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多国采用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国内经济.2012年末至2013年初,美国和日本等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对实施国的经济复苏和金融市场稳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也造成了过量的资本涌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并在短期获利后快速退出,使中国金融市场受到冲击.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的难度加大的挑战和应对,由是成为本文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要考虑应对物价上涨,同时调整外汇与贸易政策在外界的猜测和争议声中,2012年9月13日,美国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3)还是来了。此前,有媒体曾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抚摸QE3按钮"这样形象的标题来描述这一政策的蓄势待发,如今,按钮终于按下了,而且力度很猛。失业率逼出的宽松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央行  相似文献   

3.
与欧美市场不同的是,中国的经济增长除了靠货币政策的刺激外,更重要的是进行改革,激活制度红利经济界的人士都在探讨货币政策,市场人士希望据此决定今后的投资方向,经济学家在探讨目前的货币政策是适度宽松还是过度宽松。今年信贷总量突破5万亿的预定规模毫无悬念,现在人们争议的是到底会达到8万亿还是9万亿。  相似文献   

4.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与30年代大危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货币政策三大政策工具的历史考察表明,20世纪20年代美联储总体上实施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与关联储在20年代所遵循的基本政策目标是一致的,也适应了当时美国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关联储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初衷恰恰相反,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并没有带来美国农业生产的繁荣和英国金本位制的稳定.而大量的商业贷款和资金流入了非生产性的股票市场,直接助长、推动了2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的投机热潮,并进一步导致了1929年10月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随后的经济大危机.  相似文献   

5.
现金管理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央行控制不合理现金投放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央行货币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其重要意义在于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市场物价;增加存款,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减少流通费用节约社会劳动;维护财经纪律,促进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安全防盗,减少发案率。主要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商品生产和流通,防范和打击诈骗、洗钱、逃税等经济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6.
自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无法挽回本国经济的颓势,对于中国还有负面影响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将重回日本首相位置,这是火山口上的位置,最近7年有7任首相足以说明日本未来前景不乐观。安倍晋三胜选后在Facebook上致谢,表示“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如果今后拿不出‘结果’,对自民党及我的支持和信任将会瞬间消失”。安倍所谓“夺回日本”,不仅指自民党在3年以后重回首相宝座,也包括让日本走出20年的泥潭。安倍晋三当选前表示,将推行无限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直至通胀率上升到2%或者3%;将短期利率降至负值.让日本央行购买专门为公共工程项目融资而发行的债券。  相似文献   

7.
第一轮、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的结果已经显现,经历了短暂复苏之后,美国经济重新陷入困境,GDP数据显示其经济近于衰退,失业率依然在9%以上徘徊,债务阴影更加浓重。  相似文献   

8.
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4年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在总体上可界定为以抑制总需求和以扩大总需求为特征的两大阶段,它们决定了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具体说来,以1997年作为分界线,之前主要是以反通货膨胀为目标,表现出抑制需求的特征;之后是以反通货紧缩及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表现出扩大需求的特征。与此相联系,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演变的突出特点是计划性工具逐渐减少,市场经济意义上的工具不断增加。我国货币政策演变的进程反映了从直接的计划控制不断向间接的市场调节转变,展示了我国宏观调控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的一般历程。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特点,应当说是高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因而,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抑制过高的通货膨胀,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然而,199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所焦虑的通货膨胀消失了,出现了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通货紧缩,迫使政府不得不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注意发挥证券市场的特殊功能。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新问题。一、运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及其效应宏观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同时配合使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  相似文献   

10.
吴超 《神州》2013,(19):247-247
货币政策作为调控国家经济的措施,在中国GDP高速发展的今天,扮演者实施者、监督者的角色。尤其是在高度依赖经济发展的房地产市场,货币政策的调控性影响愈加明显,它是怎么影响着房地产市场,又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是笔者思考与探析的所在。  相似文献   

