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技术时大伤脑筋。7或以为“推”即“椎”,为锻打之意。“推”字和“椎”字古书中常互通假 ,如《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曰 :“推 ,俗读作椎。”《后汉书·韦彪传》注引《苍颉书》曰 :“椎 ,锻也。”《庄子·列御寇》注曰 :“锻 ,椎也。”“推处”,意为剑身中被锻打之处。旧剑长年使用 ,锻痕消去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种考虑有一定道理 ,可备一说。所以本段的意思大约为 :剑身表面无戗磨 (锻打 )痕者为故器。《吕氏春秋·别类》曰 :“相剑者曰 :白 ,所以为坚也。黄 ,所以为纫 (韧 )也 ,黄白相杂 ,则坚而纫 (韧 )也。”此段文字中的“黄”…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原各族骑兵的兴起,始于赵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史记·赵世家》载:“遂胡服招骑射。”据顾炎武考查,春秋以前“经典无骑字,”他还根据《诗经》、《左传》中有“走马”、“乘马”字样,推测出春秋末年,中原已有骑马的习惯(《日知录》卷29《骑》),但有人骑马并不等于有了骑兵。  相似文献   

3.
今人多以为中原的葡萄种植系汉代张骞通西域时携回 ,其实这是一个不符合史实的误会。汉武帝建元三年 (公元前 1 38年 )张骞第一次西行时 ,经过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 ,知其地盛产蒲陶(葡萄 ) ,“以蒲陶为酒 ,富人藏酒至万余石。”(《汉书·西域传》)但并没有迹象表明他曾把葡萄种子带回中原。汉武帝太初四年 (公元前 1 0 1年 )李广利率军破大宛返回长安后 ,汉廷又数次遣使抵大宛等国 ,求其奇物 ,“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 ,汉使采蒲陶、苜蓿种归。”(《汉书·西域传》)至于这位采回葡萄、苜蓿种子至中原种植的使者为谁 ,史…  相似文献   

4.
《金史·王翛传》曾载王翛于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和明昌二年(1191年)两次“同知大兴府事”.经查阅有关史籍,本人对此颇有怀疑,因抒管见,求教方家。(一)大定二十九年,王翛未“同知大兴府事”。《金史·王翛传》载:“章宗即位(大定二十九年),擢同知大兴府事。”《金史·张大节传》载:“章宗即位(大定二十九年),选授河东路提刑使,未赴,留知大兴府事。”两处记载互相矛盾。《金史·百官志》载:“大兴府,尹一员,正三品。同知一员,从四  相似文献   

5.
中华书局版《旧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四·邕管·贵州》有“乌浒之俗:男女同川而浴;生首子食之;云宜弟,取妻美让兄;相习以鼻饮”。其中将分号标在“云宜弟”之前,则“宜弟”乃“取妻美让兄”之谓.这种理解,笔者认为是不正确的.“宜弟”究竟为何义?《墨子·节葬下第二十五》云:“昔者越之东,有(车亥)沭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子,谓之宜弟.”《墨子·鲁问第四十九》云:“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后汉书》卷116《南蛮列传》载:“(交址)西有(口敢)人国,生首子辄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味旨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取妻美则让其兄.今为乌浒人是也.”  相似文献   

6.
(括号内数字,前者为刊期,后者为页码)史论与史评皖南书变历史和《皖南事变》 小说············……陈迁(2.1)评《{冼南书变》“代后记” ·················……邵英于(2.6)《皖{佰、手琴变》改后献疑 ‘.“’“.“‘·”····……活踢强(2·9)评哭抓一扁《李鸿章年(日)谱》 ·’‘’‘“··············一吴福环(2·54)正确评介文史出版物中的厉史 人物········,···……陈德辉(2·7。)如沁撰写农民战争史-一i卖王 荆《张献忠大西军史》有感 ‘.‘”’············………  相似文献   

7.
(一)《宋史·卷二百八十九·高琼传》载:“咸平三年,……授(高琼)殿前都指挥使。”按:“咸平三年”,误。应作:咸平四年。咸平三年时,殿前都指挥使是范廷召(见《宋史·卷二百八十九·范廷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三年四月第23条》),而高琼当时正任并代都部署、步军都指挥使(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三年正月第2条》)。殿前都指挥使、河西节度使范廷召于咸平四年正月病死(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四年正月第2条》)。据《续资治通鉴长编·  相似文献   

