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爆发以后,沙皇政府被迫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俄国政体发生了由“由无限专制制度到改行君主立宪”的演进。在探讨这一时期国家制度的变化时,国家杜马的性质尤为引人注目。苏联学者或是认为,据十月十七日诏书建立的国家杜马没有立法权,只是专制制度的附属物;或是认为,它是用伪立宪形式掩盖专制制度的立法咨议机构;个别  相似文献   

2.
立宪会议问题对于1917年俄国革命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立宪会议被赋予解决所有迫切问题的重负,承载了人民群众的主要期待和希望,但临时政府受继续进行战争的政策牵制,没有把它作为紧迫的任务来解决,因而延缓了和平、土地、民族等迫切问题的解决。十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对立宪会议的态度从积极主张到彻底否定,这一变化除了现实政治原因之外,也有思想理论上的根源。而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是影响立宪会议命运的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福泉  金鹏 《安徽史学》2021,(3):106-117
1905—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是什叶派乌里玛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前深度参与的一场政治革命.20世纪初,在伊朗内外危机的作用下,什叶派乌里玛、巴扎商人和现代知识分子结成盟友,为立宪革命的爆发创造了必要条件.伊拉克什叶派圣城纳杰夫的三位大阿亚图拉积极支持立宪革命,强力干预了伊朗政治发展的进程.以努里为代表的乌里玛则经历了从起初勉强支持到随后坚决反对的转变,成为反立宪派的中坚力量.1911年俄国入侵伊朗后立宪革命的失败,促使乌里玛把关注的重心转向了更加紧迫的反侵略任务.立宪革命是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预演,蕴含着伊朗政教关系剧烈变动的基本趋势,对于解析20世纪以来伊朗的政治史和宗教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俄国国家杜马的形成及实质。作者认为,国家杜马建立的主要原因是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发展,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作一些让步,改变其统治方式;同时这和俄国当时自由主义、改良主义思潮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关系。国家杜马虽然采取了西方资产阶级议会的形式,但俄国的权力仍掌握在沙皇政府手中,杜马不过徒有议会的外壳而已。国家杜马的建立并没有改变沙皇制度的实质。俄国虽然开始从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化,但到二十世纪初仍没有成为资产阶级君主制的国家。因此,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仍是俄国人民当时最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国家杜马是俄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当时,列宁曾就这个问题写了数百篇文章,阐明国家杜马的性质和无产阶级政党对杜马的策略。认其研究这个事件,总结无产阶级政党的议会斗争经验,是很有意义的。一二十世纪初俄国虽然也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但仍然是经济落后的国家。俄国面临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首先应该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铲除沙皇制度赖以生存的地主土地占有制。但是,俄国资产阶级在沙皇政府的卵翼下成长,与地主和  相似文献   

6.
任何现代化过程都伴随着各种矛盾和问题。1861年改革后俄国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政治进程发生重大变化,公民社会的基本要素形成,但战争和革命终止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俄国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经济社会因素只是革命的前提条件,不同精英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则是其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在苏联时期对俄国历史的解释中,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曾长期居于垄断地位。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苏联(俄国)学术界开始使用现代化理论和方法研究俄国历史。1993年第7期的《哲学问题》发表了以《俄国现代化:问题与前景》为题的圆桌会议材料,④这既是俄罗斯学界对俄国现代化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也推动了这方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当代俄国仍以全面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史中寻求教益成为现实的任务,由此对有关俄国现代化的理论和历史问题的讨论不断深化。本文⑤即是对其中主要问题的梳理和评论。一、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俄国阿列克谢耶夫院士指出,描述世界现代化的基本线索是研究俄国现代化的基础。俄国学术界一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处在历史的转折时期。先进的工业组织形式与中世纪的土地占有方式,欧化的城市与宗法制的农村,民主自由的要求与专制制度的现实,这些互相对立的事物的交织和冲突,构成了俄国1905年革命的广阔背景。关于这一时期俄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运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它既反对革命,也反对无产阶级,只是到1904年才在工人运动的压力下被迫提出了召开立宪会议等较为激进的政治主张。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俄国自由主义运动在成分、组织、纲领和策略、活动方式等方面都经历了重大的更新和发展,逐渐成为沙皇政权不妥协的反对派,并在一定程度上同工农运动结成了联盟,促进了革命危机的成熟。  相似文献   

