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复兴 《神州》2012,(32):188-188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是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是中国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精神性、哲学性很强的艺术。中国画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通过虚实相生、书印结合,进行意象造型,美学追求,从而展示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中的空白既是东方艺术之特点,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从西方古典主义的绘画与传统中国画来看,中国画强调线的运用,骨法用笔以线造型为主,西画则强调以面为主,以面造型;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讲究固有色,西画则以色为主,强调外光和环境色的作  相似文献   

3.
常素 《神州》2012,(29):193-193
中国画第一个显著特点:重神似、不重形似。 中国画第二个显著特点:描写事物的瞬间状貌,不表现动作持续过程。  相似文献   

4.
易建华 《神州》2012,(17):207-207
笔墨之美是中国画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中国画的精髓。"笔墨"不仅仅是作画工具,更是中国画技法的代名词。本文通过分析笔墨在中国画的关系,重点探讨中国画的用笔和用画的技巧,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画欣赏和创作的角度,谈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关系、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中国画的审美境界、中国笔墨文化等等,说明中国画是淡泊,养生,向善的艺术。强调“文”是进入中国画创作和欣赏的门槛,也是沟通画家和社会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中国美术一向以中国画为主体,中国文化的源流发展也可从中国画的变迁中表现出来。中国画的起点远在文字之前,算来到如今至少已是四千多年了。这四千多年的变迁粗略的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上古至魏晋南北朝,其间中国艺术从无到有,从荫芽逐渐成长,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画基础及审美标准确立第二阶段由隋唐到清末,这是中国画的黄金时期,无论起技巧、格调、绘画理论等都有高峰,都极为辉煌第三阶段则是鸦片战争至今,社会的变革,现代化的注入,中国画在动荡的时局中彷徨,探索,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彦峰 《丝绸之路》2022,(3):134-138
中国画的核心语言是笔墨,它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国画美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西方绘画的融入,使我们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只有充分了解中国画笔墨的特征和价值,才能对传统中国画笔墨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文章通过阐述中国画笔墨的艺术特点,剖析笔墨语言在中国画创作中的意义和生命力。针对新时代下中国画笔墨传承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关中国画笔墨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为弘扬中国画笔墨精神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闫莉 《丝绸之路》2012,(14):81-82
“留白”是中国画的重要构图原则,从美学的角度审视中国画“留白”艺术,则可见其黑白互依的均衡美、跌宕起伏的节奏美、气韵灵动的空灵美,“留白”同中国哲学的虚实相生理论深度契合,也是其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包晓钟 《丝绸之路》2011,(14):86-87
中国画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印证,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和”影响着中国画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主要就中国画的审美思想、构图、笔墨、创作意趣等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刘冬霞 《神州》2012,(26):218-218
探究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与文化,只有在纵观近代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以及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才能理解当代的中国画;中国画发展也同时受到现代艺术与前卫艺术的冲击,找到中国画与西方现代艺术和前卫艺术结合点成为当下中国画家深思的问题;中国画的发展需要我们努力学习以充实自己,并认真研究和思考新问题,还要在不断探索中寻找中国画未来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1.
儿时的我一直生活在城市之中,一直在疑惑为什么中国画会一直钟情于山水相比于西方画注重于写实,中国画则往往注重写意。  相似文献   

12.
王墨 《神州》2012,(3):106-107
中国画讲究意境之美。大画家吴道子说:“意造景生。”那种“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意境,以无尽的诗情使观画者产生无尽的美好遐想,成了中国画的一绝。所以,中国画的构图,汲取了太极图之灵韵,用S线将画面分割,大胆留白而绝不填鸭。有时欣赏一幅画,那大块的留白总能使人遐想不断:这里似有一叶扁舟云中去,那里似有飞流瀑布天上来;  相似文献   

13.
记得有位学人评述中国画有两个表现系统,一个是线条化,一个是笔墨化。以此理论纵观中国绘画史,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宋以前的中国画是线条化阶段,其突出点在于以线造型;宋元以后是笔墨化阶断,其突出点在于笔墨是中国画的筋骨、血肉。  相似文献   

14.
聂路 《丝绸之路》2010,(14):70-71
当前,中国画正处在文化对话的语境中,我们究竟和谁对话、如何对话,不仅是文化问题,也关系到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中国画应将自己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份子,在文化对话中明确自己的身份,以探索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范文霞 《神州》2013,(20):234-234
“悟”原是佛教禅宗俗语之一,其意为理解、明白、觉醒。长期以来宗教赋予“悟”神秘的色彩,从而给人们研究中国画的积极作用增加了一定难度,运用“悟”的规律,把它和艺术实践结合起来为中国画的创作和学习服务。  相似文献   

16.
陈婧男 《神州》2012,(9):96
中国画体现的是心灵最深处的感受。作为中国文化精神载体的中国画被赋予了特殊的人文风采,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也具有了更深层的内涵。作品中坦荡、洒脱、天真飘逸的气息,不但传达出画家主体的精神情感也契合了传统中国画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古今谈》2006,(2):I0004-I0004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精于写意花卉,山水,偶作人物,兼攻书法,而尤擅指墨,画风沉雄奇险,苍古高华。其画大气磅礴,具有摄入的力量感和强烈火的现代意识,与吴昌硕,齐白石,英宾虹并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四大家”。  相似文献   

18.
李士良 《纵横》2008,(4):2-2
中国画是古老而又博大精深的艺术,一批批执著的画家们虔诚的继承与艰辛的探索、创新,使中国画艺术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青年画家刘犎就是当今画坛一位执著的探索者。  相似文献   

19.
曹玉柱 《神州》2014,(6):205-205
中国画走的是一条独特、异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之路,是我国的精粹,这是我国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本文主要对中国画的山水情结进行了探讨,从正确处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充分体现山水空间观等方面论述了中国画山水空间观。  相似文献   

20.
叶磊 《黑龙江史志》2008,(24):63-63
笔墨在中国画的表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一种造型手段,更重要的是其超越了造型的功用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使其负载了鲜明的中国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笔墨在写意人物画中的重要艺术价值。笔墨是中国画特有的本质特征,是其它画种所不能取代的,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