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城新学崛兴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奉旨任湖广总督,先后十八年,在鄂大张旗鼓推行洋务新政。他认为“尝谓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故以兴学求才为治国之首务”。当时兴办的有文高等学堂(两湖书院改设)、文普通学堂、方言学堂(外语学堂)、农业学堂、工业学堂、驻东铁路学堂、军医学堂、陆军小学堂、东西南北中五路高等小学堂、存古学堂、陆军测绘学堂、矿业学堂、陆军第三预备中学堂。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改革大致分两个阶段。1905年前,以社会经济变革为主,其内容有兴办实业、创办新学堂、编练新军、制订经济法规等;1905年后,则以政治体制变革为主、即成立资政院、设置新内阁、地方设格议局、改革地方管制、修订新刑法等。具体到贵州,前一阶段似以创办新学堂和编练新军较有成效;后一阶段则以成立诺议局和改革地方官制世所瞩目。一、兴办学堂1901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兴学诏书,要求除京师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各省重要书院位于省城者均改为大学堂,各府、厅、州、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州、县改设小学堂。贵州巡抚邓华熙于次年…  相似文献   

3.
六、创建太谷铭贤学校太谷铭贤学校创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办学是艰辛的,创建时孔祥熙接办美公理会在太谷开办的“明道学堂”,将其改名为“铭贤学堂”,这个“明道学堂”当时有学生20余人,教师2人。1908年增设初中班,只招收学生2人。1909年,“铭贤学堂”与贝露女子学校互换地址,迁至太谷城东的孟家花园。1912年,改校名为“太谷铭贤中  相似文献   

4.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武昌三道街经心书院旧址创设湖北存古学堂,为全国此类学堂之首创,举国瞩目,深得朝廷尝识。后,各省拟相效行,旋因辛亥革命爆发,清廷覆亡,未及普遍实施。虽此,湖北存古学堂以其“保存国粹”的特色,在近代教育史上仍占有一定位置。这里仅就张之洞与湖北存古学堂的有关问题,作一简叙。  相似文献   

5.
《辞海》中卷三○一七页“榆树”条:“清末设榆树直隶厅,一九一三年改榆树县。” 榆树县之设早于榆树直隶厅。光绪三十一年,吉林将军达桂在《请于三姓及吉江两省增改郡县名折片》(吉林省档案馆藏)中,请“于孤榆树设知县一员,各曰榆树县兼理事衔,隶新城府;与府划疆而治,仍统属于吉林分巡道。”此次奏折,于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  相似文献   

6.
<正>光绪辛丑年(1901年)初春,举人张瑞玑接受了平阳书院山长的聘书。这一年瑞玑三十初度。平阳书院在平阳府城东关,它的前身是临汾县属的正谊书院,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由临汾知县宫懋言始建,雍正年间修葺过一回。到了乾隆三十年(1765年),新任平阳知府徐浩大加扩建,改为府属平阳书院。临汾旧称平河县,平阳书院俗称平河书院。  相似文献   

7.
1901年9月,清廷应两广总督陶模奏请,谕令各省设大学堂,前因虽是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倡言在省会改书院为高等中学,却是混淆专门学的高等学与大学,令疆臣们进退维谷。袁世凯率先想出挂羊头卖狗肉之策,以大学的名义办中小学的正斋、备斋,化两难为两便。各省争相跟进,纷纷效法,上演了一出君臣之间心照不宣的闹剧。壬寅、癸卯学制拨乱反正,重回各省高等学堂的轨道。不过,作为普通学向专门学的过渡,来自日本特有的高等学堂究竟应该是一省教育的最高学府,还是大学堂的预科,直到民初仍然聚讼纷纭,摇摆不定。而各方就此展开的争论,对于时下平衡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钱瑗(字数蘧),原系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贵州省乡试的举人。1904年,他弃科举,考入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大学──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史地科肄业,至1908年毕业。在他的遗稿中有这样一段话:“甲辰百再北上(作者注:参加科举的会试)。时北京试场因庚子联军之役毁坏未能修复,两次礼围均在河南开封。时余略晓世界大势,知非实学不足以为用,故不待揭晓,试后即赴京,决意弃科举,入学堂。是年秋遂考入京师大学堂肄业。是年为光绪三十年。阅四年余,至光绪三十四年冬毕业。”他领有京师大学堂颁发的毕业文凭一张…  相似文献   

9.
1905年,清廷颁布上谕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实际上,清廷决定废除科举制度,并非缘于科举的积弊难返,其预设的基本前提是,"泰西诸国"没有科举制度,而是通过学校培养人才;中国欲通过仿效西方走上富强之路,便必须废除科举以发展学堂。在科举与学堂之争中,二者之所以会被相提并论,是由于科举选拔功能的混淆及学堂教育功能的偏失,由此造成科举与学堂在功能方面的严重重叠和冲突。对于科举与学堂,官方与民间的态度出现分歧,致使清廷最终采取废除科举的方式,转移社会的重心所趋。  相似文献   

10.
光绪三十年(1904),黑龙江实行放荒开垦后,尤其是中东铁路全线竣工通车,促进了黑龙江经济发展。在全国“废科举、兴学堂”的形势影响下,黑龙江开始兴办近代教育。是年二月,程德全奉旨抵黑龙江任副都统,他在整顿诸端事物中优先办教育。光绪三十一年(1905)二月,他上奏慈禧太后设学务处,筹办学堂。同年十二月,奏请从奉天、江苏、安徽、湖北、广西等地及清廷内阁中的现  相似文献   

