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社会旅游这一现象在我国还很陌生,但在国外却早已出现,近五十年来,曾有许多组织和专家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推广。本文引入国外社会(福利)旅游的概念,并对其本质特征进行辨析,了解其意义及其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旅游权利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尼拉宣言》强调旅游是“人人享有的权利”,而不是政府“发给公民的福利”。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人们却越来越忽略了旅游的权利理念,而功利性地把发展经济作为发展旅游的单一目的,形成了旅游的不公平现象。在进入21世纪人类强调“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今天,我们对旅游的认识,也应该由单一的功利化目的——发展经济逐步回归到旅游的本质——把旅游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及一切社会机构,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人类旅游权利的实现提供政策保障、创造物质条件,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更应该通过政策、法规等手段,保障其旅游权利和旅游愿望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诞生于欧洲的社会旅游,在以改善民生、提高社会福祉、推动社会平等为宗旨的社会公共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外有关社会旅游的英文研究文献,从'社会旅游'术语的由来入手,对社会旅游的缘起及其特征进行了归纳;研究详细评述了社会旅游的概念、运作机制、发展缘由、价值及效益评价和在各国的发展模式等;最后对未来研究亟待深化之处作了简要展望,以期为在我国的制度环境下推行社会旅游公共政策及其研究的本土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安传艳  李同昇  芮旸 《人文地理》2019,34(5):142-148
以往学术界对旅游产业和旅游行为的空间认知,多从物质空间视角出发而忽视了其社会属性,导致在产业自身发展受限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和生态问题。本文借助社会空间思想对全域旅游进行文本解读认为:全域旅游在物质空间上从“景区”拓展到“全域”;在抽象空间上结合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旅游活动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特征强调社会关联性;在社会实践中将物质和抽象空间统一于社区居民的生活空间中,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因此,全域旅游从社会空间视角定位我国旅游发展问题,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社会空间公正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作为最终落脚点和价值诉求,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性,而且还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对空间人本价值和社会公正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江一 《文史天地》2002,(12):50-51
从欧洲回来之后,那奔流不息的塞纳河、气势巍峨的阿尔卑斯山、维也纳街头随处可见的乐队表演、荷兰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一幕幕清晰的画面不时浮现在眼前,但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则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一家中餐馆老板王先生对我谈起的几件小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正蓬勃发展,但其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零负团费"现象日益猖獗,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各类旅行社的恶意竞争,导游服务意识的缺失,监管力度不足等原因导致了这种旅游乱象的出现,对旅游者的利益造成危害,对旅行社、旅游目的地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采取措施坚决杜绝"零负团费"之类的非正规旅游产品的产生,保护旅游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论民族旅游的行业特征及其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旅游业,摆脱了物质产品体系的既有规格和规范,依托各民族恒常的自然景观、鲜活的人资源,借助游客这一消费群体的流动,来实现其市场价值。此外,又能驱动各民族之间的化交流和化互动,发挥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梅 《旅游纵览》2015,(1):54-55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网络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旅游营销发展模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进行了很多的创新。本文主要在分析网络经济环境下旅游营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旅游营销系统构成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创新策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向学凤 《旅游纵览》2013,(9):192-193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带来了不少消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旅游的不经济现象,指出旅游的不经济现象主要原因,提出了旅游不经济现象的对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无论是从经济方面还是社会文化方面来看,旅游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有着消极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旅游的不经济现象愈来愈引起各方的关注。在倡导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旅游业理应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实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资料法对体育旅游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了体育旅游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促进体育旅游发展的策略,促进体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体育对社会的影响不断加剧,很多和体育联系的旅游事业开始兴起,例如:攀岩、探险、登山、漂流和滑雪等。