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维 《满族研究》2016,(2):121-124
在书画装裱的各种形式中,手卷装裱工艺产生最早,且最为复杂,清代手卷的装裱,虽不及前朝华丽,却渗透出清代文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本文对清代宫廷手卷的装裱形式、材料、纹饰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尤其对乾隆内府手卷的装裱工艺进行了分析,这些对清代宫廷手卷装裱特点的研究,可以成为鉴定清代宫廷书画的辅证,同时,对当今的中国书画装裱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莹 《文物天地》2023,(5):54-62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200余件传世清代玻璃器,以清中期制品所占比例最大:通过梳理故宫博物院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官造玻璃器藏品,按其制作工艺可分为单色玻璃、套色玻璃、金星玻璃、搅玻璃、戗金与描金玻璃、刻花玻璃和点彩玻璃七个品类,集中反映了清代玻璃制作的精湛技艺和清代帝王的审美情趣,呈现出了清代中期官造玻璃器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董健丽  高晓然 《南方文物》2009,(1):94-97,86,I0001-I0004
一.清代葫芦形瓷器特点 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了我国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都有所提高或创新,此时又创制了很多新的彩釉和品种,如粉彩、珐琅彩、釉下三彩、墨彩和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以及胭脂红釉等。雍正、乾隆时的仿古之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清代纹饰除继承了晚明“福”、“寿”、“寿山福海”、“百鹿”、  相似文献   

4.
<正>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代著名晋商乔致庸的宅院。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被称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典范之作,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老的宅院建筑  相似文献   

5.
李竹 《东南文化》2002,(8):66-73
鼻烟壶是一种小巧玲珑的工艺品,在清代工艺中,不仅视其为精致工艺中的明珠,同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清代鼻烟壶制作之精美、式样之繁多,为雅好珍贵玩欣赏之瑰宝。  相似文献   

6.
刘恺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4):127-137+143
在清代宫庭中,很多家具与内檐上都会应用到木质包镶工艺。本文通过对《清宫造办处活计档》《清代匠作则例》等文献中关于包镶工艺记载的梳理,并结合故宫博物院目前遗留文物的实际情况,从材料、贴合方式、拼缝工艺和运用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该工艺所蕴含的科学性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清代丝织工艺,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之清代封建统治者以服饰之制“辨贵贱”,“别等威”及奢华的需求,致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丝织工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清代丝织工业生产基地众多,如南京、苏州、杭州、福州、广州、安徽、山东、山西、河南、长安、甘肃、四川、新疆等地,其中尤以南京、苏州、杭州三地最为著称。  相似文献   

8.
清代工艺美术品发展到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这是一个总的规律,漆工艺当然也不例外。清代漆工艺继承明代的传统品种,如黑漆、朱漆和金漆的家具,以及其他保留原来做法的品种等。此  相似文献   

9.
李晓丽 《收藏家》2023,(2):29-37
本文以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仿古瓷为研究对象,分析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仿古瓷的造型、纹饰、釉色、款识,探讨清宫仿古瓷的仿制工艺和创新精神,阐述清三朝仿古瓷的背景、工艺、风格、创新以及时代特点,由此展现清代对古代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10.
沈岩 《文物春秋》2014,(4):66-68
中国的象牙雕刻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则是牙雕工艺的鼎盛时期。清代的牙雕技法分为南北二派,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烟台市博物馆收藏的象牙席和五象桥两件牙雕艺术品设计巧妙,技艺高超,恰为南北两派牙雕工艺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17,(6)
<正>清代的服饰制度,从清初创立,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不断修订,至乾隆时终于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服饰体系,在形式上既保留了紧身窄袖的民族特色,同时又沿袭了汉文化中一些传统典章制度。龙袍作为宫廷服饰中重要一类,属于吉服范畴,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次一等。清代龙袍以故宫博物院存世量为最大,其他文物收藏机构也有部分传世品,总体来看,清代龙袍形制丰富,制作工艺复杂,集历代织绣工艺之大成,  相似文献   

