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州古典园林旅游者空间意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树伟  苏勤 《旅游科学》2010,24(5):56-63
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案例,基于意象地图调查,探讨旅游者空间意象的基本要素构成、意象要素感知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古典园林旅游者空间意象中共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五要素在总体样本中出现的频率基本均衡,在不同园林的样本之间有一定差异;(2)五要素均具有较高的可识别性,其中节点与边界要素的可识别性及可意象性最高,是遗产保护的核心要素;(3)五要素的感知频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景区核心向周边逐渐衰减的规律性特征,即“核心一边缘”空间模式,该模式的形成是旅游者行为特征与园林空间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戏曲地理在文化展演空间感知与认同方面的积极探索,对深入拓展文化地理学的空间文化隐喻与再现等研究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微观尺度探讨了文化消费者对秦腔剧院的感知与认同差异,显示出秦腔展演空间对传递与隐喻地域文化特性、功能和意义有着重要影响。文化消费者在获得秦腔蕴含陕西地域文化记忆的同时,对秦腔地域文化内涵的审美性及其传递的文化价值功能性特征给予显著认同,体现出秦腔的社会群体教育功能价值的重要性;不同消费者对空间主体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我者”对有共同爱好和价值追求的“他者”产生亲切感、对群体则产生归属感,基于展演空间,秦腔文化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构建了一个地域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郑荣娟  白凯  马耀峰 《人文地理》2014,29(3):150-158
手绘认知地图是典型的非结构化的研究方法,以旅游为主题的手绘认知地图能够深入的探索旅游者对目的地人、地方或事物所持有的意象,尤其在跨文化的研究中独具意义.本研究通过客流跟踪的调研方式,获得了我国八个主要入境旅游城市美国团队游客的手绘认知地图。在此资料基础上从空间认知元素和空间认知结构两方面对跨文化旅游者目的地意象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其相对于居民城市意象的共性和个性。最后,发现跨文化旅游者目的地意象认知元素因旅游主题性而超越了城市的一般物质形态,空间认知符号化特征显著,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尺度差异。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市民对巨型城市空间要素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介材料的传播,各类媒介所建构的城市功能等级序列表征了特定群体对空间意象的选择性传递。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为研究对象,通过媒介文本中地名词频的统计分析,来探索不同的互联网媒介所蕴含的空间意象。研究首先回顾了媒介语言与城市空间意象关联的理论,追溯、梳理了采用媒介材料进行地名采集分析空间意象的方法,并建立了比较不同类型媒介所蕴含的空间意象的理论基础;第二,实证研究中,对经济新闻文本中的地名进行词频捕捉,按照标志性建/构筑物、道路、河流、地段进行分类统计,并通过空间累积计算描述了上海市中心城区的空间意象;第三,研究进一步比较了经济新闻报道与市民网络文本在空间意象方面的异同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民宿逐渐在各地景区兴起。在景区民宿的发展过程中,提高游客对于民宿的满意度是其寻求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以山西省平遥古城景区民宿为例,基于双因素理论建立不同游客群体对于民宿感知的“激励-保健”指标体系,横向对比家庭、伴侣/情侣、单身三类游客群体对平遥古城民宿所作出的满意度评价。研究发现:(1)总体上,游客感知的激励因素为使游客游玩便利和出行方便的服务,保健因素为民宿安全、卫生情况和基础设施;(2)在不同群体游客的对比上,游客接送服务、提供导游服务和距离景点远近分别是家庭、伴侣/情侣和单身群体游客感知的最重要激励因素,而安全性与私密性是三类群体一致感知的最重要保健因素。最后,基于游客感知的双因素差异,结合平遥古城民宿的实际,从改善基础设施、提高餐饮质量等方面提出对策,帮助民宿找到提高和改进服务质量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隋丽娜  程圩 《人文地理》2014,29(4):126-133
在建立感知质量/旅游形象-感知价值-满意度-忠诚度的游客感知链理论模型基础上,探讨三类不同开放程度景区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发现,感知质量包括景观、餐饮、交通、游览、住宿、休闲娱乐、管理七个感知维度,其中休闲娱乐感知对感知质量影响程度最大,景观感知与感知质量的相关性最小。旅游形象包含资源与社区认知、设施认知、情感三个形象维度。多群组路径分析发现,不同开放程度景区的游客感知理论模型具有相同形态。封闭式景区中感知质量各方面的评价均很重要,游客重视住宿、游览、休闲娱乐等方面,也更期待景区带来的情感形象认同。