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4月7-8日,2016中国(新县)乡村复兴论坛(下称"乡村复兴论坛")在大别山腹地西河湾西河糨由博物馆举行。"乡村复兴论坛"围绕"永续与共享"主题,针对当前乡村复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邀请了中美法意日泰等国专家学者。来自全国共计600余位乡村建设代表、基层政府部门领导、建筑师、乡村遗产、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创,以及投身乡村建设领域的企业、公益基金会等参加了论坛。"乡村复兴论坛"以目的地为纲,精心选择国内外乡村建设和乡村遗产的典型案例展开探讨,进行了反思与交流,并提出了乡村复兴的专业解读和具有实操性的乡村复兴建议。与此同时,本届论坛还新设展示洽谈环节,促进参会各方有效对接,帮助项目与项目、项目  相似文献   

2.
正第十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2015年7月9日在安顺举行。大会主会场为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峰屯堡文化景区,并在黄果树、龙宫、旧州古镇等地设置多个观摩点。本届旅发大会围绕"多彩贵州·美丽乡村"为主题,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构建"快旅慢游"体系,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贵州发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州旅游产业展大会对促进贵州旅游文化起到积极的推进作  相似文献   

3.
蒋宝麟 《史学月刊》2008,1(5):77-85
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乡村建设运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在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进行的同时,一场知识界关于乡建运动的思想论争也随之而来.而且,这场历时持久的论争呈现出主题含混、支题芜杂和论争阵营划分相对不够"清晰"等诸多特征.对乡村建设运动批判最力的是以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为主的左派知识分子和具有很强"西化"色彩的陈序经等人.他们的主要批判对象是晏阳初及其领导的"定县实验"和梁漱溟及其"邹平实验".这场论争的焦点是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认识及态度.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对立的双方亦有不少相近之处,而且被批判一方的内部认识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石门坎,云贵乌蒙山区的一片蛮荒、高寒之地。石门乡至今仍是贵州屈指可数的边远贫困乡。但在20世纪上半期,石门坎竟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文化圣地",创造了数个文化奇迹。分析其成因有: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基督教进入、认同、互动与大环境建设;创制苗文及乡村教育网络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5.
晁蕊蔓 《旅游纵览》2023,(8):109-111
旅游资源开发是促进贵州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实现贵州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石阡县龙井仡佬族侗族乡(简称龙井乡)具有苔茶、传统村落、仙人街、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等旅游资源。本文从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概况分析入手,针对龙井乡当下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贵州省乡村旅游向个性化、民族化、集群化发展提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私立乡村建设学院",是将乡村建设与高等教育有机融合的新式学校。它的创设标志着乡村建设运动的第三次转向,是乡建运动走向新阶段的开始。这所学院在"学术自由""研习体制"和"自治管理"多方面开创新制,别具特色。无论是从乡村建设运动角度还是从近代教育制度取向上而言,它都有值得深入探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庞振宇 《沧桑》2012,(5):29-31
由于近代社会的震荡与脱节,中国传统乡村政治的"乡绅自治化"的良性状态难以为继。在民初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政治在"官僚化"的同时,逐渐"劣绅化"。民国初年乡村政治"劣绅官僚化"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在乡村政治建设中忽视"本土自治资源";另一方面是由于近代乡村教育危机造成在乡绅士的"劣质化"。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乡材建设”理论基础之剖析余科杰30年代中国农村曾掀起过一场全国性的乡村建设运动。在这场农村社会改良运动中,梁漱溟所领导的"乡村建设"被认为是"最有力的一派",并以其独树一帜的乡村建设理论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梁氏之所以如此独辟蹊径,是同他对中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各地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贵州省,民宿经济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贵州在民宿空间布局、产业融合、人才培育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探索实践。但文化底蕴相对薄弱、人才结构不完善、产业链延伸不充分等问题制约着贵州民宿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有必要结合全域旅游发展背景,因地制宜地探索贵州乡村民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日照,因日光先照而得名,是山东省的一座港口城市,素有"东方太阳城"之美誉。地处我国沿海中部、山东半岛南翼、黄海西岸。北与青岛接壤,南与连云港相邻,隔海与韩国、日本相望,被称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日照旅游资源丰富,海、山、古、林兼备。境内百公里的海岸线上有64公里的粗糙沙滩,被誉为"中国沿海未被污染的黄金海岸";有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五莲山风景区、莒县浮来山风景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点;有世界上最大的汉字摩崖石刻——河山"日照"巨书,天下银杏第一树——浮来山银杏树;江北最大的绿茶基地、最大的毛竹生长带、最大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既是西部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也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福地。近年来,日益蓬勃发展的红色研学产业为贵州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以贵州红色研学旅行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红色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贵州红色研学旅行未来发展的优化路径,希望讲好红色故事,让游客在旅行中切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而带动乡村旅游、乡村餐饮、乡村住宿、乡村农家乐等乡村产业的发展,解决乡村发展瓶颈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红色研学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既是西部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也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福地。近年来,日益蓬勃发展的红色研学产业为贵州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以贵州红色研学旅行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红色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贵州红色研学旅行未来发展的优化路径,希望讲好红色故事,让游客在旅行中切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而带动乡村旅游、乡村餐饮、乡村住宿、乡村农家乐等乡村产业的发展,解决乡村发展瓶颈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红色研学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从明清山西碑刻资料,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山西乡村社会存在的乡约形态。明代山西乡约主要出现在万历时太原、平阳二府与泽州,主要属于官方倡导的乡约制度,不过乡约也承担了宣讲以外的事务。清代山西的乡约更加深入基层,普及民间。本来作为宣讲制度、教化制度的乡约,在基层社会随着里甲赋役制度的变革,成为一级乡村行政组织。乡约与地方连用,简化为"乡地",共同维护村社秩序是其核心。乡约与保正也连用,出现了"乡保"一词,地方与保也连用,于是出现"地保"一词。这些用法表明,乡约与地方、保在清代山西乡村是最基本的行政组织。  相似文献   

