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前外传张学良在幽禁期间曾有写《回忆录》的意愿,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动笔。另有消息说张氏到了晚年,公开表示他今生从没有再写《回忆录》的打算等等。事实上张学良在幽禁期间不但有写回忆录的欲望,而且还亲自动笔写过《回忆录》。199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口述部的采访小组  相似文献   

2.
齐思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是近代中国第一位赴美国哈佛大学学习美国史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国内学者对齐思和的研究主要依靠中文的原始文献和二手著作,聚焦于他回国之后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活动。他们没有搜集和利用他的博士论文及其在哈佛大学的档案文献等英文史料,相对忽略了齐先生在哈佛大学的四年留学经历。齐思和1935年在哈佛大学历史系完成的博士论文是《春秋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选择了一个民国史学界很热门的课题——封建问题为研究对象,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他在哈佛所受的美国史学术训练大大开拓了学术视野,而且在史学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启发,对他的博士论文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3.
<正>戈宝权先生以著名翻译家、俄国文学研究专家闻名于世。晚年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有"文化和友谊使者"的美誉,获得众多殊荣。他的外交生涯,亦灿烂辉煌,颇富传奇色彩。1983年,我曾建议他将其峥嵘岁月撰写成《戈宝权回忆录》,丰富国史党史,为后人留下珍贵记忆。  相似文献   

4.
胡适是我国民国时期一位自由知识分子。早年留学美国,深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从他的学术生涯可以看出,他既对实用主义有所继承,又有所改造,并最终形成了中国化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实验主义。这对近现代的学术界,特别是史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指导史学工作者的最起码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冬石 《民国档案》2006,(3):143-143
由陈红民教授辑注的《胡汉民未刊往来函电稿》(哈佛燕京图书馆学术丛书第四种),共十五册,近期已经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胡汉民(1879—1936)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曾在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内担任重要职务。胡汉民逝世于1936年,其女儿胡木兰历尽千辛,保存了他晚年的大量资  相似文献   

6.
试论洪业在索引学上的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志华 《文献》2003,3(1):232-243
在中国近现代索引史上,不可否认洪业是一个极其突出的人物.他1932年完成的<引得说>,是一部关于索引学的重要论著.而他亲自创办并长期担任主任一职的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则是我国最早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编纂中国古典文献索引的学术机构.  相似文献   

7.
巴金:拳拳之心情系文学 自从巴金与文学结缘之后,在六十多年的笔纂生涯中,他踏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有力的足印,他将自己的情与爱全部奉献给了广大读者。 进入晚年的巴金,生活是紧张繁忙的,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原计划写完五集《随想录》,就停笔告别文坛。可巴金自感还有许多想说的话没有说完,他实在不愿辜负广大读者的热情企盼,所以又情不自禁地提笔续写起《随想录》来.由于手抖给握笔写作带来很大困难,但他并未放弃写作计划,每天仍坚持一定时间的写作,哪怕是写上几百字。为了给后人多留下些有用的东西,巴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编辑《巴金全集》上…  相似文献   

8.
本杰明·史華慈教授是我的良師益友,他知識淵博,智能超凡,和我這一輩的許多東西方學者一樣,我從他那裏受益匪淺。對我來說,尤其幸運的是幾年前我又回到了母校任教,發現自己又成了他的同事了,興奮之余,也有些不安。不言而喻,在我多年的任教生涯中,甚至在多少年前我由歷史改行到文學的轉變中,我都得益于他的學識和才華。對我而言,多年流落蠻荒之后又重新在哈佛與他再度相逢,  相似文献   

9.
心灵的沟通与交融──关于《巴金自叙》阎焕东巴金老人晚年曾一再表示,他不打算写“自传”、“回忆录”之类的东西了。他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进行创作,把要说的话说完,把要做的事做完,尽可能多给后人留下些东西。对巴金来说,这样的安排是很自然的,体现了他终生...  相似文献   

10.
石溯 《文史天地》2005,(5):55-57
一代学人何廉,原本是蒋介石的追随者,后来离蒋而去。晚年,他在《何廉回忆录》里对蒋氏政权的一些内幕作了揭露。通过何廉的笔触,我们不妨对蒋氏政权作些近距离的审视。  相似文献   

