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恒 《文物》1989,(12)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扬州著名漆工卢葵生师承祖业,并广采博收,向当时的著名漆工夏白眼等学习,把卢家漆艺推进到鼎盛阶段,卢家漆号也进入最为兴旺发达的时期。当时漆工艺从整体上看已走下坡路,但以卢葵生为首的卢家漆号却异军突起,制造了许多精美的漆沙砚、仿紫砂漆壶以及茶具、笔床等小件漆器。上海博物馆的漆器藏品中,有2件有明确纪年的卢葵生作品,制作精美,颇具特色。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卢葵生设色山水卷,纵16.6、长193厘米,纸本(图版柒)。始写近坡、杂树、房屋,继为流溪、小桥、近山、山房、人物,后为远山、平湖、舟帆。画尾题"癸未(1823年)夏六月为筠樵二兄大人正之,葵生栋",钤"卢栋之印"白文小章。画前有"古榆书屋"白文小章,"古榆书屋"是卢葵生的堂名。收藏章为朱文"河北马千里审定之印"。从收集古  相似文献   

3.
帽筒,顾名思义,是清代中期官员放置官帽的器物。随着历史的变迁,帽筒的用途发生了变化,多成了搁置鸡毛掸、小画轴的器物,更成了妇女陪嫁的必备之物和众多家庭的陈设品。帽筒创造于清代嘉庆年间,鼎盛于晚清乃至民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帽筒实物是清代嘉庆朝官窑出品的黄地镂孔云龙纹图案帽筒。清代的官帽是硬质斗笠形的,帽顶上有红缨、珠子和金属,易压损变形,故而为陈设官帽而设计了一种圆柱形器具——帽筒。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6,(6)
正"帽筒"又称"官帽筒",最早为清代官员用于放置顶戴花翎的器具,通常为瓷制。清代官员的帽子有两个后摆,不能叠压,最好悬垂,以保持帽子的形状。官帽平时至于专门的器具上正契合了古人"冠不落地,鞋不上桌"的说法,也能表现出对官帽的尊重和炫耀。在清初,康、雍、乾三代,官帽多是用球形帽架承托的。现存世的有一件的乾隆时期粉彩帽筒燃香器,为镂空花式,可内置香料,官帽置于其上,这应是帽筒较早的雏形(图1)。筒状帽筒大约出现在嘉庆时期。帽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20,(6)
正帽筒,又称"官帽筒",据专家研究,"帽筒这一器物产生于清代的嘉庆年间,初始时用于放置官帽,后来流入民间,一直受到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喜爱。帽筒的制作工艺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结束于建国后的20世纪50年代,前后跨越了两个多世纪,约150年的时间"。由此可见,帽筒创制于清代嘉庆朝年间,经历了清代咸丰、同治、光绪朝乃至民国时期,最开始是仿古所作,官员用于放置顶戴花翎,代表了上层社会和统治阶级,有一定的身份等级象征寓意,随着其不断发展,逐渐世俗化,成为寻常百姓家的装饰品  相似文献   

6.
扬州漆器历史悠久,颇负盛名,相传战国时期就已生产,到了两汉,漆器更是引人注目,品类十分丰富,至明清两代,扬州周翥百宝嵌、卢葵生八宝灰和江千里螺钿等漆器,皆为世人所熟知。清末民初扬州梁福盛漆器名声远扬,享誉于四海。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卢葵生制漆文具匣。匣呈长方形,浅绛紫色。长25.5、宽16.1、高10.7厘米。制作精工,造形典雅秀丽(图版柒:4)。匣盖下方两侧各作凹入云头形,既便于拿取,又增添了美观,颇具匠心。匣盖顶面以细线浅雕一幅渔翁垂钓图。渔翁束髻修  相似文献   

8.
张云 《史学集刊》2014,(1):51-54,42
<正>清朝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有其成功的一面,也有值得反思的一面。成功的地方在于,清朝用有限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等资源,实现了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保证了地方政治局势的基本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并在中前期有效应对了来自内部的准噶尔扰乱西藏、外部的廓尔喀入侵西藏的军事压力。而清朝治藏政策的教训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过度崇奉格鲁派的宗教政策,导致脱离社会生产生  相似文献   

9.
“嗟呼!晚清朝政之乱,表病在新旧,本病在后帝,始于宫廷一、二离异之心,成于朝列大臣向背之口。因异生误,因误生猜,因猜生嫌,因嫌生恶,因恶生雠,因雠生杀。恶而  相似文献   

10.
图海是清初杰出的军事家,他生值乱世,历清太宗、世祖、圣祖三朝之世,这正是清朝崛起辽东、入关、建立并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时期。图海作为满族杰出的一员,为清朝入主中原、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故时人称颂其“辅翊世祖、圣祖,功业卓然”。本文试就图海一生主要活动作一粗略地述评。  相似文献   

