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地方志》1990年第2期刊登了许力《谈谈地方志的“越境”问题》的文章。许文认为,“不能简单地将行政区划线作为入志或不入志的唯一标准”,或者说,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越境”而书的。 地方志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可以说是编修地方志的根本性原则。方志,即一方之志,这个“方”是严格受到一定行政区域制约的。方志界的同志常说,志书最忌“越境而书”。“方志既然以地域为重心,依据行政区划范围,就当把遵守疆界线,作首要的基础,所记事物控制于内,不得随意超越”  相似文献   

2.
方志作为资料性著述,历来由撰述和记注两部分构成。前者是志书的著述部分,后者是重要的原始资料的辑存。清代著名方志学家章学诚在《方志立三书议》中,将志书构架解析为“志”、“掌故”和“文征”三部分,其中“志”指方志著述主体,“掌故”、“文征”指的是一地的  相似文献   

3.
修志札记     
一年来,踏入方志领域,在读志修志、学习工作过程中,偶有所得,随时录之,遂成笔记数则。“志”与“史”之异同古人说:“州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明·张居正语),或说“方志乃一方全史”(清·章学诚语),都是强调方志的史学特点。同时说志与史“兼行而互证”,说方志不仅为一邑之书,而“实为天下之书”。说明史与志互证、互补,志书“以小见大”的作用。这些都说明了“志”与“史”的共同一面。然而,修志者更应看到的是二者之间不同的一面。首先,许多学者认为方志源于古地理书,发展到元、明、清的“一统志”,一脉相传,则是与史学完全不同的另一学…  相似文献   

4.
方志性质问题是方志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课题,历来受到重视,至今仍被方志界研讨,各抒己见。如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研究,笔者愿陈管见。 首先,要弄清楚“方志性质”概念的内涵,也就是要弄清楚“方志性质”究竟是指什么。对于方志性质究为何指,方志界是有不同认识和界定的:①方志性质指著作类属,即方志属于哪一种著作,是地理书,还是历史书,或是政书,亦或是史地兼有之书.  相似文献   

5.
“古今方志半人物”,方志记述人物,能够集中、典型、生动地反映时代风云。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把人物志视作“志中之志”、“书中之髓”。在方志界历来就有“地以人贵,人以地传”、“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的说法。地方志中设人物志,不仅可以存史资治,帮助人们从入志人物的研究中获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信息,而且可以“人从史出”,通过“评说一方人物,激发千秋爱憎”,用生动的人物资料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达到“反映历史、服务现实、振奋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古飞鸣同志以其参与首届修志实践积累的“读稿随记”、“总纂记事”及对分志稿的总评等材料 ,“从志稿执笔者需要出发 ,整理出志稿所见的通病 ,分专题作多角度、多层次分析 ,探讨匡正思路 ,研究通病治方” ,撰著出版了《志稿通病研究》一书 ,非常适时。这本书源自修志实践 ,摆事实 ,讲道理 ,找原因 ,提建议 ,不空谈泛论 ,能启人心智 ,值得一读。读《志稿通病研究》一书 ,联系自己的经历作为 ,感受颇深。二十多年来 ,笔者一直从事方志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也参与了一些方志编纂实践活动 ,对志稿通病有较多了解 ,深感对其纠误的必要 ,因而读…  相似文献   

7.
方志是记载一定区域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对区域历史情况的友映为志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此,方志一词在英译中有时被译为“Districthistory”或“Annalsoflocalhistory”即“区域史”、“区域历史的记录”。追究方志渊源,它是史籍发展过程中,融史、书、志、录、传、图、经等典籍特征,逐步演变而来的一种特定体载的史籍著作。故章学诚曾说:“志属史体”、”方志乃一方之全史也”。评价一部志书优劣的标准,一则去其内容是否是对区情的正确全面反映,而对区域历史的表述是其重要部分;二则着志书是否有特色,…  相似文献   

