会群体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个人自建房三种供房模式,在安徽省巢湖市初步呈现和谐发展之势。这是巢湖市遵循“堵、疏、管”原则,从根本上治理违法建设的长效之策,也是他们为实现“居者有其屋”目标而实施的惠民之举。日前,巢湖市颁布了《巢湖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办法》明确规定,收入低于政府公布的本市低收入家庭标准的,无住房或现住房人均建筑面积低于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家庭,可以申请购买一套经济适用房。《办法》还规定,市有关部门应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本市经济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战后日本企业遗留的相关劳工档案、海南各县作的劳工调查、战后当事人及受害劳工的证词等,逐一论证和阐释了战时日军在以海南岛为中心的华南各主要战略资源产地和军事工程中,强掳奴役华南强制劳工的主要渠道与手段,主要强征政策,主要决策与执行体系,强征役使华南劳工人数及虐待、残害华南劳工的罪行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东亚的总体战体制形成于日中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及中国。在日本国内,为发动侵略战争而采取了构建战时经济、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策,这些政策影响到殖民地。而在中国,则为抵抗侵略而建立战时经济体制、动员国民,同时也对实施宪政、实现民主进行摸索。二战时期曾被日本统治的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战时体制成为促成其战后民族独立的要素之一。二战结束后,在日本,战时的计划和统制体系被应用于战后重建,在战时经济解除后依然发挥影响。而在中国,战时统制经济在二战结束后曾暂时中断,而后再度复活。后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导下,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又为构建强有力的战时体制而选择了彻底实行计划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宋捷 《沧桑》2008,(3):36-38
加纳的住房条件至今仍不容乐观,其落后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时期。为了实现资本积累的目的,殖民者在加纳建造城市和工厂,加大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农民们为求生计只能流向城市,靠出卖劳动力换取微薄的度日之资。农村人口长期向城市流动是住房不足的主要原因,同时畸形的大城市发展和在经济文化方面对宗主国的依附状况也是加纳住房紧张原因之一。二战后随着大量退伍军人和加纳人的回国,住房形势进一步恶化。本文将简单分析从二战结束至罗林斯执政初期,加纳历届政府的住房政策,并对其今后的政策制定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英国、加拿大两国国家档案馆的原始史料为基础,以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运输的时空为经纬,对1917年3月至1918年7月,一战中8万多名中国劳工过境加拿大赴法的历史进行整理研究。如对一战中英军中国劳工的运输线路、承运情况所遇到的困难做了详尽的解析;介绍了中国劳工在威廉角与皮特洼劳工滞留营地、中国劳工的秘密过境与加拿大政府书报检察制度等情况以及英军运输中国劳工的全部过程与运输人数。8万多名中国劳工过境加拿大虽然仅是中国劳工援战的一个环节,但时至一战百年之际却仍属于新鲜的发掘与书写,令人深省。  相似文献   

13.
城市企业主义是理解地方政府行为与城市空间变迁的重要政治经济视角,在中国推进经济全球化和住房市场化的背景下,企业化的地方政府,特别是大城市政府,在保障房的建设实践中往往采取偏向性的策略选择。本文着重讨论企业主义视角下大城市政府保障房建设的策略选择及其社会空间后果。研究发现,大城市政府主要通过实施保障房政策的异化和保障房住区的边远化策略,来履行其住房保障职责。然而,这种选择性策略带来的直接的社会空间后果是低收入群体的边缘化,具体表现为外来务工人员等在保障政策上的边缘化,以及保障房居民在社会空间上的边缘化。文章进一步指出,保障房应回归其保障本位,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14.
说起中国古代的住房制度,最有趣的,当属官员的住房问题。在人们看来,封建社会的官员是吃皇粮的特权阶层,他们的住房问题皇帝当然也管。这种想法,只对了一半。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般朝廷官员根本不敢奢望有自己的房子。秦朝官员的工资,实行“秩石制”,直接发粮食当工资。官员职位越大,也仅仅意味着,他能领到更多的粮食,并没有其他特权。从西晋开始,为了优待官员,才正式按照官品占田。  相似文献   

15.
廉租房改为租售并举混淆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市场与公共产品混为一谈,是变相推卸政府的职责建设廉租房的本意是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难题,由于廉租房资金不足,甘肃、河南、福建等省份开始探讨通过出售廉租房部分产权回笼资金,这种风潮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6.
说起中国古代的住房制度,最有趣的,当属官员的住房问题。在人们看来,封建社会的官员是吃皇粮的特权阶层,他们的住房问题皇帝当然也管。这种想法,只对了一半。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般朝廷官员根本不敢奢望有自己的房子。秦朝官员的工资,实行“秩石制”,直接发粮食当工资。官员职位越大,也仅仅意味着,他能领到更多的粮食,并没有其他特权。从西晋开始,为了优待官员,才正式按照官品占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美国城市史学,对公共住房研究尤为关注。至今,该研究领域的叙事模式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变化。首先是六七十年代基于高层公共住房衰败个案的研究,形成了"高层公共住房失败论";80年代,这一否定性叙事扩展至对公共住房政策的整体叙事上,出现了"公共住房彻底失败论";2000年以来,"公共住房迷思说"问世,认为之前研究过于偏重衰败个案,两度"失败论"不足以涵盖公共住房政策发展的历史全貌。从"失败论"到"迷思说"的演变过程,说明美国城市史学界的公共住房研究逐步走出偏重个案研究导致的"以偏概全"误区,开创了个案研究与总体史研究互补的新局面。这对美国乃至世界各国城市住房保障理论与制度创新兼具学理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明敏 《中国土族》2014,(Z1):34-35
<正>家,多么温馨的字眼。世界再大,有了一处安身之地生命就有了归宿。房子,则成了多少特困家庭的梦想和奢望。然而保障性住房工程如同一片沙漠的绿洲,使很多无力争得一席落脚之地而黯然伤神的人们,满怀起久违的希望;又如同黑暗中的灯火,照亮了那些孤寂无助的人们踟蹰不前的脚步;更像是大海中一片美丽的小岛,使风雨飘摇的小舟找到了可以靠岸的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放在民生建设的第一位,土乡政府对此项政策的落实毫不含糊。县住建局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  相似文献   

19.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俄国初期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作为一个特定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一项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不是一项事先制定好的政策,加之在执行过程中,又受到“战时共产主义”思想的严重干扰。使它从一系列特殊措施发展并几乎完善成了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独特方式。因此,我们对“战时共产主义”的研究和分析,必须首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思想作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采用GIS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具有中低收入群体特征、居住在保障性住房居民通过公共交通和私家车方式,到达各类医疗设施的就医可达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出行方式来看,采取私家车出行的就医可达性高于公共交通。从就医可达性的医院等级来看,三级医院的可达性明显低于社区医院。从就医可达性的空间分布来看,位于城市中心、北部和东部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居民,其可达性相对较好;位于城市高速路沿线的保障性住房汽车出行可达性较高、但公共交通可达性相对较差。从就医可达性的时间上看,建设年代偏后的保障性住房就医可达性差。通过这些分析发现,居住在保障性住房、选择公共交通的保障性住房居民的就医出行更加不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