体育旅游指的是将旅游和体育相结合的新旅游方式,与传统旅游相比,体育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旅游线路的区域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盈  韦丽柳  张娟 《人文地理》2012,27(4):131-136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泛北部湾区域旅游业合作也日益加快。社会网络分析以其独特的理念,弥补了传统旅游研究的个体主义视角,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基于旅游线路视角对泛北部湾区域的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深入探究泛北部湾区域旅游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就推进泛北部湾区域旅游业合作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景观社会理论范式可以溯源于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如今已成为当代颇具解释力的社会研究范式之一,对旅游研究尤具启发性。本文梳理了景观社会范式的理论渊源,归纳了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说明了它为景观消费、景观空间文化、情境体验以及后现代景观生产等领域提供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进路,阐释了其核心概念群和基本理念,展示了景观社会理论范式与旅游现象和研究的双向关系。该研究亦梳理了景观社会范式在国内外旅游领域中已有的实践与方法变迁,进而指出该范式日益丰富的未来领域与本土化实践,为旅游体验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化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为分析和解决旅游发展中的社会、文化、空间、消费,以及景观建构等问题提供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原住民的支持和配合,旅游规划中必须考虑到原住民的态度.认可还是否定,或者介于两者之间,不同的态度形成背后隐含的作用机制是相关研究的重点.本文梳理了国外关于原住民对旅游态度的研究,主要有3个关注点:第一,动态变化是原住民对旅游业态度的基本特征;第二,历史、文化和成员社区归属感是影响原住民态度的重要因素;第三,成本-收益分析是决定原住民态度的关键.基于如上相关研究结果,本文对我国的旅游规划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种融合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型产业,不仅提高了旅游的内涵,也增加了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策略,因此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本文主要研究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动力机制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条件反射     
小鹏  鱼儿 《世界》2007,(10):141-141
在印度旅行.当地居民一旦看出你是外国人.几乎会条件反射出三个问题。分别是:Where are you coming from(or you are from which country)(你来自哪个国家)?/What is your name(叫什么名字)?/What is your job(你干什么的)?这三个问题是个组合.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旅游网站的网络结构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择Google为检索工具确定154个旅游网站为研究对象,使用SocSciBot3收集上述154个网站的链接数据,采用PAJEK绘制我国旅游网站的网络结构图,并用UCINET社会网络分析软件,从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以及核心-边缘结构等角度对我国旅游网站的网络结构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旅游网站网络密度较低且平均距离较小、部分旅游网站的中心度较低、凝聚子群的规模不大且密度偏低、处于核心位置的网站较少等,为此建议在加强旅游网站自身建设的同时,多与其他旅游网站进行合作,加强链接,特别是友情链接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梁冰瑜  彭华  翁时秀 《人文地理》2015,30(1):129-13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种以经济为纽带的新型乡村邻里关系正在建立,但国内学界对此缺乏关注。本文以丹霞山旅游区内的瑶塘村和断石村为案例,在确定了人际关系的衡量框架并对其可能的变化作出假设后,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实地调研并检验假设,探讨旅游业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发现:除了一般认识上的负面影响,如交往时间减少、当地村民淳朴性下降等,旅游发展对人际关系还有较大正面作用,如提高了当地的文明程度、减少了村民日常交往中的摩擦、增加了新型的集体活动等。  相似文献   

18.
张大钊  赵振斌  高杨 《人文地理》2023,(4):26-33+130
大数据给旅游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但现有研究只是将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工具去认识传统意义上的旅游现象,遮蔽了数据背后的社会生产过程和社会影响。在梳理与反思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信息通信技术及大数据改造了整个旅游现象,旅游大数据研究应将数据置于以行动者为导向的社会表征实践中,关注主体与地方以及主体之间的数据生产过程和功能,以揭示数据的意义、情感、身份、价值等。文章一方面探讨了游客社会表征与地方的关系如目的地形象、旅游产品等,另一方面考察了游客社会表征对旅游行为和旅游体验的影响。此外,文章在大数据背景下对旅游经典理论如旅游凝视、阈限理论等进行了重新审视。旅游大数据重构了我们的知识构成、研究过程、思维方式,今后研究需综合运用旅游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加强对数据的社会情境和作用机制的理解,以拓展旅游大数据研究的边界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19.
薛晨璐  靳诚  徐菁 《人文地理》2023,(6):182-190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旅游业受到巨大冲击。本文基于2019至2021年第二季度的百度搜索指数,构建三个阶段的国内旅游网络关注矩阵,探索疫情发生前后旅游网络关注格局变化,分析疫情对旅游网络关注的影响路径:疫情发生后,(1)旅游网络关注规模大幅下降,远距离与跨省流动倾向减小。随着防疫工作常态化,规模有所回升。旅游网络关注格局仍保持东南高规模主导核心、西北低规模边缘地区,核心边缘间联系减弱。(2)旅游网络关注矩阵密度大幅下降、地区集群性增强,大部分地区保持原有旅游地功能。(3)新冠疫情通过安全因素与经济社会因素两条路径直接冲击与间接调整旅游网络关注格局。  相似文献   

20.
旅游的幸福增进效应——来自CGSS2015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