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方志学学科的现代建构中,认清、梳理、把握方志学内在的研究范式,是现代方志学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对方志学研究范式的概念、功能以及历史进行简要考察和阐述,明晰现代方志学研究范式的基本范畴,便于更好地推动方志学学科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范式"(paradigm)这一术语,是美国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引入的学术概念。它表述为学术共同体成员在开展科学研究中所共享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或集合。在库恩看来,当科学发展到某一阶段,总会出现一种主导性的研究范式,并形成关于某一问题研究的主流观点;而当这种主导范式不能解释的"异例"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产生范式的更替和转换问题。(2)这一情况将促使关于某一问题的研究,重新进入"百家争鸣"的状态。其实,在百年党史的研究中,研究范式也常处在不断更替和转换中。也正是这种更替和转换,推动党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者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史学界围绕着范式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出现了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之间的争鸣。两种范式之争,激发了人们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论兴趣,拓展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了学术界的思想解放,深化了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认识,也暴露了中国近代史学界理论思维的贫乏和理论建构的不足。正因看到两种范式的局限,人们开始探寻建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范式,并相继提出了诸如新革命史范式、新现代化范式、新社会史范式等。本文拟对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范式之争中若干重大问题加以综述,揭示重建中国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基本趋向,以推进中国近代史解释框架和叙事体系的更新。  相似文献   

4.
徐星 《沧桑》2010,(4):95-96
本文基于库恩科学发展"范式"研究框架,对我国当前编辑出版学研究现状予以梳理和审视,并从作为编辑出版研究之核心范式的原理和规律角度来进行细致剖析,展示了当前编辑出版学研究方面存在的范式虚无、范式转移和范式杂乱情况。  相似文献   

5.
周全明 《民俗研究》2022,(1):119-130
民间小戏是中国戏曲的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小戏研究长期滞后于传统大戏研究。在以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的民间文艺学领域,神话、故事、史诗研究巍巍壮观,民间小戏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民间小戏研究自民国以来经历了从文本层面的小戏转变为语境层面的小戏和生活实践层面的小戏的认知过程,形成了文本作品研究范式、文化语境研究范式和艺人实践研究范式。民间小戏研究范式的转换与演进受到社会文化思潮、学科建设发展、代表性学术论著和研究方法应用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民间小戏振兴及民间小戏研究提供了机遇,在乡村振兴的文化实践中,民间小戏的艺人实践研究范式仍然是民间小戏研究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6.
景观社会理论范式可以溯源于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如今已成为当代颇具解释力的社会研究范式之一,对旅游研究尤具启发性。本文梳理了景观社会范式的理论渊源,归纳了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说明了它为景观消费、景观空间文化、情境体验以及后现代景观生产等领域提供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进路,阐释了其核心概念群和基本理念,展示了景观社会理论范式与旅游现象和研究的双向关系。该研究亦梳理了景观社会范式在国内外旅游领域中已有的实践与方法变迁,进而指出该范式日益丰富的未来领域与本土化实践,为旅游体验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化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为分析和解决旅游发展中的社会、文化、空间、消费,以及景观建构等问题提供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7.
许堞  马丽 《人文地理》2023,38(1):20-27+35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与改造的日益加深,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把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与环境要素相结合,形成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方向,并随着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其研究主题和研究视角也随之变化。通过对1970—2020年经济—环境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和总结归纳,发现环境经济地理相关研究不断融入新内容和新思路,研究主题逐步多元;在研究范式上,区别于传统耦合研究过度注重经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经济地理研究逐渐出现关注经济—环境互动的社会、制度要素的制度转向,关注经济—环境互动中主体的关联和网络构建的关系转向,和关注经济—环境互动的动态过程和调和机制的演化转向。集成现有的理论基础,综合多元的研究范式,环境经济地理研究仍有较大的深化空间。  相似文献   

8.
西方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与中国旅游本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梅 《旅游科学》2011,25(5):1-9,32
研究方法是旅游研究者顺利开展旅游研究的必备工具,具体的研究方法又受到特定的研究范式的制约,中国的旅游研究者在努力掌握各种研究方法时,往往对其背后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缺乏了解,从而限制了研究水平的提高。本文认为,中国旅游研究者要想提高研究水平,必须首先系统理解西方的科学哲学思潮和研究范式,在此基础上,再采用本土化和跨文化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学界关于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中,部分学者依然延续着"冷战"思维范武。这种范式的主要特征是:思维预设上表现为强调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思维理路体现为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考量中国"民族主义";在分析中国"民族主义"方法上采取单方面展示的策略。从本质上讲,"冷战"思维范式是西方中心思维范式的极端化,其思维根源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以"冷战"思维范式考量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给中美公众带来了相互敌视的恶性循环,而"冷战"思维范式中也凸显了美国部分学者双重标准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
过去半个世纪中,思想史研究的一个趋势是重新认识和阐释对启蒙运动的抵制现象。基于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反启蒙运动研究形成了两种范式。"反启蒙思想",是对启蒙思想的对立面的思辨研究,依据传世经典,开展文本分析、抽象推理,对一些主要思想家进行阐释。这种研究范式的代表人物是以赛亚·伯林。"反哲学运动",则遵循思想观念的社会史的研究范式,将反对启蒙思想家的人及其活动置于18世纪复杂的社会现实之中,发现思想在社会中生产、传播、被接受、被拒绝的方式和引起的反响。"反启蒙运动"这个概念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方便的理论装备,但它也很容易误导研究者,将他们引入一个截然对立的幻象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两种典型的研究范式:一种是革命史范式,将1840年到1949年期间的中国历史,视为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人民革命,历经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国民大革命和中共工农革命;另一种是现代化范式,将这段历史诠释为从传统的中国走向与全球先进国家接轨的现代国家的过程。柯文(Paul A. Cohen)在《在中国发现历史》中曾经总结过西方中国研究的三种范式:第一种范式是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提出来的“冲击—反应”论,把近代中国历史理解为由西方的冲击而产生的回应。第二种范式是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的“传统—现代”论,这一范式到今天还有巨大的影响,把近代中国看成是如何克服传统、走向普遍的现代性的历史过程。第三种范式是帝国主义论,从全球殖民和反殖民的历史和中心—边陲的二元模式来分析近代中国的各种历史现象。((1))这三种范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都对中国史学界发生过影响,其中“冲击—反应”论和“传统—现代”论被现代化范式所吸纳,帝国主义论为修正版的革命史范式所收编,形成了多个预设性...  相似文献   

