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鸿章死后,吴汝纶搜集李鸿章遗下的奏稿、函稿、电稿等,辑成《李文忠公全集》,或称《李文忠公全书》。惟朋僚函稿仅收辑同治元年至光绪十二年的。这样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光绪十三年以后的朋僚函稿竟未辑入全集,不能不说是很大的缺憾。苏州大学历史系资料室在整理旧书时,陈珍棣同志在旧纸堆中发现了光绪十六年(1890)李鸿章的未刊函稿,函稿是连丝纸的石印本,长、宽各二十六点七公分,装订成一册,共五十七封,现请《安徽史学》公布于世,供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与毛泽东的交往始于北伐战争期间的广州.周恩来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毛泽东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他主编的<政治周报>第三期曾对第二次东征作了介绍,指出:"此次东征,组织了伟大的政治宣传队,设立东征军总政治部为之统率,以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周恩来、毛泽东曾在李富春家中讨论反击蒋介石的问题.毛泽东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周恩来曾去作<农民运动与军事活动>的讲演.周恩来是中共党内最早从事军事工作、最早认识到军事工作重要性的领导人之一.他与毛泽东交往的50多年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特别是在事关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伟人已逝,风范长存.值此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缅怀先辈,激励后人.……  相似文献   

3.
南通市档案馆藏有大批涉及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大生企业的珍贵档案,其中大生纱厂创办初期的档案已列入中国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前不久,该馆在编纂<大生集团档案资料选编>时,从馆藏近千卷大生企业档案中发现200余件张謇函稿.这些函稿绝大部分从未发表,在<张季子九录>与<张謇全集>中也未见收录,由校勘者对其加以整理,归并为便条、电文、函件、其他四部分,按成文时间排序.原件大多无写作年份或具体时间,标题下所注时间多系考证推断所得,后加"?"者表示有待查考.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至今已有26年了,但他的丰功伟绩与不凡的风采至今仍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特别是他临终前仍惦念着祖国的统一大业,更是令人感动。 1996年前后,我曾拜访过原周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副主任罗青长(兼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原公安部副部长凌云及其他相关人员,了解到  相似文献   

5.
在本馆所藏国民政府教育部档案中,有一封教育部长朱家骅在1946年10月间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函稿之中英文本,朱家骅在此函稿中对司徒雷登请其为在华各教会大学因经费困难赴美募捐事给予证明作了答复,文中并谈及了他个人对外国教会大学作用及中外教育文化交流的评价,可供研究这一专题之参考,特选出公布于后。文中括号内文字系原稿所有后被作者删节及修改者,为提供研究比较,特一并保留公布。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家部委一级的机构变化,频率最快的莫过于1958~1965年国家建委的几上几下。出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大规模基本建设的需要,1954年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诞生。陈云任建委主任。时隔三年多,1958年2月11日,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根据周恩来提出的议案,决定撤销国家建设委员会,其所管理的工作分别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建筑工程部承接。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纽约邦瀚斯拍卖公司拍出一批与西安事变相关的原始文献及其他资料共8种数1 0件,其中最为珍贵而引人关注的是彭德怀、毛泽东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政治委员的名义写给张学良的信函,毛泽东、洛甫(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秦邦宪)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写给张学良的信函、红军与东北军的《抗日救国协定》以及张学良关于处理后事的手记等几个文件.兹根据拍卖公司在网上公布的照片和介绍,对前三个文件作如下初步考证和评估.  相似文献   