11.
周祥 《钱币博览》2009,(3):23-26
台湾光复于1945年10月25日。光复之初,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有三种,一种为日本银行发行的日本银行兑换券:一种为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发行的辅币、辅币券:另一种就是台湾银行发行的台湾银行券。根据1945年10月31日财政部公布的《台湾银行钞票及金融机关处理办法》,前三种货币中惟有台湾银行券被允许继续发行。本文想就台湾银行券在台湾光复以后的发行、收兑及处理情况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2.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币政策是南京国民政府继“废两改元”之后实施的又一项重要货币政策 ,同时也是我国货币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变革。它对于我国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三、四十年代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就其法币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及其作用与影响等分别进行考察和分析 ,并求教于学界同仁。一、法币政策的实施背景1 93 3年春 ,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 ,确立了以银元为国币本位单位的新的银本位制 ,然而 ,“废两改元”仅仅是着重解决了银本位制下的货币本位单位问题 ,纸币的发行和流通仍未统一 ,…  相似文献   

13.
赵北平 《沧桑》2014,(4):56-58
20世纪50年代是英国保守党政府在共识政治下重新执政的年代。保守党在重新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与前任工党政府类似的经济措施,但两党的经济共识是不彻底的,保守党在具体的政策层面显示出与工党政府许多不同的地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保守党在需求管理中大兴货币政策。通过大量使用货币政策,保守党政府成功应对了战后英国经济面临的新形势,促进了战后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中国钱币学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古代部分的研究,大多与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社会学相结合,不仅有对钱币实物本身的研究,还透过货币分析探讨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状况,以及货币政策与财税制度的关系等。近代部分,  相似文献   

15.
行政体系强有力的控制力,使得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效率极高,相应的结果必然是,风险也极高全球经济患上金融泡沫依赖症,当房贷所导致的次级债泡沫崩溃后,全球主要央行的降息、发钞行为,显示他们试图以新泡沫取代旧泡沫。自从格林斯潘时代以来,全球进入大小泡沫接连  相似文献   

16.
在1881-1937年间的华北地区,铁路运输兴起并形成网络后,其所具有的种种优势促进了新兴城市的崛起,推动了传统城市形态的演变,加快了沿海港口城市腹地的拓展.由此,这一区域内的城乡经济关系也发生了时代变动.由于以往的城乡二元结构或三元(城市、集镇、农村,或城市、城乡边缘区、乡村)结构理论关照下的笼统分析,并未反映出城乡经济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化,因此本文将以石家庄、郑州和天津为例,试图通过考察城乡经济关系的变动与重构,揭示区域社会由传统向近代演变的特征与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日本银行史上的横滨正金银行是成立最早规模较大的银行,它成立在日本银行(日本中央银行)之前。 1879年日本爱知县士族中村道太郎等二十三人根据日本国立银行条例,集资日本银币300万元,发起开设横滨正金银行。该行开业时实收银币140万元,纸币160万元,当时纸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太平天国运动起源地广西省为例,从对影响田赋征收的人户、土地两大因素着手,通过考察太平天国运动后广西农村人地关系的新变动,着重探讨人地关系变动下的旧有瘫痪的田赋征收制度重建的失败及其影响。虽清政府极力重建,但政府不重视生产力的恢复,加之急于收敛造成这一财政政策重建的失败,结果农民和政府两方面都深受其害,阻碍了近代广西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变动与适应--对英国现代化过程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化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变动与适应相结合,是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工业革命之所以肇始于英国,正是由于18世纪英国具有最灵活的社会结构和最宽松的适应机制。同样,英国得以成功地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诸多新问题,也源于其灵活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的适应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社会适应新的变动的能力,从而保障了社会的稳定.不断的变动和不断的适应是英国现代化过程的显特点,也是其留给世人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考察中央和平解放西藏决策的实施,探讨了中央通过把握国际关系的发展大势、了解西藏地方社会政治的本质,以及藏民族的风俗文化特征来确定处理西藏事务基本原则的过程及内容,分析了治藏政策和措施的丰富内涵,以及治藏政策理论渊源和创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