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1年,扎西次登的舅舅计美顿珠随十八军进藏,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第一代藏族新闻电影摄影师,1959年康区平息叛乱后回到故乡拍摄纪录影片《康巴人民的新生》。那是扎西次登孩童时代一段最幸福的时光,他俨然成了舅舅的一位义务摄影助理,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摄影器材。  相似文献   

2.
登山记     
正八月的黄山,依旧那么炎热,太阳丝毫不减其光芒。"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迎客松旁,眺望远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里呐喊:"终于来了。"欣喜地望着身后的爸爸,阳光照耀着他的脸庞,几滴汗珠缓缓流淌,落在地上,我骄傲地说:"我决不放弃。"知了声似交响乐,演奏出完美的和音。远远望去,黄山似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将天地分  相似文献   

3.
王广汉 《江淮文史》2003,(2):126-12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每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功课”。林散之在上海学艺期间,他的老师黄宾虹就和他说过:“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阔。”沪上归来以后,他便把游历山川,作为自己实现艺术追求的一种需要。继1934年,他游历嵩山、华山、太白山以及巴蜀之后,于1937年和1964年,又两次游历了雄伟壮丽、异彩缤纷的黄山。1937年秋,林散之和他的挚友邵子退、族侄林秋泉一起游黄山。那时的黄山,还处在一个相对原始的状态。他们经青阳、历九华、去黄山,在《分水岭阻雨山…  相似文献   

4.
<正>梅清(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一定的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有"黄山画派"巨子的誉称。他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情",与石涛、弘仁同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黄山纪游》册等。同时他又善诗文和书法,著有《天延阁集》《瞿山诗略》。歙县博物馆现藏有梅清《黄山图》一册,共计12开,长27、宽22厘米,每开上绘一处黄山胜景,且保存完好,殊为珍贵。  相似文献   

5.
方平 《旅游纵览》2008,(6):50-51
<正>"黄山自古云成海"。白色的云海许多人都见过,但彩色的云海——霞海,就难得一见了。今年春节,黄山下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雪,已经半个多月没见到太阳的黄山,终于在大年三十放晴了。傍  相似文献   

6.
巴拉尔是美国一家花卉公司的经理,他想扩展自己的事业,却苦于缺少资金。一次偶然的机会,巴拉尔认识了一位名叫华特的富翁,他对花卉有着浓厚的兴趣。巴拉尔约华特来自己的公司考察。他们谈了很久,华特终于表示愿意为巴拉尔的公司投资,但前提是要参观一下花圃。巴拉尔高兴地说:"好呀,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一起来到花圃,只见各种花儿姹紫嫣红,花香四溢。华特十分高兴,连连说好。  相似文献   

7.
《风景名胜》2015,(2):21
"黄山四季皆胜景,惟有腊冬景更佳",雾凇、温泉号称黄山冬景的"孪生姐妹",银装素裹下的黄山似乎一切都在休眠,唯有一股暖暖的流泉自地心溢出,融化冬日的雪景,激活这"大好河山"。黄山温泉古称"汤泉""朱砂泉",与奇松、怪石、云海、冬雪并称为"黄山五绝",和骊山的华清池、安宁的碧玉泉并称为"温泉三奇",为中国四大古温泉之一。黄山温泉300年涌一次朱砂红水,是亚洲珍稀的朱砂温泉。传说华夏的祖先  相似文献   

8.
当29岁的杰克·凯鲁亚克终于停止狂热的键盘敲击,望着脚下30多米长的打字纸时,他一定想象不到,这些文字,会在未来改变许多人的生活与命运。那是1951年的春天,已经在路上旅行7年的凯鲁亚克,结束了自己最后一次横穿美国大陆的旅行,回到了曼哈顿的家。他把自己锁在公寓里,夜以继曰地坐在打字机前。3个星期后,他完成了小说的初稿,经历了几次删改,又在出版商面前碰了几鼻子的灰后,终于在1957年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9.
交办一项特殊任务 1941年3月的一天,中统首脑徐恩曾接到侍从室电话,说翌日下午4时,蒋介石在黄山别墅召见他。 接到电话后,徐恩曾心神不安。前些日子,国民党中央党部发现了一条写有“总裁独裁,中正不正”的标语。蒋介石责令中统调查。由于中统没有查出究竟,有一次蒋介石召见他时,把他大骂一顿。说中统的高级干部都是酒囊饭袋,包括你自己。说中统的工  相似文献   

