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乐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响堂石窟的附属建筑,在石窟之下,早年已遭破坏。寺西距和村2.5公里,位于鼓山的西麓,南为滏水之源(图一、三五)。和村原属武安县管辖,1953年划归邯郸市峰峰矿区。 1960年,董家庄村社员在常乐寺遗址东北约百余米处平整土地,发现了红沙石造像,随即由省地市联合清理,出土残石造像三百余件。1979年该村社员又在遗址的西南部发现了同类型的石造像。为了弄清常乐寺的建造年代、寺和石窟的关系,同年4月至8月,邯郸市和峰峰矿区两文物保管所共同进行清理,清理面积约1040平方米,出土石造像等遗物一百四十余件。现将第二次清理情  相似文献   

2.
杨军 《大众考古》2020,(2):45-47
洛川县位于陕西中部,连接着关中和陕北,因境内洛水而得名。洛川县博物馆藏有一批精美的北朝时期佛教石造像,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洛川土基镇鄜城村清理出土的石造像为主。这些石造像石刻技艺高超,个别造像残留贴金,施彩绘。精美的石造像石雕观音头像北魏时期,砂石质,圆雕。  相似文献   

3.
河北易县发现一批石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8月,河北省易县财政局建筑工地在县政府西南角深挖楼基时,在距地表1.5米处发现一批残损的石造像共20余件。易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后,立即前往清理。现将造像情况概述如下。此批出土的石造像残损较甚,全部失去头部,从残存躯干部分可看出有佛、菩萨、弟子、护法武士等,从风格判断,除一件带有北魏和平六年(465年)题记的交脚菩萨外,其余为唐、五代或辽所造。一、交脚菩萨像残高48、宽38厘米,仅存腰部以下双腿和台座及一头伏狮。双腿突显,裙部纹路呈突  相似文献   

4.
庄浪县出土北魏石造像塔程晓钟,丁广学1974年。甘肃省庄浪县良邑乡李家咀村农民在平整打麦场时,在村东离宝泉寺旧址不到百米的地方。挖出了四块石造像碑。解放前曾出土过一块。加在一起共五级,恰好构成一座完整的造像塔。通高1.76米。平面正方形,底边长43厘...  相似文献   

5.
1972年,陕西省长武县出土一批佛教造像碑,其中有长武县马寨乡司家河村出土的北魏造像残碑4通;长武县昭仁寺内出土的北魏、北周、隋、唐造像残碑7通,石造像3件,造像残碑头及经幢各1件。现将这批资料整理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6.
曲阳修德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年),现仅存遗址。修德寺塔的始建年代在隋仁寿元年(601年),是隋文帝颁赐舍利之塔,现存的七层砖塔为宋代遗物。修德寺遗址曾发掘出土北魏至唐代的石造像2200多件,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佛教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同时证实了曲阳是定州系白石造像的中心,为研究曲阳石雕发展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晋西南地区发现一批小型佛道石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西南地区的芮城、闻喜、永济等县市,近年陆续出土、征集了一批小型佛道石造像。这里所说的小型佛道石造像,是相对较大型的造像碑而言,一般高度不逾50厘米。因芮城县博物馆收藏的有关造像已经发表,在此不再赘述。现择未见报道的分述如下: 麟德二年造像闻喜县下阳乡冀鲁村一村民于1973年在村西平田整地时发现。砂石质,一佛二供养人造像(图二)。通高40.5、基座宽19、高10、厚8.5厘米。四面锈刻发愿文,除“大唐麟德二年岁次”年  相似文献   

8.
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石造像重现人间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对自然历史来说不过是一刹那,但对人文历史来说,却是一段宝贵的时间。回顾三十年来,有关曲阳石造像的发掘简报早已刊行,本刊(总二期)亦曾登载《曲阳修德寺出土纪年造像的艺术风  相似文献   

9.
1979年,山西省昔阳县东冶头乡静阳村东南0.5公里处出土一批石造像,山县文化馆收集保存,1985年移交县文物管理所。这批石造像共有13件,其中4件有纪年铭文,其余9件无铭文,但它们都出土于同一地点,石刻风格和纹饰也大致相同,可以认为都属北朝作品。9件为青色砂岩质,4件为汉白玉质。现按编号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山东青州出土的彩绘石造像非常引人关注。本期又报道了两件北朝的造像资料:一为菩萨,一为释迦佛,均雕刻得十分精致,彩绘艳丽如初。  相似文献   

