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敬  穆红鹤 《东南文化》2023,(6):108-116
通过对宋代茔园考古材料的初步梳理,可以大致了解其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宋代茔园从北宋中后期复兴至南宋时期,经历了从家族茔园向家庭茔园的转变。与此同时,宋代茔园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丧葬礼俗和宗族观念,并为宋代丧葬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祭祀空间,而且宋代茔园的形制结构影响深远,在一些地区可以一直延续至元明清时期乃至近代。  相似文献   

2.
许志斌  刘永亮 《文物》2021,(12):17-33+1
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二妃山区域调查发现了8处明代楚藩郡王以下级别茔园,发掘了其中5处茔园,计13座墓葬。其中一号茔园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由茔垣、拜台、封土堆等组成。茔园封土堆下为一座同冢异穴合葬墓,墓葬形制为带斜坡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土坑砖室墓。墓葬出土有瓷器、铜器及墓志,其中瓷器以白釉瓷居多,青花瓷次之,另有少量蓝釉、豆青釉瓷。根据墓志铭文可知,墓主为楚藩镇国将军朱季及其夫人潘氏,分别下葬于成化七年(1471年)、天顺八年(1464年)。此墓墓主身份、卒葬年代明确,对于明代丧葬制度研究及墓葬断代具有重要价值,也为明代早中期陶瓷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200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龙游县博物馆对位于龙游高仙塘村农业开发造田工程范围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不同时期墓葬1 2座。其中M1宋墓墓室和茔园虽遭到严重破坏,但墓室底部幸存的一对化生童子金耳坠制作工艺颇具特色,实属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M2徐季升墓形制结构和地表茔园保存较好,在龙游地区宋墓中具有典型性,为研究宋代的葬俗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江夏区流芳岭明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配合京珠公路基本建设,1998年湖北省和武汉市考古部门对京珠公路沪蓉连络线流芳岭段进行了调查,对寺王村明墓和大谭村明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明墓4座(图一)。一、寺王村明墓图二 寺王村明墓陵园布置示意图(1:1000)位于流芳岭镇牌楼舒村下舒李湾东约1公里的丘陵岗地南端。岗地为南北向,东、南、西三面为低洼水稻田,北面高岗为旱地。寺王村明墓现存的地面建筑遗迹,包括茔园,拜台基、砖石混筑的陵园院墙基址。茔园为直径30米的圆形土台。土冢已平整为旱地。土台残高1.2米左右。拜台台基为东西长16、南北宽8米。为长方形土…  相似文献   

5.
2011年4~7月,为配合安丙家族墓地保护方案的实施,考古工作者对墓地所属的九层坎遗址进行了试掘。共布探沟2条,揭露2处3层挡土墙遗迹,并出土少量器物。此次试掘对于揭示安丙家族墓地原貌,开展南宋品官家族茔园制度、古代石构建筑工程技术等研究都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201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龙游县博物馆对龙游县寺底袁墓地进行勘探和发掘,发现宋墓2座。这2座墓葬均为砖室墓,大致坐北朝南。M56有地表茔园和地下墓室,随葬堆塑罐等器物。M59为单室,随葬铜镜、铜钱等器物。2座墓葬的年代均为南宋时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武汉市江夏区流芳街发掘的明景陵王朱孟炤夫妻墓?媚刮悴⒀ㄗ┦夷梗写?有茔园基址,出土了一批反映明代藩王丧葬礼制的随葬品,是目前武汉地区考古发掘的第一座明代郡王墓,为研究明代藩王制度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徽州历史上的土地关系、宗族组织及商人集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依据徽商吴氏宗族的有关资料,试对上述问题略作考察。《歙西溪南吴氏先茔志》(简称《吴氏先茔志》),初修于南宋嘉定年间,其后历经重修、续修,至明崇祯末年始有刊本传世。笔者所见,为清康熙年间的刻本及道光年间的续刻本,全一帙六册,另附抄稿二十六页。此书详细记述自吴氏始祖至三十一世吴(全长)一支的历代茔山、墓田之沿革及经营状况,“始序文,次凡例,次行实、生殁、娶葬、传赞、墓图、历朝经理、册税分装、文券、禁约、茔记、修墓诸事”,收录各种契约、合同、文书、图册、批据及碑传等一千余件,为研究有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9.
金元时期在北方出现的"先茔碑"的迅速普及,与蒙元征服和它所引起的社会、文化变动有很密切的关系。在金代,建立先茔碑的主体,都是平民或者中下级官员家族,建立先茔碑不一定被承认为"与礼符合"的修谱方式。不过,经过了金元之际的社会变动,在蒙古统治下兴起的新兴官员家族广泛认为,先茔碑是一种正式墓葬、修谱方式。而一段时间之后,蒙古皇家也开始把先茔碑赐给功臣家族。新的碑刻形式的普及,揭示了社会变动引起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文化融合。同时,先茔碑的普及表明,在12到14世纪的中国社会中,文献族谱不是唯一的修谱和纪念家族历史的方式。这有助于重新思考中国家族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地方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刘冰 《满族研究》2008,(2):38-43
本文通过对清初盛京地区额亦都家族茔地位置、茔葬规格和墓室主人情况的概述,展现了清初满族入关以后,贵族殁归盛京以满族风俗入葬的习俗,加深了对清代初期的满族贵族茔葬规制的认识,同时也为额亦都家族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一、墓葬由来 陈元通夫妇墓葬位于厦门市湖里区原禾山镇后坑村西、江头至五通的公路边.墓区范围内立有三方墓碑.碑文分别为“大唐赐进士出身陈公封茔”.“福唐令陈公茔”和“唐上柱国陈公茔”.据其中两方碑文的落款.该墓系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长期以来,陈氏家族将该墓认定为“陈喜墓”和“陈喜衣冠冢”。查考清道光版《厦门志》等早期地方典籍.并无关于此墓的片言只语。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5,(7)
2014年3月,浙江省庆元县松源镇会溪村和山小学南侧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现2座砖石墓(编号M1、M2)。地表残存石砌围墙、脊兽、筒瓦等,可能建有茔园及祭祀建筑。M1已被完全破坏,M2保存完好,由墓室、椁室和排水管道组成。两墓出土了烧制精良、质量上乘的龙泉窑青瓷,器形有象纽盖罐、梅瓶、花口盏及花口盘等。M1出土的墓志表明,两墓为胡纮夫妇合葬墓;志文有明确纪年,内容可以和相关史料记载互证。因此,两墓出土的龙泉窑瓷器是重要的断代标型器,对于确定龙泉窑址及各博物馆收藏的同类型器物的年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武威南山是吐谷浑王族墓地所在,是吐谷浑灭国之后的"先茔"地.之所以选择凉州南山为其王族"先茔",是因为这里一直是吐谷浑人的"旧居之地",有较为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民众基础.而这些吐谷浑王族墓均位于山梁上的选址特点、夫妇异穴合葬习俗等,都体现出较为明显的鲜卑文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吐谷浑本民族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4.
宝山又名“老头山”,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日台乡西南12.5公里,西与巴林左旗毗邻,东距宝山村1.5公里。在主峰阳坡有辽代夯筑茔墙,茔墙内分布大、中型辽墓10余座,早在50年代这里已被视为一处围有茔墙、规模壮观的契丹显贵墓地(图一)。 1993年冬,墓地中一座大型壁画墓被盗。该墓内部结构独特,装饰华丽,满绘壁画,并有“天赞二年”(923年)题记,这是迄今发现的纪年辽墓中最早的契丹贵族墓。在当地  相似文献   

