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中人     
救还是不救对美国这个世界最先进的经济体而言,这是又一个疯狂时刻:7月13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宣布了拯救两大房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  相似文献   

2.
刊中人     
美国的“恐中症”如果来宾的分量能决定会议的价值,那么,5月22日举行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几乎半数的“中国内阁”,在华盛顿参与了6个月以来的第二次对话。用美国财长保尔森的话说,这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与增长最快经济体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前一阵子曾经读到一段有趣新闻,说较早之前,美国决定跟随英国,直接向银行注资2500亿美元,缓解金融海啸带来的银行信贷紧缩危机。在措施宣布前一天,美国财长保尔森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一起和九大银行的领导层会面,在短短一个小时内,  相似文献   

4.
1985年11月,美国第六任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Winston Lord)到达北京,当时年仅48岁,是美国历届驻华大使中最年轻的一位。在他来华履任前,已随同尼克松、基辛格和福特等美国领导人11次访华,因此,对众多的中国人来说,他已不再陌生。洛德1937年8月14日生于纽约市,195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60年他入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和外交学院进修,获文学硕士学位。1969年至1973年调国家安全委员会,成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特别助理,追随基辛格参与对华和对苏关系事务的机密活动。  相似文献   

5.
69岁的罗伯特·鲁宾临危受命,出任美国花旗集团董事长,拯救这个背负65亿美元巨额亏损的"金融航空母舰"。他曾是克林顿眼中"最伟大的财长",有化解危机的丰富经验,手中还掌握着美国"金元政治"的许多资源,花旗人把宝押在他身上。  相似文献   

6.
外刊摘要     
美国《新闻周刊》9月29日封面文章华尔街队长亨利·保尔森也许从没想过有一天他会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美国财政部长和倡导自由市场的思想家,他向世界宣布了一场大规模的救市行动。面对这个耗资7000亿美元的拯救金融市场计划,就连保尔森自己也感到很矛盾:"我也感到不快,但相比其他方案,它毕竟是更有吸引力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他13岁来到提篮桥犹太难民区,后为中美建交助力"侬(你)好,上海。"美国前财长布卢门撒尔造访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时,笑着说起70多年前学会的上海话。2月7日是布卢门撒尔第八次到上海的"寻根之旅"。二战期间,他以犹太难民身份在上海提篮桥犹太难民集聚区生活了8年,在镌刻13732位二战期间在沪避难犹太人姓名的"上海名单"墙前,布卢门撒  相似文献   

8.
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的 消息传出后有什么重要新闻 据赵正洪文中说,4月7日上午工作人员将北京打来的电话记录送他看,上面写着:“关于美国乒乓球队要求访华一事,考虑到该队已多次提出要求……,现在决定同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包括负责人在内来我国访问。可在香港办理入境手续,旅费不足可补助。请将办理情  相似文献   

9.
《神州》2006,(9)
基辛格博士第一次访华在1971年7月,是秘密访华,新华社授权于7月15日发表基辛格访华公告。同年11月30日,新华社授权发表的公告宣布:中美两国政府商定,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2月21日开始对中国的访问。已是耄耋之年的新华社资深记者李琴报道了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1971年10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访华和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约翰·赛恩曾成功治理了"百年老店"纽交所;去年年底,又临危受命拯救美林公司;功绩显赫的他,也是美国下任财长的热门入选。近日,他在纽约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11.
1989年5月18日,曾三次访华,年已95岁高龄的日本天台宗第253代座主山田惠谛率87名僧众,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  相似文献   

12.
台上,81岁高龄的藤泽秀行颤抖着落下最后一颗黑子;台下,数百名观众静寂无声。不到半个小时,藤泽秀行出现误算输给了聂卫平。简单复盘完毕后,秀行先生挥一挥手,退到了幕后——这是3年前他第14次、也是最后一次率团访华时的一幕。  相似文献   

13.
墨非 《文史月刊》2010,(3):48-49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堪称20世纪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尼克松访华时最重要的会谈,是与毛泽东的一小时零五分钟的最高级会晤。但毛泽东对尼克松说,我跟你只谈哲学,其他具体问题要与周恩来谈。  相似文献   

14.
张灏如今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过着安静的退休生活。他已经退休过两次,第一次是从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退休,之后他又到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任教已几年,再次退休。1937年出生的他今年74岁。  相似文献   

15.
刊中人     
奥巴马:我曾经想退选一年一度的《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结果终于揭晓,美国候任总统奥巴马最终击败保尔森、佩林、萨科齐、张艺谋等对手,拔得头筹。《时代》周刊如此形容奥巴马:"在有史以来最疯狂的一场美国大选中,他克服了诸多困难:经验的缺乏、奇特的名字、老辣的对手和  相似文献   

16.
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美两国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美国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都对国民政府提供了援助,"美援"也成为当时中美外交的一个频繁词,但两次援助的性质与结果截然不同。本文借助于对二战之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分析,通过中美外交的一个侧面,即蒲立德1947年的非正式访华事件,包括对蒲氏的访华历程、访华结果和访华影响的分析,来达到对当时"美援"问题的再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以下简称斯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记者和作家之一。他于1928年来华,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生活和工作了13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三次访华。他以探索真理的求实精神和勇气,写出了大量真实、深刻并有远见卓识的有关中国的报道,为增进中美间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斯诺1960年首次访问新中国时,我作为外交部新闻司龚澎司长的助手,曾为斯诺安排访华日程。翌年6月,在参加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我又陪同乔冠华、龚澎夫归前往斯诺在日内瓦湖畔的乡间居所拜访。有…  相似文献   

18.
正趣谈邓小平有水平,盛赞习近平有智慧人物简介鲍勃·霍克,1929年生,澳大利亚工党领导人,1983年至1991年任澳大利亚总理,被誉为"APEC之父"。11月5日,为期7天的APEC会议周在北京拉开帷幕。由中国APEC发展理事会等举办的2014"APEC中国日高峰论坛"也在京举行。论坛嘉宾之一是澳大利亚前总理、被誉为"APEC之父"的鲍勃·霍克。这是85岁的霍克第一百次访华。他的行动非常缓慢,说话也慢悠悠的,有时候需要助手在耳边大声重复,才能明白记者的问题。然而,当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请他聊聊历次访华期间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时,霍克立刻来了精神。他兴高采烈地  相似文献   

19.
图说世情     
《环球人物》2012,(26):36-41
大笑收礼9月18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这是帕内塔首次访华。19日下午,帕内塔到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演讲,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向他赠送了一个印有他本人头像的礼盘。帕内塔高兴得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20.
1970年的金秋10月,毛泽东同美国进步记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在北京中南海进行着亲切的交谈。这是斯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次访华了。“我十分想见一见我尊敬的朋友王牧师。许多年了,不知王先生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斯诺突然提出了一个要求。“王牧师?!”毛泽东闻之微微一怔。“噢———就是35年前护送我秘密赴陕北苏区采访的那位王牧师王先生。”斯诺见状忙补充道。其实斯诺提出要见“王牧师”,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60年,他以作家身份来华访问,国庆节时他受毛泽东的邀请参加了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并到中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