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四十年间,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状况,发生了错综复杂的演变,其变化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揭开了华侨、华人史的新页,且对华侨、华人将来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变化最大,影响最为深广的就是在集中其人口85%以上的东南亚。相对于欧美华人社会享有的“人才库”之誉而言,东南亚华人社会堪有“钱库”之称。华侨华人活跃于东南亚经济舞台,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个角色本身也因场景、剧情、执导的不同而随形就势,变化多端。拙文正是力图从阶段、特征、趋势等层面探讨这一地区战后以来华侨华人经济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论坛的华侨与华人论[新加坡]卓南生一进入日本的大书店,就可以看到不少有关中国、中华经济圈、华侨与华人问题的书籍摆在显著的书架或角落:一打开电视机,就常可看到介绍或反映中国、台湾、香港与新加坡各地“华人世界”经济欣欣向荣的记录片等节目。至于报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日本战后工业布局的变化状况,从战后至六十年代中期,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明显的分散趋势,沿太平洋工业带的工业占全国工业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是耗能高的"资源型"的传统工业仍以集中布局为主:并探讨了工业布局的这种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华人移民的数量变化是国际移民学关注的首要问题,也是国际关系学和民族学应当关注的问题。华侨、华人的数量变化涉及中国与华侨、华人所在国的各种因素。中日两国的人口变迁、社会变迁以及中日民族关系的变迁等各种因素都会对日本华侨、华人的数量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些因素有主次之分、大小之别。  相似文献   

6.
战后50年各国政府对华侨华人实施的移民入境、国籍归化、经济、教、社会等政策,各有特色;东南亚国家比较严厉,美、加、澳、新等移民国家相对宽松,其他国家则宽严不一。不少国家根据国内外形势需要,对华侨华人政策做出了程度不同的调整,有关政策虽然仍因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时出现反复,但总的发展趋势是日趋宽松,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一出入境政策和外侨管理政策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人民来往频繁,二战前,彼此出入两国十分自由。战后初年,1945年到1949年,根据日本盟军总部的命令,日本政府大批遣送二战期间从中国大陆和台湾强制征发到日本做苦工的中国人回国。据统计,当时被遣送的台湾人为24000人,大陆人为30737人。①同时,日本政府以局势混乱为理由,限制中国人赴日,1947至1949年年均获准入境的仅100多人。直到1952年,日本政府对赴日外侨的限制才略为放松。当时颁布的《日本出入国管理今》以及同时颁布的实施细则规定:除了有传染病、精神病、贫困残废、贩毒卖淫…  相似文献   

8.
忽视东南亚华人、华侨社会的生存环境便不能充分理解当代华人、华侨社会的历史特性及其经济变迁。本文立足于国内可见资料,力图对战后这一社会群体诸多特征的历史生存基础进行一个基本理论的分析,并对华侨历史研究中传统的某些结论进行反思,以求对这一社会群体的历史特性及发展道路作出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菲律宾对华侨的政策,历经两度变化,予华侨社会以极大的影响。四十多年来,人们研究菲律宾的华侨政策,多注意政策的具体方面,没有或很少注意政策的背景,亦即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而背景因素却是一定政策的制订和施行的根据、前提,也是人们借以理解政策本质的一种最方便的手段。有鉴于此,特写此文,对战后菲律宾华侨政策演变及其背景、原因进行初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非律宾于1946年7月4日宣布独立,至今已经四十年了。如同战后东南业其他国家的华侨一样,旅居非律宾的华侨也在这四十年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与非律宾政府采取的华侨政策有着最为直接和密切的关系。究竟独立后的非律宾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华侨政策,这些政策对非华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菲华社会又是如何适应这些政策、发生自身的转变等等,是探讨战后非律宾华侨社会生存条件的历史性变化时不可不了解的基本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间,有12万学子赴日本留学。他们学成之后,大部分人在日本就职定居,形成了特点鲜明的新华侨华人群体。日本新华侨华人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勤奋,不仅在日本的众多领域取得成功,而且在增进中、日两国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以不同方式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于春 《四川文物》2007,(6):41-44
四川大学博物馆藏有一件日本小野寺直先生回赠的新疆古代壁画。该壁画是日本大谷探险队20世纪初期在我国新疆进行文物考察时盗割的,运回日本后收藏在小野寺家族。据分析对比,该壁画残存内容是三位龟兹王族或贵族供养人半身像,其绘画风格与新疆克孜尔石窟龟兹王供养人像相似,其时代大概在公元6-7世纪。另外,小野寺直先生还藏有两枚新疆古代壁画,一副是龟兹贵族供养人全身立像,另一副是供养菩萨半身像。  相似文献   

