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悦读     
《旅游》2010,(8):5-5
《敦煌之旅》 “敦煌”一词意味着瑰丽、博大、神秘,抑或是浪漫、悠远?旅日著名作家陈舜臣在20世纪70年代游历敦煌后。结合大量历史资料,辅以陈氏的想象与推理,为读者呈现一派原汁原味的敦煌风情。  相似文献   

2.
敦煌遗书知多少○郭怀亮本世纪初,敦煌藏经洞遗书被发现不久,英、法、日、俄等国的“探险家”、“考察队”便轮番到这里探宝。数万件举世罕有的古代经卷文书和被剥离下来的珍贵壁画,被一支支接踵而来的马队驼队运走,散落在异国他乡。敦煌藏经洞遗书究竟有多少?自从它...  相似文献   

3.
《中国钱币》2000,(3):40-40
为配合“敦煌藏经洞文物发现暨敦煌学百年”纪念活动,中国人民银行于2000年6月30日发行“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纪念币一套(一枚)。 该套纪念币面额为1元,直径25mm,材质为钢芯镀镍。该套纪念币正面主景图案为敦煌莫高窟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九层楼;衬景图案为遍布石窟的陡崖峭壁,内缘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下方依次为“壹元”字样及2000年号;背面主图案由敦煌石窟文物中生动传神的精美彩塑及敦煌壁画图案构成,内缘右中方为“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币名及“1900—2000”字…  相似文献   

4.
论“敦煌学”一词的词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敦煌学”一词是陈寅恪于1930年在为陈垣《敦煌劫余录》写的序言中首创的,该序中5次出现“敦煌学”一词。本文则认为,“敦煌学”一词应该是日本人首创的。日本敦煌学家石滨纯太郎于1925年在大阪出版发行的《敦煌石室的遗书(怀德堂夏期讲演)》中,15次使用了“敦煌学”一词,并且对国际敦煌学的起源、发展、研究范围、问题、广义敦煌学和狭义敦煌学的区分等做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本文认为,“敦煌学”一词是明治末年、大正年间日本敦煌学蓬勃发展的产物,是在日本出现“敦煌派”、“敦煌家”、“敦煌党”等一系列词汇的基础上产生的。本文强调,陈寅恪虽然不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敦煌学”一词的人,但应该是在中国第一个使用“敦煌学”一词的人,或者说是第一个将“敦煌学”一词引入中国的人。  相似文献   

5.
邮票,被称作“国家的名片”,被誉为“琳琅满目的美术展览”、“包罗万象的博物馆”。敦煌,举世公认的“东方艺术宝库”,敦煌壁画,则是宝库中璀灿耀眼的瑰宝。新中国邮票,以方寸之艺术魅力,再现敦煌壁画之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于赏心悦目的邮票收藏、鉴赏之中,受到敦煌学者和全世界人士的注目,受到各回集邮爱好者的青睐。早在建国初,我国邮电部就曾发行过两套8枚以敦煌壁画为题材的邮票;从1987年起,邮电部又开始发行“敦煌壁画”系列邮票,计划发行六组,迄今已发行四组,计16枚邮票,2枚小型张;此外,在其它题材邮票中,以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为主图的还有3枚及1枚小型张。总计27枚邮票,3枚小型张。  相似文献   

6.
汉敦煌郡宜禾都尉府与曹魏敦煌郡宜禾县城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敦煌郡宜禾都尉府与曹魏敦煌郡宜禾县城考辨李并成史载,汉敦煌郡置有宜禾都尉,为其所辖四个都尉之一(其余三都尉为:中部、玉门、阳关都尉);延及曹魏,敦煌郡又增设宜禾县。汉宜禾都尉府与曹魏宜禾县城位于何处?二者有什么关系?长期以来人们搞得并不大清楚。曾有...  相似文献   

