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臧义金 《史学月刊》2023,(4):115-129
从词源学角度来看,“中世纪主义”(medievalism)是从“中世纪的”(medieval)一词衍生而来。从语义学角度来看,“中世纪主义”并不是一个新词,莱斯利·沃克曼赋予了其新的内涵,中世纪主义是创造中世纪的持续进程,一切后中世纪对中世纪的研究、阐释、建构和运用等都可以被称之为中世纪主义。中世纪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始于中世纪结束,一直延续至今。对这种思潮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世纪主义研究已经成为西方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之一。不过,对其展开系统化和理论化研究仍面临着概念界定不清、研究理论不完善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林纯洁 《史学集刊》2021,(1):113-122
现代德语中,德国国名"Deutschland"一词起源于中世纪早期日耳曼民族语言的名称"theodiscus""diutisk"等词,具有语言、民族、地理和政治等多个层面的含义。国号中通常会包含国名的地理或民族因素,但长期以来,德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形态导致中世纪时期大部分德国国号与自身的地理和民族名称相分离。直到1871年,"德意志"(Deutsch)才成为德国国号的主要部分; 1949年,"德国"(Deutschland)才成为国号的组成部分。德国的国号根据历代统治者政治理念的改变而不断变化。通过考察德国国名的起源与国号的演变,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德国历史的特殊性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3.
刘林海 《世界历史》2012,(5):93-102,160
"中世纪"是现代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在17世纪后期正式确立,是古代、中世纪、现代历史三分法的重要环节。在现代语境中,"中世纪"的含义不断变化,由最初的欧洲的局部历史现象变成欧洲的一般历史时代,进而等同于封建社会,最后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经阶段。但是,"中世纪"等概念在历史学的实践中也存在很大弊端。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史学界对这些概念进行了广泛的质疑、批判乃至解构,并尝试新的历史分期法。中国史学界也逐渐校正了机械化的苏联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很大改变。但这些变化也带来一些问题,对中国的世界中世纪史学科形成了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罗德尼·希尔顿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中世纪经济和社会史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他在一系列作品中考察了中世纪农民和农村社会、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农民的抗争和反抗、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动力和"过渡"问题,在中世纪城镇和城市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他的史学研究丰富和加深了学界对中世纪英格兰农民和中世纪社会的认识,推动了新社会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彦辉  朱竑 《人文地理》2013,28(6):17-21
文章在探讨地方、地方传奇、集体记忆、国家认同等概念的基础上,梳理了西方学者从地理学视角对国家认同的相关研究。用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等方法,以黄埔军校旧址及其游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地方、地方传奇与游客的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研究表明,地方及地方传奇唤起了游客的集体记忆,增强了爱国情感。而这种爱国情感正是国家认同的一部分。研究尝试把地方传奇(placemyth)作为概念引入记忆地理研究领域,作为对该领域"传奇"(myth)这一概念的拓展,以期对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的丰富、文化地理研究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萨拉曼卡(Salamanca)犹如它的名字一般美好,特别的是它绝不是一座小镇,而是卡斯蒂利亚-莱昂省的一座"大城市"。此地最让人迷恋的就是维持了中世纪末期,也就是大航海时期最鼎盛时的城市形态。漫步在萨拉受卡旧城的那些古老的大衔上,时间仿佛还停留在16世纪,尤其是当赶上"中世纪集市"(Mercado Medieval)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前沿资讯     
兰州新思路打造西北旅游名城在近日召开的兰州市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兰州市提出了"一心"(兰州市区)、"一带"(黄河风情带)、"三区"(市区都市旅游区、绿色岛状山地观光度假旅游区、黄土民俗生态旅游区)、"三圈"(一小时、三小时、六小时旅游经  相似文献   

8.
"空间"一直是地理学的核心论题,并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复杂化。行动者网络理论用"行动者"(actor)来消除人(human)与非人(non-human)的鸿沟,用"行动者网络"(actor-network)来解除自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并以转译(translation)来联接行动者网络,从而把整个世界联结为一个"无缝之网",由此提供了一个新颖独特、耳目一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在行动者网络视域下,传统的"地方空间"(space of places)和全球化所促成的"流动空间"(space of flows)可以被统一理解为由实践所形成的"行动者网络空间"(space of actor-networks),并日益走向融合,同时也大大拓展了人们对人文地理学"空间"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预防性保护可视为能从整体上改善遗产保存现状。"文物古迹与遗址的预防性保护、监测和维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PRECOM3OSUNESCOChair)致力于推进研究和合作,以明确建成遗产领域内预防性保护的本质。对公共卫生领域内"预防"(prevention)概念与实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预防"的系统性,以及如何将其转换使用至遗产保护界。在历史性建筑的保护中,预防性保护措施首先须确保建筑物的合理使用,还要确保良好的空气质量和维护状态等,同时还应当包括将遗产良好地整合于社会功能之中,以避免对遗产的故意破坏或忽视。实施预防性保护需要具备科学知识来理解损毁的原因,并了解社会经济背景;应有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能提供所需的预防性服务等三个条件。从长远来看,预防性保护有助于更好地保存遗产价值,并更好地促进"健康遗产(healthy heritage)"对社区福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中世纪史在我国曾经是边缘化的研究领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也随着学术上破除了"黑暗中世纪"的误区,经过40年发展,世界中世纪史已经成为我国史学界进步最为明显、成果最为丰厚的学术领域之一。由于它特殊的历史时段,一度还成为我国比较史学特别是中外比较史学的重要策源地,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大学历史系的邓小南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妇女学系和历史系的王政教授、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的游鉴明博士共同主编的论文集《中国妇女史读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4月出版。尽管编者开宗明义地指出,此书编写的动因是针对目前大陆高校开展中国妇女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研究成果分散、专题读物匮乏"(《中国妇女史读本》,"写在前面的话",所引书下同,从略)之现状,但其宗旨则在于"重新解读或诠释妇女问题"(导言Ⅰ),其深切目的在于"试图提供中国妇女史新的研究方向"(导言Ⅰ),收编的19篇力作皆是"值得读者捧读再三"(导言Ⅰ)之研究典范。该书展现了海内外学者研究中国妇女史所使用的具有启发意义的观念、视角、概念的长处,无论是在  相似文献   

