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坤静 《百年潮》2006,(10):41-44
2005年11月25日,流行于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中、由十二套大曲组成的维吾尔乐舞的总汇——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和代表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喜讯传来,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欢欣鼓舞.此时,人们不禁油然想起了长期以来为保护和传承"十二木卡姆"艺术而作出杰出贡献的赛福鼎·艾则孜.  相似文献   

2.
熊坤静 《百年潮》2006,(10):41-44
2005年11月25日,流行于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中、由十二套大曲组成的维吾尔乐舞的总汇——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和代表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喜讯传来,新疆各族人民群众欢欣鼓舞。此时,人们不禁油然想起了长期以来为保护和传承“十二木卡姆”艺术而作出杰出贡献的赛福鼎·艾则孜。  相似文献   

3.
尚昌平 《中华遗产》2008,(1):126-141
2006年5月,中国“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之一,刀郎·木卡姆被列为“中国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子项目。同时,麦盖提县的“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菜甫”也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此,刀郎更像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慢慢走入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4.
哈密木卡姆     
“木卡姆”是阿拉伯语“乐曲”、“大曲”的意思。《十二木卡姆》就是由12个大曲组成的大型音乐套曲。它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被誉为维吾尔人民的“音乐之母”、“生命之声”。《十二木卡姆》盛行于新疆各地区,分为喀什木卡姆、伊犁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五种,尤以哈密木卡姆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周吉 《华夏人文地理》2005,(12):124-133
“十二木卡姆”犹如一首摇篮曲,维吾尔人伴随着这首乐曲诞生;没有木卡姆的婚礼不会热闹,离开木卡姆麦西热甫死气沉沉。老翁和老妪听了木卡姆乐曲,衰老的身躯便会顿时焕发青春;据说垂危者听了木卡姆乐曲,灵魂将得到安息,死后化为天神。我庆幸自己的一生沉浸在木卡姆中,愿我的生命和木卡姆永不离分朋友,一旦我死去请不要哭泣,只求您用木卡姆乐曲为我送终。[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李凯军  祝伟慧 《风景名胜》2008,(12):126-133
维吾尔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表演形式,它集歌、舞、乐于一体,载歌载舞,纵情尽兴。从城市到乡村,从庭院到田间,哪里有维吾尔人,哪里就有木卡姆,哪里有木卡姆,哪里就有音乐歌舞的盛宴。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进一步搞好古典文学研究工作和提高古典文学的教学质量,我省古典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于六月十八号在贵州师大学术会议厅正式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我省广大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教学和编辑出版工作者,以及其他方面的本学科爱好者共八十多人。大会收到论文二十多份,对古典文学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发表了独创见解。尤为可喜的是,对贵州文学的研究论文占了五分之一,这对发掘整理贵州乡邦文献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学会名誉会长徐挹江同志、学会顾问蹇先艾、李庭桂、唐弘仁、田兵等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贵州师大副校长王育倩教授代表贵州师大对大会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会议历时三天,既开展了学术交流,又对学会今后的工作作了初步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族古典诗歌《真理的入门》在维吾尔族古典文学中占重要地位,对研究维吾尔古典文学和维吾尔语言有着重要意义。作品论述了修身处世之道,告诫人们要公正诚实,平等待人,谦虚谨慎,特别强调了智慧与知识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一个多个民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并存的地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以三大英雄史诗《玛纳斯》、《江格尔》、《格斯尔》以及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阿依特斯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薪火相传。20世纪开始的10部民间文艺集成被收集整理成为"文化长城",把散落在民间的文化艺术做了梳理,并予以出版发行,保存了民间记忆。以2005年成功申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为发端,更是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民族民间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受到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实际的结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未因保护措施的加强而得以发展。其原因在于,常用的保护方式往往忽略了文化遗产得以产生的民族历史和人文生态环境。本文以维族木卡姆艺术为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应采取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莹 《世界》2007,(1):58-63
2005年11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北京向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颁发中国入选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的证书。两个项目分别是“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中国第一次与外国联合.就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项目。——题记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中国古典文学及丝绸之路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阿拉腾奥其尔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世纪之交中国古典文学及丝绸之路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9月12日至17...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0月17日-19日,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与故宫博物院、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共同主办的2009东亚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研讨会暨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一次年会在故宫博物院报告厅召开。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李季常务副院长、段勇副院长、国家文物局张柏副局长、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泽田正昭会长、李午熹副会长、陆寿麟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杜晓帆专员、中国科协黄珏调研员出席了开幕式。本次会议是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学术年会,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是中日韩三国文物保护工作者发起成立的,旨在促进东亚地区文化圈内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共同发展的民间学术组织,学会2007年11月在韩国首尔正式宣布成立,首任会长是日本著名专家泽田正昭先生。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见证——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卡姆,是广泛流传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的一种音乐现象。据目前了解,全世界共有19个同家或地区存在这种音乐现象。主要分布在北纬20。至40。、东经95。军两经15。这个范围之内,均以绿洲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居民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木卡姆音乐现象20世纪初被介绍到西方,引起了音乐学界的重视。住2003年联合同教科文组织所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阿塞拜疆木卡姆、伊拉克木卡姆和由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联合申报的沙士木卡姆榜上有名。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  相似文献   

15.
日前,听新疆沙雅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局长阿米娜介绍,维吾尔古典文学名著纯儿与百灵》已搜集整理完臻,并翻译成汉语送交出版社待审后出版,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  相似文献   

16.
《文史月刊》2011,(4):82-F0002
非遗秀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针对4月初正式启动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工作,吴邦国委员长批示强调推动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全面发展,明确指出:"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全面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典籍及民间存在的现象,论述阿瓦提县及叶尔羌河中下游平原刀郎人的来源、特征和刀郎文化的特征。笔者认为刀郎人是蒙古及维吾尔等民族融合而成,具有迁徒流浪、吃苦耐劳、兼容团结、奋勇抗敌的特征;刀郎文化是民间的文化,刀郎木卡姆唱词以表现男女情爱、诉说悲苦和人生哲理为主要内容,刀郎文化中有很大成分的蒙古文化和萨满教、祆教遗迹,且较多地保留了古代西域文化。  相似文献   

19.
9月大事记     
张丹 《黑龙江史志》2012,(20):63-64
1日 中国·牡丹江(东宁)第五届黑木耳节暨世界发展中国家食用菌产业论坛在牡丹江召开,牡丹江市被国际食用菌组织授予“世界黑木耳之都”的美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宣布开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于培顺、副省长吕维峰致辞,省政协副主席孙东生、国际食用菌学会主席格雷格·西莫、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张祥茂出席。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8月24日,第六次"东亚文化遗产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主题为"东亚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同时在复旦大学主会场和上海交通大学分会场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由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上海交通大学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