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戎生编钟,全套共8件,每件均铸有铭文,8件钟的铭文连读成一篇完整的铭文,共153字,其中重文9字,合文1字.这是目前发现的两周成套编钟中仅次于晋侯苏编钟的长铭,其所记史实为史书所缺载,且铭文中有几个新出现的字形,对古文字学、晋国史以及两周历史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到目前为止,已有李学勤、裘锡圭、马承源、王世民等学者在文字考释、史实阐释及断代上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其中大多数问题已基本厘清,但仍有不少分歧.本文在充分吸收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铭文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现综合各家意见,将铭文释写如下:隹(唯)十又(有)一月乙亥,戎生曰:休辞(台)皇且(祖)(害)((意))公,(趄)起(桓桓)趩趩(翼翼),(罄)(率)(厥)明心,廣里((缝))其猷,(返)(臧)(髯)((耩))穆天子(用)((南))(需)((重)),用建于兹外土,(躏)(遹)(嗣)(司)(缀)((蜜))戎,用(孰)((棘))不廷方.至于辞(台)皇考(邵)(昭)白(伯),速速(爰爰)穆穆,懿(脓)((肃))不(瞥)(僭),(冒)(召)匹晋侯,用(弊)(恭)王令(命).  相似文献   

2.
自张光远先生在台北《故宫文物月刊》发表了子犯编钟的著录情况后,引起了学者的激烈讨论。子犯编钟共有铭文132字,铭文内容与著名的城濮之战有关,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仅对其中几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试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子范编钟铭文补议@陈双新$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所!博士后~~G.黄锡全:《子范编钟补议》(96年6月2日)。 另有几文见于其他刊物:A .黄锡全:《新出晋“博伐楚荆”编钟铭文述考》,载《长江文化论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页326—333;B.冯时:《春秋子范编钟纪年研究——晋重耳归国考》,《文物季刊》1997年4期;C.武家璧:《子范钟钟铭考释》,《中原文物》1998年2期。D.白光琦:《子范编钟的年份问题》,《文物季刊》1997年2期。E.江林昌:《新出子范编钟铭文史料价值初探》,《文献》1997年3期。下文引述各家见解,不复加注。 2马承源主编:…  相似文献   

4.
5.
吴冬明 《江汉考古》2020,(3):115-120
本文对嬭加编钟若干文字的隶定和释读提出新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金文和传世文献记载探讨曾、楚的交往,从政治修辞的角度讨论了曾、楚的政治互动。指出嬭加编钟铭文追溯文王,彰显其姬周身份是为了强化诸夏的认同,并以其作为与楚匹敌的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6.
从西周到春秋,“丁亥”一词逐渐由记录时间的实际用历转变为吉语,造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是在青铜器由铭记重大事件的宗家重器转变为大众器物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忽略了干支记载时间的作用,而转为追求它的吉祥寓意,代表强盛、壮大的“丁”与代表收获、丰收的“亥”组合成的“丁亥”,成为繁荣昌盛的代名词和周人的偏好.  相似文献   

7.
《文博》2021,(3)
《江汉考古》2020年第1期载郭长江等先生《曾公■编钟铭文初步释读》一文,公布了春秋时期曾公■所作编钟及其释文。对于其中原释应之字形,尚有疑义,笔者结合字形、语势和应国南迁史迹,可知所谓誓应京社应为慎?京社,并非在应国宗庙盟誓,而是指曾公■回忆皇祖受封南土后,谨慎、诚恳地修建城市、营造宗庙,从而为蔡国蔽护南门,伯长于汉阳诸姬之事。如此,将有助于梳理曾、蔡、应诸国关系以及西周时期南土的封建格局。  相似文献   

8.
吴镇烽 《文博》2006,(3):4-9
近几年来,我在鉴定古代青铜器的过程中,见到一些有价值的铭文,均未公开发表;另外,同仁刘合心先生在陕西省文物鉴定组工作期间,亦收藏了一批青铜器铭文拓本,有许多未曾面世,承蒙厚意, 嘱余考证并慨允发表,今一并刊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收集整理商周青铜媵器铭文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及疑难字词的考释,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两周妇女具有较高的社会权利和地位:她们可以取名、可以施祭、可以受祭、可以作器、可以改嫁、可有陪嫁,妇女的权利和地位从母权社会到父权社会、从殷商至明清一直在走下坡路。  相似文献   

10.
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的编钟主人曾侯(月與文)(與),也就是曾侯乙墓出土铜器铭文中的曾侯(尸月與)(■),是曾侯乙的祖父。一号钟背面右鼓铭文"燮"字之后的第一个字,应释为"(言就)",可能读为"就","就"有归依、俯就之义。铭文"周室之既卑,吾用燮就楚",意思大概是说:周王室已经衰微了,我因此和顺楚国。这说明,曾侯之时,曾国已经与楚国交好。  相似文献   