12.
Feudalism(封建制度)是西方学术界一个重要概念,源于中世纪拉丁文feudum(采邑)。在12世纪以前,feudum有着非常广泛的含义。伴随《采邑全书》的编纂、研究和传播,采邑概念侧重于土地方面。到16世纪,学界进一步把采邑与社会政治问题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从而突出了中世纪社会的采邑特征。18世纪末,由该词衍化出的feudalism成为人们指代中世纪历史阶段的概念,并对其做出各种解释。然而,feudalism与其词源feudum之间的含义存在很大的差别,通过对二者含义差别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概念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正>2008年以来,全球秩序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领土政治"(territorial politics)在一种不确定的国际关系逻辑下发生深刻的演变,赫德利·布尔所说的"新中世纪主义"(New-Medievalism)走势日趋显现。(1)然而,正如国际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家肯尼思·沃尔兹的批评一样,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未能对当前的国际秩序做出合理的预测与判定。(2)究其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14.
理查德·威廉·萨瑟恩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国中世纪史学家之一,他对于中世纪盛期思想的阐释开启了20世纪中期以来英语学界中世纪文化研究的新路径。他率先将神学哲学思想与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又提出并深化了"中世纪人文主义"和"经院人文主义"的概念,勾勒了独具洞见的中古盛期思想世界景观。他对坎特伯雷的安瑟伦和格罗斯泰斯特的研究也赋予了英格兰在中古盛期更为独特的地位。近来的学术发展除对萨瑟恩学术遗产的继承外,也有了许多反思和订正,这些都对描绘中世纪盛期思想图景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作为联通中世纪教俗两界的主要媒介,世俗教士历来是西方史学界关注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随着新史料的出现与史学理论的发展,20世纪以来的英国中世纪世俗教士研究经历了一系列转变。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的影响,20世纪上半叶主流的中世纪世俗教士研究往往关注于道德评判,传统学派对世俗教士的负面认识也未出现大的改观。不过,在主流研究之外也有一部分学者对传统范式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试图以更加客观的视角审视中世纪世俗教士群体。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新史学的兴起,中世纪世俗教士研究出现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史研究范式的兴起推动了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大批新史料的编订和出版也为中世纪世俗教士研究的转型提供了契机。伴随上述转型,英国中世纪世俗教士研究逐渐发展为一个相对独立和完善的研究领域,世俗教士本身也开始成为研究的"主角",为学者们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满志敏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他在历史气候研究领域中,率先提出了中国存在中世纪温暖期(MWP),发展完善了历史物候方法,指出了旱涝史料分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大大促进了历史气候研究的发展。他是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引入历史地理学的领军者,提出了"记录生存期"概念,解决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小区域人地关系研究的完整数据架构,引领了学科发展。他将3S技术引入历史河流研究中,在问题和精度上突破了传统研究。他还推动了历史土地利用、历史城市地理等领域的发展。满志敏取得的成绩,和他善于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来提出科学问题、重视方法创新和实证研究,在学术上不断追求的学术理路分不开。  相似文献   

17.
弗朗索瓦·梅南(Francois Menant )教授是当今中世纪史研究领域的著名法国学者,在中世纪意大利经济社会史方面有较多成果.他曾在罗马法兰西学院从事研究,并在乔治·杜比和皮埃尔·图贝尔(Pierre Toubert )指导下,耗费八年之久完成了法国国家博士论文<中世纪的伦巴第乡村:10-13世纪的贝尔加莫、克雷莫纳和布雷西亚地区>并出版,此外还著有<封建时代的伦巴第:10-13世纪波河流域的贵族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正马克思在"封建主义"(feudalism)(3)研究的学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学者们在梳理与分析封建主义研究的早中期学术史时却很少专门讨论马克思的贡献。即使在论述早期现代以来封建主义概念的演进中,马克思的研究也经常语焉不详,被一带而过,(4)以至于人们无法从中完整准确地认识马  相似文献   

19.
李占芳 《中国土族》2010,(Z1):37-39
一土族饮食基本与藏族相似,但也有本民族的特色。饮料以茶为主,有清茶、奶茶、麦茶和糖茶之分。面食加工方法有烙、蒸、煮、焖、烤、炸等。本民族传统饮食有"海流烧麦"(油包子)、"哈力亥"(背口袋)"、哈流"(油炒面)"、沓乎儿"(一种面里酿了油,在灶火里烧熟的馍)、"薄什左"(油炸馍,俗称牛肋巴)"、砖包城"(用白面一层、杂面一层做成的馍)等。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民俗学研究发生了"田野转向"并渐成主流,相关研究方法也相应地成为不断反思的对象。以此为背景,张士闪教授在2019年初提出"有温度的田野"这一学术理念,主张"贴近大地做学问",业已举办五届学术工作坊,如"风与俗"(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礼俗传统与当代乡村振兴"(山东大学)、"同乡同业与共在共情"(南京农业大学)、"本土语汇的高度"(北京师范大学)等。新近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