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过后,在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外,热心于收藏的人们也会想起古物市场打假打黑这些话题。当前,国家对于文物鉴定师资格准入制度还未正式设定,除了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外,市场上买方受骗上当阻断退货的事情一旦发生之后,权益如何得到保障?其中的直接原因就是文物鉴定师资格还没有确立,专业鉴定人才  相似文献   

2.
"古物"概念在中国法律中起源颇早,在中华民国时期广泛使用,是我国现行法律"文物"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重点对中国历史法律法规中"古物"概念的发展脉络作了细致勾勒,并与现行法律法规中"文物"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也探讨了世界其他国家法律法规中仍在使用的"古物"概念,认为"古物"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法律概念,其关于古代文化遗物方面的合理内涵已为"文物"概念所吸收,"文物"概念在此基础有所扩充和发展,更加适合当今形势下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以隆裕皇太后为首的清廷接受民军的呼呈,同意退位。1911年溥仪逊位,紫禁城由此改变了命运。按照当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溥仪退居紫禁城后半部。然而到1913年,复辟与反复辟斗争形势高涨。面对这一局面,加之1913年7月至1914年1月间发生的“盗卖热河避暑山庄前清古物案”造成的极大的社会舆论,促使北洋政府接受各界有识之士的建议,将已收归民国的紫禁城前朝部分仿效外国先例改为博物馆,以绝逊清觊觎。  相似文献   

4.
去多了风景名胜地,如果要去参观"教育圣地",又选择哪里好呢?山东出孔丘,东南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这两个地方不仅是儒家的圣地,而且都因为圣人的游历而闻名。  相似文献   

5.
萧振鸣 《收藏家》2023,(12):97-109
鲁迅以他的小说、散文、杂文和翻译作品名世。从鲁迅博物馆、纪念馆所存鲁迅文物来看,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作家、翻译家,还是一位收藏大家。国内有六家鲁迅的博物馆和纪念馆,藏有鲁迅收集的大量古物。虽然他不以收藏家名世,却留给世人丰富的文化遗产。鲁迅的古物收藏与他的思想、文学创作和美术事业都是密切相关的,均体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审视。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民间收藏发展史上,明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明成化以后,江南一带富庶地区收藏家辈出,收藏风气日趋炽盛,出现了如严世蕃、王世贞、王世懋、华夏、韩世能、项元汴、董其昌等许多著名收藏家,拥有的藏品十分可观,一般收藏家及收藏爱好者更是比比皆是。明人爱好收藏的不仅有达官显宦、富商巨贾,也有一般的官宦、士子、中小商人甚至奴仆。如沈春泽在为《长物志》作序时谈到,有些富家儿及庸奴钝汉,沾沾以收藏家自命。姚廷遴也说,明末松江城里“至如极小之户、极贫之弄,住房一间者,必有金漆桌椅,名画古炉,花瓶茶具,而铺设整齐”。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体观应该包括唐代及其后代诗人对唐代诗体的认识理解及其界定。即包括对诗歌体裁分类、诗体艺术特征、创作法则等方面的认识,甚至还包括对与诗体形式特征相关联的内容特征的认识。明代效拟唐诗体式而进行创作蔚然成风,从初唐至晚唐五代,从大诗人到无名诗人,都有大量的效拟唐诗之作。这些以唐诗为典范的再度创作,既传承了唐诗内容和形式的精华,又有明代诗人自己的独特创造,形成了唐诗传播史、接受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诗体概念内涵小外延大,是我国古代"诗体"表现的特异之处,基于这样一种传统,在挖掘整理明朝的唐代诗体观资料时,就从以上多方面加以考虑进而进行搜集和整理。  相似文献   

8.
养士之风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当时,在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各国纷纷“变法”求强,社会发生剧烈的变革。“士人”是社会变革中最活跃的阶层,一国的兴衰往往取决于士人的去留,“六国之士,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丧”(王充《论衡·效力篇》)。这样,各国争相养士,养士之风蔚然兴起。养士之风有二股:一是国君养士之风,有为的国君,欲变法求强,不得不礼士尚贤,大养士人。如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  相似文献   

9.
丧葬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由于普遍存在着灵魂不灭的观念和孝道礼仪的影响,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等级差距的扩大,统治阶级和富有者在丧葬上表现出日益追求奢华丰厚的趋势,这便是所谓的厚葬之风。纵观历史上的葬事,概而论之,秦汉时代厚葬风气大著于世,魏晋南北朝葬事较为俭薄,隋唐乃至后来的明清诸代,厚葬之风又大盛起来。本文拟对唐代厚葬的情状加以考察,并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略作探索。  相似文献   

