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博物院藏有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各类铜镜260余面,其中以唐、辽、金铜镜数量较多,类别丰富,品质较好。辽金铜镜中尤以辽契丹纹铜镜最为大众所熟知。这些铜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时期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情况。馆藏铜镜中,汉代铜镜有38面,可分为铭文镜、蟠螭纹镜、博局镜、禽兽纹镜、人物故事镜等,时代分布在西汉早期至东汉晚期之间,这些铜镜具有明显的中原铜镜特征。  相似文献   

2.
宋志刚  吕慧琴 《文物春秋》2012,(4):73-75,81
张家口市博物馆自建馆以来,通过征集、拣选和考古发掘等形式,先后入藏汉至清代铜镜200多件,本文介绍了其中的部分精品,包括汉代四乳夔龙纹铜镜、唐代菱花形瑞兽人物纹铜镜、金代双鱼纹铜镜及金代戏童纹铜镜等。  相似文献   

3.
王静 《南方文物》2012,(2):218-221,224
铜镜是古人照面整容的主要器物,与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中国铜镜的历史源远流长,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铜镜形式各异,很多铜镜制作精良、造型优美,镜上还有丰富的纹饰、图案、铭文等信息,这些都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因而古代铜镜一直受研究考古学、历史学及美术史等相关的学者重视,在铜镜形式、纹饰、  相似文献   

4.
呼啸 《文物天地》2021,(4):43-46
铜镜的产地是古代铜镜研究中一个重要方向。铜镜产地的研究,目前仍然主要依靠考古发现的手工业遗址中遗留的制镜模具、文献记载,以及铜镜的铭文这三方面资料。由于自隋唐时期开始,铜镜的制作工艺由陶制模具转为失蜡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能够确认的隋唐以后铜镜制作的遗址。因此,在研究隋唐以后铜镜的产地时,就更需要依靠文献资料和铜镜自身的铭文开展。这一方面,对于宋代以来一些著名的铜镜产地比如湖州、饶州等地的铜镜研究成果颇丰。但对于一些缺乏文献记载的地区,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太多关注,笔者通过整理实物资料发现,目前河南地区宋代铸造铜镜的产品多有存世,尚未受到关注,特在此初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辽代铜镜研究》一书即将出版,是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淑娟同志经十多年潜心收集、整理、研究而成。这是有铜镜著录以来第一部论述辽代铜镜的专书。辽代铜镜的研究一直是中国铜镜史上的一个薄弱环节,虽然著录古镜图录的书藉不断增多,但涉及到辽镜的却很少,因此《辽代铜镜研究》一书可以说是填补铜镜史的一个空白,可称得上是开拓之作。  相似文献   

6.
铜镜是中国古代人照面饰容的器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各时段铜镜的时代特征相当明显,其镜背所装饰的各种花纹和铭文实际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尚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众多类型的中国古代铜镜中,出现于隋、盛行于唐、延续至宋辽,直至明代的生肖铜镜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此类铜镜出现的背景,以及持续时间久远的原因与人们赋予此类铜镜的特殊功能有很大关系。目前有关生肖铜镜的讨论不多,除孔祥星等作了初步论述外,几乎没有专门的讨论。本文将在收集整理历年各地考古出土的十二生肖铜镜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展开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众多生活用品中,铜镜凭借华丽的纹饰和高超的制作工艺脱颖而出。历朝历代的铜镜都各具特色,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趣味。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藏有为数不少的唐宋铜镜,具有代表性,文章对此进行介绍。认识铜镜、探索铜镜,不仅能研究文物及文化,更能寻觅中华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8.
李蔓 《文物天地》2021,(4):47-57
邯郸市文研所旧藏有39枚宋金元明铜镜,这批铜镜是原邯郸市文物保管所1965、1973、1975年在邯郸市区多处废品站收购所得。具体来源不详,但其纹饰精美、造型规整、工艺精湛,时代特征典型,民族风格浓郁,具有重要的鉴赏价值。一北宋铜镜旧藏的这批铜镜中,北宋铜镜数量不多,共5面,包括花卉镜和吉祥铭文镜,这两类镜在北宋常见。北宋铜镜较前代形制更为丰富,常见的圆形外,增加了菱形、葵形,制作精巧细致,与汉代铜镜的古朴、唐代铜镜的奢华形成强烈反差。  相似文献   

9.
馆藏铜镜选辑(八)杨桂荣八、辽金铜镜辽代铜镜所见不多,金代铜镜却在北国异军突起。从出土和传世金镜来看,不仅数量多,制作规正,有些镜类,纹饰新颖,别开生面,在铜镜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金代初年,铜镜铸造受中原文化强烈影响,多具唐宋镜遗风。到了大定年间,...  相似文献   