11.
何尊是1965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重要铜器,有铭文一百二十二字,述及周成王时的大事及其年代。《文物》1976年第1期发表了唐兰、马承源、张政烺三位同志的考释,阐明了它的重要性。但是见解很是分歧,主要在于铭文开头"惟王初(?)宅于成周"和结尾"惟王五祀"的考释上。最近读到新刊的西周史读物和一些论文,得知当前史学界信从"(?)宅"即迁都之说比较多,以为成王确曾迁都成周,时在周公归政成王以后的第五年,而且认为周公摄政七年不应包括在成王在位的年数之内,涉及一系列有关周开国的  相似文献   

12.
2019年,随州枣树林曾国贵族墓地M190出土的曾公(田求)编钟与同墓地出土曾侯與编钟、嬭加编钟铭文可以互相印证,内容非常重要。本文对该编钟铭文进行释读和初步的注释,考订出编钟年代在公元前646年。文章指出曾国的爵称为侯,但是因为曾公(田求)重新得到了周王室的册命,取得了"公"的爵命。文章还利用铭文资料重新探讨了曾国疆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晋侯苏编钟铭文反映了西周巡狩行为。铭文中"省"即是周王的巡狩,与征伐蛮夷戎狄的军事行为相关。铭文反映的巡狩折射出西周晚期政治的种种特点,如蛮夷戎狄叛乱频繁,王权衰落,周王不得不进行挣扎,王师的战斗力下降等等。晋侯苏这样的大诸侯是周王巡狩的武力支持,他们有权力控制蛮夷戎狄,但仍臣属于周王,他们与文献中的"方伯"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李春利 《南方文物》2012,(2):146-150,118
在第五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教授提交了一篇题为《新见乐从堂尊铭文试释》的论文①,首次公布了新见“闻尊”,引起大家关注.张先生对铭文内容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其后,董珊先生就铭文中重要文字进行考释②,为进一步研究,作了有益的尝试.陈絜先生③、蒋书红先生④也分别撰写文章参与讨论.本文拟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铭文内容,对两周时期的采邑制度就进行尝试性的探讨,文中不足之处,尚祈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5.
<正>西周时期,在礼乐制度的规范下,大量金石乐器被作为主要的随葬品人葬于诸侯、世卿等高等级贵族墓中。《周礼·春官·笙师》载:"大丧,廞其乐器,及葬奉而藏之。"~([1])可见,金石乐器的人葬,并非随意而为,而是礼制下的规约行为,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本文拟选取西周贵族墓中随葬的虢仲编钟、晋侯苏编钟、楚公逆编钟、虢季编钟和井叔采编钟等几种典型的有铭编钟,通过分析其铭文内容来探讨西周时期随葬乐器的功用。  相似文献   

16.
曹锦炎 《文物》2011,(6):94-95
《文物》2011年第3期报道了河南南阳春秋楚国彭射墓出土的一批有铭铜器,器主为彭子射,简报作了很好的释文[1]。读了之后,觉得2件尊缶  相似文献   

17.
令鼎是西周早期重要的有铭青铜器,因铭文记录了周王在藉田礼末了举行的燕射礼和竞走比赛而受到学界的重视,但各家看法不一。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礼学的角度,对铭文作了通释补证意译,并对一些关键字句及其相关问题作了新的考释与论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李爱民 《文物春秋》2020,(3):11-16+63
宗人簋乃新见的一对西周中期晚段的重要青铜器,两簋底部和盖内均刻有内容相同的长篇铭文,其中关于燕礼的记载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燕飨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铭文中伯氏、■伯和宗人三人的人物关系进行梳理,考释铭文中"飤""召"等重要字词的意义,进而对整篇铭文的内容做新的理解和解读。  相似文献   

19.
20.
胡刚 《江汉考古》2024,(1):60-68
郭家庙墓地四座大型墓葬的年代为两周之际至春秋早期,其中GM21(曾伯陭)和CM1(曾侯絴白)为曾侯之墓。枣树林五座大型墓葬的年代为春秋中期,其中M190(曾公求)、M168(曾侯宝)和M129(曾公德)为曾侯之墓。从郭家庙墓地到枣树林墓地,在曾侯世系上应没有缺环。结合文献记载,郭家庙曾侯墓的年代下限为不晚于公元前690年,曾公求应是埋葬于枣树林墓地的第一位曾国国君,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90年~公元前646年。两周之际至春秋中期,曾侯墓的显著特点是以带斜坡墓道的墓葬为核心,实行车马分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