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娟  朱生东  赵蕾 《旅游纵览》2022,(16):80-82
徽州饮食文化,带有浓厚的徽文化基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安徽省黄山市打造“美食之都”的核心资源。本文以徽州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徽州饮食类非遗的保护和发展现状,探索徽州美食旅游的发展途径。徽州美食旅游的开发可以策划风格各异的非遗美食旅游线路,开展多样化的徽州美食旅游营销,不断加大徽州饮食文化的宣传力度,重点推进徽州饮食文化中标志性资源的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笔、墨、紙、砚合称“文房四宝”,这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但“文房四宝”这一名詞的起源,却很少有人注意,原来它是起源于徽州,徽州宋时就兴建了四宝堂。《徽州府志》和《歙县志》都在古蹟門里列有四宝堂的名字,說是“在府治,宋建,以郡出文房四宝为义”。其实要說徽州具备这四者而且都超过别处的产品,那是有些夸大的。宋朝叶梦得《避暑录話》就說过:“世言歙州有文房四宝,謂笔、墨、紙、硯也。其实三耳,歙本不出笔。”那么歙州具有“文房四宝”的說法是怎样来的呢?现在把这四者在徽州的情况約略地分别談談。  相似文献   

3.
由法国远东学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徽学研究中心等部门人员参与的“徽州家谱中印刷史数据库与研究”项目于2012年全部完成,“徽州家谱数据库”也开始试运行,这成为明清及近代中国家谱研究及印刷史研究领域又一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4.
<正>徽州旧称新安、歙州,位于今安徽省南部,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自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得名徽州后,近千年长期辖歙、黟、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六县,形成了“一府六县”的区划格局和特色鲜明的徽州文化。徽学即是以徽州历史地理、徽州传统社会、徽州历史文化及其传承创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中国的区域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博洲 《旅游纵览》2022,(13):131-135
如何在市场化、产业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充分规划好、建设好、利用好旅游这一综合性产业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拉动作用,已成为中国广大乡村旅游工作者亟待解答的历史命题。对此,笔者立足“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结合自身从业经历和考察研究所得,参考世界各国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不足和改进对策进行分析,据此提出在全国建设“新田野”农旅融合创新发展体系的构想,以期对我国“旅游+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萧克非 《江淮文史》2003,(3):171-174
2001年10月30日的《人民日报》第十二版,发表老作家袁鹰同志的题为《襄阳,徽州,还有其他》的文章。文章以无可争辩的笔触,写出人文、历史、地理知识和当代民情。读了之后,令人感服。除了向有关同志推荐外,我也说几句有关徽州的话。文中提及两位已故老同志生前写的文章和说的话。一位是我省社科院院长欧远方同志写的《徽州何时失而复得?》的文章,一位是江苏省文联主席艾煊同志说的“不说白不说,白说也要说”的话。如今这两位老学者都先后远去了,把复得徽州的心愿留给了世人,昭示着后生们继续争取。追忆起远方同志在思考“复得徽州”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7.
康琳  张健 《沧桑》2013,(6):65-67
清代徽州汪梧凤的“不疏园”,是集藏书、研究、聚会为一体的重要学术园地,也是当时经学研究的中心,徽州学子们的学术沙龙,皖派汉学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8.
耿朔  张建平 《中华遗产》2014,(11):148-159
今人一说起徽州来,便总也离不开“山灵水秀”之类的赞誉,但这些世人称羡的山川地理形势,放在百多年前,却是横亘在徽州人面前最大的生存困厄。被胡适先生美称为“徽骆驼”的徽商,就是被这灵秀的山水给逼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无梦到徽州”常常被今人引来赞美徽州。此语出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全诗如下: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瑞《明清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控制》由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社会控制》),该书系徽州宗族史、社会史研究的一部力作,拓展了明清徽州乡村社会史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号召“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乡村旅游需要开辟“旅游+教育”发展路径。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立足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旅游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对骆驼湾村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形式、加快乡村旅游人才培育等方面构建乡村“旅游+教育”实践发展新格局的路径,助推革命老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升级转型,夯实乡村振兴成果,以特色乡村旅游引领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思婷  韩梦 《旅游纵览》2022,(22):69-72
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我国乡村地区发展与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景村融合”模式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以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乐居村为例,基于乐居村的发展现状,从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实现“以农兴旅、以旅促农、农旅共生”,探索乐居村“景村融合”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徽州传统聚落是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载体,从文化景观的视角对徽州传统聚落进行文化空间结构认知研究,发现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徽州传统聚落文化空间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徽商为徽州传统聚的落形成、发展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极具特色的风水术的应用展示了徽州传统聚落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物质建筑与精神文化的巧妙融合。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建设村史馆,修编村史、村志,开展村情教育”。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乡村志正是乡村文化的一种标志。乡村志编纂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对现实中的乡村而言,更是一种综合性、标志性的地域文化建设。[1]  相似文献   

15.
明清徽州宗族对乡村统治的加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明清徽州宗族对乡村统治的加强陈柯云历史上,宗族制度和宗族思想,对徽州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诸方面都产生过深刻影响,因此对明清徽州宗族社会的真实状况做一深入的探讨,是很必要的。从明中叶到清中叶,是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的...  相似文献   

16.
陈娅玲 《旅游纵览》2022,(13):145-147+151
本文以政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以“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全域旅游为切入点,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龙溪乡生态文明建设为研究对象。该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将其打造为文旅融合示范村,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创新推动文旅产业和谐共融,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使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和艺术创作的源泉,为村民增收致富拓宽渠道。这是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构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7.
晏阳初是民国时期国际知名的平民教育专家,他提出的“开发民力、建设乡村”的乡村建设理论以及实践上教育兴县的“定县模式”,开启了民国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初尝试;在农村的发展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其理论与实践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8.
郑颖 《风景名胜》2021,(5):0095-0095,0098
乡村振兴在于产业兴旺,如何依托乡村资源挖掘乡村产业特色,促进乡村三产融合,带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发展,是乡村振兴这一课题的重中之重。本文立足于西村花鼓戏小镇的建设模式,进行个案研究和分析,浅谈乡村振兴战略下村镇规划设计与旅游发展模式如何有效衔接,共融共促,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李盈 《旅游纵览》2014,(11):210-213,215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对越来越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强调回归自然,享受田园休闲的乡村旅游受到追捧,可以说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成都市三圣乡“五朵金花”是四川省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的典型,近年来随着三圣乡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利益群体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渐渐浮现出来,本文立足于三圣乡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和访问对三圣乡“五朵金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质性研究分析,从而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的转型升级策略,旨在对三圣乡和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肖金志 《旅游纵览》2022,(21):109-111
中国村庄众多,其中许多村庄并不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资源。本文梳理公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旅游的方式,探究“公共艺术+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价值,如公共艺术凝聚乡村特色,创造旅游新吸引;公共艺术点亮乡土生活,营造旅游深体验;公共艺术激发乡民活力,实现旅游长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艺术+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即挖掘地域特色,加强宣传推广;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品质;重视人才资源,高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