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以为中心     
《山茶》2010,(10):6-6
在既定的范围里,中心只能有一个。这应该是大多数国人都愿意接受的观点。这观点甚至听起来挺“科学”的。比如,圆心当然只有唯一的一个。皇帝.当然也不能在一个国家里同时出现两个。  相似文献   

2.
巍巍天堂寨     
暮秋,有幸到大别山采风,听说大山深处,有一个国家级的森林公园,我便凭着:“天堂寨”这个诱人的地名,一路寻觅,终于在皖金寨县目睹了她的风采。 古老雄峰 这是丛山峻岭中一座突兀的雄峰。游山须登高,管理处导游部石经理领着我直取峰顶。 我们在大森林里攀登。秋日的大山,一片金黄。高大笔直  相似文献   

3.
话虽这么说,但你到村里找尼玛次仁本人却并不难,因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戏迷,从没有离开戏班“根据地”的习惯。他小时候由于受到村子里浓厚的藏戏文化的熏陶,对藏戏艺术有着一种特殊的爱,“那时候没有整场的藏戏演出,连折子戏也看不到,偶尔听到老人们在田间地头吼一嗓子戏剧道白,我的耳朵就能立起来。我是十六岁就开始学戏。开头的两年完全是懵懵懂懂、似通非通,从十八岁开始,我的学习成绩才开始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绍兴县文物部门在考古调查时,在富盛镇的长竹园、诸家山万户村渡桥头山等地,发现了烧制原始青瓷和印纹陶的窑址;在樊江吼山村也发现一处专门烧制原始青瓷器的窑址.现把这两处窑址的调查资料简报如下:一、吼山窑址吼山窑址在绍兴城东10公里的樊江乡吼山村,相传吼山是越王勾践养狗场所,绍兴方言“狗”与“吼”近音,故称吼山.山的东坡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吼山河横穿而过,河向北约2公里与官塘河相连.窑址在山的东坡面,坡面大量暴露着原始青瓷器残件及扁圆形垫珠、红烧土块等,废品遗物分布范围约5000平方米.器物品种除已发现的盘和碗外,新发现盆、罐、碟、钵等器,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三千里汉江,从秦岭南麓奔来江汉平原腹地,在武汉泄入长江.两江汇流处的汉阳岸,有一片高滩,背依堤防,突兀水域,形同半岛,这就是全市险要的“无堤区”——汉阳南岸嘴.  相似文献   

6.
受骗的狼     
从前,山中百兽,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有一天,癞蛤蟆和狼在一起玩。闲得无聊,狼就对癞蛤蟆说:“来,蛤蟆兄弟,我们来玩一种新游戏。”癞蛤蟆问:“咋个玩法?”狼说:“一个跑到树林里躲起来,一个在下面放火烧山,一个躲一回。”癞蛤蟆说:“好,我先躲,你放火。”它跑到树林里钻进一个石头旮旯里躲了起来,任熊熊大火燃烧,一点也没有伤着它。过了一会儿,癞蛤蟆从林子里走出来,对狼说:“这次到你去躲了!”狼看到癞蛤蟆躲在熊熊燃烧的大火里,却安全无恙,便奇怪地问:“你是咋个躲法,咋个一点都没有烧伤?”癞蛤蟆看  相似文献   

7.
嘿,等不得!     
[小说类] 中午艳阳高照,整个城市如在蒸笼上忍受着。医院内,大厅里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有人在看报纸,有人在发短信。这鬼天,让人连说话的劲儿都没有了。只有几位女护士在悄悄议论着昨天的明星演唱会。一切都很平静,似乎不会发生什么事了吧。一位护士刚打了个呵欠,还没来得及伸个懒腰,医院的门“咣”地开了,只见一团黑影冲了进来,带进一阵热风, 风中还夹着一句带有浓重陕北口音的话:“医生在哪儿?快,看病!”与其说是喊,不如说是吼,话音在大厅内久久回荡,近边的一个女青年,吓得一个激灵,手机  相似文献   

8.
愚哥 《风景名胜》2013,(11):24-24
方岩位于永康县城东25公里处,是我国境内发育最充分、特征最鲜明的丹霞地貌区之一,素有“浙东第一山”之称,山高400米,平地突兀,四壁如削,峰顶与峰脚面积相差无几,酷似擎天方柱,“方岩”也由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9.
走出来真好     
王菲 《南京史志》2014,(2):54-54
“你知不知道你这样做,真的很差劲?你不要再沉浸在过去的成功里了.醒醒吧!”在冥思苦想题目时,闯进来的朋友突然吼上一句,把我的思绪全都叫乱了。回到家,看着雪白的墙壁上的奖状,摸着为了炫耀而裱得纯白的框架,心里凉透了。难道不配这最美的纯色吗?  相似文献   

10.
张程 《中华遗产》2011,(4):150-153
在中国古代的普世价值观里,“忠”、“孝”二字绝对占据了主流。作为意识形态里的崇高标准,许多人将其作为毕生追求。多少农家子弟保家卫国、慷慨赴难,就是为了一个“忠”字;多少柔弱女子一辈子辛劳操持、任劳任怨,就是为了一个“孝”字。  相似文献   