8.
《贵州文史丛刊》2004,(1):93-94
古典文学研究我研究古典文学的情况和体会王运熙 (1·1 )………我的诗词研究之路刘杨忠 (1·6 )……………………论《邶》、《》、《卫》三风张启成 王 伟 (1·1 1 )…惆怅兴亡系绮罗  ———吴梅村戏曲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贺国强 (1·1 7)…………………………………………杞菊·巢菜·菖蒲———谈谈苏轼的“寓意于物”张崇琛 (1·2 1 )………《孔子诗论》的“留白”之争黎 平 (1·2 5 )…………庄子精神与魏晋文人的生命形态张嘉林 (1·2 7)…《论衡》的驳论美樊 琪 (1·30 )……………………《诗经》中的“木”字和“琼”字 …  相似文献   

9.
(作者姓名之后括弧内团点前的数字为期数,圆点后的数字为页数) 明清史专论宫廷史料人物志.左思第述评“·“··“...··“·..·“··,一张掩夫(l .6力断时园艺术珍品与耶蛛会士那世宁 —17至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之一例 “....……甲*..….…….,.。·…,..….”·…像家招(1 .75)康照博学涛词科与清初政抬变迁”···”一赵剧(1.9。)清代宫廷与萨满文化“,··“·······“·”一阁崇年(2·与5)清宫更料桑大成之书 —谈《国朝宫史续纷》“·”···”.·一左步青(2.‘5)乾隆第一次东趣盛京兹碑处考 —兼析沈阳故宫风凰校和翔风核…  相似文献   

10.
自汉以来,历代注家多认为《诗经·桧风·隰有苌楚》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西汉·毛亨、东汉·郑玄说此诗作者痛恨国君放纵情欲,荒废国政,所以歌颂无情欲者。宋·朱熹说“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也”。(《诗集传》)郭沫若认为是没落贵族悲观厌世之作。(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愚以为这种解释不尽符合该诗的本意,近乎毛亨说《关睢》是“后妃之德”、说《静女》是“刺时”、说《木瓜》是“美齐桓公”、说《溱洧》是“刺乱”一样牵强。迄今仅见高亨《诗经今注》及李长之《诗经试译》在题解中说此诗是一首恋歌。但二位先生未加评述他们这一见解的依据,今就此略陈管见。 研究《诗经》的人公认《郑风·溱洧》是一首反映郑国民间风俗的情歌。《后汉书·袁绍传》注引:《韩诗》曰:“溱与洧,方洹洹兮”薛君注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悦)者俱往也”。三  相似文献   

11.
从城堡、土楼、围龙屋看客家建筑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原南徙遗民进入隋、唐,继流人、侨人、浮浪人等诸呼称后,在粤北、粤东北、和赣南、闽西等处地方,便出现了一支以“客”相称的客家人族群。这些客家人族群,他们面对中原华夏、汉民族历史中所创与所兴行的各项物质、精神文明,各种礼俗制俗,不独都已忠实作出了继承,而且还以此文明、礼俗、制俗作为他们族群子孙生存、处世相依的纲领、理念,下面围绕着他们居屋中的城堡、土楼、围龙屋(含围屋)三省建筑形式所创出的科学文明与儒家建筑思维表现,试作一不完全材料的揭橥,与此并为他们忠实先祖承传作出彰表。《礼记·大传》载:“君有合族之道”。…  相似文献   

12.
近日 ,江苏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揭晓 ,志鉴成果显著。在 1 9名一等奖中 ,地方志成果占据两席 ,即《江苏省志·方言志》和《扬州市志》。此外 ,还有《江苏省志·社科志》、《江苏省志·体育志》、《苏州年鉴 (1 998)》和《武进年鉴 (1 998)》获三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由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每两年评一次。获奖者除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外 ,获一、二等奖的第一、第二作者 ,退休工资可提高原工资的 1 0 % ;实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获一等奖的“越级晋升”职务工资 ,获二等奖的可“提前晋升”职务工…  相似文献   

13.
一东胡青铜短剑《史记·匈奴列传》:“燕北有东胡、山戎”。“索隐”:“服虔云:‘东胡,乌丸之先,后为鲜卑。在匈奴东,故曰东胡。’案:《续汉书》曰:‘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类保乌桓山,以为号。俗随水草,居无常处。以父之名字为姓。父子男女悉髡头为轻便也。’”东胡之名始见于周代。在《逸周书》一书中,东胡与屠何、孤竹、令支并见,这些族在战国以后都被燕所并,可见这一记载不会晚于战国。《管子·小匡篇》:“(桓公)中救晋公,擒  相似文献   

