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幕府制度是在清廷内外交困且前幕制急需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幕府形态。无论是其形成的历史背景,还是幕府形态、运作方式,晚清幕府制度均具有一系列新特点。晚清幕府规模大、职能多,幕僚成分复杂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其制度特征,在稳定清廷统治、促进中国早期的近代化、造就晚清人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曾由幕府出身的李鸿章受命招募淮军伊始即开始建立自己的幕府,此后随着其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幕府班子也越来越庞大,30余年间一直常盛不衰。家庭背景、个人出身、入幕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显示了李鸿章幕府的庞杂性。以1870年8月调任直隶总督为界,前期李鸿章幕府以履行军事职能为主,主要由其同乡、同学、亲属、朋友、原曾国藩幕僚和上海官绅组成,基本上是以传统的旧式人才为主的,不少人在思想观念上仍属于守旧派;后期李鸿章幕府的职能转向以行政事务为中心,为此而延揽一大批具有办理工矿企业、海防、教育、外交等方面专长的近代人才,旧式幕府成员也有一部分受西学影响而发生转化。甲午战争以前,李鸿章幕府可以说是中国当时独一无二的近代人才库。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督鄂期间的幕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之洞督鄂时期是其幕府的鼎盛时期。他在湖北创设学堂、厂矿等各种实业、文化机构,通过延聘、札委、奏调的方式,网罗中外各类人才人幕,可谓兼容并包。张之洞对幕府制度实行了改革,总趋势是由幕宾向幕僚转化。他与幕府人员之间建立起了比较和谐的互动关系,幕府人员对张之洞的决策、成就功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样,张之洞也为幕府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并为他们的发展升迁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4.
始于室町正长元年(1428年)的德政一揆是日本近代以前民众斗争的最高形态。在此后的百余年间,德政一揆频繁爆发,成为该时期民众斗争的主要形式。德政一揆源于高利贷借贷双方的经济矛盾,其主要诉求即在于合法取消债务关系。由于室町幕府掌握着高利贷的税收权,充当了高利贷资本的保护者,因此德政一揆的斗争矛头转向幕府,要求幕府颁布德政令成为德政一揆的最高斗争目标。一揆民众使用武力威胁、打砸破坏等暴力手段攻击高利贷经营者,还利用宗教对幕府的影响力,成功迫使室町幕府颁布德政令。这些行为不仅打破了室町社会的经济秩序,严重影响了幕府的财政收入,更冲击了幕府的权威及权力结构,撼动了室町幕府的统治根基,为室町幕府的解体埋下了肇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制国家机器,历二千多年皆实行幕府制度,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在中国文化的制度层面流传,演化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那么什么是幕府制呢?据《辞源》解释:“军旅无固定住所,以帐幕为府署,故称幕府”,“后世称衙署为幕府”;在将帅幕府中的参谋。书记等称“幕友”,以“后用为地方军政官延聘办理文书、刑名、钱谷等性理人员的通称’。这些人又称“幕客”、“幕宾”、“幕僚”。①幕府制自汉朝始,而宋朝人,对汉唐的幕府制作了详尽的描述,说:“汉代公卿群守,皆得自举其属(即幕僚),中兴之后,辟召尤盛,故当时幕府彬彬然多…  相似文献   

6.
丁诺舟 《世界历史》2020,(2):1-13,I0003
江户时代是日本政治贿赂的高潮时期。江户幕府高度集权的幕藩体制构成政治贿赂的制度基础,幕府高官握有不受监管的重权,仅凭一己之念即可决定政治利益的归属。在这种滋生贿赂行为的政治体制下,各式贪官层出不穷。政治贿赂行为破坏了幕藩体制的稳定、削弱了幕府的财政基础,引发民众不满情绪,对幕府的统治基础构成威胁。因而不断有幕府官员大力反贿,试图扭转政治风气。江户幕府的行政管理方式、法律监督能力、经济利益分配形式、文化认知导向等因素决定了幕府的反贿赂应对均不彻底,政治贿赂直至江户幕府灭亡也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7.
惠栋为清代汉学的开派宗师,他晚年曾于卢见曾幕府中主持编校刊刻《雅雨堂丛书》,撰写自己的学术专著《周易述》。惠栋既与志同道合的沈大成等人探讨学术,又十分关心经学后俊的成长,如戴震、王昶等,日后乾嘉时期学术大家直接受到了他的影响。可以说作幕于卢见曾幕府时期,是惠栋传播其汉学思想的重要时期。卢见曾幕府为其提供了较为安定的从事学术研究的场所,而惠栋的汉学思想对于卢见曾认可理解清代汉学亦有深刻浸润,卢见曾幕府是惠栋播扬汉学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幕府门是元末明初南京最主要的城门之一。幕府门最初作为吴王朱元璋所建设的新城城门存在,其性质是王城门,明朝开国后才成为京城门。幕府门位于新城北墙之中,推测在今天南京的鼓楼岗上,明初随着新城北墙的拆除而消失。对幕府门性质、地点与存废时间的探讨,是新城城门研究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前后李鸿章、张之洞幕府相互倾轧,严复在两者之间艰难抉择。李鸿章及其幕府遭张謇等弹劾,严复始有投奔张之洞幕府的想法。在李鸿章幕府内部,又有“闽党”与“浙人”之争。在内部斗争形势变化,地位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严复著译以“立言”,剖析李鸿章幕府弊端及在战败中应承担的责任。严复发表《辟韩》,从君臣之义上对甲午战败进行反思,而张之洞命作《〈辟韩〉驳论》,严复与张之洞交恶。严复针对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文化观,提出中体有中用,西体有西用;还抨击张之洞师法日本之“新学”及对“西学”的偏见,谴责张之洞干预教育制度。严、张交恶既有派系之鸿沟,又有“西学”、“东学”之分歧。严复作为政治家在李鸿章幕府并无过人之处,与经世立业相比,严复在著述立言上的功绩较为引人瞩目,这与晚清倡导新学分不开。严复等在李鸿章幕府中倡导“学新”,形成有别于张之洞及其幕府倡导“东学”的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0.
袁世凯幕府晚清四大幕府之一。他的幕府无论是在袁世凯小站练兵,还是他巡抚山东,到后来担任直隶总督,编练新军,举行新政以及参与立宪等等。同时,袁世凯幕府对北洋集团的建立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清代,史馆、幕府和私家这三类修史形式一直是并存发展的。在治史范围和思想倾向上,三者有明显差异,史馆基本上垄断了国史和当代史的纂修,幕府修史的范围则随着政治环境和幕主个人兴趣的变化而变化,私家修史对社会变迁特别敏感,其研究范围往往最能体现时代特点。同时,这三类修史形式又因为幕主的政治身份和学人们的流动而发生联系,从而使不同的史学思想、修史理念在之间传播、交流。在具体的修史活动中,三者一直处在互动状态,史馆修史或刺激、或打压幕府、私家的修史活动,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幕府、私家修史的盛衰消长,而幕府、私家修史在某种程度上也迫使官方不断调整修史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东汉文人多入幕,其主要方式是幕府征辟,被征辟的文人一般要具有冠德州里、经明行著、品行孝廉,忠厚正直以及文才出众等条件,进入幕府后,文人主要被拜授为中郎、司马、令史等职称。  相似文献   