11.
1999年5月,甘肃宁县新宁镇出土一批佛教石造像,基本完整者89件。以北朝造像为主,还有少量隋唐作品,其中立姿菩萨像、背屏式造像和造像碑最具特色。这批造像是继山东青州、临朐出土大批北朝石造像后,又一批集中出土的北朝至唐造像,其时代、题材及造型和雕刻技法等,与山东的几批造像既有某些共同特征,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是西北地区早期佛教造像的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2.
河北曲阳县出土石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1年12月13日,曲阳县糖酒公司、食品公司在进行基本建设施工时,发现15件汉白玉石造像残件,上交到曲阳县文物保管所。经调查,这批石造像出土于距地表约2米深处,原为永宁寺遗址,与修德寺相距不远。从这批造像的石质、造型、纹饰来看,与修德寺石造像基本相同,造像时代大致为东魏、北齐、隋、唐等。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成都地区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朝佛教石刻造像历来较为少见。从目前发表的资料看,主要出土地点集中在四川成都地区。清光绪八年(188年)在成都市西门外万佛寺遗址曾出土百余件石佛像,1937年、1953年和1954年又在该遗址中出土200余件。1958年刘志远等编著的《成都万佛寺石刻艺术》一书刊布了其中的纪年造像和部分残石造像,但详细报告至今未能整理出  相似文献   

14.
1988年5月,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李西村村民建房时出土一尊佛教石造像。县文物部门闻悉后,随即赶赴现场及时征集,现收藏于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图一)。  相似文献   

15.
隋立观音像     
石刻净瓶观音菩萨立像,是华亭县博物馆于1992年9月征集入馆的。这尊石造像在华亭县南川乡谢家庙村整修土地时挖掘出土,是当时出土的十几件窖藏石刻文物中唯一的一件隋代石造像。造像质为青灰砂岩石,通高40.7厘米,肩宽11厘米。莲座高3.5厘米,直径为10.5厘米,仰莲状,呈圆形。整个造像线条流畅,造型逼真优美,装束华贵,头上宝髻高耸。宝冠正面有小化佛,头部略低,双目微微俯视(面颊、鼻部略有磨损)口唇抿闭,气度庄严慈祥,善良典雅。右臂曲举(右手残缺),左臂下垂手持净瓶。天衣,胸饰,腰巾罗裙,环绕飘带,自颈、肩垂腹落…  相似文献   

16.
四川汶川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12月,四川省汶川县出土一批南朝佛教石造像,因出土地点为唐代仁寿寺的旧址,故判断这批造像原供奉于该寺院。这是继1921年四川茂县出土南朝齐永明造像之后,又一次在岷江上游地区出土南朝佛教造像,因此具有重要意义。造像中有或为一释迦二弥勒佛的三佛题材,以及双观音的组合形式,这为研究四川地区南朝佛教造像样式、题材内容以及传播路线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17.
潼关县老虎城村一座古代陶窑中出土的隋唐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年10月6日,潼关县文化馆向省文化局和省文管会画报该县太要公社老虎城村附近发现了过去出土的一批石造像,来函中叙述这批造像是由塌陷的佛洞内出土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一件山东省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北魏至东魏时期的背屏式三身石造像为研究对象,从色彩与造像的关系、色彩之间的搭配、色彩与观者的互动等方面对其用色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88年9月,山西省壶关县辛村乡村民在院内盖房挖地基时发现了一批石造像。长治市博物馆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并将石造像全部收回。现将这批石造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山东青州兴国寺故址出土石造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兴国寺故址,位于山东省青州市城东12.5公里黄楼镇迟家庄村北。1981年底发现。在调查过程中,采集到一批残石造像。现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一故址概况故址位于迟家庄村北100米处,发现时为场院及饲养棚。东、北部为平原,南为丘陵,西临弥河。长、宽各150米,总面积达二万余平方米。故址为弥河边一高埠,与其他地片相比,高出1米左右。西部因长期用土,地片略低。该处地面暴露出大批灰坑,出土成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