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2006,(1):35-38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黄龙;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与化遗产——泰山;世界自然与化遗产——黄山;世界自然与化遗产——峨眉山 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化遗产——武夷山。  相似文献   

2.
《世界遗产》2013,(4):120-120
7月21日至2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荔波分论坛”在贵州省荔波县举行,来自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蒙古、埃及、乌干达和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遗产保护专家参与了论坛。论坛主题为“发展中国家世界遗产保护的挑战和探索”,通过围绕“全球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动态与生态文明建设概述”、“发展中国家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动态与生态建设实践”、“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对比分析”、“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的深入探讨。论坛同时起草公布了《荔波宣言》,以助推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10月,青海可可西里正式启动申遗工作。历时近三年,可可西里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参与单位人员范围广、工作任务繁重、申报程序复杂、标准要求高、时间紧,一切都是挑战。世界遗产:青海可可西里申遗历经三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姚天玮:2014年10月15日,青海省政府召开了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暨省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研究并通过了《青海省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方  相似文献   

4.
卿雪梅 《旅游纵览》2013,(6):308-309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卓越价值得到承认和保护的产物。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命题的背景和提出的相关分析,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分析解读了它的内涵,并对我国的未来文化景观之路提出了要求,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作为连接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纽带,不仅是一种最近新出现的遗产类型,更为人们观察和理解遗产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角度。在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5.
系列遗产概念定位及其申报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样性发展影响着世界格局,而世界遗产运动无疑是各国展示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舞台。"系列遗产"是出现在《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中,为拓展申报思路而出现的遗产类型,与历史城镇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运河、遗产线路等属同一概念类型。系列遗产概念的产生,是随着遗产保护理念发展而出现的,承认文化、生物多样性发展价值是系列遗产出现的前提。在"代表性、平衡性、可信性"国际遗产全球战略背景下,加大对系列遗产申报研究,把握系列遗产概念、探索申报规律、归纳申报路径,加快申报速度,使更多遗产资源得到科学管理与保护,对推进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展示文化自信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0月15日,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正式启动,成立了由省长担任组长,副省长担任副组长的省申报世界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分别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玉树州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11月25日,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报送了《关于将青海可可西里藏羚羊栖息地列入中国国家自  相似文献   

7.
<正>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2017年7月2日晚在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开幕,大会将审议包括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屿在内的34处申遗项目。2017年被提名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共有34个项目,其中7处自然遗产项目,26处文化遗产项目,1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项目。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屿将分别申请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此外,大会还将讨论审查已经列入名录,但  相似文献   

8.
国外资讯     
<正>21处新遗址获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7月2日—12日在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举行。本届大会共审议通过了21处新的世界遗产地,其中包括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截至目前,世界遗产地总数达1073处。中国拥有世界遗产地52处。安哥拉及厄立特里亚国是首次有世界遗产地列入。此外,大会还讨论审查了已经列入遗产名录、但由于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9.
《世界遗产》2014,(8):106-107
7月12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修复——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遗产"分论坛在贵阳举行。此次论坛由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黔南州人民政府承办,住建部左小平处长,贵州省住建厅杨跃光副厅长,中科院袁道先院士等人应邀出席会议。上午,来自世界自然遗产保护联盟(IUCN)、韩国江原大学、英国肯特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就世界自然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做了精彩的报告,与此同时针对中国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的特点,就喀斯特的石漠化、地质遗迹、岩溶洞穴等资源的管理与保护进行了探索和交流,并最终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0.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2012年3月25日受理对新疆天山申请世界自然遗产进行评估,经过一系列的实地考察、比较、与各方交流以及专家共同讨论研究之后,现对新疆天山申请世界遗产的自然条件资格做出认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新疆天山展现了非同寻常的自然美,同时保存了和反映了一定区域内生物及生态演化的过程,满足世界自然遗产申请的标准七和标准九,建议世界遗产大会予以批准其申请.  相似文献   