开放式和半开放式景区中,游客并未因其免费或低收费而忽视景区景观呈现或不注重游客满意和旅游所带来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基于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概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旅游者行为研究为视角,运用互联网文献分析方法,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旅游者行为研究中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的实际运用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以旅游活动的评价结果为核心的旅游者感知和认知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旅游目的地意象是旅游目的地提高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为研究对象,搜集携程网上游客对婺源的旅游评价,对婺源旅游目的地意象进行研究。研究借助ROST CM 6软件,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分析婺源的旅游意象。结果表明:游客对于婺源的认知意象包括景观意象、设施意象和服务意象,情感意象包括积极意象和消极意象;游客对于婺源的感知意象整体呈现由内到外、由整体到部分、逐渐具象化的特征;婺源旅游情感意象以积极情感为主,但中性和消极的情感也占一定比例。最后,文章从旅游吸引物本身、旅游配套设施、景区管理与服务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提高婺源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的研究理念纳入康体保健型休闲娱乐场所的研究中,通过对康体保健型休闲娱乐场所空间主体性的解析,透视出此类场所使用者的主体性价值观、感知、意象性以及活动时间、频次与康体保健型休闲娱乐场所的空间认知关系,继而总结出基于人文主义场所观的城市康体保健型休闲娱乐场所认知结构,以期对康体保健型休闲娱乐场所的规划与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案例扎根分析的旅游者-目的地品牌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静  焦勇兵 《旅游科学》2014,28(5):54-67
本文运用多案例扎根分析方法,通过收集与分析旅游目的地网上评论帖子,以品牌关系理论和目的地营销理论为依据,基于驱动因素、关系质量维度、关系影响3个维度构建了旅游者-目的地品牌关系概念模型。研究发现:消费情境、目的地认知形象、目的地个性和旅游者感知价值是旅游者-目的地品牌关系形成的驱动因素;旅游者-目的地品牌关系质量涵盖了旅游者满意和目的地依恋两个维度;旅游者-目的地品牌关系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目的地态度忠诚上。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目的地品牌建设的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本导向的动态蓝绿空间品质差异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城市居住分异视角切入,以南京市单位小区、传统社区、城中村、保障房和商品房小区的不同收入人群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居住地、工作地、其他日常活动地点以及主要活动路径上的蓝绿空间品质,交叉对比不同类型社区和不同收入群体获得的蓝绿空间品质差异,进而研究蓝绿空间质量对居民环境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基于活动空间测度的不同社区类型居民蓝绿空间品质差异明显,但不同收入群体蓝绿空间品质差异不显著;活动路径的蓝绿空间要素比活动地点对居民环境感知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养老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的情感凝聚对重游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璐 《旅游科学》2016,(5):63-73
本文以养老旅游者安全感知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养老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的情感凝聚对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并以哈尔滨赴海南的养老旅游者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养老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的情感凝聚的3个维度均显著地正向影响养老旅游者安全感知,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养老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的情感亲密性、养老旅游者感知的受欢迎程度、养老旅游者对目的地居民的认同感;养老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的情感凝聚通过养老旅游者安全感知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重游意愿.  相似文献   

13.
熊伟  胡洋 《旅游科学》2012,26(2):67-76,94
旅游资源从根本上看具有公益性特点,与“非营利”理念高度契合,两者相互结合的研究具有现实的必然性和理论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范式分析了旅游者对旅游“非营利”理念的感知,主要结论有:(1)旅游者普遍认为旅游“非营利”理念目前在我国几乎不存在,但却是大势所趋;(2)旅游者对旅游“非营利”理念的期望发展方向在宏观上表现为政府法规监管等9大方面;(3)旅游者对旅游“非营利”理念的期望发展方向在微观上表现为21个小范畴,且在健全监督机制、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期望较为集中。(4)旅游者对于如何从自身做起践行“非营利”理念的认知程度很低,国人的旅游“非营利”理念亟待培养。  相似文献   

14.
