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约距今30000-20000年间,中国北方出现石叶制作技术。以水洞沟遗址为代表的西部区域石叶在遗址中占据主导地位,是生产石器的主要坯材;以小南海、塔水河和下川为代表的南部区域,石叶的形态显示多用直接打击法获得,在遗址中只占一小部分,有些石器是以石叶作为坯材的,普通石片在遗址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峙峪、新庙庄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地区,虽然已有间接打制技术,但石叶在遗址中数量很少,普通石片在遗址中仍是制作石器的主要坯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既是与石料有关,也与文化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2.
自更新世末期开始,细石叶技术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广泛流行,直至全新世早中期逐渐消退。而谈及这一时期的华南地区,受以大型砾石石器为主体的传统认识影响,细石叶技术的存在及其特征相对缺乏深入讨论和专题研究。相较于北方地区的细石叶技术,华南的细石叶技术存在一定的区域化特征,突出表现在原料强化利用策略和生产技术上的预制过程简化。关于其技术来源目前尚无定论,就已有材料显示,存在由青藏和华北地区进入四川、云南再向东南传播的可能,但具体传播路径有待后续研究。另外,华南细石叶遗存主要分布于山区,体现出细石叶技术在特定环境、资源与人口背景下产生的新的利用方式,可能指示生态位内人群对广谱性生业经济的适应。  相似文献   

3.
李有骞 《北方文物》2011,(2):21-27,69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日本海西北岸地区是细石叶技术十分发达的区域之一。据埋藏特征可将其遗存分为早晚两期,二者的分界线为距今1.1万年左右。根据细石核的核体形状、毛坯、台面和工作面的情况,可将该区的细石核划分为9个类型,根据技术上的联系,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四种细石叶技法。该区的细石叶技术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大的统一性,在时间上表现出不断发展的特点。在与周边地区的比较后发现,该地区的细石叶技术不仅仅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还有其鲜明的自身特征,这一发现为确立该地区在东北亚旧石器时代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石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石片。尝试回顾学术界对于石叶的定义,认为将石叶定义简化为长宽比2∶1的特殊石片是一种有区分度、便利于实际操作的客观分类标准,但这一名称不应包括技术和方法内涵。在研究石制品组合时,对于石叶的生产方法、技术特征要予以更细致的关注,判断其是否为有意为之或是偶然产生,其具体操作链为何。同时介绍了不同石叶的生产方法、技术特征,强调了在操作链理念指导下,模拟打制实验和拼合研究在石器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安图沙金沟旧石器遗址发现的石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图县沙金沟遗址于2006年发现,遗址位于沙金河右岸第Ⅲ级阶地上,在地表和含角砾的黄色亚黏土层中共发现石器82件,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包括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二类和三类工具(刮削器、雕刻器、尖状器和砍砸器等)。遗址的地质年代推测为晚更新世的晚期,即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6.
石叶是石器时代重要的石制品类型之一,而微痕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石器功能分析方法,为深入了解石叶的微痕特点与功能,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石叶微痕的研究现状,包括微痕实验、考古研究案例、微痕分析及多种石器功能分析法结合的研究实例,通过介绍国内外对石叶复合工具(镰刀石叶)的研究进展,对我国石叶微痕研究的发展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2015年7月,张福有率田野调查队在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漫江村东部鱼池地点发现一件石磬,这在长白山地区是首次发现,意义重大。2018年5月,调查队在该地点又发现了一批以黑曜岩为主要原料的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及各类工具等,其中工具加工较为精细。经研究,该地点的石器是一处典型的以石叶、细石叶工艺为主,同时包含有大型工具的工业类型。年代推测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8.
细石器起源研究是史前考古学家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简述了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的几种看法,论证了细石器技术由石叶技术演化而来的合理性,并指出华北地区起源说所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中国的细石器有可能是起源于俄罗斯贝加尔湖南部和蒙古的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华北地区古人类文化呈现出多样性。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的石叶石器、细石器、骨器、装饰品的比较,阐述这一时期华北地区遗址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和文化交流。另外,本文还对近年来学者关于人类迁徙等问题的讨论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11.
<正>一、实验目标与设计1.实验缘起及目标20世纪80年代我国旧石器考古学研究开始涉及细石核的形态分析,盖培采用动态类型学的方法对虎头梁细石核进行观察和分析[1]。动态类型学的原身是法国史前考古学家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操作链",随后二十年间在欧美史前考古学界颇为"走红"。操作链是将史前时期的石器生产置于一条完整的技术链条之中,每个阶段都有其表现产品。不仅如此,在整个过程中,还蕴含了古人类的一套思  相似文献   

12.
细石器在东亚、北亚、北美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大量存在,本文对该区域细石器研究中常用的细石器、细石叶技术、细石叶技术产品、细石器组合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梳理了以往文献中在使用上存在的异同,从技术、逻辑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重新厘定,以期实现术语的规范化。同时呼吁搁置"细石器文化"、"细石器时代"等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史前研究的先驱对石器时代的划分大体是根据河流阶地和洞穴遗址地层中出土的石制品式样。旧石器时代早年被定义为由含石核砍斫器或大型两面器的组合所构成,旧石器时代中期以石片工业和勒瓦娄哇技术为特点,而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以石叶组合来判断。几何形细石器和磨制石器技术分别代表冰后期的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  相似文献   

14.
15.
四分场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逊克县逊克农场北约1公里处。2014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共发现石制品144件。该遗址的石制品原料以流纹岩、黑曜岩、凝灰岩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石叶、工具等。工具以片状毛坯为主,多为单向加工。根据地层堆积和石制品工业特征,推断该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6.
几何形细石器和细石叶代表了石器打制技术的飞跃,它们能使人们充分利用优质石料,从体积有限的原料上,最大限度地生产出所需的刃缘和刀尖来。它们使得人们即使用角、骨、木质的原料也能制作大型的切割工具——在它们的缘部嵌入锋利的石刃,细石器和细石叶便于携带,易于更换,使得人们在缺乏合适原料的地区也能生存。 细石器和细石叶技术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繁盛于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在世界许多地方一直延用到历史时期。几何形细石器和细石叶被认为属于不同的文化和技术传统,几何形细石器主要分布于非洲、欧洲、中东、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而细石叶主要分布于中国、蒙古、朝鲜、西伯利亚和北美。这两大类石器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复合工具需求的趋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爪村遗址是河北省内发掘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历经多次调查发掘,已成为包含多个地点、自距今5万年前后至2.6万年之间多个文化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群,对构建燕山南麓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序列,探索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群迁徙、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2015—2016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大学历史学院、迁安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等单位又对爪村遗址及周围区域开展了系统的旧石器专题调查,不仅明确了既往发现的5801、86019、86020地点的具体位置和现状,还新发现了龙山1号、厅山1号、厅山2号、厅山3号地点,对遗址现状与分布、时代与文化序列、所属石器工业等有了进一步了解,为全面系统认识爪村遗址、加强对遗址的管理和保护、开展后续发掘研究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对古人类技术、行为和生存模式的研究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范畴.这一学科通过对埋藏于地下的古人类生产与生存活动所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及其空间分布关系的发掘与研究.探讨人类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方式、所占有的食物和生活资源的种类及获得的方法和途径、其活动区域的大小及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以及与其它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①.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旧石器晚期,东亚地区就广泛地分布着具有细石叶加工工业能力的村落遗址.在滨海地区,这些距今12000~8000年前的遗存就很著名.名为玛洛焦什纳亚1号的遗址就是这些引起人们兴趣的村落遗址中的一个.该村落遗址是1997年被挖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