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宝鸡为中心的陕西关中西部地区,在春季农闲时节,举办各种各样的迎神、祭祀等民俗活动。这种传统信仰性民间集会,覆盖面广,参与人数众多,流传了数百、上千年,相对于现代社会经济的跃进式发展,自有它存在的精神文化价值。它既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社会文化总貌的一部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促进村际交流,和谐人际关系,体现为一种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社会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区明墓中的对联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收集几十项过去没有发表过的,20世纪5、60年代以来成都地区发掘的多处明代墓葬中,各个墓室两旁门枋石上的对联材料加以整理公布,并对联作校录、考说,从明代成都地区墓葬中风水堪舆盛行、道教兴盛、对联化发达以及生墓情况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   

3.
浅说对联     
张沛纶 《北京文史》2001,(1):48-49,50
春节张贴对联,千百年来已成为我国民族的传统习俗。据《淮南子》载:古时每逢元旦,人们就将长七、八寸,宽寸许的桃木板钉在门首,称为“桃符”,作为“除旧迎新”、“驱邪祈福”的象征。在我国一般都认为五代后蜀主孟昶所写的“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最早出现的对联。  相似文献   

4.
对联系中国固有的学形式,不仅对仗工整,言简意赅,且平仄和谐,音韵铿锵。它既有实用性,有学性。老北京四合院的大门对联,更是胡同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门对联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居民的思想情操、生活志趣。其内容或系修身齐家之道,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5.
陶易 《文史天地》2010,(4):60-63
<正>以对联揭露科场舞弊,这绝对是中国特色。洋文无对联,也就少了这样的幽默。清代是我国科举制度的鼎盛期,也是科场舞弊案件的频发期。从顺治到光绪,大大小小的科场案不下数十起,其中轰动一时,诛戮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粹的汇聚之地。士人学子在此研习经典,探求修身治国之道、应举准备之策;大师也多在此讲学论道,阐发自己的学术主张,而且地方书院一般还起着教化一方礼仪道德的作用。对联则是书院有形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一副含义隽永、文字精工的对联,往往是一座书院的画龙点睛之作。徜徉古代的书院,此类佳联可谓是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7.
刘晓春 《民俗研究》2016,(4):89-101
从历史变迁的维度,考察明清以来番禺地区迎神赛会的结构与功能。番禺地区的迎神赛会,以神明崇拜为核心,以神明显圣的神话传说为信仰动力,人们通过神诞中的仪式展演,象征性地建构人与社会、人与超自然的神及祖先之间的关系。人神互惠,是迎神赛会之所以能够延续的稳定的结构,也是其信仰基础。由于社会的变迁,随着这一稳定结构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此消彼长,借迎神赛会"约纵连横"的防御性功能日渐消失,而"庆叙亲谊"的联谊性功能,则逐渐成为迎神赛会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李凤海 《收藏家》2003,(8):42-45
书法对联亦称字对或对幅,它与条屏、横披、手卷等一样,都是书法的一种艺术形式。北宋时,对联逐渐得到推广和发展,成为庙宇、园林、书斋内的装饰之物,并且出现了春联、挽联等新的形式。到了明清之际,书法对联得到了更大的普及,无论是从题材上或艺术手法上来看,变得更成熟、灵活、多样,不但出现了各种趣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学历史系资料室藏有五本祝圣会会簿.本文以这五本会簿为基础,对明清时期的迎神赛会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明清时期宗族为了加强对其成员的控制,把原本依靠血缘维持的祭祀行为转换成以会的形式进行祭祀,从而使宗族的祭祀祖先的行为变得更加规范.同时,宗族充分利用了徽州特有的地方信仰,通过祭祀不仅加强了宗族自身的凝聚力,还把这种凝聚扩散到整个徽州.  相似文献   

10.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一种以对偶句为基本特征的有独立意义的文学形式。千变万化的汉字字音形成的谐音联,使对联文化更富有情趣美。谐音联不仅含蓄委婉,而且幽默诙谐、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1.
一、禺南传统园林概述 禺南地区的园林建造最早可追溯到南汉时期。《舆地纪胜》称:“荔枝洲,在南海东四十五里,周迥五十里,刘氏创昌华苑于此”。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它既指节气,又指节日。有趣的是,在浩瀚的联海中,一些巧嵌“清明”的对联,别具情趣。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文史月刊》2009,(7):62-62
苏东坡被县衙内招去写春联。侍从磨好墨,东坡展纸挥毫,一口气写下两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日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相似文献   

14.
郭孟华 《丝绸之路》2011,(8):120-121
在传统文化日益回归、国学逐渐复兴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和关注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每位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在众多的国学文化中,对联以其历史悠久、形式短小、内涵丰富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挖掘对联潜在的语文功能,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正>1939年初,陈毅率领的新四军驻扎在苏南茅山一带。当时部队给养十分困难,特别是一些伤病员因得不到及时治疗,伤势日趋严重。一次,他听说镇江城里过去有一个姓蒋的人开办过一所"蕲药仙诊所",主人因世道离乱,看破红尘,故而避进茅山大茅峰的九福宫,专为  相似文献   

16.
1939年初,陈毅率领的新四军驻扎在苏南茅山一带。当时部队给养十分困难,特别是一些伤病员因得不到及时治疗,伤势日趋严重。 一次,他听说镇江城里过去有一个姓蒋的人开办过一所“蕲药仙诊所”,主人因世道离乱,看破红尘,故而避进茅山大茅峰的九福宫,专为穷人治病。于是,他立即带领警卫员来到九福宫。进门时,故意高声吟了一副对联:深山隐高士,野寺藏药仙。  相似文献   

17.
对联性质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对对联性质的看法,大致可归纳为学样式说、笔墨游戏说和实用体说等三种观点。这些观点客观上都涉及到了对联的某些特点,但难免“盲人摸大象”的嫌疑。我们认为,对联是一种对称、简短、诗性的话语形式和言语模式,是一种语言化观象,是一种表现为言语模式的语言化。这样认定对联的性质,意义有三:其一,可以避免过去三种观点的无谓争论;其二,可以解决对联起源的时间上限问题;其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对联研究新的切入点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杨欣 《湖南文史》2011,(2):29-29
1929年9月,贺龙率领红三军团在湖南慈利县杉木桥杨柳铺一带活动。在敌人的挑拨下,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四处躲藏。  相似文献   

19.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现采撷一些与端午(端阳)有关的佳联妙对,与读者共赏。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一年端午节,他赐宴群臣,席间出一上联,联云:"端  相似文献   

20.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现采撷一些与端午(端阳)有关的佳联妙对,与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