10.
周礼 《文史月刊》2012,(4):56-56
清谈是一种就玄学问题进行分析、推理、问难、辩论的文化现象,承袭于东汉清议的风气。 刘禹锡诗云:"清谈如水玉,逸韵贯珠玑。高位当金铉,虚怀似布衣。"元好问亦云:"新诗互酬唱,清谈见滋味。"据《二十二史.剳记》记载:  相似文献   

11.
汉代游学之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汉代游学是指文人士子远游异地从师求学,一方面学习知识,扩大学术视野,另一方面加强社会联系,提高社会声誉,从而求取官职或谋取学术成就。它改变了汉代的学术风气,使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推动了汉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汉代文化的繁荣。本文试从游学兴盛局面的形...  相似文献   

12.
《清明上河图》作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风俗画卷,现今记载最早的版本出自北宋画师张择端之手,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在清明时节的景象,画风细腻、写实。该作自问世以来便成为历朝历代学者、画家研究与临摹的对象,其中“明四家”仇英绘制的同名作品为历史上的摹本中较负盛名的版本。本次修复的文物为故宫博物院藏明人仇英款《清明上河图》,系明代画师仿照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绘制的长卷作品。画卷内容与仇英原作相似度较高,皆表现了明代苏州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具有的繁荣景象。由于画卷整体完整、无严重破损,故选择小修方式重点针对天头、天杆(米贴)、包首处进行修复。文章将对修复过程中所涉及的材料使用以及操作手法展开论述,为业界同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历史研究》2021,(3):152-169
英国古物研究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思潮在英国的传播。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与民族国家的形成,古物学家的研究逐渐深入与聚焦。在脱离中世纪民族起源神话之后,古物学家需要解决的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是英国民族认同的建构。古物学家界定了英国文明的日耳曼特征,释读了古英语,重新评估了基督教因素。古物研究不是对历史的简单考证与复原,古物学家也不是脱离时代的老学究,近代早期古物研究运动与英国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相似文献   

14.
斯坦因第四次来新之经过及所获古物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所藏历史档案,对斯坦因第四次来新疆考古的时间、地点、路线及所获古物最终归属进行了考证,从而使这个世纪之谜得到释解。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历史进入14世纪的年代,正是蒙古贵族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征服北中国,又向长江以南进军.征服偏安江南的南宋势力的时候,蒙古贵族在北中国的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又由于蒙古统治阶级,从北中国到整个中国的统治中,始终贯穿着种族等级压迫和歧视政策,在当时较早被统治的黄河流域的汉人和金人,比最后被统治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李肇《国史补》卷下记载了几组开元以来的名人,其中有“位卑而着名”一目,下列李北海(邕)、王江宁(昌龄)、李馆陶(光速)、郑广(虔)、元鲁山(德秀)、萧功曹(颖士)、张长史(旭)、独狐常州(及)、杜工部(甫)、崔比部(元翰)、梁补阙(肃)、韦苏州(应物)、戴容州(叔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崇马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作为六畜之一,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六畜最初作为人们猎取的对象,作为原始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进而,又成为人们驯养的对象,作为农业经济的一种补给,有的则也成为生产力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人类的意识形态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六畜也曾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被人们所炫耀.更常见的则是被作为向天地鬼神,列祖列宗献祭的一种牺牲.有的则亦被人们作为占卜吉凶,求福避祸的巫物.马在六畜之中的特殊地位,是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逐步形成的,这并不在于马本身有什么特别的灵性,而在于其他五畜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用.  相似文献   

18.
斗鸡,即以鸡相斗为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19.
王惠茗 《沧桑》2008,(5):7-8
两汉时期厚葬盛行,"厚葬多藏,器用如生人"成为汉代的普遍习俗,这种厚葬的风气对社会影响巨大。本文分别从汉代厚葬之风的表现、成因、社会批判及影响等方面略作陈述。  相似文献   

20.
《文史博览》2013,(3):44-44
近年来,公款浪费名目繁多,花样不断创新,诸如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建造豪华办公大楼和政绩形象工程等,行政奢侈浪费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一根烟二两油,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底下坐栋楼”,这旬顺口溜生动地表达了老百姓对某些政府部门奢侈浪费现象的厌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