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出土漆器复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前后发掘过四次,共掘得大小墓葬48座,只在第三次发掘的M23内出土漆器(简报见《考古》1959年3期)。这墓出土的漆器,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因为是土坑墓,填土直接接触着随葬器物,所以出土的漆器都变成灰土,没有一件完整的保  相似文献   

2.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金属器的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晋宁石寨山古滇人墓葬群出土的金属器样品进行金相和扫描电镜 (SEM)的实验研究 ,扫描电镜分析显示西汉时期滇池地区已使用金、银、铜、铁、锡、铅、汞多种金属 ,铜器的材质主要是锡青铜。金相分析显示青铜器采用铸造、锻造、铸后加工等制作方法 ,铁器则采用锻打工艺制造。通过实验分析 ,表明云南在西汉时期还使用了汞鎏金和镀锡技术作为金属器表面的装饰。  相似文献   

3.
1989年6月,蒙自县鸣鹫中学在平整球场时挖到了1面铜鼓。此铜鼓器型古朴,体形较小。鼓身分为胸、腰、足3段,胸部鼓突,足沿内折,胸腰间有两对鼓耳,耳宽仅1.1、耳距(?)厘米。鼓身中部有两道合范线,内壁无烟痕。腰下沿饰一周极简单的绳纹和以绳纹组成的三角形纹,其余部位无纹饰。身高23.5、面径24、胸径36、腰径90厘米,足径37、足高2.5厘米(图一、二)。  相似文献   

4.
晋宁石寨山古墓群从地表上看是没有什么迹象的,解放前农民无意中挖出了许多铜器,流散到昆明市二纛街的铜器铺。解放后,云南省博物馆筹备处前后收到了27件,引起了注意,因而,展转探问,知道是出在晋宁县境内。筹备处乃派干部到该县探问,才知  相似文献   

5.
兴文县出土铜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10月,兴文县大坝区义和公社德应2队社员王宏甫修建住房挖掘房基时,在离地面1米深的土层中发现铜鼓一面。铜鼓呈紫色,面径54.6厘米,高36.7厘米,腰略小,左右两侧各有双耳,鼓面中心为12条太阳芒的圆形阴纹图案,其它各部花纹均极细致。型制和珙县、兴县文县过去收藏的铜鼓相同,都属于麻江型。虽埋藏多年仍保存基本完好。(图) 宜宾地区叙南一带,自古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兴文为“叙南六属”之一,是悬棺葬集中的地区。义和公社位于兴文县城东南14公里,其所在的大坝区一带,据史籍记载为都掌人  相似文献   

6.
叙永县出土铜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4月5日,叙永县普占乡大树村村民陈怀清在春耕整田中发现一面铜鼓。这面出土的铜鼓由青铜铸造,鼓面直径53厘米,鼓高29厘米,鼓壁厚约0.2至0.3厘米,重11.5公斤;鼓面中央为太阳图案,周围由象征神灵的图腾和装饰图案组成,图案清晰可见。从铜鼓的质地、造型、装饰图案看,铜鼓具有相当的价值,对进一步研究古代川南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7.
试释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铜片上的图画文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晋宁石寨山滇人墓葬群出土铜器中,有一长方形铜片(《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称为"刻纹铜片"),上端有一圆孔,下端残缺。残长42、宽12.5、厚0.1厘米。铜片上面用横线划分成数栏(残存部份尚余四栏),每一栏中刻满各种图形,其中有人作戴枷之状者、作双手被铐之状者、人头、牛头、马头、虎头、孔雀等等。在一些图形之下,复缀以圆圈符号,从一个到七个不等(图一)。  相似文献   

8.
古蔺县出土一面铜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蔺县德跃区粮油管理站 1985年10月在古蔺河畔修建门市部挖基脚时,先后发现一口高37厘米、直径79厘米的铜锅和一面铜鼓,现将铜鼓简介如下: 铜鼓系用熟黄铜铸造,保存基本完好,敲击时声音宏亮浑厚。鼓重约20公斤,鼓面直径58厘米,鼓高42厘米。其体形扁矮,胴、腰、足三段分明;面径小于胸径,胸径略小于足径;腰足间分界线明显;胸腰间  相似文献   

9.
1988年4月,果园 乡石庄村农民何永军放牛 时,在该村西南甘营湾坡 地中发现铜鼓一面。 (图)甘营湾位于县城西 南部,约7公里。据介绍 铜鼓仰理土中,里面装满 泥土,一截足边露于地表 而被发现,经实地察看鼓 坑内外无其它遗物共存。 铜鼓的胴部外凸,鼓 面小于胴部,腰内收,剖 面呈梯状,足外张,边沿 有部分损坏。鼓面直径 28.5,胴部直径33.7,腰 部直径24.5,圈足直径 34.8,鼓身通高24.1厘  相似文献   

10.
云南晋宁石寨山M71出土的叠鼓形贮贝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我们对晋宁石寨山进行了第五次发掘,在M71的西北角出土1件叠鼓形贮贝器,该器位于虎纽筒形动物格斗场面贮贝器的南面,执伞铜俑的北面。这3件重器均置于墓葬的西端底部。该器出土时残损,经中国历史博物馆修复,已基本复原。现将其作一介绍,作为对简报的补充。叠鼓形贮贝器由上下两面鼓形器重叠,两鼓均正置,连接处焊接而成。上鼓无盖面,器盖单独制作,以活扣与鼓身相连,下鼓焊铸一底。该器上鼓的足部焊铸4只卧鹿(梅花鹿),下鼓的足部焊铸4只卧牛(水牛),鼓之  相似文献   

