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冷战后局部战争的地缘政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力量均势失衡,造成了局部地区的力量真空和失衡。美国则依靠其唯一的大国优势,在"维护正义"、"保护人权"的幌子下到处发动或参加海外局部战争,使得世界并没有因冷战结束而进入人们所企盼的和平发展时代。从1991年海湾战争至今的12年中,全球发生了几十次局部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仅从冷战后发生的四次大规模局部战争的地缘政治背景分析,来探讨在新的世界格局和新的地缘环境中,我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和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陆俊元 《人文地理》2001,16(6):69-72
冷战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主导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加强,中国在亚太的安全利益向纵深发展。同时,随亚太格局变化产生的国际矛盾斗争,对中国的安全利益构成严峻挑战。政治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经济安全利益是中国在亚太地区安全利益的核心成分。政治安全利益内容广泛,包括国家统一、民族关系稳定、反对宗教势力渗透、维护政治稳定等;军事安全利益着重表现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领土完整、防范军事威胁以及军控和防止核扩散;经济安全利益涵盖金融安全、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资源安全特别是能源安全、市场安全、运输线安全、海外投资安全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三个维度(长时段的维度、具体时间的维度,数理统计的维度)研究自二战结束至冷战爆发这段时间内美苏两国的关系,希望以此来探讨冷战的起源。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由于美苏两个国家结构上的巨大差异,冷战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从战时盟友到冷战对手,美苏两国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好到坏的过程,而美国正是使关系变坏的主要推动者,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美国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引起者。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越来越明显;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称霸全球的战略野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地缘政治安全观又是什么呢?本文通过分析冷战后美国的军事干涉与渗透的情况,来探索美国在全球一体化的地缘安全观。  相似文献   

5.
胡瑞华 《人文地理》2010,25(5):108-111
冷战结束以来,美俄间以主权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地缘政治竞争一直在进行着。美俄间的地缘政治空间之争主要表现在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东扩和在独联体地区的渗透。而俄罗斯为了防止其在欧亚大陆战略生存空间被挤压和近邻地区被分化,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对、抵制措施,以防地缘政治空间被进一步削弱并力图为俄罗斯未来重新崛起保留一定的地缘政治空间。作为战略博弈优势方的美国的地缘政治政策主导着美俄关系演进的进程和张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李春放博士在伊朗现代史研究方面异军突起,发表了引人注目的力作。《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1941—194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著述之一。  相似文献   

7.
地缘政治对一个国家的影响甚大,许多国家对地缘政治给予了高度重视。1982年发生于英、阿之间的马岛战争与两国不同的地缘政治思想有密切关系。阿根廷视马岛为其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而英国则把马岛置于军事战略的边缘。正是由于英、阿两国对马岛的地缘政治观的差异,导致阿根廷主动发动了以收复主权为目的的战争,英国则被动地接受了挑战。马岛战争之后,英阿两国均调整了对马岛的政策,对马岛的地缘政治观念亦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8.
楼耀亮  程辉 《人文地理》1991,6(4):21-28
本文全面回顾分析了海湾风云中,伊科冲突和美国出兵海湾的地缘政治背景,以及苏联和阿拉伯世界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和选择。  相似文献   

9.
郭正卿 《沧桑》2014,(2):115-117
在世界问题研究中,地区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就中国和日本而言,其地域位置也十分特别。地缘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制约中国和日本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对东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地缘政治的研究视角分析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历史背景如何影响当前中日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欧洲福建籍华人地缘性社团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福建籍海外华人主要分布于东南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这种状况开始发生变化 ,在其流向和分布上 ,欧美的比例趋于上升。一些原先居住在东南亚的福建籍华人 ,由于种种原因 ,二次移民至欧美各国。还有一些福建人则直接从中国大陆前往欧美。当然还有一些祖籍为福建的港、台居民也移居欧美。这几部分人加起来 ,使得欧美福建籍华人的数目有了显著的增长。而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 ,对其研究是相对薄弱的。笔者于 1998年 3月至 12月在欧洲期间 ,与荷兰和法国的福建籍华人有一些接触 ,回国后又与他们保持着联系 ,对由他们组成的地缘性社团有…  相似文献   

11.
欧文·拉铁摩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亚洲问题专家,他对亚洲内陆边疆地区的地缘重要性有着独到见解。其亚洲地缘政治思想一方面基于其早年的边疆史研究成果和理论,另一方面也是他契合时代大势,关注亚洲生动的现实政治,糅合边疆史学与地缘政治学研究战后亚洲和国际局势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论晚清地缘政治困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海全 《史学月刊》2005,526(7):64-69
19世纪中叶,中国成为典型的陆海复合国家,东南海疆与北部陆疆一样,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地缘战略上的两难选择、强邻环伺的地缘政治环境和矛盾交汇的地缘战略区,是严重影响和制约晚清社会变迁的三大地缘政治困局;地理环境和生产力的长时段演进、全球范围内欧洲对亚洲的支配和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晚清帝国的边缘化趋势,是三大困局之成因;清王朝之应对失误,为其覆亡埋下祸根。  相似文献   

13.
地缘政治关系简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从地缘政治学分析国际政治大国与全球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实质,即地理位置、综合国力和战略利益在地域政治体系中的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肖星 《人文地理》1992,7(1):7-11
海洋具有与日俱增的地缘政治价值。中国海域拥有突出的地缘战略意义。维护海权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一个多世纪以来 ,中亚的地缘政治格局和作用不断发生变化 ,并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中国。“9·11”事件之后 ,中亚的地缘政治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大国的、区域的、国际的利益交织在一起 ,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阿富汗反恐战争的结束为中亚国家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通道 ,尽管中亚在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但它不会成为新的地缘政治“核心地区”。  相似文献   

16.
政治地理学以其宏观的思维模式、鲜明的理论格调和对现实国际问题的敏感关注,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总体进程。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政治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不温不火。政治地理学的这种发展状态明显与我国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复杂的政治地理位置不相符。本文以最近召开的两次"地缘环境"研究研讨会为背景,简要回顾我国政治地理学发展历程和早期地缘环境研究的概况,从探讨地缘环境涉及的基础性的概念出发,初步给出了地缘环境的定义、构成、分类、空间尺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海疆与我国海洋地缘政治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耀光 《人文地理》1996,11(2):43-46
根据中国领海与毗连区制度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的领海及海洋国土的面积为300万km2。鸦片战争历史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我国海疆与海权的丧失。文中还提出了90年代及21世纪我国海洋地缘政治战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美国边界安全置于地缘政治视角之下进行研究,通过对美国边界的空间形态与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美国边界安全在当前空间状态下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在全球反恐背景下,以"9·11"事件作为转折点,对比恐怖主义袭击前后20年美国政府在边界安全政策问题上的认知和态度变化,在对美国边界安全政策进行梳理后,阐述在新的边界安全环境下,美国所采取的保障陆海空边界安全的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美国经验对中国边界安全的五点启示,以期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政策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杨兴礼 《人文地理》1993,8(1):34-40
中东是个独特的政治地理区域,90年代以来正在走向多极化。影响中东地缘政治的因素丰富多样,本文对其中的地理位置、国土、自然资源、民族、宗教、地区霸权等最重要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在提出国家影响力、地缘政治影响力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了简明的公式,对中东地缘政治稳定度作了定量探讨,文间还结合当前中东政局中的重大问题和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地缘政治特点与中韩经贸合作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平 《人文地理》1997,12(1):29-34
本文在简述亚太及东北亚地区战略格局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的两个特点,探讨评价了中韩两国经贸合作的基础、原因,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指出了两国今后经贸合作的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