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刘媛 《文物世界》2010,(5):61-64,71
<正>万里长城是宝贵的世界遗产,大同长城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好大同长城,既是当今时代对社会各界的迫切要求,又是未来发展给大同人民的宝贵机遇。为做好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对大同长城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首先需要界定"大同长城"这一基本概念及其准确范围。  相似文献   

2.
刘媛 《文物世界》2013,(1):61-67
大同长城保护与利用的整体战略是:把长城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结合起来,坚持在有效保护基础上的合理利用,逐步实现长城文物保护的良性循环;把文物与特定景观、特殊风貌、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在有效保护文物的同时,优化特定景观、凸显特殊风貌、光大特色文化;将大同长城保护与利用,置身大同长城沿线的兴边富民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系统,融人大同长城地区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国土整治  相似文献   

3.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而山西的长城文物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列。根据山西省文物局数据,截止到2016年年底,从战国到明清,山西11个地市中,8市40县(区)共有4276处长城遗存,总长度达3500公里。尤其是明代"九边重镇"中,山西以"大同镇""山西镇"独占其二。在今天的大同、朔州、忻州等地,依然能够看到长墙蜿蜒、烽燧林立、城堡密集的壮美景观。而伴随长城历史积淀深厚的长城文化,更是历史遗留给山西的宝贵财富。大同政协委员、长城文化学者刘媛,十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和宣传长城,她克服种种困难,实地踏勘了山西所有的明长城遗址及相关军堡衍生的古村落,被媒体誉为"长城玫瑰"。她边走边学、边写边讲,搜集史料,参阅文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对长城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一个长城爱好者成长为一名长城学者。本刊将连载其专著《走笔长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大同与云冈 大同地处晋、冀、蒙交界,介于内外长城之间,自古属于边塞用武之地。大同,意取“世界大同”之义,因唐代大同军驻扎而得名。大同,古称平城,曾用代都、恒州、恒安、云内、定襄、云州、云中等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山西明长城     
<正>大同,素有“北方锁钥”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大同镇,设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所辖长城(也称外长城)由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入境,过阳高、大同新荣区、左云、右玉、偏关等县(区)到达内蒙古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的东山(丫角山)与内长城汇合,曾先后修大边、二边516.3里,建城20座、堡52座、火路墩833个,驻军最多时达135778员,战马51654匹,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  相似文献   

6.
刘媛 《文物世界》2011,(6):61-65
近年来,大同长城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它们变成了岁月的符号,静静地定格在黄土地上山西北部的大同、忻州一带,地处内外长城交界处,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地,也集中了历代长城的精华。如今,那里的长城早已不是人为分割南北的界限,而成  相似文献   

8.
大同长城保护与利用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媛 《文物世界》2012,(2):52-57
大同长城在文物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着文物“四有”欠缺、家底不明、人为损害、盲目利用的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基础研究的不够,还有战略规划意识的缺失、资金匮乏,从政策环境和管理上也存在严重不足;既有大同长城自身固有的客观困难,也有长城工作者的主观原因;既有长期沉积的历史问题,也有新近出现的现实挑战;既有需要更新的观念、需要转变的思路问题,也有需要强化的管控、需要落实的措施、需要探求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聚落城"是明大同长城的一座军营,今天衍生成了一个较大的村庄,名叫"巨乐村",所在的乡镇叫"巨乐乡",属大同市云州区,位于大同镇城东30公里。在明大同镇的防务体系中,级别最高的镇城在中间,聚落城在其东,高山城在其西,聚落城与高山城呈犄角格局,对大同镇城形成左右拱卫之势。聚落城创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隆庆六年(1572年)砖包。"本城为大同左辅,与高山城称两翼,且在云  相似文献   

