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威夏寺遗址为柬埔寨一处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其选址建造具有极佳的地势,其建筑充分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宗教功能,是高棉帝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宫建筑物之一,艺术成就堪比吴哥城的诸多名刹殿宇。历经千年,受各种自然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古寺的建筑结构发生了严重变形,部分倒塌严重。为对未来开展柏威夏寺遗址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参考,在对遗址区自然环境地质因素及区内建筑保存现状的调查基础上,对遗址区建筑结构变形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柏威夏寺保护维修的原则。研究结果可为柏威夏寺的后期保护研究及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小路 《旅游》2012,(6):34-39
2011年2月份,枪炮声几度震荡在柬埔寨和泰国两国交界上的柏威夏寺。这座古寺虽说1962年已由国际法庭判归柬方,然而两国声称权利的争端并未消弭。去年的流血冲突再次引起全球关注,并且,奇异的给这偏远的山巅古寺带来特别的一种旅游业机会。  相似文献   

3.
<正>灵魂在远方哭泣祈求神赐的甘霖高山之巅野花怒放边境之花注定要忍受灼热寻着生的希望花已枯萎风中仍弥漫着它的香这是柬埔寨歌曲《哦,柏威夏之花》(Aoh Klen Pka Preah Vihear)的歌词。该歌曲由Chorn Sovanreach和Sokun Nisa演唱,二○○八年在柬埔寨风靡一时~[一]。从这首歌曲及其音乐录影带中,不难感受到其间浸润的柬埔寨人对柏威夏寺的深厚情感。作为一处神圣的高棉古迹,该寺最  相似文献   

4.
在印度教盛行的9至13世纪的柬埔寨.高棉建造师将本土原生文化与印度教文化进行融合,创造出了十余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吴哥宗教建筑。它们是古高棉本土神灵崇拜的原生文化、印度宗教神权文化以及王权等级观念三者共同融合、作用产生的,通过建筑艺术与宗教信仰的完美结合,创造出别具特色的艺术景观。其中柏威夏寺的选址将所处的自然山峰视为印度教湿婆神的居所——宇宙的中心,通过逐层升高的极佳地势,纵向线型规划的建筑布局,营造出信徒、访客沿途穿过层层塔门及院落、象征历经不同苦难修行进而达到精神升华、最终到达旅程终点接近神明的意象,形成了独特的宗教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5.
张培东 《东方收藏》2023,(10):84-86
中国传统建筑除了木质构件外,石质构件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石质构件在造型上种类繁多、构造上富于变化,因而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且多种多样,其营造技艺、装饰艺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研究与保护传承。文章从古塔和古寺浅谈福州传统建筑的石雕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6.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吴哥古迹国际保护行动是全球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中国政府参与吴哥古迹保护修复与研究已逾20余年,承担的周萨神庙和茶胶寺保护修复工程,在柬埔寨当地及国际社会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普遍好评,中国对柬埔寨的文物援外工作的角色正在由参与者向领导者转变。新时代新形势下,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中方将主动设计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王宫遗址、崩密列寺和柏威夏寺等保护研究综合项目,扩大文物对外交流合作,继续走好吴哥文明辉煌遗产国际合作保护研究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7.
烟台福建会馆作为一座具有闽南风格的古建筑群,华丽精美的雕饰艺术让人叹为观止。本人通过对其中的木雕、石雕装饰的分析,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烟台福建会馆这座艺术宝库,为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保护传承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以一种更为理论化的方式重启历史与国际关系之间的对话。通过探究外交决策过程中历史的重要意义来彰显历史与国际关系的关联。值得注意的是,当一国领导层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使用令其他国家感到不悦的历史描述时,历史变成了一种"有争议的记忆"。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政时每年都要去参拜靖国神社,试图重振日本的民族自豪感,这种举动引发了韩国人民的强烈不满。泰国动荡的国内政局使得领导层试图通过与柬埔寨的柏威夏寺争端来转移国内视线。历史记忆是人们的集体意象,它源自在历史上形成的历史建构思想,可以轻易地被那些妄图获得更大权力的政治领导人所利用或误用。  相似文献   