8.
方志是记载一定区域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 ,对区域历史情况的反映是志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此 ,方志一词在英译中有时被译为“District history”或“Annals of local history”即“区域史”、“区域历史的记录”。追究方志渊源 ,它是史籍发展过程中 ,融史、书、志、录、传、图、经等典籍特征 ,逐步演变而来的一种特定体裁的史籍著作。故章学诚曾说 :“志属史体”,“方志乃一方之全史也”。评价一部志书的成功与否 ,一则看其内容是否对区情有正确全面反映 ,而对区域历史的表述是其重要部分 ;二则看志书是否有特色 …  相似文献   

9.
《沧桑》1996,(5)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如何提高城市志的质量是志界同仁讨论的热点。本文拟就城市志编纂中的某些通病谈几点粗浅看法,作为引玉之砖,以期引起同仁的共识。 一、强化“三新”,避免志美不志丑 “三新”是1980年4月8日,胡乔木同志在全国史学会代表大会上首先倡导的:“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编写地方志。”这是我们编修社会主义方志的总则,也是新方志区别于旧方志的关键所在。“三新”似乎是志界同仁说腻了的话题,其实非然,随着社会的不断丰富发展,“三新”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已经出版的新志书基本上都体现了“三新”的要求,但就体现“三新”的内涵而言,远远不够。所谓“三新”,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载一方的政治、经济、人文、地理、历史,使我们的志书起到资政存史的作用,成为一方之信史。在我们的修志队伍中,不少同志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不求修志有功,但求出书无过”,志美不志丑,报喜不报忧,四平八稳,不越雷池,不敢创新,不敢  相似文献   

10.
王晖 《中国地方志》2012,(3):28-34,3
方S的核心价值是资政。古方志是方国之志,是王国统治方国政治文化的需要。方志是介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政治文化现象。新方志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持正确的政治文化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弘扬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文化“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方志工作应加强公益性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方志文化传承体系。既要坚持政治文化方向,又不能将非政治问题“政治化”,要正确处理政治文化与泛政治化矛盾,规范化编篡志书。  相似文献   

11.
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展以来,方志界出现“方志年鉴化”、“年鉴方志化”和“志鉴一体化”的修志观念。其原因是由于对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的性质、特征未加区别;或在志鉴编纂中存在不正确的编纂态度和方法,也是对《地方志工作条例》精神实质的误解。地方综合年鉴为地方志书提供资料是有限度的和有选择的,并且绝不是唯一的,更不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第二轮修志中一些有识之士为提高志书质量和克服“方志年鉴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前 ,各地第二轮修志工作已陆续开展。对于续修方志 ,方志界有不同理解 ,其中主要有两种认识 :一种认为“续修”就是前后二轮修志工作相承相接 ,继续进行第二轮修志。如王志邦认为 ,纵观方志编纂的传统 ,重修是主流 ,后志接前志的续修是支流。“续志”应作“续修方志”解 (《续修方志与方志学学科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思考》 ,《中国地方志》1 998年第 1期 )。另一种则认为“续修”是承续前志的下限 ,在第二轮修志中编纂续志。因此 ,在模式选择上便各有主张 ,前者提出应选择“统合古今”的通纪体方志模式。翟屯建在《续志应该统合古…  相似文献   