7.
敦煌文书与吐鲁番文书对于“舍”的记载内容存在很大差异,仅就敦煌文书而言,其在不同时期对于“舍”的记载格式也有所不同。敦煌文书与吐鲁番文书记载内容的差异,反映了两地居民在各自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居住形态及田地经营方式的不同;而敦煌文书记载格式的变化,则反映出不同政权统治下敦煌地区均田制实施情况的差别。此外,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的“舍”具有不同的用途,明确这一区别,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古时期两地居民的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8.
敦煌市居民旅游感知及态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对敦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做了初步分析;深入调查研究了敦煌市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结果表明,目前敦煌正处于旅游生命周期的“成熟巩固阶段”;敦煌市区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明显强于对负面影响的感知;并已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有矛盾的支持”、“热爱”、。现实主义”、“顾虑”和“憎恨”等5类群体,但后两类居民所占比例很小;居民总体上对旅游业的发展持较为理智的支持态度;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的感知及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的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来调控敦煌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推动海峡两岸敦煌学与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于2000年7月21日在校逸 夫科学馆会议厅召开了题为“纪念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海峡两岸敦煌学·丝绸之路学术 考察研讨会”的会议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应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台湾学者31人 ,大陆学者30人。在会议开幕式上,兰州大学副书记杨恕教授、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分别代表学校和 敦煌学研究基地致欢迎辞,对前来与会的代表们表示欢迎,并预祝本次学术讨论会与丝绸之 路考察活动圆满成功。郑炳林所长还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敦煌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情况。在随后举行的专题研讨会上,甘肃省博物馆馆长初世宾研究员作了“甘肃佛教石窟的分布及 其特 点”、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陆庆夫教授作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状况”、台湾逢 甲大学林聪明教授作了“台湾敦煌学研究状况”、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颜廷亮 研究员作了“甘肃敦煌学研究状况”、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董事长高本钊先生作了“台湾敦 煌学著作出版情况”等专题报告。会上,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董事长高本钊先生还向兰州大 学敦煌学研究所赠送了新文丰...  相似文献   

10.
刘进宝 《历史研究》2007,(3):186-188
《历史研究》2005年第4期所载荣新江先生的《中国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一文,①从“可恨可喜”与“以德报怨”、《劫余录》与“伤心史”、伦敦留难与巴黎协作、“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四个方面,就贯穿中国敦煌学学术史的“国际视野”和“爱国主义”问题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正如荣新江先生在《视野》一文中所说:“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拥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敦煌学史,没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敦煌学史,更没有‘评判高下,辨别优劣’的敦煌学学术史”。笔者非常赞同荣新江教授的论述,同时作为对荣教授大作的响应,也为了能对编写敦煌学…  相似文献   

11.
身为敦煌学研究,自然会对“敦煌学”这个词感兴趣。除了“敦煌学”到底能不能成为“学”之外,“敦煌学”这个词到底什么时候出现?敦煌学这门学问到底什么时候正式形成?敦煌学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成果与特征为何?如此等等,都在兴趣之内。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举办的张大千敦煌壁画临摹展,点燃了他胸中追求敦煌艺术的圣火。初到敦煌的数十年里,他被敦煌壁画的精美绝伦而折服,他秉烛面壁,寒暑孤灯,临摹敦煌壁画达到380幅,被称作“敦煌痴人”。80年代,在他的领跑下,中国敦煌学研究进入一个全方位、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保护新时代,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外国!”外国学者主宰敦煌学讲坛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世界上所有敦煌学者承认了:敦煌学回到了中国!他便是著名敦煌学者、敦煌研究院前院长、被中外敦煌学者尊称为“莫高圣僧”的段文杰先生。追随常…  相似文献   

13.
刘鑫 《丝绸之路》2012,(2):99-100
敦煌壁画临摹由最开始作为敦煌学显著于世的视觉代言,再到敦煌研究机构的研究手段,以及由此派生出在绘画艺术创作方面的创新运用,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敦煌壁画临摹对艺术创造的影响。敦煌壁画临摹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应该怎样更好地和时代形成对话?敦煌壁画艺术的继承模式是精英阶层的精神交流,还是成为中国人进行艺术性创造可以随手拈来的自然影响因素?临摹是复制还是创新手段?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探究。  相似文献   