10.
吴相汉 《江汉考古》2023,(6):96-100+119
神兽纹铜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武昌地区(今湖北鄂州)最为流行的铜镜。本文以出土材料为主,结合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简要分析了鄂州神兽纹铜镜的源起、主要分类和特征、传播及对其他地区铜镜生产的影响等。鄂州神兽纹铜镜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生产状况,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意识和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11.
铜镜     
正铜镜是古代人们以青铜制成用来容的生活用具。我国是铜镜的故,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铜镜是分布今甘肃、青海一带的齐家文化,距约4000年。铜镜自4000多年前一沿用至明清,直至近代大量使用玻镜以后,才被逐渐取代。铜镜既是用器具,又是精美的工艺品,是我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镇原县博馆馆藏铜镜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2.
论楚镜     
我国北方地区的铜镜起源甚早,而楚镜兴起较晚。根据目前的资料,最早的铜镜出于距今约4000年的青海贵南齐家文化墓葬中,以后在河南安阳出土商代铜镜,陕西凤翔、宝鸡,河南浚县、三门峡,辽宁宁城等地发现西周至春秋早期的铜镜。但在南方地区,未见有这一时期的铜镜出土;典型的吴越文化中也不见有铜镜。考古所见,直到春秋晚期,南方楚国的铜镜才开始出现。但到战国时,情况突然变化,出土铜镜的数量和种类都已大大超过北方地区,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代表了我国战国时期铸镜工艺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17,(4)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齐故城周边先后出土了10余件战国彩绘铜镜,形制有圆形与方形,主要以红、白、蓝色矿物颜料平涂绘制纹饰,纹饰有龙纹、凤鸟纹、花叶纹、卷云纹、几何纹等。彩绘铜镜较为罕见,而临淄齐故城周边出土10余件战国彩绘铜镜,表明当时彩绘铜镜在齐国比较盛行。临淄战国彩绘铜镜的出土,为研究古代铜镜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铜镜的出土及传世数量众多、分布广泛、造型新颖、美感十足。其中,汉代铜镜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铭文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铭文镜上的铭文取代镜纹的主要地位而成为铜镜的重要装饰。这些铭文内容丰富、书法优美、寓意多样,反映汉代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辽阳博物馆的汉代铜镜藏品丰富,笔者选取其中六面铭文镜,解读铭文、重新命名、断定年代、修正错误,以期填补馆内铜镜研究内容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铜镜上的镶嵌、夹层、透雕、鎏金特种加工工艺出现在战国时期,而且集中出现在洛阳地区,虽然数量有限,但代表了中国古代铜镜特种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这些铜镜很可能是当时都城内专为宫廷制作的特有用具。其中战国时期的镶嵌玻璃铜镜是中西文化融合的见证。  相似文献   

16.
黄成木 《江汉考古》2003,(2):82-84,F003
武汉市文物商店集藏着大量的古代青铜镜,其中有日本铜镜十数枚,形制有圆形和圆形带柄,也有异形镜。装饰题材以松、鹤、竹、梅吉祥纹为主体。均有铭文。日本铜镜带有我国宋代铜镜遗风,其铸镜艺术起步较晚,我国铜镜艺术开始衰落时,日本铜镜艺术则渐趋成熟与发展。但昙花一现,很快衰落。通过文中介绍的铜镜,本文初步勾勒了日本铸镜概貌及日本铜镜传入中国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7.
纵观我国的发展历史,铜镜作为一种日常物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笔。这不仅是因为铜镜的现实作用和实际效益,更是因为我国的古代铜镜中蕴含道家的思想和文化。在经历不同阶段的发展之后,铜镜的具体规格、形状都产生了变化。尤其是铜镜的背面,其纹理更是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特点,成为反映当时人们审美能力和信仰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汉代,我国的铜镜制作与使用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道家思想和宗教文化在铜镜的背部纹理中显现。研究这些铜镜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知晓当时的风俗文化,进而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提供更多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铜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具。将天圆地方的古钱刻铸在铜镜上,是古人一种创举。此类铜镜,学者称之钱纹镜。现从考古出土的铜镜图录资料中发现,有古钱纹饰的铜镜为"大泉五十"、"五朱"、"直百"和"大定通宝"等钱纹镜。在我国历代铸造的铜镜中,钱纹镜数量甚少,传世不多。但分布较广,如陕西西安、吉林、山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出版了一批古代铜镜的专著,对古代铜镜文化作了深入的发掘和整理,这是非常有益的,推动了铜镜的收藏与研究。但这些著述在论及明清铜镜时,均采取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或一笔带过,或武断地判其“制作粗糙”。“型制单一”、“文字书法与图形精工者甚少”。在图版中,也缺乏明代铜镜应有的地位,仅登几幅作点缀。这是很不公允的。明代铜镜是中国四千年铜镜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多有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铜镜文化。在明代铜镜中,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民风民俗,社会风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远洋…  相似文献   

20.
范淑英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3):30-44,108,109
自1945年梅原末治《唐镜大观》著录两面"永徽元年"铜镜以来,考古出土和文物征集发现多件带有"贞观元年""贞观十六年""永徽元年""上元二年""大和元年"等唐代年号的铜镜。这些铜镜因有明确的纪年,在唐代铜镜艺术研究中曾被作为标准器对待。但这些铜镜在造型、铭文书体、纹饰等方面,皆与唐代铜镜有异,而与宋代铜镜相合。本文对5种8件带有唐代年号的铜镜予以重新考察,认为它们与一般宋代的仿唐镜不同,一是没有铸镜作坊铭或是姓氏铭;二是铜质精良;三是花纹清晰。因此,这8件器物应为宋代铸造的仿唐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