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忠源(1812—1854,字常儒,号岷樵,湖南新宁人)是湘军鼻祖,是第一个由军功晋升为封疆大吏的湖南书生,是湘军将帅登上政治巅峰的开拓者和先驱,也是第一个战死沙场的湘军统帅。  相似文献   

2.
名人与湘菜     
万里 《文史博览》2005,(7):55-56
一道普通的民间传统特色菜肴,本来难登大雅之堂,但与名人结缘后,经过名人的品尝和张扬,可以成为一道名菜,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如为人们所熟知的“东坡肉”便是如此。在湘菜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以清代湖湘名将、官到兵部尚书的彭玉麟之名命名的“玉麟香腰”,以清代历任湖南高级官吏的庄赓良之名命名的“油淋庄鸡”,以民国时期湖南名宦谭延闿的字“祖庵”所得名之“祖庵菜”系列等,都是菜因名人而得名以至成为佳味名肴。  相似文献   

3.
晚清名臣彭玉麟(1817-1890),湖南衡阳人,字雪岑、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彭玉麟善于画梅,评论者将其与画竹之郑板桥并称清代画坛双绝,其笔法在清代画坛独树一帜。目前流传的彭氏手迹多为信札、梅花。2015年,长沙市博物馆征集了一批湘籍名人的手卷,其中就有彭玉麟的水仙图一卷。经专家鉴定确为彭氏手迹。  相似文献   

4.
正崛起于近代的湖湘英才群体中,有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等统军大帅,有郭嵩焘、魏源等思想家,有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刘蓉、曾国荃、杨载福、刘松山等军中名将,可谓群英荟萃,独王錱一人籍籍无名。事实上,湘军起于团练,而王錱是团练最早的创始人之一,虽英年早逝,却功勋卓著。王錱,这位湘军骁将,正是上述湖南群体为清廷一刀一枪从血雨腥风中杀出来的功业的源头之一。一王錱(1825—1857年),字璞山,与湘  相似文献   

5.
晚清著名诗人和学者王闿运(宇壬秋,人称湘绮先生,湖南湘潭人),为人耿直,机智诙谐。曾入曾国藩军幕,以客卿往来军中,从容讽议,多被采纳。后来,曾国藩封侯拜相,显贵异常。王壬秋一度去江宁(南京)谒见曾国藩,曾氏未立即接见,仅派使者设宴招待。壬秋笑道:“相国以我为铺啜来乎?”随即乘舟而去。曾氏听说,追而谢过,已来不及。闿运撰写《湘军志》(原名《湘军水陆战纪》),秉笔直书,对湘军将领滥杀无辜、贪暴抢掠的行径直言不讳。该志文辞高古雅健,有“唐后良史第一”的美誉。但湘军将领却大造流言蜚语攻击王闿运,欲得而甘…  相似文献   

6.
名人与湘菜     
一道普通的民间传统特色菜肴,本来难登大雅之堂,但与名人结缘后,经过名人的品尝和张扬,可以成为一道名菜,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如为人们所熟知的“东坡肉”便是如此。在湘莱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以清代湖湘名将、官到兵部尚书的彭玉麟之名命名的“玉麟香腰”,以清代历任湖南高级官吏的庄赓良之名命名的“油淋庄鸡”,以民国时期湖南名宦谭延闿的字“祖庵”所得名之“祖庵菜”系列等,都是菜因名人而得名以至成为佳味名肴。  相似文献   

7.
湘军,曾被人称为晚清历史上的一大“奇迹”,以为“书生用民兵以立武勋,自古以来未尝有也”。的确,湘军对近代中国的军事、政治产生的影响确实是巨大的。然而,湘军为什么会兴起于湖南?这是饶有兴味的问题,也是为人所忽视的问题。我认为,湘军的兴起,与湖南的社会经济、阶级状况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之出现在清朝咸丰年间,乃是清中叶以来湖南社会历史发展所造成的合适土壤而孕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湘军著名统帅刘长佑(1818-1887),湖南新宁县人,先后担任两广总督、直隶总督、云贵总督。其性格谦和自卑,为官廉洁,乐善好施,常常“以德服人”。  相似文献   