13.
<正>幕府政治是日本封建时期的一种军事独裁政治。其首领"征夷大将军",居处称"幕府"。当时朝廷统治大权归幕府,天皇形同虚设,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自1192年镰仓幕府(1192-1334)开始……,延续至1867年江户幕府(1603-1867),史称江户时代。1867年(庆应三年)10月,江户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迫于各方面压力向朝廷交出政权,还政于天皇,并有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  相似文献   

14.
徐乾学幕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乾学幕府是清代最早出现的以学者型官员为幕主、以著名学者为幕宾的主要从事学术活动的重要幕府。康熙时期的大学者如万斯同、阎若璩、胡渭、顾祖禹、刘献庭、黄仪、黄百家、王源等,都曾游此幕府,先后在京师和苏州纂修《明史》、《大清一统志》、《资治通鉴后编》等著作。徐乾学幕府的出现,既是清初学术文化发展的产物,又与满洲统治者笼络遗民学者的政策密切相关。它的修书活动在清代学术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乾嘉时期一系列从事修书、校书活动的重要学人幕府的出现,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启风  艾晨 《中华遗产》2012,(8):58-73
阵前勇士,幕后谋士。有那么一批人,他们在曾国藩幕府里出谋划策,其影响战局的力量,却丝毫不亚于前线兵将。幕府古已有之,却直到曾国藩手中,才让人重温到春秋战国时的“养士”盛景。而且,它从最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里汲取灵感,用盘根错节的私人关系,编织出庞大的人际网,形成可谓空前绝后的私人集团。当本该“足不出幕”的谋士们纷赴各地后,一股无法逆转的力量随之扩散,深深撼动了整个晚清政局。  相似文献   

16.
1853年黑船事件发生后,德川幕府和各藩开始发展近代海军。为培养海军人才,幕府于1854年8月聘请"森宾"号舰长法比尤斯及其部属在长崎进行了预备传习活动。1855年底,幕府正式创办长崎海军传习所。从1855年至1859年共聘请了两批荷兰教官,招募了三期包括幕府和各藩的学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近代日本海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日本历史上,继丰臣秀吉的太阁检地后,德川幕府的统治者德川家康及其后继者们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幕藩体制,并以检地为依据确定石高分封制的原则。更好地推行“石高制”这一土地所有制度,在其执政期间,根据客观的政治经济状况制定并实施了检地政策。本文主要叙述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各个阶段的检地政策、实施目的、实施情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与晚清时期其他幕府相比,袁世凯幕府具有如下几个重要特色:人员来源广泛,极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娴熟的社会交际能力,对幕主的绝对效忠.之所以形成这些特色,是由于清末变革的时代给幕府人员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同时也由于袁世凯的政治需要和幕府人员的积极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郭润涛幕府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作为一项用人行政的制度,在历代国家政治中,尤其是在地方政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就我国幕府制度的基本特征、存在形态和变迁诸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幕府制度的基本特征“幕...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乾嘉四大幕府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的一种,是林存阳的新著。有关清代幕府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此后相关的论著不断涌现,成果可谓丰硕,研究领域也逐渐拓展,呈现多种样式,成为清代学术史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翼。不过,就清代幕府研究总体而言,重复性选题较为普遍,概略性与个案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常态。其中探讨清代幕府的特点、类型、发展、演变以及幕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