11.
李俨 《东方收藏》2020,(1):16-17
关于周作霖其人其作之考,肇端于陈树群《鹿石周作霖考》(2019-06-03)一文,其所记简略如下:周作霖,字鹿石,晚清景德镇地方官员。其于同治甲戌年(1874)到光绪丙子年(1876)在景德镇为官三年,期间多次到景德镇御窑厂参与浅绛彩瓷创作。经梳理,其在这三年中创作的浅绛彩瓷留存面世的共6件。其中帽筒一只,笔筒三只,花瓶一只,茶壶一个。该文所列的6件作品如下:1.益草堂所藏园客养蚕帽筒(图1)。长题:济阴有园客者,时种五色草,含其宝。一旦,见五色蛾止树上,客收而荐之。时有好女夜至,自称客妻。  相似文献   

12.
阮元是历经清朝三代的官员,任官期间,政绩突出,为百姓谋福利。他不仅政绩优秀,而且还是清朝著名的思想家。阮元继承和总结了前期学者们的思想主张,并有自己独特的治学方法,不得不说是清朝乃至古代学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3.
清朝屯田     
清朝屯田乌廷玉屯田是清朝经济史的重要课题之一,但迄今尚无专文论列,本文试根据清朝官方文书,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清朝屯田发展、作用、特点等问题进行较全面的探讨,提出来供学术界参考,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指正。一、屯田区的建置和发展清族入关以前,已在东...  相似文献   

14.
吴军 《湖南文史》2012,(6):66-66
清朝的剃头匠(也就是今天的理发师)以剃头担子为营业设施,不过,当时有的剃头匠已经不再走街串巷吆喝着做买卖了,而是开始在固定的地方营业,做生意,并形成了集中的地段。千万可别小瞧了清朝的剃头匠,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有一些绝活的。端打推拿是清朝剃头匠的绝活之一。不论你是因为睡觉落枕而颈痛,还是感冒头痛或是因劳累而腰腿疼痛,  相似文献   

15.
陆欣 《文史春秋》2014,(3):43-49
陆爱唐,原名陆饴筵,字锡藩,号爱唐。1867年10月10日生于清朝广西梧州府管辖下的容县龙胆村,清末期间的国子监生,广东军医学堂毕业的优才生。1907年陆爱唐在香港行医,经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中国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冯自由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又经冯自由介绍认识孙中山,曾跟随孙中山到南洋发动华侨捐款,并奉同盟会之命以军医为名,跟随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察视西沙十五岛,担任策反李准的重任,争取把李准从革命对象转向革命  相似文献   

16.
自清代以来,官私所修的史籍,诸如《满洲实录》、《清史稿·太祖本纪》、《皇清开国方略》、《东华录》、《满洲源流考》等,在讲到清朝的先世时,都要提到《满文老档》中所记载的清始祖,为天女浴后吞朱果而生的神话传话。根据这一传说,清朝先世原起于长白山东(或东北)布库里山下的一个名叫布勒瑚里泊的地方。有三个仙女,长名恩古  相似文献   

17.
正在清朝的史书中,都记载康熙帝有4位皇后,其实康熙帝生前只立过3位皇后,第四位孝恭仁皇后生前根本没当过皇后,在康熙朝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妃子。由于她生的儿子当了皇帝,所以在康熙帝死后,被晋尊为皇太后,这就取得了皇后的名分和地位。她生的这个儿子就是康熙帝的皇四子胤禛。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满洲正黄旗,她的父亲威武原为  相似文献   

18.
<正>张竞生(1888—1970),幼名江流,原名公室。广东饶平人。因受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的影响,遂改名“竞生”。他是一位知名学者。1953年8月,广东省文史研究馆成立,张竞生是当年被调任的第一批省文史馆馆员。2023年,也是张竞生诞辰135周年。张竞生成长于清末民初时期,正处于中国历史交替的关键时刻。清朝统治步入晚期,  相似文献   

19.
李鸿章是清朝末年的重臣,他主持清朝外交超过30年,是清朝晚期外交活动的核心人物。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以及其奉行的对外政策对于清朝晚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所参加的外交活动以及中外交涉构成了清朝晚期外交实践的主体。李鸿章代表清朝和西方列强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对晚清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我们深入研究李鸿章的外交思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晚清外交,对今天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欢口述 《纵横》2013,(6):29-32
在中国戏剧界,有一位被周恩来称做“神童”的剧作家,他19岁时就因抗日戏剧《凤凰城》名满全国,他就是吴祖光。曾有人说他:“空有满腹才华,奈何屡遭坎坷,生不逢时!”吴祖光听后答道:“自清朝被推翻以来,我经历了民国、共和国,各种各样的好事、坏事、怪事都遇上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国家越来越好,哪里是生不逢时?当然是生正逢时。”从此给人题字时,吴祖光只写四个字——“生正逢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