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民族音乐学经过300年的酝酿,以比较音乐学崛起,与其同时出现的还有民族主义和人类学的音乐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对峙,这三股思潮最终磨合成以人类学为主流、音乐学为支流的民族音乐学或音乐人类学。之后虽有20世纪60年代末倾向于音乐学的“语言学转向”.但终究未能撼动人类学的主体地位,反而激发了人类学背景下反语言学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本文就西方民族音乐学100年来的发展轨迹从四个阶段加以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2.
吴思思 《神州》2012,(18):61-61
实地考察是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体系中的基石.是收集资料和进行进一步通则研究的主要依据。本文试图引入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的文化相对主义理论即强调尊重文化差异,不去批判和摧毁那些与自身不相吻合的异质文化,并将其作用于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即用“文化相对主义”作为一种音乐价值观,指导实地考察,从而获得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考察经历。  相似文献   

3.
李梦佳  潘超 《风景名胜》2020,(2):0362-0362
“福州茶亭十番音乐”是发源于福州台江茶亭一带的本土音乐,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学范畴。这种古老的音乐有它传承的文化价值,除了文化保护单位的努力,还需要新一代年轻人和老一辈艺人共同来传承和发扬。我们试图探索和实践十番音乐在高校传承的途径以及创新发展的形式,培育具有传统音乐底蕴又有时代特色的非遗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前期希特勒上台之初,以著名投机商人克兰为中介,德国在广东进行了名为“广东项目”的大规模、持续性军事输出活动,从而在中德两国之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广州事件”。虽然克兰在广东的活动一再受到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德国一些重要军政人物也极力阻止克兰在广东冒险,但在军方及希特勒几度支持下,事件几经反复,一直持续到1936年。“广州事件”反映了希特勒上台的最初几年德国积极重整军备的国家战略及其对华政策的投机本质。  相似文献   

5.
二战结束时,德国经济因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百废待兴。当时有的预言家悲观地估计,“每个德国人每5年才能有一只盘子;每12年有一双鞋子;每50年有一套衣服;每5个孩子中有一个能用自己的尿布”①。实际情况是,在战争的废墟上,西德在50年代就实现了经济腾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本文试对50年代经济奇迹的主要条件及其影响作初步探讨。西德50年代的经济奇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经济相对稳定地持续高速增长。西德于40年代末开始经济的全面恢复和重建工作。工业生产1950年底达到1936年水平,1951年超过1938年水平,同年下…  相似文献   

6.
《南方人物周刊》2011,(3):73-73
2010年12月18目,由西门子家电&柏丽厨具携手《家饰》杂志共同举办的“德国设计品质生活”分享沙龙来到了被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的杭州。本次为世界美食之旅的第11站,走过了一年的全国巡回沙龙,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世界美食之旅从德国到法国、意大利,展现了不同国家的魅力和品质生活,尤其是对德国的探讨,从德国的音乐到环保建筑,从德国美食到经典红酒,从德国的现代科技到全球知名展会,曾经分享过德国的方方面面,展现了鲜活生动的德国形象。  相似文献   

7.
龙飞 《名人传记》2022,(9):75-75
赵元任自幼绝顶聪明,1910年他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上“庚款”赴美留学,进入康奈尔大学读数学专业,刷新了全校数学成绩的最高纪录。后来他觉得数学“不好玩儿”,又入哈佛大学主修哲学,选修物理、机械工程、音乐等课程。别人选修一门课都很吃力,而他却将选修课程“玩儿”出专业高度。1920年,赵元任回国到清华任教。清华校长得知有此人才后喜不自胜,马上给他安排了数学、物理学、语言学、音乐学等十多门课,而赵元任依然应对自如。  相似文献   

8.
德国化哲学家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1880—1936)构思了一套具有悲观色彩的化哲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斯氏的学说就被留学德国的中国青年学生介绍到中国。对当时中国颇为热闹的“东西方化论战”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参照①。30—40年代,整个世界的状况和中国特有的民族国家危机,  相似文献   

9.
祝彦 《文史天地》2012,(1):13-17
高语罕(1888-1948),原名高超,安徽寿县人。他是中国现代史上和中共党史上一位重要人物。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与斯诺谈话谈及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德国也有党的支部,成员中有“高语罕、朱德、张申府”。只是由于高语罕人生的曲折沉沦,淹没在汹涌澎湃的历史潮流中,使其几乎被今天的人们遗忘。  相似文献   

10.
1936年初夏,在德国和中国为广泛加深双边关系而持续数月的紧张谈判达到高潮时,中华民国政府首脑蒋介石元帅收到了法西斯德国领袖及帝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签于1936年5一月13日的一封亲笔信。信中谈到: 我非常满意地欢迎您决定实施同德国进行友好合作的建设工作。我以很大的兴趣在关注着您的工作,并愿意支持您的努力。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对于两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我感谢您对这种情况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我完全同意您的意见,坚信在我  相似文献   

