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它的发展贯穿了我国整个文化发展史,陶瓷是表现龙文化的一个载体,探究历代陶瓷器上龙纹的演变,对正确判断陶瓷器物的年代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概述了历代陶瓷器装饰龙纹的发展演变,并简单介绍了不同时期的龙纹饰特征。  相似文献   

2.
龙纹是明清家具上的主要装饰之一。本文将明清家具上不同形式的龙纹雕饰归为"三停九似"类、螭龙类和夔龙类三大类。然后从呈现这些龙纹的圆雕、浮雕、透雕和线刻四种雕刻形式入手,具体分析其雕刻手法和处理方式,指出各自的雕刻特点,揭示了这些特点形成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3.
鲍亦程 《收藏家》2013,(3):36-40
中国龙文化由来已久,龙所表达的意义及形态造型处于逐渐演变进程中。龙是一种幻想出来的动物,具有呼风唤雨,上天入海的神力,因而人们可就龙的形象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塑造,这样不同时期的造型留下了"时代的特征"。深入探寻这些特征,并研究其背后的时代意义有助于龙文物的鉴定与研究。清代彩绘龙纹瓷器大量出现,顿时有陶瓷世界"龙行天下"之说法。且随着帝王的个人喜好,陶瓷上的龙纹装饰也以新的形象出现。通过仔细观察研究宁波博物馆珍藏的龙纹瓷器,即可发现,入清以后龙纹形象远离不开明末的遗风,许许多多明朝的龙纹普遍还在使用,像这种明朝出现过草尾龙,在清康熙时又出现了仿制品。  相似文献   

4.
<正>龙是中国最神秘的一种动物,没人见过其具体是什么样,它是集日月之精华,汇天地之灵气,具百兽之形,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风播雨的神异动物,被视为一种吉祥瑞兽,其形象是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经久不衰的题材之一。龙纹作为陶瓷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最早出现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的龙山文化中。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的陶盘上的龙纹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龙纹,商代前期与中期的灰陶器及白陶器上流行夔纹,夔为一脚的龙。西周印纹硬陶上尚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在中国,龙纹在服饰上的运用有着悠久的历史。龙究竟是什么?它和帝王是什么关系?龙纹何以为少数人所独享?笔者试以龙纹在服饰上的运用为研究对象,对龙的起源和发展、龙成为最高统治者的化身、龙衣、龙袍的出现,以及本馆所藏清末代皇帝龙袍在龙纹造型、色彩运用及刺绣针法等方面进行一次初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几千年来人们崇拜的偶像。由于龙在中国的特殊地位,使它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紧紧相连,在古玉器上雕刻有大量的龙纹图案。因此,探讨和研究历代玉器上的龙纹图案,可以使我们了解我国龙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对于古玉器的鉴定和断代也是非常重要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装饰艺术史上,龙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被广泛地运用在陶瓷、铜器、绘画、服饰、建筑、竹木牙角等各个方面。在历代玉器上,龙纹被玉工们雕成各种形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发展系统。本拟通过对装饰有龙纹的历代玉器的梳理,对历代玉器龙纹的演变及其鉴别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金代铜镜纹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出土金代铜镜较多,其纹饰除一部分为仿中原的外,大部分具有本民族自身的特点。通过对这些铜镜的整理,可以找出金代铜镜纹饰的一般特点和规律。现按类型分述如下: 一、龙纹镜金代龙纹镜造型及构图都和同时期中原的龙纹镜有明显的差别,它基本分为单体龙纹和双体龙纹两大类,目前尚未发现多龙或以龙的头部及以龙为主和其它动物组合的纹  相似文献   

9.
宋艳秋 《收藏家》2013,(2):35-40
铜镜的种类很多,以龙的形象作为主题纹饰的镜子,是中国古代铜镜中的一大类型。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中国夙有“东方巨龙”之称,龙文化曾是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可以说,文化涉及到哪里,龙文化就延伸到哪里。从龙的观念到服装、装饰器皿和用具。龙纹作为铜镜的一种主要纹饰,一直贯穿铜镜的发展历史,上启战国,下迄明清。传承演化,历代不绝。  相似文献   

10.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龙纹造型在继承史前至夏代时期龙纹造型的基础上,形成了多样化造型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地时代特点,从商代的夔龙、蟠龙,到西周时期的交龙、攀龙,再到东周时期的蟠螭纹、蟠虺纹,在器物的装饰中由次要纹样逐渐变成主体纹样,造型逐渐图案化,反映了其主体内涵或功能的变化。商代青铜器上的龙纹造型更多体现了神灵意识,西周时期的龙纹造型主要体现的是祥瑞观念,东周时期更突出的是装饰、审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萨迦守藏明宣德御窑青花五彩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萨迦寺所藏明宣德御窑青花五彩碗,造型与永乐撇口碗相似,可能是宣德早期的形制。碗内壁口沿处装饰青花藏文一周(意为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吉祥、三宝吉祥)。外壁口沿至上腹部饰青花云龙纹一周,共绘行龙五条,各龙之间饰青花?字云纹三朵,龙纹上下各有青花弦纹一道和两道,形成一个装饰区间。龙纹边饰相当宽阔。约占碗身高度的三分之一。龙纹边饰以下为主题纹饰——莲池鸳鸯。莲池中有五彩鸳鸯两对在水面浮游。碧荷衬托着盛开的红莲,绿色的慈菇、浮萍和红色的芦苇点缀其间(图版捌:1、2)。  相似文献   

