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桑  徐鹤苹 《福建史志》2001,(3):17-18,27
地方志是一方之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信息载体,记录一地的历史沿革、文化渊源和时代的伟大变革。李铁映同志说:“志书是中华文化最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世代奋斗、兴衰、荣辱的史诗画卷”。方志编纂质量.是一地文化品位的缩影。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修志工作也要跟上时代步伐,为一地文化品位的提高作出贡献。本文仅就方志编纂与城市文化品位的问题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尹铭 《云南史志》2002,(2):29-30
江泽民同志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编纂地方志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代代相传、永不断章。目前,第一轮志书业已基本编纂出版完毕。一轮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轮志书开修之时,不言而喻,新一轮续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修志人员身上。  相似文献   

3.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是代代相济的千秋大业。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志书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修志事业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生生息息永不尽竭的光荣事业。志书是中华民族世代奋斗、兴衰荣辱的史诗画卷。  相似文献   

4.
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指出:“修志事业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生生息息永不尽竭的光荣事业.方志事业要连绵不断,代代相济.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为了浇灌好方志事业这棵常青树,发展这项文化、学术事业,必须保持修志机构、修志队伍的稳定,这就一定要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要落实好李铁映同志的讲话精神,保证方志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地方志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传统,是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而形成的一种优秀民族习惯,世代相传,永不断章。国不可无史,郡县不可无志,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共识。因此,在全国保存下来的古代典藉中,古代地方志就有8000余种,10万余卷,占其1/10。自1985年起国务院部署开展的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工作,是全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系统的文化建设工程。编纂出版的数万余种各级、各类地方志、年鉴,以及收集的数千亿字文字资料,对全国各地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领导决策、对外交流、科学研究、国情教育、文化积累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我国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实践证明,新编地方志工作确实是一项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业,它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完全可以从一个方面担负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因此继承、发展中国传统的地方志文化,是依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正如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  相似文献   

6.
刘增晶 《福建史志》2004,(2):3-5,52
编纂地方志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编纂地方志又是一项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人世贸组织,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数据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地方志作为信息的载体,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是建立一支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精的知识型修志队伍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关键。李铁映指出:“志书是人修的,所以修志人的素质决定着志书的质量。有什么样的人才素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志书。志书的质量取决于人才!”当前,转换地方志事业单位州人机制,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提高方志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地方志事业单位的生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首次全文公开发表。这是我国地方志事业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方志事业和方志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对当前修志工作的开展和方志文化的传承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首次全文公开发表。这是我国地方志事业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方志事业和方志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对当前修志工作的开展和方志文化的传承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盛世修志,正当其时。原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说:“志书是一种特殊的史书,是官修的地情书,也是……有独特历史文化学术价值的国情书”。方志的功能在于“资治、存史、教化”。黄勋拔同志在《方志编纂学论纲》中把编修地方志的意义归纳为五个需要:了解省情、市情、乡情的需要,搞好“四化”建设的需要;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干部水平的需要;保存历史的需要和储存资料的需要;教育群众、干部的需要;交流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张天禄  徐鹤苹 《福建史志》2006,(1):14-15,22
志书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史书体裁,是记述一地自然地理、政治经济、人文历史资料的著述。正如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的:“方志作为‘一方之史’,是记载一个地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从政治到经济,从历史到现实,从人物到风貌,一应俱全的全面、系统、准确的社会大观的综录。”(1987年5月28日《在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它的编纂质量,自然牵涉到学术水平、文化品位的问题。文化品位的高低,是关系到编纂质量好坏、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化古国,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延续不断。修志事业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不衰竭的光荣事业,是社会主义化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地方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编修地方志这一优良化传统加以继承和发扬。随着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的基本完成和方志事业的发展,续修地方志的任务已经客观地摆在了修志人员的面前,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12.
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新编地方志是一种特殊体例的述,是汇集我国各地自然、人、社会、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的全面、系统、准确的国情书、地情书。他真实地记载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特别是新中国历史前进的足迹。”志书应是一部活的历史,编纂应通过对资料的整理、提炼再现社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本质属性和特征是关系到写出什么样的志书,是编纂志书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关系到新志书的编纂质量和方志事业的前途。然而,它却是古往今来,在我国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而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的一个问题。本届修志之初,胡乔木同志曾提出新方志“是一部朴实的、严谨的、科学的资料汇集”,这概括了新方志的性质。但后来有许多同志认为有不足之感,主要是在志书的学术品位上。多数人认可新方志“是一部朴实的、严谨的、科学的资料著述”这一提法。笔者认为后者的提法较准确。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地方志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众多的著述和信息媒体中是独树一帜的。许多方志学专家和地方志编纂工作者的研究和实践中都认识  相似文献   

14.
谈续修志书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96]47号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规定:“各级地方志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和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的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了宁政办发[2000]114号《关于开展续修新方志工作意见的通知》,计划2003年完成续修志书的编纂任务。  相似文献   

15.
1983年4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作出开展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决定,迄2001年底,已出版《新疆通志》专业志47部、地州县志58部。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指出:“方志事业要连续不断,代代相继。”“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  相似文献   

16.
地方志,是中国的一项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代代相续、永不断章是保持这种文化传统的最重要的手段。李铁映同志在全国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当前,全国首届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的编纂、出版工作已进入尾声,新志续修箭在弦上,进行续修新志的总体设计刻不容缓。在此,我就新志续修』总体设计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初步设想,以就教于志界同仁。一、志体与断限历史上,方志编纂的志体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溯本求源,统合古今的“通志体”,一种是严格按断限取材、不再追…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新疆地方志》2014,(1):F0004-F0004
《新疆地方志》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主管、主办,是新疆唯一一家地方志理论指导学术性刊物,为全国公开出版物。主要办刊宗旨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推动新疆地方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重要的宣传和理论指导作用。《新疆地方志》组织开展方志理论研究、传递修志信息、交流修志经验、指导修志实践、评介新出版志书、介绍新疆地域风貌和民俗风情及重要历史人物纪事等,为宣传新疆、推动修志工作顺利开展发挥理论指导作用,是广大修志工作者研究地方志编纂理论、学习地方志编纂知识、了解新疆地方历史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8.
编纂地方志在我国有上千年的文化传统,而年鉴是泊来品,历史不长。抗战以前,我国年鉴虽有一段红火的历史,抗战以后直至70年代晚期却发展缓慢。我国的年鉴虽滞后于地方志的编纂,但地方志、年鉴两者之关系已经被人所揭示。1929年,浙大校长蒋梦麟在讨论修志问题时主张宜“解散志体,编辑年鉴,省史和专门调查”,首次强调年鉴对纂修方志的重大意义。抗战爆发,  相似文献   

19.
浅议新方志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学习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精神随笔浙江省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梁方李铁映同志最近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志书是“官修”的地情书,也是继往开来,服务当代,垂鉴后世,有独特历史文化学术价值的国情书。新编地方...  相似文献   

20.
邵长兴 《陕西史志》2003,(3):42-44,34
一、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指导当前全国地方志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87年5月26日),经中共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并报江泽民同志亲自审定,由《中国地方志》于2002年第5期正式公开发表。《讲话》共三个部分:一、编纂上海新方志的意义:二、新编地方志的要求;三、加强对方志编纂工作的领导。该刊在发表时加“编者按”指出:这篇讲话内涵丰富、思想精辟、语意深远,无论从当时还是现今实际看,对地方志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