15.
明蜀王和明蜀王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市龙泉驿区西部黄土陇冈地域,分布着不少朱明皇族成员墓葬,估计不下百座。这些茔圹的规模不尽相同,大墓地宫的内空面积,一般将近二百平方米,规模较小者,茔穴内室面积也在三十平方米左右。每座陵圹,无论砖石结构、全石结构,还是砖石琉璃仿木建筑,皆系雕刻精美、装饰华丽、气势宏伟的地下宫殿。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墓葬择地,普遍有“高敞”的要求。相关观念和行为,有学者从神学意识分析出发,以为可以归入“择茔”、“相墓”、“择吉定茔”等“看风水、选择墓地等迷信活动”之中。其实,“高敞”的追求,原本自有实用的意义。其出发点,可能首先在于防水以保证墓主及其地下居室和用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论秦汉魏晋时期的家族墓地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礼·地官·大司徒》说“以本俗六安万民……二曰族坟墓。”郑注曰:“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追。”这就是说,商周时期存在一种族葬制或称为族坟墓制度。而《汉书》、《后汉书》中常讲“丧归旧茔”、“归茔”、“丧还乡里”等等①,说明两汉时期(至魏晋)...  相似文献   

18.
<正>唐太宗民部尚书戴胄夫妇墓位于陕西神禾原西麓、子午大道西侧,南距西安市长安区香积寺村约700米,东北距唐长安城安化门遗址约8300米。2014年9月至1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配合"西安常宁雅居乐花园"建设项目对其做了发掘。一、墓葬概况戴胄墓(编号墓6)与其夫人菀氏墓(编号墓5)东西并列分布,方向均为180°,两墓道之间间隔4.0米,墓室间隔1.78米,应为同茔并穴合葬墓(图一)。墓葬均由长斜坡墓道、甬道、土洞墓室三部分组成,由于勘探发掘前基坑已开挖至3.0米深  相似文献   

19.
李征 《文物》1975,(10)
197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吐鲁番县文物保管所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东南段,清理了唐代西州豪门张氏家族的茔区,在三座墓中发现珍贵的彩绘绢画和一批文书,泥俑、木制器皿等文物。  相似文献   

20.
汉阳陵帝陵东侧11~21号外藏坑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和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之陵园,位于咸阳原东端,是咸阳原上九座西汉帝陵中最东端的一座,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西安市高陵县三个县、区。阳陵陵区主要由阳陵陵园、陪葬墓区、阳陵邑三大部分组成,此外还有修陵人墓地及其它建筑遗址等。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