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文物》2016,(6)
正山东大学博物馆藏品除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师生历年考古调查采集、发掘出土的文物之外,还包括部分捐赠和征集文物,其中不乏青铜器等珍贵文物。现将捐赠和征集的三件青铜器介绍如下。鼎2件。20世纪90年代出土于山东省平邑县柏林镇固城村东北的颛臾故城,系当地居民在农业耕作时偶然发现,后经考古系校友联络捐赠博物馆。其中一件口微侈,折沿,弧腹,圜底,两方形立耳,三兽面蹄形足。局部纹饰已模  相似文献   

2.
1960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大队农民割草时发现一青铜器窖藏,于1971年6月将这批铜器交给国家,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批铜器共19件,计:鼎五、簋八、壶二、盘一、匜一、勺二。”铸有铭文的器物有散伯车父鼎4件;散车父簋5件,铭文相同,形制略有不同;(益帚)叔山父簋3件;此外有弦纹鼎1件、瓦纹匜1件、回纹盘1件、夔纹柄勺2件。本文仅就散伯车父器铭文所涉及到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斧正。散伯车父鼎,立耳,浅腹,腹底近平,  相似文献   

3.
从三处窖藏坑看郑州商城为何王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州商城从1955年发现以来,屈指已40余年通过考古工作者长期辛勤的调查和发掘,已经获得大批珍贵的实物资料,它为我们认识郑州商城为何王都问题,提供了比较明确的实物证据。特别是前后发现三处属于白家庄期的青铜器窖藏坑,其断代更令人信服。下面分四点加以叙述:一有关三处青铜器容藏坑发现的情况介绍1.1974年9月在郑州商城西城墙外侧约160米处的张寨南街,发现一处窖藏坑,出上青铜器3件。计有大方鼎2件、晶1件①。2·1982年7月在郑州商城东城墙南端外约54米处的向阳食品厂,发现一处窖藏坑,出土青铜器I3件。计有大方鼎2件、大圆鼎…  相似文献   

4.
山东邹县春秋邾国故城附近发现一件铜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邹县峄山之阳有春秋邾国故城,现在尚有残存的城墙遗迹,地面上陶片甚多,城址内及其附近曾多次发现青铜器。 1972年夏天,大雨之后冲出了铜鼎一件(图一)。鼎高26、口径25、耳高5、腹深12.5厘米。圆腹,口微敛,耳在鼎沿上,足呈马蹄形,腹下部饰以象首纹,上部和耳饰以窃曲纹(图二:2、3、4)。腹内有铭文十七字:(图二:1)  相似文献   

5.
扶风美阳发现商周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底,扶风法门公社美阳大队第三生产队,发现一批青铜器,随即送公社转交县文化馆保存。事后,我馆派人进行了解,这些铜器可能是一个墓葬中出土的。铜器共八件,其中礼器五件,生产工具三件。鼎一件。通高20.4、口径16.2、腹围49.5、腹深11.2厘米。直耳,柱足,深腹,  相似文献   

6.
1983年5月,麻城县宋埠区吴益山砖瓦厂工人在施工取土时挖出一批青铜器。我馆闻讯后速派员前往调查,发现该地为一处古墓葬区,并征收了出土的青铜器。现将这批文物介绍如下。鼎 1件。敛口,深鼓腹,附二对称长方形耳,圜底,三蹄足外撇。耳内外侧饰蟠虺纹,腹上部饰两周凸弦纹间两周蟠虺纹带,足根部饰蟠虺纹衬地的乳丁纹。器底有  相似文献   

7.
忻州缴获的三件铜鼎李有成(忻州地区文物管理处)1994年12月13日,忻州地区文物管理处配合地区公安处侦破了一起文物走私案,缴获青铜鼎三件,分别编号为一号、二号、三号,现简报如下:一号鼎,无盖,口微敛,宽平沿,腹较浅,宽腹斜立耳。三蹄足,足较矮,足截...  相似文献   

8.
金文丛考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柬鼎《文物》一九六三年第三期刊有段绍嘉先生所写《介绍陕西省博物馆的几件青铜器》一文,所介绍之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而可提供历史参考资料者为柬鼎。鼎文拓本见该期《文物》图版捌:4;段先生之释文及考证见该期《文物》44页。对柬鼎铭文个人有点管见,现写为此文以就正于段先生及读者。  相似文献   

9.
刘慧 《文物》1990,(11)
1973年12月,莱芜市西上崮村农民在村西南120米处的南寨顶取土时,发现一批青铜器。当时的莱芜县文化馆闻讯派员赶到时,现场已被破坏。经了解,铜器出自几座墓葬。现将收集到的51件铜器及2件双凤牙梳介绍如下。鼎 3件。分2式。Ⅰ式1件。直口,折沿,方折形立耳微外撇,圜底,三蹄足。腹上部饰窃曲纹一周,中部有凸弦纹一道,下部饰垂鳞纹二周。通高22.5、口径21.8、腹深10.5厘米(图一:1;二)。Ⅱ式2件。有盖,喇叭形捉手。鼎身子母口内敛,球腹,方折形附耳略向外曲侈,圜底,三蹄足。盖面饰蟠螭纹,捉手用密  相似文献   