10.
田亮 《环球人物》2012,(25):71-73
12年来,李培生的工作量相当于从零海拔登了120次珠穆朗玛峰"日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是著名的"黄山五绝"。而今,有一群人用血肉之躯在黄山的悬崖峭壁间筑成了一道新奇景,他们就是堪称"黄山第六绝"的放绳工。在绵延的山峰间,有16名放绳工,每天肩挎绳索,行走、攀爬在绝壁上,不顾生命危险清理垃圾、帮助游客。李培生就是其中一名。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20,(8)
正黄山因奇松、怪石、云海的胜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我国古今众多画家去写生、采风。黄山题材画作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有其特有地位。古有以石涛、梅清为代表的黄山画派钟情于黄山,今有黄宾虹九上黄山、刘海粟十上黄山的佳话。张大千也创作过许多以"黄山"为题的作品,他的二哥张善同样是黄山的追慕者。首都博物馆收藏有两幅张大千、张善画黄山风景的手卷作品,均为二级文物,分别被命名为张大千《黄山图卷》(图1)和张大千、张善《黄山文殊院图卷》(图2)。两幅作品尺幅相当,装裱相类,考其题跋,可知两件作品均为昆仲二人合作,  相似文献   

12.
春在我心中     
正"喂!超线啦!"我用笔捅捅同桌的胳膊,"回去!"我同桌终于受不了我画的"三八线","你的那边太大了,基本上是我的两倍哎!""让你比我瘦,既然瘦就少占点座位,本小姐可是要被挤死啦!"同桌哑口无言。同桌第二次超线……"哎哎哎,膀子过去!"说着便用手给他推了过去。他终于爆发了。"你凭什么推我?"说完狠狠地打了我一下。于是,在你一拳我一脚的战争中,我不小心用锋利的指甲送了他五个血印子。正在气头上的他,一怒之下把我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3.
未知的亲爱的木木:赞同你的话,人生只有一次,为什么不永远不降低期待、能激动多久就激动多久?他是让我激动的那个人,我对他的爱可谓"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可惜我认识他的时候,使君有妇了。我强忍心痛等了他两年,终于降低了期待,也结婚了。  相似文献   

14.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第一次来中国,是1980年。一位北京朋友陪着他,走街串巷,终于找到了约翰想找的地方——喜鹊胡同4号。约翰告诉朋友,自己从小就看到家中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就是这个胡同里的一所老宅子。那儿是他外祖父、史迪威将军的故居。史迪威将军可谓大名鼎鼎。他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生前曾荣获美国军界几乎所有最高荣誉。上世纪前半叶,他先后5次来到中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1942年,日军进犯缅甸,国民政府  相似文献   

15.
程亚星  张琪 《风景名胜》2008,(12):56-57
五十年一遇的灾害,让"国宝"迎客松守松人徐东明和黄山上数百人一起,见证了一场难忘的保卫战。而其他大部分时候,是他这样的护松人坚守阵地,时刻在警惕可能的威胁,打赢哪怕再小的战斗。  相似文献   

16.
王国银 《江淮文史》2016,(3):159-165
正1934年4月,在曾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的国民党元老许世英的倡导下,黄山建设委员会成立,由此迅速掀起了宣传黄山、建设黄山的高潮。这一时期的达官显贵纷纷看好黄山,到黄山考察,租地置房。背景民国达官显贵在黄山租地置房有四个方面的背景。其一是社会趋于稳定。1928年北洋政府统治结束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但在此之后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动荡状态,既有国民党内部的军阀混战,也有对付红军的五次大"围剿",还有对付日本  相似文献   

17.
1989年12月27日傍晚,刘海粟偕夫人夏伊乔女士由美国洛杉矶飞抵台北桃园中正机场。他的许多上海美专老校友们立即迎上前去亲切问候,向他献上花环,热烈欢迎他的到来。随即他在旅台学生搀扶下,离开轮椅,登上有麦克风的坐台,在机场临时记者招待会上,开心地谈他“十上黄山”的乐事和感受。 在海老心目中,黄山是他创作的最大源泉和他艺术的最高圣地。因而他抵达台湾的第一件事,是要向同胞们诉说他以94岁高龄十上黄山,再次“拥抱黄山、吞吐黄山”的愉快经验。海老对黄山的痴迷起于73年前的1918年。在黄山瞬息万变的景色中.海老激发出大泼墨、泼彩的…  相似文献   

18.
张受祜  张琪 《风景名胜》2008,(12):52-53
一见汪根华就觉得与众不同:五十多岁的人腰壮背阔、五大三粗,浓眉大眼、满脸络腮胡茬。他是一个最普通的又是最具传奇色彩的黄山人。当了十几年挑夫,遇到两个"贵人"一个是邓小平,让他不再自卑、抬头做人;一个是著名香港老摄影家罗苏民,让他学会发现和捕捉黄山的美。起先他话不多,但一提起邓小平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相似文献   

19.
吴若峰 《旅游》2010,(9):26-31
我们反复吟诵过汤显祖的那句“欲识金银气,须从黄白游。”可有多少人从黄山归来再来登临齐云山呢?真可谓“黄山归来不看岳”。而说出此话的徐霞客却偏偏两次上了白岳,这在他的游历生涯中也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20.
1979年,一代伟人邓小平在75岁高龄健步登临黄山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作出了"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重要指示,不仅为黄山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而且也开启了中国旅游发展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