10.
张连文 《沧桑》2012,(2):33-34
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卫所林立,堡寨、墩台星罗棋布,大同地区以其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成为扼守和护卫京师的北大门。大同作为明王朝"九边重镇"之一,如何形成为军事堡垒严明条理、军事职能日趋完备的边防重镇,这也成为研究明代以后时段大同地区军事职能逐渐转变、城镇形制变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李少文 《中华遗产》2012,(1):130-143
在山西大同左云县的八台子村,明代长城沿山坡而过,离它仅数百米耸立着一座巍峨的哥特式教堂塔楼。  相似文献   

12.
得胜堡曾改变了历史的一段长城志钢许是有了“山西情结”,这次我们旅游的第一个目标是大同北边山西内蒙交界处,丰镇市以南的明代外长城和长城边的军事古堡———得胜堡与宏赐堡。要说长城,北京周围有的是,什么八达岭、慕田峪,大多雄踞崇山峻岭之上,修葺一新,漂亮壮...  相似文献   

13.
长城是一个由点(关堡、烽燧、驿站)—线(长城本体、讯息传递线路)—带(军事防御、文化交流及物资交换所在的长城防区)—层次体系(防御体系的层级关系)构成的地理尺度的空间实体和文化遗存。长城的价值并非仅仅是单纯的"长长"的墙体,而是"横向分段、纵向分层"的严密、庞大的防御体系。基于对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性认识,提出长城的保护要遵循从整体—层次体系—防御工事单体—协同管理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右玉宝宁寺     
宁涛 《文史月刊》2022,(8):52-54
<正>右玉县,古称善无县,明代在此设大同右卫和玉林卫,是中国北方边防重镇,曾屯兵戍守。至明代中期,为加强大同防务,“起大同中路至偏关界”修筑长城“凡600里”,右玉县右卫镇正处这条军事防线的中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加强屯军城堡建设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介于内外长城之间,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从汉代大同地区设置平城县算起,大同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曾是我国北魏京都、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保留了丰富多彩的多民族的文化遗迹,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所藏《整饬大同左卫兵备道造完所属各城堡图说》的绘制年代、绘制背景和所反映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考证和研究,指出此图应绘制于清顺治二年八月之后,顺治五年十二月之前,是大同总兵姜瓖降清之后,清政府派官对大同左卫道所辖城堡的军政建置进行调整所绘。《图说》中所载职官与兵额调整,补充了史料空白,反映了清代入关,华北地区长城内外归属同一政权管辖之后,对冗官、冗兵的裁撤举措。此次裁撤折射出明清之际长城沿线地区军事形势与民族关系变化的宏大历史背景,也是城镇兴衰机制中历史因素作用的鲜活例证。  相似文献   

17.
《魏书》载,北魏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七年(446)为保卫京都平城(大同),而修筑了名为"畿上塞围"的长城。然由于史载不详,此长城在地面上一直难以找到相应实体遗存。而学术界则又对该长城位置有:A,位于平城北,B,位于平城南和C,环状包围平城等三种观点。笔者据多种资料及部分地面实体遗存,认定该长城之所以称"塞围",应是全封闭环状包围京都平城。  相似文献   

18.
明大同镇长城是明朝时期的重要军事防御工程,其位于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大同镇长城所辖七十二城堡是明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城墙结构、防御设施、建筑材料、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内容,揭示明大同镇长城及其所辖七十二边塞古城堡的建造特征,阐述明长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媛 《文物世界》2012,(6):44-47
“大同长城,是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8世纪历经9个时期里10个政权兴建的,东至居庸关、南到雁门关、西至偏关、北到呼和浩特但主体在今大同市行政区内的,长期对蒙、晋、冀、京四省区广大地区具有军事、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重要意义的,处于胸颈要害部位的一段中国长城。”  相似文献   

20.
丰驰 《文物世界》2010,(3):42-45
<正>大同地处内外长城之间,扼晋、冀、蒙之咽喉。西界黄河、北控沙漠、东连倒马、紫荆三关,南据雁门、宁武之险[1],长城界其北,雁门塞峙其南,西望朔漠,东瞻白登。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许多天然关塞,在军事上进有依托,守有退路,自古以来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