14.
汪毅 《巴蜀史志》2010,(1):37-43
中国文艺复兴关系到中国文化的世界话语权,是中国文化界和思想界久久思考和孜孜探索的重要命题。该文对现代学界纷呈的“中国文艺复兴说”作了表述和解析,并通过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成都举办所推动的20世纪显学——“敦煌学”的文化现象考察“唤起中国文艺的复兴”,解读了敦煌文化遗存与欧洲文艺复兴肇始的种种同比性.进而论证:中国“文艺复兴权舆,肇于成都”、成都是“中国文艺复兴之翡冷翠城”(中国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时间在1944年1月,标志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而中国文艺复兴的盛行始于当今。此外,该文首次提出中国文艺复兴“阶段论”。  相似文献   

15.
敦煌高僧昙猷与天台“佛国”朱悦梅魏晋南北朝时代,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成为我国佛教发展的中心。不断有僧人西行取经,更有不少南下江汉、江浙一带弘传佛教。昙猷就是南下僧人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位。昙猷(?~约396),又名法猷、白道猷,敦煌人。少年时修头陀苦行...  相似文献   

16.
因为有水才出现了敦煌绿洲,而正是因为水才造就了敦煌也造就了莫高窟,造就了辉煌的敦煌文化! 但是同样因为水,今天的敦煌面临着一系列危机, “本地,水是人血脉。”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今天“血脉”的顺畅与否决定着敦煌明天的生死。  相似文献   

17.
兰州大学历史系敦煌学研究室,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一九八三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会间和会后(1983年8月15日至1983年10月14日)举办了一期“敦煌·吐鲁番学讲习班”。来自甘肃、新疆、陕西、宁夏等地的学员列席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旁听了一九八三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会议闭幕后,“讲习班”邀请参加这次会议的一些敦煌·吐鲁番学界各方面学有专长的同志讲授了一组有关敦煌·吐鲁番学的专题课程。这些专题是:  相似文献   

18.
《竹木春秋———甘肃秦汉简牍》作为《陇文化丛书》的分册之一 ,由西北师范大学王震亚先生著 ,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9年 7月出版 ,全书十八万字。是书重在系统介绍和总结甘肃简牍 ,其功和过自会有人评说。因为其中有一部分属于“敦煌汉简” ,当然也会有人将之列入广义的“敦煌学”。只是由于书中对一些“敦煌汉简”作了不太适当的介绍 ,怕会引起不少人的误会。在此希用贵刊宝地 ,借对有关内容正名之机 ,向王先生求教。一、“敦煌汉简”简介既是谈有关“敦煌汉简”的问题 ,当然就有必要就“敦煌汉简”的发见史作一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之上 ,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新江 《历史研究》2005,(4):165-175
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拥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敦煌学史,没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敦煌学史,更没有“评判高下,辨别优劣”的敦煌学学术史。已经出版的一些敦煌学史著作,只是根据已经发表的研究论著来罗列成果,比如说某一年陈寅恪先生写了什么文章,取得了什么看法,如此而已。要撰写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史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本文只就贯穿整个中国敦煌学学术史的“国际视野”和“爱国主义”问题做一番清理,并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一“可恨可喜”与“以德报怨”由于清朝的腐败,敦煌的偏远,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没有及时为中国学者所知。1907年…  相似文献   

20.
因为有水才出现了敦煌绿洲,而正是因为水才造就了敦煌,也造就了莫高窟,造就了辉煌的敦煌文化!但是同样因为水,今天的敦煌面临着一系列危机,“本地,水是人血脉。”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今天“血脉”的顺畅与否决定着敦煌明天的生死。[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