宗教旅游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对宗教旅游者的研究更是意义深远,可以为宗教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创新、营销和管理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但是,目前我国学者对宗教旅游者的研究稍显不足。本文将以世界公认的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作为案例地,依托五台山景区游客的手机信令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分析游客的到访次数、停留时间等旅游行为,并结合其客源地距离,将游客分为一般游客、香客和信徒三类不同群体,同时分析不同群体对旅游产品的不同需求,以此来指导未来五台山景区旅游产品的优化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宣传片在塑造目的地形象和激发旅游兴趣上的作用不可忽视,但聚焦于宣传片对旅游目的地形象(TDI)感知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以巴厘岛为案例,通过实验法探索旅游者感知形象变化过程。研究结果如下:①宣传片能够影响潜在旅游者的TDI感知,不同类型的宣传片影响效果存在差异。②潜在旅游者的原生形象呈现“粗线条、点集中”的特征;引致形象感知细节增加,要素种类增多,整体形象偏向性明显。③研究基于选择性注意理论和Baddeley工作记忆模型剖析了旅游者对TDI感知变化的内在机制,发现从原生形象到引致形象存在视觉选择性注意和信息加工的过程。研究结果为目的地营销组织(DMO)应对突发事件推出宣传片进行营销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游记是旅游者思想的载体,是旅游者自身的"感知地图".在游记研究中,决不能忽略主体的行为地理差异.元代是东西方交通非常繁盛的时期,不少人由于政治、宗教、贸易和个人志趣等原因往来于亚洲、欧洲、非洲之间,流下了大量的文字材料,本文通过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部游记(<马可·波罗行记>和<长春真人西游记>),分析了当时旅行者行为特征与地理视野的差异性.从文化地理背景看,一个是基督徒,一个是道教徒;从旅游动机看,有商业利益和政治传道的不同目的,在风俗感受方面,一个是猎奇,一个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本文还通过这一典型案例,提出中国古代游记研究的三点启示即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空间视角,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空间视野,群体与个人行为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7.
地方感已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外关于旅游者、旅游地居民的地方感实证研究不断涌现,但关于重大外部事件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以湖南崀山为例,通过设计量表以测量世界遗产申报作为外部事件对社区居民地方感的影响,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世界遗产申报使居民对崀山有了全新认识,并对地方认同、地方依赖、自然环境感知和社会文化感知等4个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虽然不同利益群体的居民对待申遗和旅游业的态度不同,但总体上世界遗产申报强化了居民的地方感,提高了其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期望和支持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入境外国游客旅游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理测试量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心理学实验,归纳,演绎推理,行为意象图,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从游客决策行为、空间行为、旅游文化行为切入,研究中国热点城市日韩、北美、东南亚、欧洲客源市场游客的行为规律及其制约因素,构建主要群体入境游客的旅游行为模式,发现了入境外国游客旅游选择偏好、时空动态规律;探讨旅游决策的主导模式、范式和影响决策的可控因素;研究"文化边际域"中的跨文化冲突特征和旅游认知预期衰减效应模式;揭示了旅游意愿评价、旅游感知评价数量模型和四种不同群体游客文化交互模式。并提出了适应外国游客旅游行为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赵蕊 《旅游纵览》2013,(7):31-32
突发事件后目的地的安全形象发生变化,"是否安全"成为潜在旅游者出游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潜在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时都有自己的感知集,概括起来共有三类情况:诱发域、无诱发域、排除域。突发事件后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感知信息属于诱发域这一类情况时,目的地才会进入其选择范围。本文以四川目的地为例,研究突发事件后目的地安全形象变更对潜在旅游者决策的影响,针对"形象-决策"模式研究,提出目的地形象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个性、结构和意蕴这个3个意象理论的基础性构成元素出发,以国内外游客的网络游记、评论等文本为研究材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游客游览过历史街区后产生的意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游客感知到的意象在个性和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个性方面,将提取出的特征词归纳为4个主题特征并计算出了4个主题的强度:国内游客对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338.43)和优美的城市景观(377.91)的感知分别高于国外游客(140.32,179.05);而国外游客对于独特的人文风情(400.96)与现代的都市生活(300.96)的感知分别高于国内游客(188.84,254.54).在结构方面,从国内外样本中提取出的高频地名分别为29个和4个,国内游客对于区域的空间感知度明显高于国外游客.意蕴方面,国内外游客差别不大,国内外游客的正面情感数量分别占到各自总数的59%和55%,大多数游客从中获得了较好的旅游体验;但国外样本中的负面情感(16%)高于国内样本中的负面情感(9%).因此,需要针对国内外游客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上海历史街区的旅游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