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文物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口。当前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在不断提高,企业、社会组织与个人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国在鼓励民众参与文物保护方面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还不足,相关上位法还不够健全,因此需要建立完善文物的用益物权制度,明确社会力量进入的途径和方式,借助新技术手段实现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建立对价补偿机制,从而进一步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单独依靠政府的力量已经无法有效保护数量如此巨大的文物遗产,因此有必要发动社会大众的力量来进行文化保护。虽然我国在多个方面开展了社会参与的实践,但理论和实践均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从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基本内涵出发,剖析当前社会参与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更好扩大社会参与面,提升社会参与度,增强社会参与力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制度经过6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在不同时期与当时通行的文物保护理念结合,指导文物保护实践。尤其2003年《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在之后十余年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恰逢文物事业蓬勃发展,文物保护工程数量及范围、文物保护理念、参与人员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实践中在文物保护工程类型分类、人员资格管理、招投标机制等环节也遇到一些问题,对保护工程的施工效果和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在文化遗产保护新形势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制度和文物保护实践现存问题,亟需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实践经验,从文物保护项目专业类型、制度和管理标准体系建设、人员资格管理、设计施工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9月11日上午,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落成典礼在上海市龙吴路1118号举行。下午还召开了"文物保护与实验室建设"专题研讨座谈会。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与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共同为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揭牌。海内外参加9月10日"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的嘉宾、国内50多家文物保护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以及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文博事业的进步,文物保护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普及,然而面对我国数量庞大的文物资源和保护力量的相对紧缺,文保事业正面临着单独依靠政府的力量已经无法有效保护数量如此巨大的文化遗产,因此有必要发动社会力量来进行文物保护。近些年来,这方面虽然有了许多尝试,但理论和实践均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从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必要性出发,剖析当前社会参与文保事业一些观点和实践,并就如何更好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保做出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广西玉林市的经验表明,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是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人员不足的好办法,也是国家保护为主政策的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物工作自身规律的文物保护体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物保护工程监理是文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关文物保护的成败。新形势下,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尤其是工程监理面临诸多挑战。只有做好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工作,才能为文物保护加上保险,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物是一座城市的靓丽名片,是城市发展的记忆和历史见证。当前各级政府日益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文物保护工作迎来了新的契机,文旅融合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通过文物、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为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形成发展新优势,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者结合工作实际,以天津市红桥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为例,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文物保护与利用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事业,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中华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历程孕育了众多宝贵的文物,是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瑰宝。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文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迫切需要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策略,以确保这些宝贵遗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文章主要探讨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各类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的急剧增多,发动全社会通过各种渠道参与保护已成为文博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历史文物源自人民群众的集体创造,人民群众保护自己创造的文化遗物是两者之间本原关系的必然要求。我国人民保护文物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无数的事例也充分说明民众参与文物保护的意愿。但是诸多的文物破坏行为既体现出社会公众在文物保护实务中的错位和缺位现象,又反映出发动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立专项宣传基金、发动各级募捐活动、完善三级保护网络、成立平民志愿组织、开辟平民发声渠道、设置平民奖励制度等当属可行之举。  相似文献   

11.
韩晓颖 《神州》2012,(6):37-37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体制。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使用,依法保护等问题都存在着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大协调,不够和谐的地方,要使文物保护事业与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加强《文物保护法》的普及、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2.
"析情探路——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与改革发展"研讨会在对中外文物保护理论总结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就走出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机构改革与发展、文物理论和学科建设、文物价值与功能、文物保护科技、文物的活化利用等诸多方面,展开全方位多视角的深入探讨。健全法规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是保障文物事业健康规范发展的根本,推动国家治理管理体系现代化,强化主体责任、优化基层机构,维护文物系统稳定有序管理;加强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理论方法研究和学科建设,以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驱动力,全面提升文物保护价值认知、保护力度和科技水平,带动引领文物事业长远发展;保护是基础,研究是核心,传承是目的。鼓励文物利用实践与探索,在保护利用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国情,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完善国家的文物资源化战略,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物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13.
邬涛 《旅游纵览》2016,(4):115+117
文物保护与旅游业发展这一对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对立的社会矛盾关系,在看待两者的关系过程中,应坚持文物保护为前提,明确文物保护的目的,把文物保护、文物利用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和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齐头并进和平衡发展。本文基于承德市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具体实际,论述了文物保护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旅游发展对文物保护的促进作用和两者在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并就如何实现文物保护与承德旅游平衡发展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参考性、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文物保护行业协会和从业人员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具备创新思维和宏观视野,注重团队协作,创造性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更好地履行文物保护修复的使命与责任。  相似文献   

15.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编辑部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杂志由上海博物馆主办和出版,半年刊。刊号为CN31-1652/K。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005-1538。为了促进我国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技术发展,欢迎广大从事和关心文物、图书和考古事业的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科技管理干部、文物保护和修复人员、传统工艺技师和考古工作者踊跃投稿。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属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设有:实验研究报告,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研究,传统工艺技术,进展与评述,讲座及知识介绍,论坛及读者来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从本质上认识和区分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文中把真正的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称为应然的中国特色。第二部分为"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的形成",其中一是与党的领导.二是与传统文化,三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三部分为"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体系与文物法律体系"。第四部分为"坚持中国特色文物保护理论与实践,推动文物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永济市田野文物十分丰富,加强田野文物保护刻不容缓。做好田野文物保护工作,要在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建立投入长效机制、制定激励扶持政策、构建保护网络机制和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正>为促进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给更多的文物保护人员提供交流平台,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委员会、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10年8月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已进入一个快速转型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显得十分必要.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主要有教育、培训、宣传等途径.当前,要建立有效的公众文物保护参与机制,主要通过有关激励措施,利用民间团体的中介作用,以及实行强制性的公众参与等方式来完成.  相似文献   

20.
文物保护和利用是文物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其是继承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在我党与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内的文化保护和利用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是和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相比,问题依然突出。文中分析了当下文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且深入探究了新形势下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各种新渠道与新方式,从而有效发挥文物在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