14.
1987年第1期(总第16期)一1988年第4期(总第2弓期)目录 (题目后面的前一数字是总期数,后一数字是页码)中国钱币学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汉法二体钱(和田马钱)研究概况 ”·“·······”·”·”····”·“·”·”····……16.3”····”·············”···……月氏17.41李葆华同志在中国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首帕张堡窖藏秦钱清理报告 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一16.5“·”·“·“·”·“··“…陈尊祥路远18.3耿道明同志在中国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招远切头尖首刀及其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5.
在1967年3月至8月间,北京出现了一个秘密组织“首都五·一六红卫兵团”(简称“五·一六”),其宗旨是“打倒周恩来,砸烂旧政府(指国务院)。”这个组织人数不多,但能量很大。中央《“五·一六”通知》公开发表后,他们提出:“《通知》的发表是第二次文化大革命的开始,要揪出新的黑线、黑帮”等口号,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的反周活动,引起了“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高度重视,最终导致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团的运动。这个清查运动在打击真正的“五·一六”的同时,也把许许多多无辜的干部、群众打成了“五·一六”,数以…  相似文献   

16.
(一)《宋史·苗傅传》载:大父授,父履。授在元丰中为殿前都指挥使。(标点本13802页)按:“元丰”,误。应为“元祐”。据《宋史·苗授传》载:“元祜三年,(苗授)遇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而且在《东坡文集·卷三十九·赐新除殿前副都指挥使。武泰军节度使苗授辞免恩令第二表不允批答口宣》中也明确载明苗授始任殿前副都指挥使的时间:元祜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可见“元丰”当是“当是“元祐”之讹记。(二)《宋史·世家二》载:  相似文献   

17.
一、士的概念 “士”在古代典籍中经常用来称呼某种身份或职务的人。这种称呼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含义: (一)男子,特指青年男子。如:《诗·郑风·褰裳》:“子不我思,岂无他士。”《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待冰未泮。”《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相似文献   

18.
西周金文中的井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金文之中数见“井侯”,如麦方尊(《西清》8.33)、麦方彝(《西清》13.10)、麦方盉(《三代》14·11·4)、麦方鼎(《金文历朔疏证》1·51)、井侯簋(《三代》6·54·2)、臣谏簋(《考古》l/79)等均有著录,而井姜太宰己簋(《社会科学战线》3/80)还另见“井姜”。此“井”即西周初年周公诞之子所封之邢国,这点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但西周金文中还多见“井(以下用~代)伯”、“~叔”、“~季”等称谓,不少学者不曾注意“井”、“~”的不同,以为“~伯”等人是食采于周畿腹地,并在周王室任职的邢侯支裔,遂将二者混而为一。实际上“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族。“井”为姬姓,是周王室宗族支系,地处“东土”;“~”为姜姓,乃炎帝之后裔,地处“西土”。对此,我们曾在几篇文章之中已经提到,但因所谈侧重不同,  相似文献   

19.
说古梁州     
一、九州安错? 梁州一语,最早出自《尚书·禹贡》,为九州之一。故要说梁州,先得从九州说起。据顾颉刚先生《九州之戎与戎禹》一文的考订,所谓“九州”是指三代以来进入中原的一支羌人——九州戎的聚居地而言。顾先生说的九州,在春秋时人们的心目中,只是一个局部的地理概念,是专指“九州之戎”而言的。《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云:“晋籍谈,荀跞帅九州之戎及焦、瑕、温、原之师以纳于王城。”《左传》哀公四年云:“……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可见,上述“九州”都不是当时全国的统称。作为中国传统的九州,从笔者接触的材料来看,大概由《尝·商颂·玄鸟》所说的“九有”,《长发》篇说的“九围”和《逸周书·尝麦》所说的“九隅”等概念发展而来。《尝·商颂·玄鸟》对“九有”的解释是:“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  相似文献   

20.
孙叔敖“三相三去”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叔敖 ,春秋时楚国令尹。传世典籍中常见孙叔敖“三相三去”的记载 ,即孙叔敖曾三次出任楚相令尹这一职务 ,又三次辞去之。这方面的材料很多 ,如 :《庄子·田子方》 :“肩吾问于孙叔敖曰 :‘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 ,三去之而无忧色。’”《荀子·尧问》 :“孙叔敖曰 :‘吾三相楚而心卑。’”《吕氏春秋·知分篇》 :“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 ,三去令尹而不忧。”此外 ,《淮南子·汜论》、《史记·循吏列传》、《史记·邹阳列传》、《新序·杂事第三·齐邹阳客游于梁》等篇中也有类似的记述。与孙叔敖的事迹相类似 ,典籍中又记春秋时楚国令尹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