8.
"外事无小事",是周恩来总理生前对外事工作所作的一条重要指示。我于1996年至1998年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担任过三年外事记者,深深感到,外事工作不仅从纪律上来说,件件都是大事,同时也让我从一个侧面,在自己的外事报道工作中,亲历并见证了上海改革开放之后的许多大事,采访与这些大事相关的外事活动,亲身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这些年来发生的伟大变迁和对未来产生的深远影响,其景其情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张謇手书致袁世凯函稿,直行行草横幅,信末,具月日而不记年。从信中议论之事推断,可知是1913年。后此三十余年,俞吟秋“偶得’此函稿,乃征集题咏,同他自撰的张季子小传和后记,一同于辛卯(1951)年春裱装成长卷。其后,捐献于南通博物苑。俞先前曾在南通农校肄业,主办过南通金石书画会,能书画。此函稿《张季子九录》未收入,因照抄原文,加以标点,提供读者阅览、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研究中,关于这一方针提出的时间及方针是何时公开提出的、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发言中是否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提出时间等问题上存在分歧。经过梳理史实,"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是周恩来1954年12月初在会见外宾时明确提出的;在党内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是刘少奇,在国际会议场合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是郭沫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发言中并未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但他在与一些国家领导人的会晤中表达过中国和平解放台湾的立场;第三次国共合作是周恩来于1955年12月23日接见应邀来访的以布兰敦为首的香港大学英籍教授及其随员时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
孙云贵 《百年潮》2006,(3):52-57
在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30周年的日子里,缅怀总理的品格和风范,有几件事情总是萦绕在故乡人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2.
几件小事,彰显了总理革命家的风范。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遵义会议期间,周恩来作为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拥护毛泽东领导,协助毛泽东工作,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2017,(10)
正1927年8月1日凌晨,云集到南昌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党掌握和影响的部队两万多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身为北伐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的郭沫若,当时正在九江。他于8月3日获悉南昌起义的消息后,即与总指挥商定解散政治部,并谢绝总指挥请其同往国外的邀请,毅然决计和政治部主任秘书李一氓及阳翰笙等一道,于当晚出发赴南昌。  相似文献   

14.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推选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李维汉为秘书长,齐燕铭为副秘书长。筹备会决定成立六个工作小组,各小组分别承担开国盛典的相关事宜。  相似文献   

15.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推选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李维汉为秘书长,齐燕铭为副秘书长。筹备会决定成立六个工作小组,各小组分别承担开国盛典的相关事宜。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夏钧寅1958年周恩来、陈毅和欧阳予倩、李伯钊等与剧院同志游览颐和园时合影为纪念1958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颐和园和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难得的聚会,剧院举行一次故人重游颐和园的活动。那天一大早,剧院的几代艺术家们聚首进入颐...  相似文献   

17.
国内周恩来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周恩来研究述评郭思敏周恩来是深受人们爱戴的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他的事业和思想有极其丰富的内容,但国内研究却起步较晚,1959年才出版了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的《周恩来同志在长征途中》和龙飞虎著《跟随周副主席十一年》等几本回忆小册子。其原因除困于国内政...  相似文献   

18.
本刊2006年第8期曾刊登了《周恩来南海密晤台湾国民党要人》一文,文章就周恩来1963年12月上旬在南沙会晤台湾国民党要人的史实做了一番探讨,但是具体在南沙的哪个位置,文章并没有交代。在1993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外交活动大事记》中,1963年12月6日-12日,没有任何关于周恩来公开活动的记载,那么他这几天到底去了哪里?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周恩来》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提到的唐家会谈又是怎么回事?本文作者根据父亲(时任万山要塞区工程指挥部少校副政委)周奎的回忆以及相关的一些资料,认为,周恩来当年"失踪"的那几天,就是在位于广东省中山县的唐家万山要塞(当年直属广州军区,我国四大海防要塞之一,现属珠海警备区),与台湾来的国民党客人举行会谈的。  相似文献   

19.
李家忠 《百年潮》2007,(8):19-23
众所周知,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之一。作为在外交部工作了近40年、长期从事和参与对越关系事务的干部,我深深感受到周恩来为培育中越友谊、全力支援越南抗美救国斗争所付出的心血,更目睹了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如何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既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又同各种恶势力坚决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一件件往事涌上心头,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20.
金农(1687~1763年)活动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为扬州八怪之首要人物。金农何时开始作画,众说纷纭,已见诸多文字。至于先于作画的金农早期书法创作,大约起于何时?风格特征如何?署款用印之规律,及与其作品相关的种种问题,迄今尚未见到专文研究。从现存资料看,金农二十一岁就读于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