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999年10月,在西安西郊热电厂二期工程的考古发掘清理中,一座小型唐代墓葬(M2)中出土了十八件精美的唐代三彩器物。出土时,有七件器物置于一件七星盘内,其余散见。这批唐三彩的出土引起了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这批唐三彩不但有很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绚丽的色彩、美观的造型又使它们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二号墓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小型墓。坐北向南,墓向为180°,平面呈钝角刀把型。地层上部已遭扰乱,墓道开口层位已不清  相似文献   

3.
湖北随州叶家山遗址是一处西周早期的曾国墓地,出土了大批遗物,包括数量众多且铸造精美的青铜器。这批青铜器的总体特征与中原地区出土青铜器的风格相似,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叶家山青铜器属典型西周文化性质,并无自身特征,不过,也有学者指出,那里仍有一些所谓的地域特征。本文对西周时期若干遗址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调研,并将其与叶家山出土青铜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叶家山出土三足青铜器中,桃圆形器口的器物为绝对主体。而其它地区西周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仅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与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中,有几件为桃圆形器口。基于此,叶家山出土的三足青铜器中,大多数器口为桃圆形,而这应属于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4.
5.
岔沟陶鬲与峪道河三足瓮的时代问题张德光(山西省博物馆)一陶鬲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古代炊器,它延续时间很长,变化亦很大,是考古界研究古器物分期断代的一种重要资料。石楼岔沟遗址H1发现的陶鬲,原发掘报告定为庙底沟二期文化,在当时是已知发现较早的陶鬲,因而...  相似文献   

6.
太原东太堡出土的汉代铜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太堡在太原市东南郊十里许的东山脚下,面临汾水十余里,是个由东向西逐渐低矮的台地。1961年5月底在这里发现了铜鼎、镜及玉壁等十余件文物。同年8月上旬又发现了铜锺、鼎、鉴、盆、剑,博山炉和大量的半两钱等文物。我们得知这一情况后,于同月17日即派工作人员前往访问了解。经过和发现文物的人员一同到现场观察。根据他们介绍的情况来分析:两次出土文物的地方是一个较大的座北向南、土构多洞室墓葬(估计  相似文献   

7.
忻县连寺沟出土的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寺沟村位于忻县城南35华里,北同蒲铁路以西,东距平社车站约6华里,现属庄磨公社。这里曾先后出土过两批青铜器。1966年11月,连寺沟大队贫下中农在村南里许的羊圈坡平整土地时,刨出一批青铜器。事后,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派人进行了勘察。这批铜器共六件,其中鼎、盉各一件,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右玉县出土的西汉铜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勇 《文物》1963,(11)
1962年9月,在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发现一批有西汉成帝"河平三年"铭文的精致铜器。在晋北古边墙附近发现这样的铜器,对考古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们曾前往现場进行勘察。这批铜器现在已运回山西  相似文献   

9.
芮城县在山西省西南部,商周时为芮国,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负山带河(中条山、黄河)为昔日水陆交通要道。1956年秋季,永济永乐宫古迹保养所傅子安同志报告:芮城县农民在城南傍黄河的土岭上耕地  相似文献   

10.
原平县农场于1963年5月间,在县东北武彥村东,开掘下水渠,从地下发现一批战国货币,计重64公斤。我们为了了解这批货币的出土情况,曾进行了现场勘查,并对出土货币,加以初步的整理,兹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太原东太堡出土的陶器和石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东太堡出土的陶器和石器郭淑英山西省博物馆1953年太原东太堡砖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批陶器、石器和骨器,当时由太原市文管会收集,之后,这批文物移交给山西省博物馆收藏。1962年高礼双同志将东太堡发现的部分陶器和骨器在《考古》第9期上作过简单介绍。19...  相似文献   

