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3](p.9))学习贯彻中共四中全会精神,必须正确理解和认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依宪治国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依宪治国是由宪法至上的法制地位决定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  相似文献   

2.
在非汉族统治时期的元朝能将"以儒治国"思想顺延下来,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这除了与儒家思想的内在性质存在密切联系,还与当时的政治家的政治思想存在密切联系,其中耶律楚材采取的"以儒治国"就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此,笔者将对耶律楚材"以儒治国"思想进行简要分析,并深入探究耶律楚材"以儒治国"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管仲的经略治国、富国强兵的主张体现在以政治为首务、重经营管理、以谋略治国、重经权结合等方面。这一系列的经略思想及措施终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管仲不仅是齐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儒、道、法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马冬玲 《神州》2013,(5):18-18
通过观看《孔子》这部电影,了解到孔子的治国之道以及他的一些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为政以德”以及“仁”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思想有着长远深久的影响,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的思想都是从孔子的治国之道中演变而来的,要更加关注民生,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禾青 《文史春秋》2009,(3):64-64
综观中国历代皇帝,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政治型,有治国能力,善于治国,对治国御民有兴趣,有极强的掌控权力的欲望,把君临天下当作是最大的乐趣和享受,像秦始皇赢政、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圣祖玄烨、清世宗胤祯,以及东汉中兴皇帝刘秀等等,他们的能力和成就不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政治理念,有诸多符合中国人文化观念的治国理政方法和经验。本文从“世界大同”、“以德治国”、“中庸之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无为而治”、“韬光养晦”、“治大国如烹小鲜”八个方面来谈包涵在这些传统智慧中的治国理念。将传统中国理想化的、有文化的、深入人心的一套治国理政观念,结合现代法治、监督、民本的政治观念,形成现代中国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7.
余桂芳 《史学月刊》2008,(10):122-124
作为古代政治思想重要内容的民本思想不仅拥有自身的思想和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古代君主治国理念的形成有着无法替代的基础作用和指向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君主治国理念的定型与运用。深入研究民本思想与君主治国理念的关系,可以从中国政治文化自身形成的脉络中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遗产,从而为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推进当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奠定历史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福乐智慧》是一部富有哲学思想的文学著作,反映了历史发展思想、民本思想、治国思想和神意思想。作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作者在著作中尽管反映了大量的神意思想,但《福乐智慧》所展现的民本思想、治国思想等深邃的历史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历史上著名盛世之一,它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指导思想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文章从人才观、君臣观、君民观、民族观四方面阐述了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时显群 《史学月刊》2008,(6):121-123
中国先秦学术的精华在先秦诸子之学.学者们对于先秦诸子派别的分类不一,有的分为六家,有的分为九流,然而其中最主要的派别,只有四家,即儒、法、墨、道.法家之学是一种纯粹的治国之学.中国学术中,如果缺乏法家之学,便要失去关于治国方略方面最精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在治国理政的创造性实践基础上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涵盖经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重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其历史教育呈现出专业化、普及化和通俗化基本特征,而且唐代历史教育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借鉴,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治国人才,对于推动史学的繁荣与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中央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经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当代中国研究所、宁夏社会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拟于2017年9月中下旬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办第十七届国史学术年会,会议主题为:新中国治国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在百姓眼里,周恩来总理就是一个"完人",因为他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2010,(24):92-92
<正>礼学与胡学的互动互补。唐代君臣,特别像"贞观之治"时期的李世民、魏征等这样一些明君贤臣,多以周公礼学中的"以礼治国"或"以德治国"的管理思想来指导其建国、治国方略,并且更将西周时期的礼乐文明  相似文献   

16.
<正>陈峰等著《宋代治国理念及其实践研究》于201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8章,共34万字。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代王朝都面临如何治理国家的重大问题,采取一条怎样的核心治国思路,主流价值观是什么?立国与发展的最高目标究竟是什么?通过一系列的发问与思考,展开治国理念的探  相似文献   

17.
《攀登》2016,(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紧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个主题,从历史演进和战略全局的视角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出发、到哪里去、如何走"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8.
卫刘华 《攀登》2003,22(1):22-24
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由人治到法治的重大转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基本治国思路是政策治国,倾向于人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治国方略的民主与法制化,摈弃人治,确立了走法治之路的基本方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了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近年来,海外学者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执政理念、执政策略、执政战略等维度剖析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坚持立足国情,选择适合中国的执政策略;坚持继承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他国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国;等等.系统研究海外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智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切点,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奇迹"的奥秘.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重大发展时期,在唐代社会的高度重视下,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育极其繁荣,这对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历史教育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借鉴,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治国人才,对于推动史学的繁荣与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本文就对唐朝历史教育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