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2012-2016)2012年2012年湖北省委省政府确立了神农架"彰显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价值,建设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2012年3月,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印发"两园一区一遗产"申创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申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林区党委书记亲自担任。2013年2013年12月,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专门成立了神农架世界自然  相似文献   

2.
正7月20日上午,住房城乡建设部举办了神农架申遗成功新闻媒体通气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章林伟副司长、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刘佳福主任、湖北神农架的相关领导及申遗专家,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世界遗产杂志等媒体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章林伟副司长就神农架申遗情况、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事业的发展战略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遗产价值问题是遗产保护学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遗产保护界在遗产价值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要素结构和评价作用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认识的分歧,需要进行研讨。遗产价值与价值哲学的价值一样,是人这个主体与遗产这个客体发生联系后产生的,属于关系范畴而非实体范畴。人对遗产价值的认知具有主观性,因而遗产价值也具有多样性和变异性。遗产价值有内在存在价值和外在使用价值两大类,前者包括年代价值.这是一切遗产外在价值的源泉;后者包括了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两者之间主要依靠精神情感进行关联。遗产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应该是遗产对现世科学技术和艺术审美的作用,艺术史价值和科技史价值都应归属历史价值。遗产价值评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遗产重要性的分级,以及遗产保护行动先后次序的安排上。  相似文献   

4.
超越神话     
<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如此描写自然山水,暗喻自己卓众的才情。湖北神农架,绵延于长江与汉水之间,它因上古先祖神农氏而得名,近世以来又增添了若有若无的野人传说,堪称一片有名且灵的中华胜地。其实仙与龙皆纯属虚构,在人间毫无踪迹可寻;神农氏、野人的存在感仍有待现代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的不懈研究、完善证据。其实把神农与野人放在一旁,作为新晋世界自然遗产,神农架自有其独特的遗产价值,让世人赞叹有加,心神往之。  相似文献   

5.
于冰 《东南文化》2011,(2):14-18
工程遗产不同于古建筑,也不同于工业遗产。中国的古代工程遗产具有独特的科学技术价值、集成价值和发展价值。然而工程遗产实物难于辨识,遗产价值易被忽视,遗产性质和遗产构成难于界定,遗产真实性难于评估,遗产保护和展示难度大,因此长期以来重视程度不够。我们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并争取政策支持和开放合作,以实现对工程遗产的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6.
工业遗产是近代工业文化的遗存。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包括使用价值和见证价值(艺术、历史、技术),其核心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技术的价值,因此保护工业遗产的核心就是保护工业技术的价值。而工业遗产的保护程序,包括价值评价、保护评价、保护模式和方法,只有都围绕"工业技术价值"这个核心而展开,才能由内涵到外延真正完成对工业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正湖北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6.2米,誉称华中屋脊,地处鄂西北大山深处,地势险峻,原始植被覆盖,长期交通封闭,其突出的资源价值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才被认识。在此之前,神农架一直处于自然外力的作用之下。因此,神农架的资源环境保存完好。湖北神农架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当地居民,自古以来就有制定乡规民约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传统,历经  相似文献   