12.
朱华 《文物》1976,(10)
近几年来我省出土了一些古代货币,主要是:1972年9月太原钢铁公司汽车营工人在铁路专线动土时发现有六百余斤方孔圆钱;1973年5月芮城县大王公社小阳大队社员为生产队盖房取土时发现约千斤方孔圆钱;同年8月闻喜县东镇公社苍底大队在平整土地时发现泥质灰陶罐一件,内装七百余枚圆形圆孔的"共"字币;又9月,山阴县北周庄公社新岱岳大队社员在修整土地时发  相似文献   

13.
1988年初,繁峙县城东南15公里光裕堡乡大李牛村一农民外出上山打野兔时,途经村东南里许的一处高台地边,在已塌陷的一座古墓葬中发现置于墓主人腿骨上的五枚圆足布。笔者于6月间接忻州地区文物管理处告示后即前往实地勘查,墓已被冲刷殆尽,仅有底部堆积的部分墓填土及一些残骨骸,大部分已流入较深的冲沟内,至于有无其他随葬品则无从见矣,但从仅存的残缺墓室状况观察,墓为南北向,残宽1.63米,残高近2米,墓室两壁整齐清晰,明显可辨,填土为“五花土”,墓室结构形制为长方形土坑竖穴,这在春秋至战国时期中是常见的一种墓葬。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55,(3)
2山西省長治市出土的唐代陶俑  相似文献   

15.
庙底沟遗址是一处出土石制品数量巨大、类型丰富的大型聚落遗址,为研究史前人类行为和生产生活提供良好条件。通过石制品不同视角的分析,发现庙底沟遗址具有石器加工场和专门化的特点;原料主要为就近取材,原料岩性、工具形态与类型、加工技术及功能之间存在明显对应关系;剥片技术主要为锤击法和锐棱斜向砸击法,工具修理技术中打制、琢制和磨制技术组合使用,还存在少量钻孔技术、凹缺修理技术和切锯刻槽技术;工具功能大致归结为木工、农耕、碾磨、收割、渔猎、纺线和其他功能类别,其中以农业工具为主。  相似文献   

16.
17.
汉帝国是中国封建长河中一座令后人仰止的丰碑.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时尚与文化取向的艺术作品,有许多已达到了至今也难以企及的高度.而林林总总的彩绘陶器,正是这一艺术水准的重要载体.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传世与发掘出土的汉代彩绘陶不胜枚举,历来为艺术史家和收藏者所重.济源虽偏居河南北一隅,但因北倚太行王屋、南带黄河伊洛,自古便被视为拱卫京师的屏藩而为历代王朝所苦心经营.所以至战国时,时名为轵的济源,已是“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了.两汉时期,轵地承袭了战国以来的繁荣与富庶,又因吕后封汉惠帝之子刘朝,汉文帝封薄太后之弟、骠骑大将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言的西汉时期的太原,是指以西汉时的晋阳城为中心的太原郡。其大致范围北到今代县,南达霍山,东至太行山,西临吕梁山的广大地区。太原在整个西汉时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成为北方边陲要地,虽然经历了韩国、代国、太原国、太原郡的行政区划设置的多次变化,但晋阳城的中心地位却没有改变,并且贯穿于整个西汉的始终。以往的史家对太原经济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荥经县曾家沟出土一批战国时期的重要文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工作队与荣经县文化馆在荥经县古城四队砖厂工地清理了四座战国土坑竖穴木槨墓,出土了陶、铜、漆、木器等文物三十多件,同时获得一些有关埋葬制度方面的新资料。这批出土文物中,有十一件精美漆器是我省已发现的漆器中之时代较早、保存最好的,是研究我国漆器发展史的重要实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言的西汉时期的太原,是指以西汉时的晋阳城为中心的太原郡。其大致范围北到今代县,南达霍山,东至太行山,西临吕梁山的广大地区。太原在整个西汉时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成为北方边陲要地,虽然经历了韩国、代国、太原国、太原郡的行政区划设置的多次变化,但晋阳城的中心地位却没有改变,并且贯穿于整个西汉的始终。以往的史家对太原经济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