13.
一、方志学应还其本义。“方”即地方、区域,“志”兼有知和记的双重意义。方志学是研究和记述区域发展的科学。我国方志学历来就主张记述一方,必须认识一方,即主张研究和记述区域发展。二、本届修志热潮的出现,是以区域研究的客观需要为背景的,中外区域发展研究的崛起,其相互影响,将促进我国方志学水平的提高。三、方志学具有高度务实的品格,必须以地方志为依托,要研究地方志和方志编纂学,但方志学仍应以区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研究对象。四、方志学的理论框架以“区域”和“发展”这两个概念为基础。“区域”是多元的多层次的人类生存和活动一定空间的抽象。方志学的“发展”概念具有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目的、任务和方法论的全部内涵。方志学主要研究如何认识和记述区域发展历史和现状的一般规律,它统辖方志编纂学、方志应用学、方志目录学、方志发展史、方志学史等学科。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把方志学提高到新的水平,方志工作者要勇敢地承担历史赋予的开拓性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地方志是“志地方”的书.是记载一地域内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书。方志的这种区域性,决定着它的地方特色.即地域个性。因此.一部志书除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翔实的资料之外,还应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地方特点。否则各地志书如果只记共性的东西.而没有地方特点.就会造成千人一面,千志一貌,使志书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5.
张缙彦曾主笔《五岳名山志》《新乡县新志》《宁古塔山水记》,补辑《名山胜概记》,删补《岱史》,参阅崇祯《新乡县志》,发愿修纂《泉志》和续修《嵩书》,为崇祯《新乡县志》、顺治《登封县志》、顺治《永宁县志》撰序,并恳劝孙奇逢主修顺治《河南通志》。张缙彦对方志纂修工作投入的热情和精力在明末清初文人中较为罕见,其过人的学养使其建立了超越同时代寻常意义的方志观,并表现出纂修理念因时制宜的开放性和务实性。张缙彦在强调方志“著理”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地方官纂修方志的行为是“为理”的一种方式。自身方志纂修理念与实践的高度契合,使张缙彦在中国古代方志纂修史上具有标杆性位置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铭三同志在1990年第三期《广西地方志》著文,对近十年的新方志编纂工作不重视新方志的美学观进行了反思,认为写好新方志应抓好“严、简 核、色、雅”五个方面的美学标准。他认为“严”可以理解为“结构美”,要求编者经过巧妙构思,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情景;“简”可以理解为“叙  相似文献   

17.
资料性是志书的强项 ,可读性却往往成为志书的弱项 ,而文定讴先生总纂、新疆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1 1月出版的《农六师垦区·五家渠市志》一经面世 ,便令业内外读者爱不释手 ,其主要原因是创新使然。修志若是固守陈规 ,没有发展变化 ,必然会逐渐衰亡。志书编纂同任何事物一样 ,要与时俱进 ,不断发展变化 ,不断创新 ,富有张力 ,鲜活丰盈 ,人们才喜欢读 ,喜欢用。《农六师垦区·五家渠市志》的创新是多方面的 ,略言之如下。  一、“三书说”的新发展清代著名方志学家章学诚在《方志立三书议》中讲道 :“凡欲经纪一方之文献 ,必立三家之学 ,…  相似文献   

18.
王苗在《浙江方志》2 0 0 2年第 1-2期上发表《续修方志 1+X体式框架的思考》一文 ,主张续志要满足不同读者对方志的不同需要 ,可沿着章学诚方志“三书说”的思路 ,采取 1+X的体式结构。 1是指一部简志或者精编本 ,记述区域中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 ,侧重从面的角度对一地进行宏观、全面、整体的描述。X指各类独立成书的专志。这些专志可以是地理志、人口志、社会志等专志 ,也可以是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志 ,也可以是专记具有地方特色且有丰富内涵的个体事物 ,例如河流志、山志、文物志、村镇志、寺院宫观志、著名企业志、图志等。按照1…  相似文献   

19.
修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作用。地方志工作如何拓宽资源转化利用空间,创新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本文试以邵武市地方志工作为例。谈些个人思考。一、邵武方志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据统计,邵武自宋至民国。纂修县志可考者有10部左右,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大多已失传,今仅存明代、清代、民国计4部。新编《邵武市志》首轮、二轮均已出版发行。除此,全市还编纂有《福建中央苏区纵横(邵武卷)》《邵武教育志》《邵武林业志》《邵武工商志》《邵武水利志》《邵武统计年鉴》《通泰纵横》《邵武文史资料》等方志成果。新编志书不仅在内容上突破了旧志书仅“县志”和“山志”较为单一的门类,而且构成了丰富的方志成果群。  相似文献   

20.
马小彬在《巴蜀史志》2012年第5期撰文指出,做好方志期刊工作应做到两点:一是准确定位,提升办刊理念,强化创新意识。方志期刊工作是地方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志工作交流经验、开展理论与实际研究的窗口和开展地方志工作宣传的平台。方志期刊工作在构建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的平台,推动方志理论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提高地方志书、年鉴编纂质量,挖掘地情资料,更好地展示方志文化魅力上,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传统意义上,一直强调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