8.
肇始于法国的遗产保护运动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而遗产价值却一直是个近乎扑朔迷离的话题。与一般商品相比,遗产有何特殊的价值与使用价值,遗产价值如何衡量及其对对现代社会的意义都有待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看,过去之于现在,是古为今用的过程,亦是遗产价值从神圣走向世俗的关键缘由。无论是遗产保护热、遗产研究热,还是遗产旅游热,都在判断、建构、计算与赋予这四个面相上论证着遗产的价值,进而揭示遗产价值表象下人类集团的精神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的中心是遗产保护的价值。全文共分一、何谓价值:求索意义;二、为保护的目的定义遗产;三、遗产的本质及空间地理特征;四、保护:针对损害及原因;五、遗产保护是发展的核心,必须狠抓落实等部分,并以本国政策、法规和相关国际公约为依据,全面阐述遗产价值和保护价值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遗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社会文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余  李娟  张立明  王乃昂  李钢 《人文地理》2007,22(2):98-101,47
自然遗产资源包含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多功能、多属性和多价值特征。目前人们对遗产资源的生态、经济价值研究较多,而对其社会文化价值关注较少。遗产资源价值评估的社会文化视角,旨在将目前广泛流行的定量化评价体系引向一个由公众争论、博弈,定量、定性评价相组合的研究领域,这将会丰富我们对遗产资源重要性的理解。本文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遗产资源的价值构成及其评估问题,并对遗产资源的功能和使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遗产学或遗产旅游学的"遗产"名称来源于一般生活常规的"遗产"名称,实物形态为财产,两者之间既有相同及重迭的部分,又有不同的特征。遗产学或遗产旅游学并不仅仅着眼于其权属、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而是着眼于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和审美等文化价值,关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从不同的视角和标准可对遗产作不同的分级和分类。遗产学专家的长期论证表明,"遗产"一词较为贴近遗产学或遗产旅游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从总体价值、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三方面分析总结了国立中央大学旧址历史建筑群的遗产价值,并针对历史校园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最大化保护不同时期的历史信息、加强历史校园空间格局的整体保护、建构科学客观的遗产评估体系、开展系统的历史校园有机更新和历史校园及其遗产的合理利用等措施,实现可持续的保护与再利用目标。指出应以遗产价值和发展需求作为基本尺度,建立科学、全面的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和整体保护框架,为国立中央大学旧址建筑群的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技术价值是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之一,需要通过一定的特征要素呈现出来,从而被识别和感知。矿业遗产是工业遗产中蕴含技术价值最为显著的一类,其特征要素也更为丰富和突出,可作为研究的突破口。矿业遗产技术价值应围绕矿业生产中的一系列技术展开,包括技术本身承载的或通过技术反映出来的价值。矿业遗产技术价值特征要素可被归纳为四个方面,包括物质要素、技术及工艺流程、生产人员和管理体系、生产活动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等。上述内容能够通过田野考古、科技考古、操作链分析、科学技术史研究等途径挖掘。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依照上述四个方面剖析其技术价值特征要素,包括选址、井巷、竖炉、工具等;探矿、采矿、冶炼技术及工艺流程;人员结构、生产体系等;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的影响等,进而可归纳出与技术价值的对应关系。案例研究为矿业遗产技术价值研究提供详细的分析路径,即挖掘技术价值特征要素,分析要素反映技术价值的特征,归纳并阐释技术价值。该研究体系可普遍适用于从古代延续至近现代的矿业遗产,有利于促进矿业遗产调查研究、价值评估等工作的开展,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奠定基础,对工业考古和工业遗产学科的发展也应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价值评估是制定保护规划、修缮方案乃至申遗文本等工作的最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价值评估均未缺席,但评估普遍不深入、不具体。基于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总量、与遗产价值相关的状态评估要素、遗产的稀有程度、时间属性、空间传播度等设定的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公式,体现了对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规律的几点认识——遗产价值衍生过程中的历史决定性、研究决定性和价值类型的可扩展性,且直观地表达了遗产各价值类型之间的结构性关系,表达了遗产价值必须通过对其历史价值的科学研究才能准确体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鼓浪屿预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准备工作中,遗产阐释展示设计团队所承担的工作包括:制定宏观的遗产阐释展示实施规划,针对不同的受众的需求,将抽象、专业的文化遗产价值结合物质遗产策划一系列可视化、可传播的阐释展示项目。在微观的遗产展示标识牌设计及制作实施中,把对遗产地及价值的认知渗透到每一处工作细节。策划共享遗产专题展览,从全球视野和共享遗产概念重新审视和客观阐释鼓浪屿文化遗产价值。这些关联性较强的工作不断加深了团队对遗产价值认知是一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础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正>"工业遗产"是指自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开始直到当代,人们在工业活动中创造并保留的文化遗产,拥有特定的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建筑价值和科学价值。2003年7月,在俄罗斯举行的国际工业遗产协会全体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专门为工业遗产问题制定的《下塔吉尔宪章》,宪章中提到"工业遗产见证了人类活动对历史和今天所  相似文献   

17.
遗产的概念和分类具有多样性特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下,需要尽可能地把多元的遗产创造、多元的遗产继承、多元的遗产认同以多元的展示方式呈现出来。遗产阐释是一项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上并可能伴随多重价值冲突的信息传递活动。遗产阐释不是专家独享的学术和教育活动,而是一项公共文化事业,需要弄清楚“谁之阐释”“何种阐释”问题。“谁之阐释”,强调了文化遗产阐释的人民性和公共性;“何种阐释”,探讨的是如何讲好遗产故事,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的启迪和教育价值。文化景观和原住民的居住、生产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完成际代传承,将继承于前人的文化遗产,赋予当代的记忆和思想价值而完成新的际代传承交于我们的后代,从而保证遗产的延续性和历史完整性,是文化景观当代阐释必须考虑的问题。数字化为遗产阐释提供了实现方式和技术支撑,不仅能够为公众提供真实、完整的价值内涵和价值体验,还可以建立起价值阐释的包容性机制。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遗产的阐释权从专家更多地向大众转移,从传统的“专家生成内容(PGC)”转向“用户生成内容(UGC)”,真正推动遗产的共享和共建。负责任的文化遗产旅游阐释不仅仅是一个遗产价值传递与公众教育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何潇雨 《丝绸之路》2021,(1):167-170
科学详实的记录档案是对遗产进行保护、研究等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遗产档案充分记录了该遗产在人类文明与文化史上的价值与地位,是传承文化的纽带,是诠释和传播遗产价值并发挥遗产的文化交流、文化传承、教育传播、生态保护等综合作用的的实物载体.  相似文献   

19.
档案文献遗产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需求而出现,并在文化遗产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一类典型性档案文献集合体。本文从评析档案文献遗产的价值、档案文献遗产价值的保护与利用及存在的问题、档案文献遗产价值取向的新方略三个方面对档案文献遗产价值的新取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申报世界遗产的目的是为了推动遗产保护及价值传播,遗产旅游则被认为是实现公众认识遗产内涵价值的有效方式,但当前对于世界遗产申报与遗产旅游、公众感知的相关性鲜有定量研究。基于659份对大运河扬州段游客及居民发放的调查问卷,建构遗产申报(World Heritage Declaration)、遗产旅游(World Heritage Tourism)与价值感知(World Heritage Value Perception)三者间关系的DTV理论模型,通过定量分析探讨其中的关系,结果显示,申报世界遗产期间较好地实现了大运河遗产价值的发掘、保存与推广,但长期来看入遗对运河遗产旅游热度的提升并不显著;民众对于运河遗产价值的认识主要源于申遗期间的宣传,对遗产价值内涵的认识有限,感知深度尚显不足。如何将运河申遗成果转化为可持续的城市解读素材,是应受到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