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赵匡胤为何没像其他开国皇帝一样对前朝皇室斩草除根?》中国的王朝更迭,几乎都是以血洗前朝为代价,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得了天下之后,对前朝周世宗柴荣的子孙却优待有加,为何?话说赵匡胤陈桥兵变时抓了柴荣的两个儿子。赵匡胤问部下:咋办?谁都明白赵匡胤问这话之意,于是都随声附和:"带下去吧。"  相似文献   

2.
华英 《旅游》1997,(12)
赵匡胤与牛肉泡馍○华英五代末年,赵匡胤还未得志时,穷困潦倒,流落于长安街头。一日,他身无分文,饥肠辘辘地走在街上,他在一家馍馍铺前向掌柜讨饼吃。那铺主看他挺可怜,就拿了前几天剩下的几个馍馍给他。那馍又干又硬咬不动,实在是没法吃。这时他闻到一阵肉香,抬...  相似文献   

3.
宋太祖赵匡胤五代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生于洛阳,祖籍河北涿州。赵匡胤幼年接受了传统的封建教育,但时代的熏陶,耳濡目染,使他学文习武,成长为文武全才。  相似文献   

4.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当时后周的皇帝和皇后是孤儿寡母)的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定都汴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市,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本来,赵匡胤是后周的大臣,在当时,谋权篡位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为此,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就编造了冠冕堂皇的借口替自己遮掩.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一段流传极广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马军 《文史月刊》2011,(9):44-45
卢多逊绝对是个聪明人。《宋史·卢多逊传》上说他“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发多奇中。”卢多逊才20岁就中了进士。他看到宋太祖赵匡胤手不释卷,就买通了负责图书的官吏,皇上拿走什么书,他马上就知道了,也把这本书捧在手上,宁可一夜不睡,也要将书看完。  相似文献   

6.
张其凡 《史学月刊》2002,(12):119-120
如果我们给宋太祖赵匡胤制作一个年表,看看他登上帝位前的履历,便会发现,赵匡胤的崛起,实在是太快了些。据《资治通鉴》卷二九一记载,赵匡胤于显德元年(954)三月擢升殿前都虞候,成为禁军高级将校,至显德七年(960)“黄袍加身”,登上皇帝宝座,前后也不过七年。这在五代诸帝中,可算是绝无仅有的了。升腾过快,不免有点儿“暴发”的味道,令人有扎眼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读《赵普评传》任崇岳赵普是北宋初年的显赫人物,这不仅因为他曾三次为相,辅弼太祖、太宗两朝,被赵匡胤兄弟倚为干城,更重要的是,宋朝初年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几乎都是由赵普擘画的,即使对后世,他也产生过重大影响。遗憾的是,人们在研究宋初历史时,多钟情于赵匡胤...  相似文献   

8.
避难天台 赵孟頫,字子昂,湖州人,他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1279年,南宋灭亡后,元朝搜捕宋皇室后裔甚急,赵孟頫  相似文献   

9.
李智瑛 《收藏家》2003,(8):23-26
一、引言公元960年,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分割混乱的局面,实现了统一。太祖赵匡胤一开始就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着眼于全国性的长治久安,他曾公开提出,宰相要用读书人。这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极为广泛、深远,人民生活相对安定,生产得到发展,作为手工业的制瓷业也在前代的基础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心曲姐姐:你好!我儿子今年上初三。从过春节回来就不想读书了。和我们吵了几次。有一次我还打了他,因为他每天带着手机,我怕影响他学习就不让他带。结果就争执起来,我问他这个手机那么重要吗?他说是;我说它比学习还重要吗?他说是;我说它比父母还重要吗?他说是!我就揍了他一顿。  相似文献   

11.
读志用志要力辟蹊径,不能泥古不变。多年倡导的地方志书“资政教化存史”功能,亦应与时俱进赋予新的内涵。就说“资治”吧,自古以来,大凡在一代修志完成以后,都有一个读志用志为彼时彼地行政管理服务的过程。君不见早在宋代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深知兵权的重要性,在他登极以后就狠削大将兵权,实行兵脱离将,将不熟悉兵,由皇帝直接统兵打仗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登上九五之尊之位,赵普之功当推第一。赵匡胤坐上龙椅之后,虽然任命了范质、王薄、魏仁浦等一批前朝旧臣为宰相,但那也只是一个虚职,不过是为了稳定朝政罢了。  相似文献   

13.
<正>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他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代孙。他擅长诗文、书法、音律、鉴赏等等,是元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尤其特长书画,曾开元朝一代的绘画新风,提倡"书画同源",而被誉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烛影斧声”与“金匮之盟”研究述评刘安志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位的有生之年,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强硬措施加强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军事上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逐个消灭当时的分裂割据政权,为以后全国...  相似文献   

15.
淡泊斋主 《神州》2011,(25):52-55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斋"、"水晶宫道人"、"欧波翁"。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其四世祖赵伯圭是宋孝宗胞弟,被赐第湖州(今属浙江)。其父赵与訔官至户部侍郎。他于宋理宗宝祐二年  相似文献   

16.
正王夫之《宋论》中曾这样说:宋太祖赵匡胤临终前,"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三,不加农田之赋……"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后周柴氏手中夺得政权,做了皇帝。循中国历史故例,本当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可赵匡胤终其一生,对柴氏一门优礼有加。临终尚不忘以"政治遗嘱"的形式提醒后世嗣君不可亏待柴氏后人。后来《水浒传》中  相似文献   

17.
北宋徽、钦二帝陵墓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宋建国的第三年(公元963年),宋太祖赵匡胤就将皇陵选在巩县。在北宋王朝执政的167年间,先后有8个皇帝和1个皇帝的衣冠冢,加上赵匡胤的父亲宣祖赵弘殷的陵墓,统称“八帝十陵”,保存最完整的是“七帝八陵”。另外祔葬的皇后陵21座、亲王子孙公主坟1000多座、勋臣名将墓9座,现存地面石刻造像在千件左右,分布在3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形成庞大的北宋皇陵群。其中徽  相似文献   

18.
王伟 《湖南文史》2010,(9):63-64
赵匡胤开创了北宋王朝后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宋王朝从此重文轻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苏东坡这位大宋一流才子,却没能享受到这一幸福,而是一生命运坎坷,仕途跌宕。究其原因,这都是他“满肚皮的不合时宜”惹的祸,那么,苏东坡是怎样不合时宜的呢?  相似文献   

19.
正《读不懂的两宋》乍一看,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好像真有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但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且不说剥夺一帮能征善战的武将手中的军权,对大宋帝国来说无异于是自断己臂,埋下宋朝后来饱受外族欺凌的种子,单就其所开的一代风气  相似文献   

20.
"文人、士大夫生在北宋何其幸也!"作者的这一感慨,倒也反映了中国文人长期受压之窘况。历史上各个统治王朝更替时大都刀光舞动,剑影四射,血流成河,尸堆如山。只有赵匡胤在开创北宋王朝时自导自演来了一出黄袍加身搞了个"和平政变",从人家孤儿寡母手中顺手牵羊兵不血刃得了一个江山。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宋承周祚,开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