11.
引子 西蒙·拉特尔走了。 在上海刮起了60小时“柏林旋风”后, 留下了经典、回味和狂热,“王者之师”又 开始了远征。 26年前,柏林爱乐到访中国,卡拉扬 是音乐世界的神。时间隧道穿越26年后, 年轻的继任者英国人西蒙·拉特尔成为“柏 林神话”。“西蒙王朝”使德国人“躯体”中 第一次流进英国人的“血液”。 音乐世界是如此奇妙,意大利几乎没 有像样的乐团,却“盛产”指挥家歌唱家。 英国则更悬乎,在“盛产”指挥家与著名  相似文献   

12.
杨永泰(1880-1936),字畅卿,广东茂名人。1913年加入国民党。次年4月当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员。1918年后任广州军政府财政厅厅长、广东省长。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1932年随蒋介石赴武汉参加对豫鄂皖边区第四次“围剿”,其间,具体阐述了“攘外必先安内”理论,提出“安内”(即“剿匪”)必须“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主张,得到蒋介石的赏识。1936年被暗杀。  相似文献   

13.
1936年9月,因为“成都事件”(1936年8月,成都人民为反对日本在成都强行设领事馆,而自发殴毙两个日本人),中日双方重开外交谈判。日本企图借此机会压迫南京接受“广田三原则”(由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1935年10月提出,其实质就是要求中国停止抗日活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6月9日,第14届足球世界杯赛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开幕。巴伐利亚人以其特有的舞蹈和音乐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流行乐队具嘻哈风格的表演使现场气氛热烈而轻松。自1930年以来的世界冠军队成员获邀入场,接受观众的敬意。德国总统科勒则在开幕致辞中欢迎全世界朋友的到来——“来朋友家做客!”  相似文献   

15.
1936年全国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要负责人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遭到蒋介石反动当局逮捕,身陷囹圄。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抗日救国会“七君子事件”。  相似文献   

16.
江海潮先生是当代法学界的元老耆宿,是一位国内外公认的国际法专家。他1926年入东北大学法学院,后得张学良将军的帮助和支持.1929至1935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院学习。193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旋入德国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工作。江氏在德留学期间,即著有《中国宪法变迁史及国家元首在法律上的地位》,又在德国科学院参与K·斯特禄普为主编的《世界各国国际法资料索引大全》的编撰工作,被推为国际法实体法学派成员,成斯氏学术的继承者。江氏在德期间,深痛祖国东北失陷日本帝国主义之手,热望有一个团结统一富强的祖国,屡次上书张学良将军,力请团结全国各方力量共赴国难,后因“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本不足15万字的作,卷首有几帧书中主要人物罗章龙以及他在1936年拍摄的游览华山、青岛的照片和晚年所写诗的手迹。其中一首七绝诗云:“骊山兵诔建功勋,亘古男儿忆汝名,渤海洞庭波浪阔,历史功罪向谁论?”他的一纸手迹慨叹:“西安事变幕后人物外间知甚甚少。”另一人物李希逸1992年从美国寄给罗章龙的小小名片不无深意地写着:“1936年西安一别,已近一个甲子。每忆故人,不胜怅惘。尊况偶由报章获悉。旧日同侣,殆仅存兄与弟二人。”(无:《西京兵变与前共产党人》,香港银河出版社2000年版。)  相似文献   

18.
谭盾 195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曾到农村插队,后在县京剧团开始职业音乐家的生涯。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直至获得作曲硕士学位。1986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并进入该校深造,后取得音乐艺术博士学位。1997年,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本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同年,又被德国权成音乐杂志《歌剧世界》评为“本年度最佳作曲家”;1999年,因歌剧《马可·波罗》获得格莱美作曲大奖;2001年,以电影《卧虎藏龙》配乐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现旅居于美国纽约。  相似文献   

19.
张学良开发建设西北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张学良将军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主要发起者之一。自1936年12月12日,迄今半个多世纪,学术界围绕这一重大事件论述不少。本文拟就张学良将军建设西北之思想,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自从形成一个世界体系之后,始终是西方思想家关注和剖析的对象。除马克思主义之外,它在18—19世纪之交曾受到空想社会主义的抨击;而在19—20世纪之交则受到几乎来自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更为广泛的批判,德国思想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1880—1936年)就是其中之一。 以《西方的没落》一书成名的斯氏是20世纪思想史上的争议人物之一,既有“纳粹革命的思想导师”之恶名,又有“历史家、诊断家、先知和时代的征兆”之誉。这两种评价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