11.
长沙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湖湘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占据湖湘文化的核心地位。长沙文化精髓与人文风格集中体现在崇尚经世致用,济世力求“里手”;崇尚尚武精神,处世敢于“霸蛮”;崇尚敢为人先,行事作风“泼辣”。  相似文献   

12.
本色襄樊     
杨乃运  李晔 《旅游》2008,(3):66-71
在襄樊城,我们认识了襄樊人戴涛和那个“拾穗者文化群”。我们无意中走进了一个文化圈子,更确切地说,是一个生活圈子。他们不称自己是专家学者,也不把自己对这个城市的认知称为理论研究,他们更喜欢说自己是城市的“拾穗人”,像捡拾麦穗一样,看似零碎而不经意,却真正在把襄樊的历史文化一粒粒地捡拾起来,用文字,用图片做一个记录,不断地告诉别人一个更本色的襄樊。他们才是这个城市的知道分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旅游的细节     
秦志军 《旅游》2004,(10):7-7
时至今日,中国旅游的大众版还承袭着被业界界定为“旅游的初级阶段”的游览观光式,典型场景是:跟随小旗,每天早出晚归地乘车奔波于饭店、景点、定点餐厅和购物场所之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以“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完成着自己的旅游计划。听起来大有“走遍玩转”之意,细一追,除了那张照片,一切又好像似是而非,心里泛上来的安慰之词自然是“我到了,我  相似文献   

14.
禅意夏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夏天成了最具禅意的季节。 想想,左右是因为夏天绿意葱茏,是自然界里生命最旺盛时段,花草鱼虫伴着蛙吼蝉鸣,这个季节,自然离我们最近最真实,难怪多年前,朴树的歌儿里也告诉人们纵使七月流火也不妨碍要“生如夏花”。  相似文献   

15.
古时候,在一个哈尼山寨里有一个瞎子、一个跛脚。瞎子名叫然龙,跛脚名叫山则。有一天,然龙对山则说:“你脚不好眼晴好,我眼睛不好脚好,我们两个合起来不是和一个好人一样了吗?”山则一听觉得有道理,忙应道:“要得,我们结合起来。”于是,瞎子然龙扶着破脚山则,跛脚山则牵着瞎子然龙,今天在这里找点事做,明天到那里帮帮人,两个一同过活。一天,然龙和山则来到一丘田边,见一  相似文献   

16.
在《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在当阳桥头跨马提矛,一声大吼吓退曹兵,被传为千古佳话。然而这毕竟只是一种“传奇”,可是,在50多年前的朝鲜战场上,年仅20岁的志愿军战士郑起,在抗击“联合国军”的疯狂进攻中,却创造了一把军号退敌一个营(包括8辆英军坦克)的战斗奇迹。为此他荣立特  相似文献   

17.
往事是一首歌,在时光的隧道里浅吟低唱。当“林花谢了春红”,当岁月悄悄沉淀,总有一些记忆,在心灵深处,偶尔想起,便让人泪流满面。——题记 山头是成片成片的竹林,一阵风吹过,便传来一阵阵穿林打叶之声,让人心旷神怡:山下是突兀奇异的怪石,一湾潺潺的溪流从山头一直流到山下。山间鸟鸣成趣,野花灿烂成花海。  相似文献   

18.
穆昭阳 《民俗研究》2012,(6):107-111
传统上,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村落”这一中国民众生活的基本单元。作为固定人群长期聚居、繁衍的空间,同时也是共同生产、生活的空间,村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村落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广泛的民众基础之上的传承性文化,是最具有民间气息和民众情感的民俗文化。生活在村落里的个体集聚起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民众群体,并使得村落民俗文化随着代际更替而绵延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19.
夏日的餐桌     
天热,朋友们的聚会减少了,但有时还是会免不了的。朋友聚餐,家宴最好。朋友是陆续来的.热吼热吼地冲进屋,主人先送上一盏冰冻酸梅汤,我把它称作“头道茶”。再递上一个刚采摘的莲蓬头。让先来的朋友边剥吃着新鲜莲心,边说着话等人。夏日里荷塘正旺。农民采下了莲蓬到城里叫卖。要选当天采摘的。  相似文献   

20.
斯雨 《古今谈》2008,(2):65-69
清明节我们去了三亚,“双飞”、“五星”、“四夜五天”,人均才2500元,但如果放在春节,这点钱“五星”里只够住一夜。趁着淡季出行,能得较多的实惠。我们在杭州上飞机时是毛衣加外套,落地三亚,阳光像电焊枪似的射过来,眼睛慌慌地眯起来。人有点像那被迫褪了壳的蜗牛,觉得很轻松却又有点不适应,一下子从春天跳入了盛夏,短裤汗衫拖鞋,热风骄阳沙滩,伸胳膊踢腿地跑到日光下有一种突然解放了的感觉,几个人突兀地放声大笑,笑完了互相看看一身短打,又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