11.
凤梧书院最有影响的,要数其藏书楼即图书馆的建设和收藏图籍的规模。先是在书院复兴修建时,就在大礼堂之后兴建了一座颇为宏敞壮观的藏书楼,不过当时典籍收藏尚属空白。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镇知县张藻捐俸二百余金,广为购置经、史、子、集各类图籍1000余册。  相似文献   

12.
1905年清廷诏罢科举,是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一大重要转折.相关史实表明,戊戌(1898年)废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等科举改章措施,虽因政变而曲折反复,但确已在各类科举考试中得到贯彻,不同阶段改革程度虽有变化,却进展缓慢,利弊与前景也众说纷纭.如何创制出适合检验西学的新科举文体,并没有进一步可供采纳和验证的建议.在壬寅(1902年)后科举与学堂并存的两难抉择中,清朝君臣均痛感时不我待,急求速成以救亡图存,未能展示进一步更新前景的科举,最终被迫让位给同样还没有充分证明自身价值作用的学堂.因此,随着学堂发展不断暴露出问题,被清廷强制终结的科举,便不断产生翻案纠纷.  相似文献   

13.
1902年清末“新政”之初,遵照朝廷相关谕旨,贵州巡抚邓华熙等官员决定将贵阳旧有三大书院之一——贵山书院改而创办的贵州大学堂,既是贵州历史上第一所正式以“大学堂”命名的最高学府,也是当时国内创办较早的省级大学堂之一。它是贵州近代教育事业开拓发展的重要标志性里程碑,在整个贵州教育史暨贵州开发、建设、发展史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在封建统治时代,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很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苦。当时,有识之士百计捐资办学,培育人才,力图改变落后面貌。清光绪20年(1894年),天津严修莅黔督学,劝士读书,设书肆于贵阳资善堂,出售经史子集及新学书籍,并将贵阳正本书院改为经世学堂,聘请绥阳雷玉峰为主讲,调各县士子入堂肄业。该学堂除研究国学外,还教授英语、数学等科,其设置的科目和教授的内容与后来的中学大致相近。光绪31年(1905年),张之洞等人联名奏请立即停止科举,提出“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学堂决无大兴之望”。清政府迫于各方面压力,不得不于同年8月“谕立  相似文献   

15.
刘古愚与甘肃文高等学堂周培贞刘古愚(1842-1903)名光,字焕堂,号古愚,陕西咸阳人。光绪元年(1875)中举,再试不第,遂断仕念,蛰居故里,先后在泾干、味经、崇实等书院教书。1902年冬,应陕甘总督崧藩邀请,聘为甘肃文高等学堂(后改甘肃省立第一...  相似文献   

16.
骆宏谟 《新疆钱币》2005,(3):101-108
宝伊局设立于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设局于伊犁惠远城(今伊犁霍城县境内,即当时伊犁将军府所在地),设炉两座。其铸币与内地各省局所铸币一致,所以称其为制钱。据光绪十五年(公元1884年)伊犁将军给清廷的奏议上说:“伊犁行使制钱,半由宝伊局鼓铸”,可见宝伊局鼓铸的制钱还是不少的。  相似文献   

17.
莲花书院     
在台江县城内一小阜上,有迄今贵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书院。因其大门左侧建有莲花池,故名莲花书院。据民国《贵州通志·学校志》记载:“书院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同知周庆芝创建,规模宏敞,并建两厢十二楹,集诸生读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同知胡瀛涛改设县立高等小学堂。”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台拱同知周庆芝见各乡士人求学者甚多,遂倡修莲花书院,延师讲学。每月赠送诸生课文,实行“艺优”者供给其求学的费用,广罗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辈,于是出现了“文风丕振,迥异俦昔”的景况。据考证,书…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名城──蔚州韩立基蔚县,古称蔚州,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位於蔚县城东10公里的代王城,是战国、秦、汉、魏、晋时期的代郡,代县的故城。北周时始设蔚州,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改蔚州卫为蔚县,是历代州、卫、县的治所。蔚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  相似文献   

19.
<正>文笔书院清乾隆二十年(1755),灵川县知县王引楷再度捐资重修"义学",并改名为"文笔书院"。旧址在今灵川县三街凤凰圩南。学员一般为十五六岁男生。经费一部分来源于山场租,每年收租银25元。以学生自修为主,辅以教师指导。咸丰三年(1853),遭火焚毁。同治四年(1865),知县江正本与官绅捐资重建文笔书院,并改名"培英书院"。院宽6丈,深20丈,内外讲堂各1间,有前后廊房。经费来源于学田租谷和租银。光绪二十六年(1900)停办。后曾为三街镇爱华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兴义县明代属普安州捧■、布雄、黄坪三营地,无学宫。清嘉庆二年(1797)裁黄草坝州判,云贵总督鄂辉奏请设兴义县,始有县学。学宫兴义县学宫,清嘉庆十三年(1808)知县陈达庄创建。计大成殿五间、东西两■六间、后殿五间、明伦堂三间,棂星门、泮池、圜桥略备。道光四年(1824)张宗阳调任兴义知县,于道光五年秋与县中人士刘弼清等于圣殿旁购地增建,于道光六年竣工,计十三栋,立神龛三座,前竖甬壁,旁环红墙,其棂星门、礼门、义路、宫墙修竣。在大成殿左右添建名宦、乡贤各一栋。道光十九年知县廖大闻、刘铭之又继续修建方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