12.
明皇陵的龙纹元代遗风浓郁,祖陵的龙纹已展示出新的风貌。作为皇家陵墓石刻内容,祖皇二陵的石刻水平代表了当时的上层审美情趣,并对同时期的竹、木、牙、玉、金属、陶瓷等工艺品上的龙纹装饰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3.
大缸乃古代陶瓷器之巨擎。明代有一种专供宫廷使用的瓷缸,其器身绘制龙纹,故被称作“龙缸”。明代,龙缸属于宫廷内必不可少的日用器,其装饰相当富丽堂皇,颜料普遍采用以钴为着色剂的青花,还有各种单色釉或彩料,图案则以各种形式的腾龙为主。  相似文献   

14.
龙纹是中华民族传统而古老的纹饰,一般认为龙的形象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红山玉龙,龙纹经过漫长的发展形象逐步稳定,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到了公元10世纪左右,契丹政权崛起并以今赤峰地区为中心建立辽政权,在与周围政权的长期互动过程中,契丹人形成了自己的龙纹文化。随着辽代龙纹饰文物的不断被发现,对龙纹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文章选择部分辽代龙纹饰文物,就其基本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17,(6)
<正>3.动物纹动物题材的纹样虽然在瓷器纹饰中并不占最主要地位,但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特别是麟、凤、龟、龙,这四者是传统文化中亘古不变的祥瑞之兽,谓之"四灵"。麟指麒麟,称为仁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指凤凰,为百鸟之王。其次,像鱼纹、鸟纹、马纹、鹿纹等都是十分常见的动物纹饰。龙纹作为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有着悠久的历史。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据记载,龙是由蛇身、驼头、  相似文献   

16.
龙腾金源     
韩锋 《黑龙江史志》2010,(17):13-13
金上京地区出土以龙纹为图案的金代文物较多,其龙纹的使用范围也比较广,1956年在金上京遗址出土的铜坐龙,则是其中的代表。经与国内各地出土的坐龙相比较,阐述坐龙的功用以及在现代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21,(5)
正《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是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图腾,寄寓着传统文化的诸多意向,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影响着人们的造物观与审美观。故此,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古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传统图案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元素之一,千变万化,独具魅力。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繁荣的时期之一,"龙在汉代,在形式上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汉代是龙纹的真正定型期。"两汉时期的龙纹形态多样,神貌威武,气韵生动,在应用上更具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8.
梁彦民 《考古与文物》2006,(6):78-82,87
殷周青铜器上装饰的双身龙纹,是一种时代感很强的纹样。其主要特征是在一个龙头的两侧,各有一条弯曲的身躯,形成一首双身的怪兽形象。关于这种纹饰的名称,有“双尾龙纹”、“双体龙纹”、“单首双身龙纹”、“双身龙纹”等不同说法。这种纹饰在青铜器上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存在于方鼎、簋、尊、卣、方彝等少数器种的口沿与圈足部位;流行时间也比较短,主要在殷末至西周的早期。尽管被作为一种特殊型式的龙纹,许多学者在研究中都有所涉及,但尚未见有专题研究。为此,我们对殷周青铜器上的双身龙纹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整理,对双身龙纹的年代、在青铜器上出现的寓意以及与环带纹的关系等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好。  相似文献   

19.
<正>青花龙纹双螭耳四方壶目前市面上比较少见是一种皇家和官家所用器形,平民几乎很难见到。此件青花龙纹双螭耳扁壶器形端庄,流传至今品相完好,青花龙纹栩栩如生有一种杀气,周围的缠枝花卉画工完美,青花发色属于混合料发色纯正,扁壶整个器身的白釉晶莹剔透,壶的双肩两遍各有两个堆塑螭龙,螭龙龙嘴相对着扁壶的壶口。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龙文化研究中,金代的龙纹形象一直包含在宋代龙纹的研究范畴中,宋代又是中国龙形象的定型时期,近年来连续发现的金代铜坐龙,对于中国龙文化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唐、宋、辽、金代出土的坐龙的形态特征、出土地点、时代背景作以对比研究,得出金代铜坐龙是渊源于辽代的坐龙、受宋代坐龙影响的、包含了女真族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龙的形象,并探索出其发展演变规律及具有守护功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