9.
李世愉《清代科举制度考辩(续)》2012年9月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1999年,李世愉出版了《清代科举制度考辩》一书,在此基础上,他又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一些前人未曾涉及的课题做了专题研究,并产生了一定影响。2012年他将陆续发表的14篇文章重新进行校订、修改和补充,结集成《清代科举制度考辩(续)》一书。该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左宗棠(1812——1885),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今湖南湘阴县界头铺镇)。晚清重臣,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转而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定陕甘"同治回变"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曾国藩、李鸿章先后创建湘军和淮军,在变动激烈、色彩斑斓的中国近代政局中,湘军和淮军以不同凡响的姿态,深刻影响并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由于地缘的关系,曾国藩、李鸿章重用提携了一大批湖湘、庐州的将才士人,涌现出了曾国荃、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刘铭传、刘秉章、丁汝昌等一大批或因镇压农民起义,或因浴血抵御外侮,或因倡导和实践洋务运动而知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对清朝的政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聂乐山(1672-1765),湖南衡山县人,清代学者。他治学严谨,精通医道。  相似文献   

13.
清朝道光年间,一位途经湘乡的相士,发现此处农人多有将相之貌。数年之后,在湘乡人曾国藩的领导下,湘军崛起,也因此造就了一大批将领,应验了相士所相。湘军湘人的集体爆发,是前世注定,还是后天写成?为了寻找答案,我来到了他们的源头——湖南湘乡。在这里,可读懂湘军。  相似文献   

14.
一宗开了历史玩笑的大骗案文/李琳一1963年2月19日上午,河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韩绍诗(现已退休)收到商丘地区商丘县城关镇古董商郝心佛寄来的一幅雪芹先生画像。画像是一本册页的一页,可对折成两扇,纸面已经发黄。右扇画着一个席地而坐的中年人,身着长衫,足蹬...  相似文献   

15.
秦汉以前古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艳娥 《南方文物》2000,(1):108-113
楚汉境地,是古扇出土最丰富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解放以来,在河南、湖北、湖南地区的战国,秦、汉墓中,出土的竹扇、羽扇已有46件;同时在山东、四川、江苏、安徽等地出土的汉代砖石画像上,也发现了59幅刻有古扇图案的人物画,累计扇图数量130处,它们为中国古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6.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又字朴存,湖南湘阴人,早年自号“湖上农人”,道光举人。咸丰十年(1860)率湘军赴江西、皖南军镇压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任浙江巡抚,次年升任闽浙总督。同治四年(1865)节制赣、粤、闽三省军务,镇压太平军。同治五年(1866)调任陕甘总督,次年镇压回民起义和捻军,  相似文献   

17.
<正>咸丰四年(1854)正月二十八日是湘军里程碑式的日子。曾国藩率水陆大军正式踏上与太平军的作战征程。湘军陆军对后世军队影响很大,可就平定太平天国而言,水师发挥的作用更大。湘军水师的成立极大地扭转了清廷在与太平军作战中长期不利的局面,先后帮助收复了武昌、九江、安庆、金陵等重要城市。王定安对此有如是记载:“朝廷论平寇功,以国藩创立舟师(水师)为首。”  相似文献   

18.
正新式湘军由辛亥革命中的湖南新军演变而来,最先包括谭延闿、程潜、赵恒惕三个派系。在广东南方革命政府成立之初,赵恒惕因顽固追随北洋军阀,被积极支持南方革命政府的谭延闿、程潜赶出湖南。赵恒惕部湘军随即分化为唐生智、贺耀祖、叶开鑫等部,先后参加北伐。1926年6月,唐生智所属湘军第四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相似文献   

19.
郑艳娥 《南方文物》2001,(3):50-53,65
1972年长沙市郊发掘了轰动世界的马王堆西汉墓,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有一长一短两柄竹扇,同出土的遣策有“扇二”的记载①。竹扇,据不完全统计,在战国楚墓及秦汉墓中已发现21例②,但其完好程度除湖北江陵马山楚墓中的一柄短扇至今色泽犹新外(图1)③,其它各例都无法与马王堆出土的相比。一、马王堆竹扇与现代竹扇之比较图2、图3分别为马王堆出土的长、短竹扇;图4、图5为20世纪中、晚期湖南长沙地区山村农人使用的竹扇。两者的相同之处:(1)用水竹篾作扇面;(2)为防锋利的竹扇缘伤人,都采用比较薄、软的丝…  相似文献   

20.
镇江博物馆藏有一卷清代画家朱炎所绘的《百瞎图》,由七幅册页组成,主要呈现了七个主题:交谈、饮酒、弹琴、唱曲、说书、筹算、打坐,构成了画家眼中盲人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什么当时会出现盲人这一特殊的绘画主题,它具有什么样的内涵与功用?本文通过对瞽矇文化的追溯,探究盲人在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身份,从而解读《百瞎图》中清代盲人身份的变迁,以及画家描绘盲人生活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