12.
张瑞龙 《史学月刊》2004,(6):95-102
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史学是作为经学附庸的地位出现的,这时史注附属于经注;伴随着史学从经学的附庸地位摆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史注也逐渐打破此前经注研究范式,探索适合史学这门学科本身特点的研究范式;裴注正是对这些探索成果的吸收和总结,并继承了经注研究范式的优长之处;裴注对后世的史注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近代获得了新生,它的出现标志着史注研究范式的确立;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反过来又影响了其所脱胎的经注研究范式。仔细研究二者关系的变化,就会发现其与学术史上经史关系的变化有着某种规律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桂晓红  张跃兵 《攀登》2008,27(2):91-9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腐败现象及其成因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本文以介绍探究腐败成因的官僚制范式和公共选择范式为重点,阐述了官僚制范式和公共选择范式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理论,并就两种范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魏孝稷 《史学理论研究》2015,(2):107-116,159,160
早期现代史研究长期受西方中心主义范式的支配。在这种范式下,西方的历史被界定为一系列构成现代性要素的"西方特性",非西方则被想象成缺失"西方特性"的前现代社会。近年来,西方中心主义范式遭到多元主义范式的挑战,在这方面,"加州学派"的比较研究功不可没。该学派否定了"西方特性"论,致力于寻求西方与非西方历史的相似性因素,同时也承认两者的差异性。将西方与非西方社会平等视之、互为主体的交互比较方法将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5.
1978年以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和史学观念的更新,中国史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它首先表现在研究领域的拓展上,即从传统的政治史转向文化史和社会史。此外,在总体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上,出现了从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后现代范式到全球史范式的演变。而在世界史研究领域,对于世界史的整体研究或世界史体系问题的探讨也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大致有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交往史观和全球史观四种对世界史体系的理论探讨。本文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发展的上述特点和趋向进行了考察,力图从总体上勾勒出其线索和概貌。  相似文献   

16.
试析中国史学界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范式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一直为中国史学界所重视。从20世纪60年代发掘和整理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开始到目前,中国学者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范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研究范式主要是带政治意义和民族主义的实证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开始转向以民族主义为原则的多种学科理论方法与实证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如运用社会心理学、国际法学、口述史学、法医学等等;当前南京大屠杀研究的范式又有新的发展趋向,即坚持科学的历史观,开始从人类文明史和和平学的视角来反思这一暴行,并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范式的转移将有助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覃琮 《民俗研究》2012,(5):58-69
在人类学的语境中,民间信仰的概念界定虽具动态性,但却有约定俗成的研究范畴。基于此,关于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相关议题:民间信仰与现代化,民间信仰领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的互构。学者们在不断拓展民间信仰研究内容的同时,也在寻求研究范式的转换,这表明在人类学语境中,民间信仰研究已有共同的问题、方法和学术取向,初具学术范式的意义。但是,在“非遗”之后的民间信仰研究要获得进一步学术推进,必须不断探索新的分析框架,深化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民族志和方志学民族志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文本形式。虽然因命名上的重叠和定义上的冲突,我国人类学和方志学一直争论着各自对"民族志"理解的合法性和话语权,但这两种民族志却各自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并且在学科发展中默默地影响着对方。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的方志编撰传统无形中形塑着我国人类学民族志的本土特色,而人类学民族志的田野研究范式也开始向地方志渗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兹从实用层面入手,探讨在地方志资料采编范式中借鉴人类学民族志田野角色、田野伦理、田野方法等具体经验,对方志采编范式的跨学科互鉴进行一些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如何通过景观载体引导人们感知抽象的民族精神意涵和国家文化价值,是当前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议题。黄河具有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高度融合统一的特征,通过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构建文化认同,应重视黄河水域自然景观体验场景的重要作用。在综合运用传统文化心理、文化记忆、具身体验以及文化基因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四个自然景观激发文化认同的多理论研究范式,包括个体记忆的具身体验范式、集体文化记忆建构范式、文化基因的激活范式以及“升尺度”文化认同的超有机体范式,为实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实践目标、促进文化认同提供学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中国学研究自二战后至今,经历了几次重要的研究范式的变迁,主要包括,从"冲击—回应"到"中国中心观"、"后现代史学"转向和"全球史"转向等。40年来,美国中国学的理论、范式和方法对国内的史学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理论对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影响,"过密化"、"大分流"理论对经济史研究的影响,"施坚雅模式"对城市史研究的影响。那么,美国中国学研究为什么能在理论、范式和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运用美国中国学的理论、范式和方法进行研究的利与弊是什么?国内学者应如何面对属于西方话语体系的美国中国学的理论?如何构建本土学术话语体系?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