10.
1977年冬、1978年2月,山东省沂水县刘家店子村发现和发掘了两座春秋中期的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出土了包括青铜器在内的大批文物。其中,两件青铜鼎和两件青铜罍的形制、装饰纹饰具有早期青铜器特点,当为"古式"青铜器。车马坑内出土的部分青铜容器,可能与铭文中习见的"旅器"有关,表明这些祭器并非用于宗庙祭祀,而是"外用"之器。墓葬出土的青铜缶及青铜甗形盉为典型的"群舒"风格器物;此外,鲁东南地区出土的双耳兽首鼎形匜、青铜鼎耳装饰"点线纹"的作风也可能与"群舒"文化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陈丽 《文物》1999,(11)
河北师范大学文物室从50年代初开始征集文物,现将其中几件青铜器介绍如下。爵 1件。流较长,流根部置对称菌状柱,三角形尾亦较长。深腹,圜底,腹壁较直,兽首形鋬。三足,下部外撇。腹中部饰饕餮纹一周。一侧的柱至腹壁上铸有铭文:“白作父癸”(图四:1)。通高21.2厘米,重0.92公斤(图一)。该器为商末周初遗物。鼎 1件。敛口,平沿外折,口沿立双耳,腹微鼓,圜底,三柱形足。口沿下饰夔纹,间以圆涡纹,腹部饰勾连纹。鼎内壁有铭文“戈己”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庐江县出土春秋青铜器——兼谈南淮夷文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这批青铜器是1988年8月中旬由庐江县岳庙乡十八桥村莫庄自然村知识青年莫作青发现的、并于10月送交安徽省博物馆入藏.这批文物发现于一条倒塌的田埂下,共山土青铜器4件:兔首鼎、盘口鬲形盉、匜  相似文献   

13.
1975年,罗山县高店公社高店大队第九生产队曾经发现一批春秋时期青铜器。1979年10月,高店公社高店大队第八生产队社员高文柱同志犁地起土坯时,又发现一批春秋时期青铜器。据我们现场调查,这批铜器出自一座土坑墓中(图一)。器物离地表仅30厘米。高文柱同志把全部出土文物送交公社,受到地、县文物主管部门的表扬和奖励。现将这批青铜器介绍如下:1.铜鼎:二件(图版陆:1.)。两鼎形制、铭文和纹饰完全一样。通高31、口径26.5、腹径29厘米。直口、圆腹、带盖。盖  相似文献   

14.
1970年秋,在平山县上三汲公社访驾庄村北发现了青铜器,1971年初,省文物部门进行了调查,发现青铜器出土于一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内,墓底距地表5米,土坑内用红色大石板砌成墓圹,内有人骨一具,头东脚西,周围放置青铜器,有鼎、豆(已残)、壶、盘、(匚也)(已残)等。铜鼎一件(图一)。通高33、口径33.8、腹深22.2厘米。子母口,圜底,附耳,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80年代,在安徽省各地废旧物资回收部门的积极协助下,很多市县文物、档案部门从杂铜、废纸中拣选出不少文物,其中部分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80年1月,宣城县文化局从县废品回收公司仓库拣选出一组青铜器,后由宣城市博物馆收藏。现就其中的两件青铜鼎及相关问题,谈一点初步认识。夔龙纹鼎,方唇,侈口,折沿,弧腹,圜底,三兽蹄足两端粗中间细,口沿上直立双耳,耳外侧  相似文献   

16.
曹刚 《文物》1990,(11)
1986年4月,四川成都市无线电机械工业学校在修建车间时,发现一批青铜器,随后通知了我馆。因现场已浇灌了混凝土,无法勘测。据当时在场同志回忆,除了发现几件铜器外,未见其他痕迹。现将出土器物报道于下。鼎 3件。1件残缺一足一耳,腹部有破洞(图一:1、4;二:1;三)。1件较为完整,有子口,附耳,圆腹,圜底,蹄足。附耳的两面均饰蟠螭纹。腹部饰两圈蟠螭纹,中有一凸棱相隔。底部有明显的烟熏痕迹,口径25.5、腹径28.5、通高25.8厘米(图一:2、3;二:2;四)。另有1件鼎盖,中心为一兽形纽,纽上套一环,外置3个对称云纹纽。纹饰从里向外分4层,第1层为三角云雷纹,第2层为綯索纹,第3、4层为蟠螭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文物商店为了做好流散文物的保护,于1976年在洛阳、许昌等地物资回收部门鉴选出一批古代青铜器。其中几件属于青铜礼器,造型别致,铸有铭文,颇有历史价值。有两件曾参加了1978年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展出。爵口、腹皆呈椭圆形,长流、短尾、单柱分叉于流根。细腰,腹下部微外鼓,平底,三棱形足,有鋬  相似文献   

18.
最近,河南新郑市博物馆在藏品建档中发现3件战国带铭文青铜器。其中铜鼎1件,铜戈2件,现介绍如下:l.铜鼎(图一);日藏。高16厘米,口径15厘米,重2M0克。鼎盖与鼎身合成一个扁圆体。子母口。鼎盖鼓起呈覆盘状,上有三“凸”形钮,组成等边三角形且与三足对称。鼎盖中央部位铸铭“始是官”三字。(图四:l)鼎肩附一对长方环形耳,两耳微曲外移.圆腹较深.小平底.下部右尊自一铜鼎蹄形三矮足。腹部饰一周凸弦纹。铭文“越是”疑为地名,无考。“官”字在战国铜量器铭文中常见,如“上官”、“下官”、“私官”等。2.铜戈(图M)197…  相似文献   

19.
铏鼎考     
鼎考周铮1965年3月程仲鸣、吴鲞梅、何惧、资耀化等先生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一批文物,其中有铜鼎一件,该鼎圆形、通耳高22.8、口径19、腹深10.7厘米。两立耳略向外张,三柱足无纹饰。鼎腹有兽面纹三组,雷纹底,各以脊棱相隔。造型典雅,铸工精美,不...  相似文献   

20.
戒鼎补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戒鼎补释吴振武戒鼎是1995年上海博物馆从境外抢救回来的一件重要西周晚期青铜器。该鼎鼎腹内壁铸有铭文4行26字。上海博物馆陈佩芬副馆长已撰有《释戒鼎》一文并连同器影和铭拓发表在新近出版的《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一书中。①我们在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