12.
清代镶嵌器物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玻璃是其中一种重要的镶嵌材料。为探讨清代镶嵌玻璃饰件的成分特征和加工工艺,本工作采用微区X射线荧光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方法,对故宫馆藏清代紫檀木边嵌玉石楼阁挂屏上的6件镶嵌玻璃饰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6件玻璃饰件属于K2O-CaO-SiO2体系,以石英岩引入SiO2作玻璃基体,硝石作助熔剂引入K2O,CaO有方解石和萤石两个主要来源;深蓝色玻璃着色元素为钴,浅蓝色玻璃着色元素为铜,蓝绿色玻璃为铜和铁共同着色,4件玻璃饰件乳浊剂均为CaF2;黄色玻璃以铅锡黄为着色剂并乳浊剂。通过显微形貌观察结合档案记载,认为镶嵌玻璃饰件是在熔制好的玻璃块上经过二次加工而成,加工工艺采用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治玉工艺。研究结果可为清代镶嵌工艺及玻璃制作工艺的研究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3.
扬之水 《收藏家》2013,(9):47-52
宫廷首饰自然是清代首饰中的精华,不惟可见舆服制度,更可见出风格、好尚和制作工艺。这一部分历史遗存,今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台北和北京曾先后出版了以清代宫廷首饰为主题的图录。  相似文献   

14.
李纪贤 《收藏家》2000,(2):52-58
前人对清代瓷器的造型,或推崇、或贬低,没有一致的看法。综观清代的瓷器、概括地说,在工艺生产技术上是取得了新的进步,而在艺术上自乾隆朝以来走上了歧途,呈现出一种衰退现象。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康熙时期的陶瓷造型艺术,在继承明代传统的基础上有其独特的风貌,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康熙瓷器造型的形制清代进入康熙时期,瓷器的造型在形  相似文献   

15.
薛洁阳 《收藏家》2024,(1):46-55
在清代,活计是对穿着传统服饰时随身佩戴,具有相应功能的织绣配饰的统称。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随着社会生活的演进,不断增加新的功能,并具有更强的装饰性,到了清代,蔚为大观。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宫廷活计数量众多,品类齐全,材质丰富,工艺精美,是满汉文化融合的产物,不仅反映了清代的纺织技术水平,也体现着当时的社会风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新勇 《文物天地》2023,(4):118-121
新疆文物总店藏有一条清代龙纹壁毯,装饰纹样吉祥、繁缛,构图疏密有致,色彩绚丽浓艳,气势磅礴,织造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京韵风格,反映了清代中原文化在新疆地区的传播,对探讨清朝对新疆的管辖和治理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经过缓慢的、绵延不绝的两千余年的发展,玻璃制造工艺到清代达到顶峰,玻璃制作得到皇家的重视,品种增多,颜色多达数十种,玻璃的成型、加工工艺更加成熟。清代的档案史料证明,清宫内官办作坊造办处下设的玻璃厂,从康熙到宣统,从未间断过玻璃的制造与生  相似文献   

18.
清代乾隆时期是我国古代制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瓷器品种还是制作工艺,都达到了最高峰。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有一对清乾隆斗彩团花纹盖罐,图案精美,制作精湛,代表了清代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19.
清代大型玉器的雕制工艺和技术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尤其是凿錾制玉技术在宫廷中的运用问题,以往的研究虽偶尔提及,但几乎无人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依据清宫档案资料,以乾隆皇帝所谓"秦中所产钢片"为切入点,基本上理清了在清代宫廷大型玉器雕刻过程中火镰片这种新工具的属性和使用情况,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凿錾制玉技术的发展脉络,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清代大型玉器制作的工具和工艺技法等悬而未决的学术难题。  相似文献   

20.
杨小林 《收藏家》2007,(7):71-74
1.烧蓝工艺历史细金工艺中的烧蓝工艺与景泰蓝、卡克图、点翠统属中国的特种工艺范畴,烧蓝也称"银蓝""银珐琅",这种以掐丝、点蓝、烧蓝为主的工艺兴盛于清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