9.
引言:偏居青海一隅的瞿县寺,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名声。明朝13帝,多少宠爱在其身。在这样一个藏传佛教寺院里,有着仿明故宫的汉式建筑、壮丽的明清壁画以及精美、尊贵的稀世珍品。但是经过600多年的风云变幻,曾经红极一时、盛极一方的瞿昙寺已荣耀不再,但是因它而产生的建筑、壁画、石雕艺术,却仍是一份丰富而厚重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引言:偏居青海一隅的翟昙寺,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名声。明朝13帝,多少宠爱在其身。在这样一个藏传佛教寺院里,有着仿明故宫的汉式建筑,让壮丽的明清壁画以及精美,尊贵的稀世珍品,但是经过600多年的风云变幻,曾经红极一时,盛极一方的瞿昙寺已荣耀不再,但是因它而产生的建筑,壁画,石雕艺术,却仍是一份丰富而厚重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Daniel  Donnet  Bruno  Marandi 《世界》2007,(9):163-170
在历尽世事沧桑,举世闻名的吴哥窟遭受到自然与人为的破坏后,当地女孩们组成了一个舞蹈团,模仿吴哥窟石像的优美姿态来创作舞蹈。其中的古典舞蹈“Lakhaon Kbach Boran”更是精彩绝伦,也许她们正在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传承着吴哥文明. 精美的石雕会随岁月消逝,但吴哥艺术的精神实质却被柬埔寨少女舞蹈团的女孩子们延续了下来。也许在这些女孩子身上你可以看到永恒,那是一种不可战胜的人类抵抗自然与人为摧残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正瞿昙寺,创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是中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规模宏大的明代建筑群。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却有着明代官式建筑风格;它偏居青海,却在历史上盛极一方,深受皇家扶持。罗哲文先生曾经称它为"国宝中的国宝"。历经600多个春秋,这座寺院虽然昔日荣耀不再,却古风犹存,仿明故宫的汉式建筑、壮丽的明清壁画以及精美的石雕艺术,给我们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门墩石是我国民宅建筑中用来安放门扇的石质构件,也有少数对称地左右列于门首作为坐息的石墩使用。由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多数庭院前后串连,反映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门墩石的安放故然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那些在正面或同时兼在侧面施以雕饰的均衡、对称形式的门墩石,雕于石面的浮雕花纹,使其不仅实用,并且获得了重要的审美价值。这些不见于艺术经传的精美浮雕艺术,是真正出自民间的、自由自在的艺术创作。它被人们熟视无睹,长期以来得不到研究者的重视。题材丰富、造型美观的门墩石雕艺术,  相似文献   

14.
从空中俯瞰,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寺如幻影般时隐时现,起初它只不过像柬埔寨北部绿林中的一块茶色污迹。失落的吴哥城在我们脚下铺展开来,如今仅余断壁残垣,居民多为种植稻米的农夫。  相似文献   

15.
丁村明清民居建筑群,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南五公里的汾河东岸,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批40座明清时期建造的四合院群,典雅别致,风格独特。建筑上不仅都饰有技艺高超、内容丰富的木雕和砖雕艺术品,而且还运用了大量石作艺术构件。这些石作艺术构件的形制内容和雕斫技巧,与精美的木雕艺术品珠联璧合,构成了丁村明清民居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木雕艺术部分,将另作专文论述。本文单就其石雕艺术构件部分作简略探讨,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一 石作构件的应用范围 丁村明清民居是晋南地区典型的封闭式四合院建筑传统的代表。主要建筑材料为砖木灰石四大项,其中石质构件又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构成之一。在丁村民居建筑中所采用的石质构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柬埔寨旅游资源及其丰富,除了柏威夏省Kho Ker古庙、洞里萨湖越南浮村、邦隆雅龙湖、桔井、乌廊山以外,还有众多的旅游资源正在开发、或等待开发。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南部,濒临暹罗湾,拥有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古建筑群和绵长而美丽的海岸线,旅游资源及其丰富。除了著名的吴哥、金边、西哈努克海港外,柬埔寨还有众多的旅游资源正在开发、或等待开  相似文献   

17.
石雕艺术文化跟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是藏民族和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性、文化性、美观性、传承性,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成分,更是国家和世界的精神文化财产,下面以和日镇的石雕艺术为例简单谈谈藏族石雕艺术。  相似文献   

18.
曲阳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特有的石材资源而成为石雕之乡,历代留下了许多精美的石雕作品。本文对收藏在曲阳北岳庙内、具有不同时代风格的石雕文物做一简要介绍,并以曲阳石雕的发展史为序,略述其艺术风格及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位于山西省襄汾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村明清民居建筑群,以其自身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早已蜚声遐迩,为国内外学人所瞩目。关于其建筑概况及石雕装饰部分,已有专文论及,这里,再就其精美的木雕艺术构件作一简略探讨,以就正于各位学者同仁。 一 木雕艺术构件的应用范围 丁村明清居民的木雕艺术构件,在其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丁村民居建筑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由于丁村民居建筑,是典型的我国北方具有地方特色的封闭式四合院格局,每个院落都自成单元,而且又是传统的框架结构,先立柱上梁,再封墙覆瓦。无论正厅或是厢房,由檐檩、替木、插板、枋、栏板、雀替组成的所谓“搭挂”,或为每座建筑的正面木结构的外露部分。这里,正是匠师们施展才艺精心雕刻的重要装饰部位。  相似文献   

20.
蒋惠民 《东方收藏》2023,(8):134-136
惠安石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形态各异,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化性,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作为“中华一绝”,惠安石雕是我国工艺美术界的一朵奇葩。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无数的能工巧匠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创新,使它在中国艺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使惠安石雕推陈出新,是值得惠安石雕界积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文章立足于惠安石雕历史发展的悠久性和独特性,进一步探究其艺术价值,从历史、艺术、形意、匠心四个方面论证惠安石雕,以期为惠安石雕的多元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