11.
潘运伟  杨明  刘海龙 《人文地理》2014,29(1):26-34,65
研究导致世界遗产"濒危"的威胁因素能够为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与保护提供重要借鉴。对全球濒危世界遗产威胁因素定量统计发现:武装冲突、管理不力、工程建设是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自然遗产共同面临的三大威胁;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濒危因素还包括城市发展压力、不合适的维修/重建等;世界自然遗产濒危因素则还包括非法偷猎、捕捞,以及林业采伐、农业种植、放牧等农林生产活动等。中国世界遗产面临的首要威胁因素是旅游发展压力,管理问题、城市发展压力、水利工程建设等也较为突出。提出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建议:明确遗产旅游价值取向,加强高峰期游客管理,控制旅游设施建设规模;提升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探索世界遗产管理的新体系、新思路;妥善处理好城市发展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压力,积极预防极端自然灾害的破坏;严格控制世界自然遗产地内的道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正党中央、国务院对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保护高度重视,今年是我国开展世界自然遗产事业30周年和风景名胜区事业35周年。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月1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设立背景及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安排。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今年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40周年。纵观1978年以来《世界遗产名录》的变化轨迹,可以看到世界遗产事业发展所走过的道路:从精英阶层的遗产到平民百姓的遗产;从人类征服自然的杰作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从单一文化的代表到文化交流和交融的成果;从单点小规模遗产到跨区域跨国境巨尺度遗产;从古代遗产到现代遗产;从静态遗产到活态遗产。这种发展还反映在全社会对遗产关注点的变化,即:从关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7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青海省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青海可可西里成为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保存青藏高原典型高寒生态系统及代表性物种最为完整和湖泊数量、种类及密度最为丰富的自然遗产,填补了青藏高原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白,成为青海创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最大亮点,提升了青海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古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下文简称《公约》)以来,至2012年7月,共有43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7处,世界自然遗产9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3处,世界遗产总量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位居世界第三位,它们不仅是中华大地自然瑰宝和中华民族绚烂文明的集  相似文献   

16.
神农架是一片净土,优越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和极少人类活动干扰,使其拥有显著的生物多样性和大量古老、濒危、特有种,具有突出普遍的保护价值和科学价值。2016年7月,神农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11项世界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17.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由政府直接主导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非遗保护工作则是一项比较新的事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提出要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进行保护。其中的文化遗产主要指古迹、古建筑群、遗址。随着保护工作的推进和认识的深化,人们意识到那些"无形的"(intangible)、世代相传的、活态的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8.
童明康 《世界遗产》2012,(2):100-101
今年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40周年。纵观1978年以来《世界遗产名录》的变化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世界遗产事业发展所走过的道路.从精英阶层的遗产到平民百姓的遗产:从人类征服自然的杰作到人与自然和谐其生的产物,从单一文化的代表到文化交流和交融的成果:从单点小规模遗产到跨区域跨国境巨尺度遗产;从古代遗产到现代遗产;从静态遗产到活态遗产。  相似文献   

19.
童明康 《中国文化遗产》2012,(5):I0006-I0007,12-17
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 今年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40周年。纵观1978年以来《世界遗产名录》的变化轨迹,可以看到世界遗产事业发展所走过的道路:从精英阶层的遗产到平民百姓的遗产;从人类征服自然的杰作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从单一文化的代表到文化交流和交融的成果;从单点小规模遗产到跨区域跨国境巨尺度遗产;  相似文献   

20.
杜雪 《世界遗产》2010,(4):10-23
<正>2010年7月25日至8月3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大会确立了21处新的世界遗产,包括15处文化遗产,5处自然遗产及1处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8处扩展遗产与4处濒危遗产,同时大会还将原有的1处濒危遗产从《世界濒危遗产名录》中除名。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为今年首次出现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国家。截至目前,全球世界遗产总数增至911处,包括704处文化遗产,180处自然遗产以及27处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