9.
葛新生 《世界历史》2002,(3):120-122
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于2001年8月11日至14日在长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召开了主题为“俄国现代化”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俄罗斯和国内的62位学参加了会议。与会围绕对俄国现代化的理解和认识以及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从历史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俄国的沙皇专制以其极权和残暴而为世所共认。但若历史地来考察,它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列宁说:“十七世纪的贵族杜马君主制不同于十八世纪的官僚贵族君主制。十九世纪上半期的君主制不是1861——1904年的君主制”。遵循列宁的提示,笔者试图探讨一下俄国封建君主制发展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发展诸阶段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废除农奴制以后 ,俄国步入现代化轨道。向深度与广度方向发展是俄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典型特征。地域辽阔、资源丰厚的西伯利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其开发成为俄国现代化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举措同西伯利亚开发息息相关。俄国现代化因西伯利亚开发而加速 ,也以牺牲西伯利亚的利益为代价。  相似文献   

12.
晓岷 《世界历史》2002,(1):121-121
北京大学历史系刘祖熙教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出版的《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1 861— 1 91 7)》 ,是一部一系统、全面阐述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专著。全书分经济、政治、文化三部分 ,共九章 ,3 7万余字。本书通过分析 1 861年农民改革和 1 90 6年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评估地主经济向农业资本主义的演进、农民分化和富农经济的发展 ,揭示了俄国农民问题的症结。通过对俄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问题的分析、论证 ,指出了俄国赶超型工业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俄国从封建君主制向资本阶级君主立宪制过渡的复杂性。再…  相似文献   

13.
俄国早期的现代化进程晚于西欧,早于日本。它大体始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告一阶段。在这一个世纪内,俄国无论在经济、政治或思想文化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与同样起步较晚的德国以及更后的日本相比,俄国在这一时期的现代化运动收效甚微。一早在18世纪,沙皇彼得一世就倡导“欧化”,实行全面改革;叶卡捷琳娜二世继承彼得的事业,实行“开明”专制统治,使俄国的经济、文化得以迅速发展,成为欧洲强国之一。但是,从彼得一世到叶卡捷琳娜二世,俄国并未走上现代化道路。彼得一世只是“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①,而…  相似文献   

14.
俄国历史上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产生及其基础张建华在俄罗斯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疆土开发是与殖民扩张同步进行的,伴随沙皇政府和俄罗斯统治阶级殖民政策的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产生并日臻成熟。在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它是制约俄罗斯社会发展和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5.
尹彦 《炎黄春秋》2007,(11):14-20
俄国十月革命两个月后,布尔什维克的党解散了民选的立宪会议。过了半年,苏维埃内的多党制宣告结束,一九二二年底,俄国多党制为一党制彻底取代,这两项重大决策根据苏联七十多年社会主义实践来看,是弊是利?是祸是福?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6.
杜立克 《史学月刊》2004,5(8):79-84
自由主义首先是一种政治思潮,其次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再次是某种政治制度和管理原则的总和。自由主义是古代西欧明的创造,于近代形成为体系,并蔓延到东欧国家。俄国自由主义大体上是从外部引进的,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类型和派别,其中最重要的是立宪主义。俄国自由主义在实质方面与西方自由主义相同,但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困难重重,缺少相应的社会环境。俄国自由派脱离人民,成为一种“少数人的运动”,并且由于诸多原因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7.
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 ,都是在现代化起步晚于欧美的古老传统帝国 ,在农民为居民主要成份、资本主义不发达条件下由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领导的剧烈变革。它开辟了一条农民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演进之路。经过种种波折与奋斗 ,俄国在1936年 ,中国在 1961年新体制最后成形 ,即以“劳动组合标准章程”为模式的苏联集体农庄和以“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为模式的中国人民公社。这一体制通过独特的城乡联系机制(苏联的义务交售制与“身份证”制、中国的统购统销与户口制 )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 ,对两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大影响 ,也构成了世界现代化史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俄国(苏联)都有与西方不同的传统文化。但是有些著作在论述两国现代化进程时,只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现代化问题,不谈传统文化的影响。这样阐述历史是不全面的。还有些著作将中俄两国的传统文化简单地视为落后的封建主义产物、发展的桎梏,说它是一种“惰性力量”,“制约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积极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从1715年第一届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来华到十月革命爆发的约两个世纪中,俄国共派遣了18届传教团来华,其中7届有监护官随行。这些监护官表面上只是负责新旧传教团的交接与护送,实际上却是严格执行俄国政  相似文献   

20.
资产阶级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重要的阶级力量,它的经济政治活动对俄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长期以来,苏联及我国史学界对俄国资产阶级一般是持否定态度,认为该阶级从来就不是进步的阶级,而是反革命、反人民、反民主的阶级;认为该阶级在20世纪初的俄国民主革命中起到了极端反动的作用。笔者认为,这种评价是非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必要对俄国资产阶级进行重新研究。全面客观地考察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合乎实际地做出科学的评价,是历史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笔者拟考察资产阶级在20世纪初俄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甲的政治表现,以期对其历史地位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