13.
论文基于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和国会图书馆所建立的《KAKEN科学研究费补助金数据库》公布的有关"华侨"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1965-2014),从立项时间与数量、立项课题学科及课题类别概况、课题责任单位性质及所在地区分布等方面,介绍了近50年来日本学界有关"华侨"课题立项总体概况。认为华侨华人研究越来越受到日本学术界的重视,立项课题重点项目较多,资助力度大;研究领域集中在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地区主要集中在日本的大都市圈,以横滨、神户、长崎为中心,呈现集中性和不均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华侨教育与20世纪初东南亚 华侨民族主义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教育与20世纪初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的产生谢美华近代中国的新式教育是在救亡图存的自强运动和维新变法的浪潮中诞生的,从一开始就带有“教育救国”的明确动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传到海外,与华侨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互为因果。本文探讨东南亚新式华校教育的产生和...  相似文献   

15.
二次战后日本经济的空前发展,不仅带来生产力的进步,使整个日本社会发生巨大变革,而且也使日本国民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它的变化又对日本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个人生活中心主义一般认为,个人生活中心主义是一种把个人和家庭的利害放在首位加以考虑的生活方式。在日本,随着战败、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追求生活富裕、便利和舒适度等开始在国民价值意识中占据重要位置,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生活中心主义得以蔓延。在此情况下,战前、战时的那种“灭私奉公”意识后退,而潜藏于其背后的个人利己主义的世界一举扩大,“灭公奉私”成为支配意识。战后,大多数日本人,比起重视社会的其他  相似文献   

16.
战后初期,在日本,最先活跃民间的中国研究机构是中国研究所(简称中研)。它成立于1946年1月,由战争期间在满铁调查研究机关工作的人员、新闻记者、左翼人士等组成。中研以向日本国民介绍和宣传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己任。关于新中国的状况、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毛泽东思想等资料除外务省以及外联团体作为内部资料收集整理以外,到50年代前半期,由中研介绍的资料占很大比重,在增进日本国民对新中国的了解和关注方面,中研所起的作用可谓不小。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军国主义是侵略中国战争、太平洋战争的发动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之一,是最野蛮最残暴的侵略者。结果日本军国主义失败了。但联合国只在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说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还必须彻底消除产生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根源。因而就必须解散财阀。在美国军队代表联合国军占领日本之后,美国政府于1945年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政策多是以法律或政令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决策过程也就是法律或政令的制定过程。一项法律的产生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制定方案,这是政府有关省厅的工作。第二阶段是审查方案,参加审查的主要是自民党的决策中枢——政务调查会、政府的事务次官会议和內阁会议。第三阶段是决定阶段,也就是国会的审议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崛起姚俊梅张炳清日本从战前汽车生产的无名小卒,一跃成为世界汽车大国,汽车产业亦成为现代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可以说,合理的汽车产业扶植政策是日本战后确立现代汽车帝国的成功经验之一。在利用产业倾斜和扶植政策来补偿单...  相似文献   

20.
张经建 《史学月刊》2007,1(9):80-83
战后,日本通过《日本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三权分立之原则和形式,但由于世界范围内的趋势、日本政体的问题和自民党的"一党独大"等原因,遂造成三权失衡即行政权急剧膨胀和立法权与司法权遭到严重削弱诸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