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乾隆射箭油画挂屏》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射箭油画挂屏》以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习武为题材绘成(图版一)。挂屏周缘饰紫檀木阳纹线边框(框纵105.3厘米,横224.1厘米;画心纵95厘米,横213.7厘米),其内部设木质骨架,由立骨十一根、横骨五根构成,共组合为若干个等面积小方格。骨架上裱多层浅黄色高丽纸,绘画者便直接在纸上作油画,不另敷画布。挂屏背面的中上部贴一黄纸签,其上墨书楷体:“如意洲双松书屋”七字。  相似文献   

2.
嘉文 《收藏家》2005,(4):71-72
“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为我国织绣工艺中极为重要的品种之一,织造过程“通经断纬”,费工耗时,色彩丰富,变化多样,为其他织绣所不及。缂丝之作,隋唐已经流行,宋代尤为兴盛,但此类文物得以传世的已是凤毛麟角,时至今日,明、清时代的缂丝作品亦极为难得。中国嘉德2005年春季拍卖会,将举行“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的专场拍卖,这件“清乾隆缂丝岁寒三友图”即为乾隆时期的缂丝佳作,估  相似文献   

3.
圣容漆泥子佛挂屏龛是清宫佛教美术作品中特殊的一种,其中的诸尊以擦擦制成,而位于中央的人物则是乾隆皇帝本人。此类文物的解读,对于研究乾隆时期的佛教与艺术意义重大。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圣容漆泥子佛挂屏龛有多种构图,其中悬挂于宁寿宫区颐和轩东暖阁的一件,规格最大,构成也最为复杂。通过研究分析可知,挂屏龛以乾隆皇帝、无量光佛与阿閦佛构成其中最为主要的三尊,形成东方、西方与中土的组合,周围环绕诸佛、菩萨、女尊、护法以及祖师等尊像,是清宫佛教图像的重要遗存。  相似文献   

4.
常钰玮 《沧桑》2014,(6):91-92
烟雨楼是避暑山庄湖区的一处重要景观,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整组建筑由门殿、烟雨楼、青杨书屋、对山斋、假山等组成,形成一个比较规整的园林型庭园。烟雨楼的建筑园林意境突出,成为避暑山庄美的化身。  相似文献   

5.
缂丝文物珍贵,保存要求高,受环境的影响容易发生脆损和褪色,为染料的鉴定带来极大的挑战。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UNIFI天然产物库对故宫毓庆宫惇本殿“长”字缂丝挂屏中的染料进行分析,不同颜色的丝线经优化后的两步萃取法剥色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并采用天然产物库对结果进行筛查,能够快速鉴定出该缂丝挂屏中的黄色“长”字是由黄檗染色的,红色“绵”字是红花和黄檗共同染色所得,蓝色的托背布和青色的背纸是靛蓝染色而成的。利用该方法对染料进行研究能够大大提高染料分析的效率,及时为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文物的合理展陈和保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避暑山庄北宫墙外狮子沟北,矗立着两座藏式建筑,一座是普陀宗乘之庙,一座是须弥福寿之庙。前者仿布达拉宫,后者仿扎什伦布。这两座建筑体量宏伟,气派非凡,以独特的风格,为避暑山庄平添了许多景色,让游人叹为观止。它们分别完成于乾隆三十六年和四十五年,这时正是清朝的全盛时期,在人力物力上自然不成问题,但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建造这样两座建筑,其初衷却不是为留供后人观览,而是有着一定的政治意图,为一定政治目的服务。这要从乾隆经营西藏说起。  相似文献   

7.
《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缂丝》是迄今仅见的以碑帖为底本的缂丝作品,也是迄今所知最长的缂丝手卷。本文通过考察有关档案文献资料并结合实物分析,考订这一长卷的织作是以《御题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帖》墨拓本为底本,分为32段,由多人同时织作完成。其织作时间应始于乾隆末年,完成于嘉庆初年。民国十二年(1923年),逊帝溥仪以赏赐给溥杰为名,将该卷带出宫外,后辗转流传于民间。它代表了清代缂丝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一件孤本。作者还认为清乾隆时期缂丝书法的发达,完全是乾隆皇帝的个人喜好所致。  相似文献   

8.
李妍 《旅游纵览》2013,(3):322+326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丰富、造型优雅,除了具有多方面的实用功能之外,其建筑形象还蕴涵着独特审美意义。避暑山庄继承和借鉴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优秀传统,不仅汇集了中国古典园林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殿阁楼台、轩馆斋室、廊桥亭榭、寺观塔碣等,各种类型应有尽有,并且充分发挥了园林建筑造型变化多端的特点,将建筑与园林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形成了避暑山庄"依松为斋,则窍岩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内在大于外在至灵至秀图为乾隆花园第一进院的主体建筑古华轩。从外表看来,面阔三间带周围廊,卷棚歇山顶,寻常制式彩画,看似平平无奇。但走进轩中,金柱间安装透空的落地明罩,黑漆描金,素雅大方天花以楠木贴雕卷草花卉图案,富有韵味。自轩内观之,落地明罩宛如画框,将轩外景色纳入眼帘。古华轩以不华为华,反映了乾隆帝返璞归真的心境。  相似文献   