14.
兴仁     
正做强旅游产业助推脱贫攻坚近年来,兴仁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的旅游品牌定位和黔西南州打造山地特色旅游品牌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强市""旅游兴市"目标,依托现有的"中国薏仁米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牛肉粉之乡"等品牌,提出"1+2+3"(即以山地旅游为中心;强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产品宣传;着力提升旅游产品质量,着力提升乡村旅游档次,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旅游发展思路,秉承以人为本、道法自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以及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无疑成为了各农村地区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首要方式,而发展乡村旅游不能只依靠或借鉴一个模式进行到底,更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出具有该区域特色的乡村旅游模式。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简阳市"一乡一节"特色乡村旅游模式的分析研究,提出以"一乡一节"的乡村旅游模式对乡村振兴、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中国“乡村病”的科学内涵、形成机制及调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小玉  刘彦随 《人文地理》2018,33(2):100-106
“乡村病”是指在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乡村发展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乡村发展系统与周围环境互动失衡导致乡村发展系统失去了自适应、自调节能力而导致乡村发展受阻甚至乡村地域系统衰退的现象。“乡村病”的成因包括乡村资源禀赋及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制度与政策因素、技术因素等。“乡村病”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及由其扰动形成的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产生,其产生根源在于城乡二元体制以及“重城轻乡”政策等所构成的制度与政策约束。最后,从制度与政策创新、城镇化与乡村化协调均衡发展、村镇建设新格局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乡村病”的调控策略,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认识和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贵州农信将在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四项扶贫措施: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在助力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贵州农信找准金融与扶贫的结合点,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切实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之举。推动乡村研学旅游、加强乡旅产品开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实现乡村振兴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研学旅游项目的开展,既能够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还能够拓宽乡村经济发展渠道,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加强乡村社会治理,吸引更多人参与乡村建设。当前,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研学旅游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推动乡村研学旅游发展和乡旅产品开发的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遵循"集中抓发展、重点抓试点、面上抓推进"的思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总体上看,新农村建设日益深入人心,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农村基础建设与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百乡千村"试点顺利推进,示范效应凸显,新农村建设继续呈现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20.
<正>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遵循"集中抓发展、重点抓试点、面上抓推进"的思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总体上看,新农村建设日益深入人心,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农村基础建设与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百乡千村"试点顺利推进,示范效应凸显,新农村建设继续呈现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