11.
遵义型铜鼓是我国古代铜鼓的类型之一,其上承冷水冲型铜鼓,下启麻江型铜鼓。这一类型铜鼓的标准器为出土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土司杨粲夫妇合葬墓的两面铜鼓。就现有材料而言,遵义型铜鼓的出土量与传世量较其余类型铜鼓均较少,因此对其的研究相对于其余类型铜鼓缺少更多的材料支持。本文旨在从收集现有材料的基础入手,对云南遵义型铜鼓的现有研究提出一些疑问与假设。  相似文献   

12.
1990年8月,南涧县浪沧乡三岔河村村民在村后山坡的泥潭边发现一件古代铜鼓。铜鼓出土时,鼓面朝下。铜鼓出土地点距南涧县城西约55公里。南涧县浪沧乡三岔河村出土的这件铜鼓,面径29.5、身高29.9、胸径44、腰径34、足径47.5厘米。胸腰附半环小扁耳两对,两耳间距8厘米。鼓身为二道合范,鼓面中心呈圆饼状凸起,直径6厘米。鼓腰由单线纵分为8格。鼓身胸部鼓突超过鼓面,腰部收细,至足部外敞(图一、二)。制作工艺粗糙而古朴。铜鼓现藏大理州博物馆。该铜鼓的形制特点鼓胸大于鼓面,鼓腰上部小,往下逐渐扩展呈梯形,足部短而足径宽。~~云南南涧县浪沧…  相似文献   

13.
晋宁石寨山出土有关奴隶社会的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59,(5)
晋宁石寨山墓葬到現在已經发掘了三次,共清理墓葬三十四座,出土文物近四千件,而以第二次的出土物为最多,正式报告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在第一次发掘报告里,我們曾推測墓葬群的年代約自战国末至西汉末年(見考古学报1956年1期)。在第二、三次发掘中进一步得到証明,如第三次发掘貴妇人大墓一座,出土漆器較多,有漆奩二套,与长沙出土漆奩很相似,又第二次发掘中出土半两錢、五銖钱、西汉鏡較多,而均无东汉器物。現将一部分方物图片介绍出来,并把我們对这些文物的看法,一并写出,意見很不成熟,希望同志們指正。  相似文献   

14.
湖北崇阳出土一件铜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7年6月,崇阳县白霓公社新堰四队社员在汪家咀发现一件铜鼓(图版捌:1、2),当即妥善保护,并向文化主管部门作了报告。崇阳县文化馆和湖北省博物馆闻讯后派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导如下: 崇阳县位于长江以南,幕阜山以北,是一片广阔的丘陵盆地。汪家咀西距县城十五公里,周围有一些小土丘和山冈,北面紧靠大市河,铜鼓暴露于被河水冲刷后的岸边,出土于厚约1.8米的夹有小河卵石的灰褐色沙土中。出土时鼓上部距地表1.5米,下部距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博物馆于去年十一月一日到今年一月四日继续清理发掘了晋宁石寨山的古墓葬群。共清理了十九个墓葬,出土随葬品经初步统计有三千一百余件。墓葬座向大多数是西向东。结构简单,与土坑墓相似,但找不出此较明晰的墓坑规则。多数是夹在大石头旁或其当中,好像是依靠天然的石头作为  相似文献   

16.
1982年夏,在惠来县神泉镇沃角村一处叫“港仔”的海滩发现了东汉铜鼓。出土时铜鼓仅存鼓面和高11厘米的部分胴部。铜鼓鼓面完整,上面有鹭鸟、羽人纹。鼓面直径11厘米,在唇边边缘有蹲蛙4只,其中1只残破,均逆时针排列(引自《惠来概况》)。据有关部门鉴证,确认为东汉时期铜鼓。  相似文献   

17.
云南出土货币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明、清时代,云南已有货币出土,但均系偶然动土所获。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科学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在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昭通桂家院子、大理崇圣寺千寻塔等十余处古代墓葬群的数百座古墓或其它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古代贝币和金属货币,其时代上起春秋,下迄清初。(图一) 本文拟以考古发掘出土材料为基础对云南出土货币概况作简要探索。一、出土贝币及其使用上限一、云南考古发掘出土的贝,迄今以1972年发掘的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所出者最早。该墓群的27座墓中,第11、17、  相似文献   

18.
王丽明 《收藏家》2012,(1):41-46
按1955年《文物考古参考资料》记载,1953年8月曾在昆明北部莲花池、刘家山、荷叶山一带为配合昆明工学院基建进行过一些清代墓葬的发掘,获得了一些元、明、清时期的玉器百余件,但未正式发表发掘报告,从随葬品的特点推测是清代中期至晚期一些达官贵人的墓葬。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七年六月,在湖北崇阳县大市河的岸边,出土了一件商代兽面纹两面铜鼓。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一件铜鼓,在考古学和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这件兽面纹两面铜鼓,均由铜质铸成,凝重浑厚、造型华丽、纹饰清晰、气魄雄奇,极其引人。通高75.5厘米,鼓面直径39.2厘米,重约92.5公斤。鼓面呈圆形,素面,每面边缘饰排列均匀整齐的乳钉三列,鼓身遍  相似文献   

20.
1975年10月,广西桂平县蒙圩公社新阳大队第十三生产队社员在岭坡上种植甘蔗,掘获雷纹和翔鹭羽人纹铜鼓各一面。两鼓同穴埋藏,并列横陈,鼓面同向东南,相距10厘米。这种埋法,与常见的"鼓面向下,鼓底朝天,单独分散埋藏"不同,颇属罕见。此二鼓虽同穴出土,但形制、纹饰、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