11.
书与人     
《史华慈论中国》二战以后的国际汉学界,史华慈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在近50年的学术生涯中,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先秦思想史的研究,在三个领域都留下了影响很大的著作:《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寻求富强:严复和西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在哈佛他广受爱戴,他的研究室外常有各科学生“候诊”,有些学生还把他的肖像印在T恤上。另外,二战时他还是专司破解日军密码的美军上尉,是破解日本准备无条件投降的密码的功臣。  相似文献   

12.
5月2日,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任东来教授告别他深爱的家庭和学术,去往彼岸,享年52岁。作为中国第一位美国史方向的博士,在近三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中美关系史、美国对外关系史等多个研究领域里都有着他人炼以超越的代表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他半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本可以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也可以成为政治领袖,但最终两者都没有结果.他参与筹建了中国共产党,中途退出后仍与之合作;但当中国共产党即将在内战中获胜时,他又呼吁和平.为此,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坐了20年冷板凳,晚年才成为“出土文物”——他就是先父章乃器的老友张申府先生.  相似文献   

14.
陈垣晚年史学及学术思想的升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垣先生晚年目睹国家和民族的新兴 ,学术思想不断升华 ,进一步明确了学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方向 ,他刻苦学习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逐步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唯物史观。他晚年把渊博的学识奉献给国家和人民 ,将大量精力投入新中国学术文化事业的规划和建设中 ,发挥了重要的顾问和指导作用 ,这是他晚年学术成就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陈先生晚年依然在史学耕耘不息 ,撰写了 40多篇学术论文 ,主持了大型的古籍整理项目。先生晚年的历史考证周匝缜密 ,益臻佳境 ,善于由小见大 ,求得历史真相和通识  相似文献   

15.
正李维汉(1896-1984,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曾担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晚年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撰写回忆录上。他经常对人说:"为什么说老干部是宝贵财富?我想有两条:第一条是保持革命晚节,做一个像样的、合格的共产党员;第二条就是应该多收集一点党的、革命的历史资料,交给党,为将来写好中共党史做点贡献。"他对自己的回忆录要求极严,立下  相似文献   

16.
章太炎是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的重要奠基人,他对甲骨文的态度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争论。本文以章氏晚年弟子的回忆、章氏晚年的讲演记录和书信为主要资料,认为章太炎晚年对甲骨文仍然持消极、怀疑态度,但已有转变的趋向;对他持这种态度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章氏的甲骨文态度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学界对他甲骨文态度的不同评论,一定意义上折射出现代学术史上的学派分野。  相似文献   

17.
正回忆录《我的考古生涯》~[1]出版了。正如我在封底写到的:"在我八十周岁之际,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和考古生涯,一件件往事清晰地重现在眼前,大部分从未对别人讲过。现在原汁原味、真实地再现往事的情景。"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这部回忆录包括"故乡情结""中学时期""大学时期""工作时期""退休生活"等五章,其中穿插着大量历史照片,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了我这八十年所走过的道  相似文献   

18.
周而复先生于去年1月8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周先生生前是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担任过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还曾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和顾问等职。他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书法家和文化使者。在其漫长的一生中,都在为国家和民族努力工作,都在勤奋地进行文艺创作,有卓著的业绩和显耀的荣誉。然而,这些并未使他在晚年余生时得以安宁,他很不顺,以至面对“有意造谣中伤”而上书给中央最高领导,还打了一场官司……笔者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始识周而复先生的,后又多…  相似文献   

19.
《湖南文史》2012,(4):42-42
欧洲人认为吃得好,便说他吃的和法国国王一样。法国国王吃得到底有多好?路易十四时代,~位常在宫廷中行走的圣西门公爵晚年写回忆录,记载了路易十四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学教授李文海先生是一位国内外知名学者,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包括辛亥革命运动史在内的众多学术领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厚。最近,他的论文集《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又出版了。这既是对他数十年学术生涯的一次总结和展现,又是对目前学术界普遍存在的那种重视著书、轻视论文等风习的抵制。因为一篇充满真知灼见的优秀论文所具有的学术价值,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一本质量一般的书籍,而由许多篇作者呕心沥血完成、发表时曾在学术界产生过一定影响的论文构成的这部文集,相信会给学者和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