10.
时倩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7):130-138+143
藏经纸专用于书写、印制经文,制作精良。关于藏经纸的研究,以往多关注于文献记载,鲜有实物分析。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藏养心殿乾隆御笔挂屏脱落的藏经纸残片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镜、纤维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超高液相色谱及多光谱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倪仁禀”朱印藏经纸的层次结构、原料、工艺和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此挂屏所用藏经纸以皮类纤维为原料,经黄柏染色并施蜡,且背面有《华严经》经文,是对藏经纸的二次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正> 避暑山庄博物馆是一所清代宫廷历史博物馆,这里曾是清朝几代皇帝北幸热河期间,处理政务,礼仪宴飨,游乐和生活的主要场所。馆内陈列着大批珍贵的清代宫廷文物:瓷器、玉器、珐琅、挂屏、钟表、丝织品及历史典籍,其中玻璃器也占有相当的重要位置。本文仅就玻璃器在山庄的来源,历史作用及在山庄宫廷建筑中的使用情况加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大庆之际,正是避暑山庄博物馆建馆50周年之时。避暑山庄博物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坐落在“避暑山庄”宫殿区,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同为我国著名的清代宫廷历史博物馆。清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训练军队,团结蒙古民族,康熙皇帝肇建避暑山庄于塞外,岁举“木兰秋”大典并成为定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帝,历时100多年。清帝每年北巡习武,驻跸于避暑山庄近半年之久,除消夏避暑外,还要处理朝政,接见各民族王公贵族、宗教领袖和外国使臣,礼仪宴飨,举行庆典等各项活动,使避暑山庄成为…  相似文献   

13.
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朝,兴盛于乾隆朝,衰败于慈禧,惨于军阀,耻于日本,历尽沧桑,避暑山庄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特殊的政治舞台,在避暑山庄的曲折历程中或隐或显地映射着清王朝的盛衰。  相似文献   

14.
2004春拍预览     
《收藏家》2004,(4):64-66
本次嘉德春拍的重中之重,为瓷器工艺品专场推出的乾隆御制《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全卷通长17.8米,宽31.3厘米,通篇缂丝精制,以乾隆御笔“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帖”诗文为卷首,以下依次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御制流觞图记并朱常(?)题跋,乾隆补刻内府藏定武本兰亭、褚遂良本、虞世南本、定武肥本、唐模赐本,朱由墩、朱之藩跋、米芾跋、宋高宗御札,何延年、黄伯思等九人杂记、考订文字、朱由燉、朱之藩跋,赵孟頫十八跋、  相似文献   

15.
它是运用黑金描漆工艺装修的“孤例”;它是保留着两朝艺术范儿的“混搭”;它是一比一复刻的文物“翻版”。古华轩之名,颇有古意。轩前西南台基下,有古楸树一株,建轩时树龄已逾百年,为了留下这棵古楸树,乾隆特意下令,将轩后退略许,倚树建轩,故而得名。  相似文献   

16.
清朝十代,有七位皇帝曾到过避暑山庄消夏。除康熙、乾隆、嘉庆、咸丰外,雍正、道光、同治是继位之前随皇父驻跸过热河行宫(即避暑山庄)的。据初步统计,康熙北巡热河五十一次,乾隆五十二次,嘉庆  相似文献   

17.
静怡轩的建筑渊源及其复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怡轩是紫禁城建福宫花园中一座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的建筑,1923年毁于火。作者通过对大量文献、实物资料的研究,结合对建筑基址的考察,阐述了静怡轩的渊源和发展,认为静怡轩仿建于圆明园西峰秀色的含韵斋,圆明园西峰秀色又仿自杭州西峰秀色,而故宫宁寿全宫现存的景福宫则仿自静怡轩。景福宫因此成为今日复原静怡轩的实物依据。综合对景福宫建筑和静怡轩基址中台基、踏跺、柱础的考察,作者认为静怡轩应是一座面阔五间,周围廊,三卷棚勾连搭歇山式屋顶,绿琉璃瓦黄剪边,斗升云交麻叶斗,苏式彩画的建筑。  相似文献   

18.
笔者惊喜地在澳大利亚饱览了“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的专题展览,看到了多达400余件的中国古代和近代以及民国时期的文物,它们当中有唐代的王佩、玉带钩、玛瑙镇纸和名贵的墨玉镇纸以及鎏金带钩,唐代景泰蓝发管等。瓷器方面有明代冰冻纹白瓷瓶、双耳大肚青花瓷瓶、清乾隆年的盖茶碗、八仙彩纹碗和同治年的薄胎碗,还有明代紫红窑变蒜头瓶、方口青花大瓷瓶、青花瓷笔筒等。铜器很多,有明宣德年制双耳香炉、夔龙纹薰炉和清季荷花纹面盆、手炉、锁、蟹、蜥蜴,以及尊、祭器等。在蜀锦方面,有清代凤凰牡丹缂丝挂屏、人物画条幅、钟馗捉…  相似文献   

19.
马云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5):111-121+138-139
乾隆时期清宫佛衣的制作曾盛极一时。本文以故宫博物院现藏实物和造办处档案为第一手资料,从分类、制作、工艺、样式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对清宫佛衣加以梳理,力求呈现乾隆时期兼容传统佛衣披着规制和宫廷审美理念的清宫佛衣之全貌,以揭示清代宫廷佛衣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 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避暑消夏和从事各种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清前期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避暑山庄的修建始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三朝始得竣工,前后历经近九十年,整个修建过程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史称为“康乾盛世”。它的兴起、扩建、落成以至衰败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历史过程,从不同的侧面,记述了清前期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以及乾隆后期由盛渐衰的史实,同时也反映清朝末期咸丰、慈禧投降卖国,把中国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清王朝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